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
李幸霞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河南 郑州 451464)
摘 要: 思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均有直接影响。基于此,本文结合手机媒体视域相关理论,着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价值和方法进行探究,以达到彰显新教育方法优势,提升高校人才输出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手机媒体视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育
一、引言
教学媒体多维性探索,是教育体系发展与社会体系相互适应的主要趋向,它不仅适应了多样性人才培养的需要,还是创新学校教育人才培养方式的实践渠道。为了更进一步将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出来,就需要对多样性媒体形态进行创新和实践探索,其理论具有较好的指导与剖析定位的效果。
二、手机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的作用
手机媒体,是互联网发展环境下,以智能化客户终端为载体的信息互动沟通方式。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广泛程度逐步加强,手机媒体在社会教育体系中的应用形式越来越多元。而高校教育实践环节,作为其探究的主导部分,是手机媒体在社会发展中科学运用的代表。笔者结合具体实践情况,着重对手机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的应用作用进行了归纳。
(一)手机媒体丰富了思政教育形态
手机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合,是高校教育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换的形态。一方面,手机媒体作为网络信息沟通途径的“缩小版”,它可以通过数字媒体渠道互动,将传统的思政教育内容,转换为视频、图片、简短的文字等形态,这样多元化的媒体教学方式,更能够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认知需求。另一方面,手机媒体可以实现信息时时传输,资源处理形态的多维性规划,思政教育可以是简单的资料信息整合,也可以是一段影视作品,思政教育的形态被“简化”,但教育意义并未缩减。手机媒体的出现,在某些程度上改变了“思政教育”形态固定,说教为主的教育实践状态,学生自主接受的意愿被很好地凸显出来,这也是以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丰富了高校思政教育形态作用的体现。
(二)手机媒体增加了思政教育灵活性
手机媒体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载体,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实践的灵活性。一方面,手机媒体的出现,将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转变为虚拟信息平台文化互动的一部分,思政教育内容的传播,可以通过虚拟载体传播出去。如,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中爱国主义精神传播、网络平台中传统节日祝福互动等,都可以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实践的内容形态;另一方面,手机媒体在高校德育教育体系的融合,可通过社会媒体间合作交流、学校自媒体沟通等方式,对学生开展多样性互动教育,这些都是手机媒体资源多维探究的形态之一。举例来说,高校组织学生开展“寻找身边最美笑容”活动,并通过学校网络互动社会展示的方式,帮助大学生在手机资源运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政教育引导。与传统的思政理念传播方式相比,手机媒体视域中的思政教育工作,展现出了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践灵活性的作用。
(三)手机媒体实现了思政教育与生活结合
高校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体,其实践、发展自然是离不开大的社会环境,将手机媒体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实践的渠道,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与社会生活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如,手机媒体中抖音、美拍等自由化视频软件,为大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好品德提供了窗口,它指导学生在生活中逐步发现美,从生活中体验、总结、回归生活的过程,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高度;同时,手机媒体资源中鱼龙混杂的信息传播环境,也可以为学生思维辨析分析提供一个实践渠道,它为学生锻炼自我意志提供了较好的推进窗口。
(四)手机媒体提升思政教育的时代价值
更新思政教育思路,是手机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首要环节。一方面,手机媒体环境下的思政教育实践形式多样,教师想要需要在其实践中突破固定式引导思维,注重思政教育思路的广域性和宽泛性。另一方面,手机媒体环境下的思政教育过程,更注重教师的指引性和榜样性,而不是一味地理论说教。由此,合理地进行教育思想的探究,也要着重突出教育理念层面的指引。高校教师也只有树立了这样的思政教育实践思维意识,方可保障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实践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手机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索价值
手机媒体,是新时期信息传播与沟通的主要形式,它代表了社会阶段性文化资源互动的实践形态,为大学生多维化的信息交流与互动提供了探索的条件。而大学生作为手机应用的主体,加强正确的思政教育与引导,可帮助大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趋向;同时,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基础部分,加强思政教育与数字化技术相互结合,迎合了现代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也在某些层面保障了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适应的需求,以上就是手机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索价值所在。
在学前儿童体育游戏创编设计中,应在考虑学前儿童智力水平、性格特点、年龄基础上,贴近学前儿童生活,遵从以下几点原则实施设计。
四、手机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
想要将手机媒体等信息沟通方式的优势展示出来,就要明确其实践的途径。笔者将其归纳为:
以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教育实践方式的运用,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而言,不仅是一个实践机会,更是一次教育改革的挑战,由此,想要在手机媒体视域下将高校教育实践的效果达到最佳,除了要注重相关要素的调控配合,还应该明白它是一个有序的实践推进过程,教师需要做好思政教育工作的具体环节安排,这样方可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的有序性推进。
(一)更新思政教育思路
手机媒体信息多样性传播的环境下,实行思政教育的时代化探究,也确保了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可以随时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如,手机媒体渠道将我党提出的新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微视频、社会宣传片、文化活动等方法,打造更加多元、与社会发展高度相互适应的思政教育资源沟通形式,手机媒体资源互动规划新体系的打造,具有较好的创新引导作用,这也是手机媒体视域下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时代价值作用的体现。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在手机媒体视域下的有序性推进,是结合新型教育资源运用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展师生共同合作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一方面它将思政教育的特点展示出来,一方面它通过手机媒体的运用丰富了实践形式,该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起到了引导大学生主动提升自身能力的效果。
(3)中心度(centrality):中心度用以衡量各节点在旅游经济网络中是否居于中心的地位,主要有3种表现形式:程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24]。程度中心度用来测量各城市节点的旅游经济交往能力,度数越高,该节点拥有的权利越大。接近中心度用来测量一个节点与其他节点的旅游经济往来的便利性,用一个节点与其他所有节点的捷径距离之和表示。中介中心度反映各节点在多大程度上位于其他节点交往路线的“中间”地位,并控制其他节点的交往能力。其值越高,控制力就越强,在旅游经济网络中就越具有垄断性地位。
某高校在新时期进行思政教育探索期间,就结合社会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对如何有效地进行思政教育创新途径方式进行了探索。高校本次的探索要点可归纳为:①以高校教育实践的宏观目标为基础,进行了新时代思政教育实践的探索思路分析;②结合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理论,探究了新时期思政教育的目标。其目标体系中包括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两个部分,长远目标是以如何塑造良好品德思想的群体为主。而短期目标,是从学生当前知、情、行、意单方面的缺失进行针对性引导;③阶段性进行“手机+课堂”的思政教育实践状况,对于沟通、传播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目标化调整,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④高校思政教育的状况评价,要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互动引导效果、学生的接受情况、思政教育的自主探究能力等方面的规律进行把握,这些都是其计划周期性分析中需要明确的内容。
(二)拓展思政教育途径
煮瓜子不像炒瓜子那样吃多了会上火。外面卖的煮瓜子会有食品添加剂,那么就自己煮,然而自己煮如何烘干呢?这时候暖气就派上用场了。把葵花子加水、花椒、大料和盐煮熟之后,放暖气片上烘干即可。如果您住的是老式红砖楼,那就更好了,楼里配置的铸铁暖气比一般暖气烧得旺,瓜子更容易脱水,保持脆性。
举例来说,某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思政教师就着重从教育途径的视角上进行了优化方法的把握。一方面,高校通过手机媒体建立在线思政话题讨论互动,以社会中的现象为思政教育讨论的话题,请同学提出自己的观点,校内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另一方面,教师开展“身边美德随手拍”思政教育活动,指导学生在身边的生活故事中发现美德;此外,思政教育工作的探究,也要组织学生开展校园思政活动,评选出身边优秀故事最佳寻找者,为学生寻求更多具有指导性、可参与性的思政教育实践提供方向引导。
举例来说,某高校教师进行教学结构探究期间,为了将数字化教育特点展示出来,就首先在教学思路的探究层面上进行了分析,本次高校教师的实践要点可归纳为:①教师进行思政教育思路探究期间,现有思政教育学生阶段性发展的特征入手,把握思政教育的探索高度,相应地进行了创新思政教学思维导向的分析;②教师不仅注重从正面进行思政教育思想的引导探究,还通过互动、多维性处理的方式,进行教学方式和探索新思路的定位与剖析,注重教育方法与学生思虑之间的关系;③教师的课堂互动与指引过程,进一步明晰在思政结构设计上,将教师的思政教育与自主参与的活动等方面结合起来;④教师在其探究思路上,突出手机媒体的特色。
(三)思政教育有序推进
2018年11月2日,AI《汽车制造业》技术服务“面对面”活动走进舍弗勒太仓工厂,受邀专家们围绕智能制造以及工业互联网应用等话题,与舍弗勒太仓工厂的工程技术人员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思政教育途径的拓展,也是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中不可忽视的一方面内容。一方面,思政教育途径的探索,充分利用手机平台进行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相互融合,另一方面,教育途径的创建,在于形成良好的结构规划模式,不断地进行教育结构与资源的调配。
教师在教学思路上的探究过程,是思维意识探索与定位剖析的主导方向,它着重注意教师在新教学环境中,思政导向意识和思政教育实践思路的定位与剖析,而该种资源探索与解析思路的整合论述过程,起到了一定的指引和趋向评估的作用。
手机媒体视域下教育工作的安排与互动方式,正是有计划、目标化的思政教育实践方式,它具有较好的指导与探索的作用,它为高校在信息化时代下进行教育思路的探索分析,起到了较好的趋向引导与深入性推进的助推作用。
(四)思政教育反思与创新相结合
手机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序性开展,应注重思政教育中反思与创新实践方式相结合。这里所说的反思,一方面是指学生的思政理念反思,一方面也是指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反思。而创新,主要是说教师需要在手机媒体的引导下,不断地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探索,这样在时代的需求下不断地进行创新,才是较好的思政教育实践途径。
如,某大学教师进行思政教育实践期间,就充分利用了手机媒体作为载体,在每次思政教育实践探索后,教师都要采用大数据模拟分析模型,对本次手机媒体传输的具体情况给予评价,随时对其中不适应的部分进行调整。
紧急切断装置一般由紧急切断阀、过流控制、远程控制系统以及易熔自动切断装置组成,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可以远程操作控制阀门关闭或者打开,避免事故扩大。
五、结语
综上所述,手机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是数字化在当代教育体系中应用的理论归纳。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更新思政教育思路、拓展思政教育途径、思政教育有序推进、思政教育反思与创新相结合等四方面,把握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方法。因此,文章探究结果,将为国内教育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地方高校可通过为地方政府提供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决策咨询,帮助其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来推动乡村振兴。在乡村建设前期,农民的主体性还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这就需要地方政府的科学决策,而地方政府科学且行之有效的决策离不开专家及学者的指点,这样地方高校就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支持乡村振兴。此外,高校还可为农村墓础教育提供人才支持和教育技术支持,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帮助农民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进而提高农村人力资源水平,促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章全.新媒体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研究——评《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读与重构》[J].林产工业,2019,46(06):78.
[2]罗威.新媒体视域下基于“双微”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19,30(03):131-134.
[3]黄祥.微媒体视域下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9(05):53-55.
[4]刘阳.新型社交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以高校学生工作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东南传播,2019(01):136-139.
[5]李娜.手机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
[6]任海燕.手机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合理应用[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3).
[7]刘经纬,郝佳婧.利用手机媒体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
[8]文贤.手机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7(51).
[9]晓清.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赤峰学院为例[J].赵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
[10]孙立军,刘爱军,王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1).
[11]郑媛媛.利用“双微”平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19).
[12]梅丽斯.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发展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47).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 (2019) 20-0016-02
作者简介: 李幸霞,女,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新闻学。
标签:手机媒体视域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创新教育论文;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