摘要:近年来,我国电力工程质量通病、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企业转型升级和行业健康发展。在我国,电力工程质量问题集中表现为质量管理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方面问题。质量管理经历了传统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1992年,丹麦学者LaurisKoskel将精益生产的理论应用到建筑业,首次提出“精益建造”概念,自此精益管理在英、美、芬兰、丹麦等国工程界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这也标志着国际上工程质量管理进入了精益管理的新阶段。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和政府主管部门倡导的质量提升行动和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本文借鉴精益管理理论,按照国家、行业的最新政策要求,提出电力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为推动工程质量由“粗放型发展”向“精细化发展”转型及新时代电力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具体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
1影响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1.1人为因素
在电力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人为因素至关重要。而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来说,其与人有着较为直接的责任关系。从某种角度来说,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对最终的施工质量会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因此,要想对电力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进行提升,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是关键。
1.2材料因素
电力工程施工离不开材料的支持与运用,在施工的过程中,材料的使用是很复杂的,并且需求量很大。通常情况下,施工的材料涉及原材料的选用,半成品以及成品的使用,还有构配件的应用等等。然而实际的施工质量与材料质量的优劣密不可分,如果使用的材料不合格,比如变压器电缆等质量不达标,都会给将来工程的实际应用埋下安全隐患。
1.3机械设备因素
在电力工程施工的时候,机械设备起到很重要的辅助作用,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会对工程施工的最终质量带来影响。比如,测量仪器是否稳定,安全设备是否达标,运输设备是否符合操作规范等等方面的问题,都影响电力工程施工的最终质量。因此,要加强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
1.4环境方面的影响
所说的环境方面的影响主要有气候、风力、湿度、温度等多方面,这些多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对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一般来看电力工程的施工很少会选择寒冷的冬季、多雨暴雨、烈风的情况下开展,这是由于这些恶劣的环境对于施工来说是十分不利的,不仅仅会导致施工的质量而且也会影响施工的进度。所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选择科学有利且科学合理的施工环境。
2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关键点
2.1参建方质量行为标准化
依据工程建设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要求,制定工程质量目标,规范实施工程质量管理策划,明确建设、勘探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方和现场各项目管理机构应承担的质量责任义务,规范质量行为。
2.2工程质量实体标准化
对工程全生命周期中与结构安全、主要使用功能相关的分项工程和关键工序等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作业程序和管理要求,全面提升标准水平,鼓励制定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积极开展中外标准对比研究,制定具有创新性和竞争性的高水平标准。
2.3工程质量评价标准化
从工程项目的合法合规性、管理科学性、档案规范性、技术创新性、实体质量性、指标先进性等建立量化评价指标;制定评价模式、流程与办法,实施工程质量分等分级管理,并将等级评价结果作为评先、评优、激励的参考依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全员精益改善标准化
倡导工匠精神建设优质工程,积极推广应用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建筑业十项新技术及“五新”技术;建立精益改善激励机制,发动全员参与,研发并获得专利、工法、科技进步奖及QC成果奖,持续促进工程质量关键指标水平提升,铸就优质工程。
3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的理论分析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吸收了PDCA循环、项目全生命周期、全面质量管理的精华,是电力工程建设实现精益质量管理的表现形式,更能体现电力工程建设行业的专业性特点。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遵从了PDCA循环,其中参建方质量行为标准化对应P策划环节、工程质量实体标准化对应D实施环节、工程质量评价标准化对应C检查环节、全员精益改善标准化对应A改进环节,以PDCA循环持续促进质量关键指标水平提升。从质量管理角度来讲,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生命周期通常包含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质量控制阶段。因此,必须落实全面质量管理,明确主体质量责任,推进工程全过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管理,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4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实施措施
4.1基于预期目标实施质量策划
依据工程建设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工程创优等要求,制定工程质量目标。策划质量管理方案,包含合法合规、管理科学、档案规范、技术创新、质量特色、工艺标准要求及评价指标等内容。
4.2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整合工程建设组织全过程要素资源,纳入共同的质量管理,促进协同制造和协同创新的全要素质量管理制度体系。按照“5W2H”原则,明确了制度管理目标、模式、范围、各层级职责界面,构建了层级清晰、全面覆盖、简洁实用的制度体系。
4.3明确职能体系与岗位标准
建立覆盖勘察、设计、施工、调试、监理、制造等各参建单位,包含业主、监理、承包商等项目管理机构的职能体系,并且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开展专题研究,针对性制定专项质量管理标准化岗位手册,以指导工程质量管理和实施操作。
4.4全面推广施工工艺标准化作业
制定标准化的施工工艺手册或作业指导书,严格执行标准作业。通过现场示范、视频影像、图片文字、实物展示、样板间等形式直观展示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做法与要求,以便使施工人员尽快掌握质量标准和具体工艺。
4.5实现物资设备标准化管理
严格做好施工材料、施工机具检测检验、工艺、验收控制,使工程物资、机具作业过程质量常态受控,严把进场检验关,确保工程物资、机具完好无损投入使用。
4.6开展工程验收标准化管理
制定工程验收标准化手册并实施执行各项验收。包括原材料和设备的进场验收、隐蔽工程验收和设备交接试验;检验批(单元工程)、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按规定开展三级自检;具备监理初检条件后,完成监理初检、阶段(中间)验收;按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要求开展启动验收、专项验收、竣工验收。
4.7实施评价及分等分级管理
分别以工程项目、参建企业为对象,实施质量管理评价,并进行分等分级管理,结合企业实际设定“工程质量奖”项,对优秀单位、项目、个人进行奖励。
4.8应用精益改善工具
采取培训、会议、头脑风暴、对标交流等形式,推广应用5S、QC小组活动、合理化建议、标准作业、目视管理、价值流程图等各种改善工具。
4.9精益改善成果发布与激励
营造全员精益改善氛围,出台精益改善成果的发布推广和激励机制,鼓励各单位积极应用先进的质量控制工具,鼓励基层班组研发相关工法并予以推广实施,必要时,申请专利进行知识产权保护。
5结语
全面推行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借鉴精益管理模式,着力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狠下功夫,大力推广先进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加速质量管理领域的融合和整合,对于全面落实企业的质量主体责任,增强资源配置能力,促进工程项目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升,进而推动电力建设企业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程学峰,佟晓明.探讨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及电力工程施工监理[J].科学技术创新,2014(26).
[2]叶伟志.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及电力工程施工监理[J].建材与装饰,2013(4)
论文作者:梁红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6
标签:质量管理论文; 质量论文; 电力工程论文; 工程论文; 精益论文; 工程质量论文; 作业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