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中国家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 要 可持续农业不等于生态农业,“绿色革命”不是真正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困境。发展中国家必须控制人口,加大技术投入,充分发挥现有科学技术的作用。
关键词 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中国家
一、什么是可持续农业
“可持续的农业”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什么样的农业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呢?有人认为“绿色革命”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世界银行的许多专家,竟然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简单地解释为保持农业生产的增长。
可持续发展(SD)是这样一种发展:满足现在需要,而不损害未来人类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那么可持续的农业应该是采取不会耗尽资源或损害环境的耕作方式,就是要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在生态环境可接受的条件下来满足现在对食品和纤维需求的同时,保护自然资源基础。可持续的农业与环境保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一种长远的、全面的农业发展战略体系,其目的在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长期的、稳定的、全面的发展。
可持续的农业,不等于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以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为主要特点,依靠科学轮作、田间科学管理、选育良种、施用有机肥和生物除虫剂来发展农业生产。可持续农业的内涵要大于生态农业,它是在更大规模上、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对生态农业的丰富和发展。生态农业只是可持续农业的一种生产方法。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综合农业生产模式,是一种关系到全社会、全人类农业战略体系。
“绿色革命”并不是真正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式。“绿色革命”是发展机械农业和生物农业,在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同时,主要通过大量采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如采用基因工程培育良种、大量增施化肥、农药等,以增加产量。“绿色革命”使得主要农产品产量迅速增加,缓解了因人口增长造成的粮食危机及其它威胁,但是,它很少顾及农业资源和环境自身的变化规律,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了严重后果,土壤盐碱化和污染显然是有悖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的。
可持续的农业应该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能满足人类对农产品的需要,同时必须提高和保护农业生产赖以维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换句话说,必须保持农业生产的持久的经济活力,农产品的增加不应以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环境质量的下降为代价。
二、发展中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
首先是人地矛盾,耕地面积日益减少。据世界粮食组织预测,未来30年里世界人口将年增1亿,2030年增加到87亿人,这么多人口,要维持今天的营养水平,世界粮食生产必须增加75%。而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土质破坏,大量耕地丧失,而且降低了良田的增长率,估计到2000年由于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破坏作用,地球约失去2.75亿公顷(占地球总耕地面积18%)耕地。另外,据资料记载,由于降水量减少,以及过度耕作、过度放牧引起对地力的破坏,致使地球上每年有1200万公顷土地失去地力,逐渐变为沙漠[1]。人口以每年1亿的速度增长,而耕地以每年12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使得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
其次,水源的污染和枯竭,也成为全球性的灾害。由于世界气候的变化以及城市用水和农业灌溉滥用水源,造成许多水源枯竭、河流干涸、水位下降、湖泊缩小,有的水源甚至遭到严重污染。供水的短缺,意味着粮食的减产,而人口不断增长,经济发展将受到限制。水源遭污染,会带来各种疫病及其它灾难。
第三,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日益加速的工业化、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以及交通运输的发展带来的能源消耗,都加剧了环境污染,影响农业生产。
环境污染首先来自于工业化过程。实现工业化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而工业化意味着基本消费品生产以及伴随的工业材料和设施(钢铁、纸张、化工品、建筑材料)的大量增加,必然带来大量的工业有害物、废物,这就必然加剧环境污染和资源大量消耗。其中大量排放的有害物质使农业水资源受到污染,农作物被毒化,农业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现代化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出巨大的有毒或有害的废物,造成难以净化和降解的严重环境问题,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损害生态平衡。具体说来,工业污染包括:
(1)燃料的燃烧,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2)工业用水量大,排污水量80%以上来自工业;(3)工业生产工艺过程产生的有害物,如二氧化碳、氟化氢、氨、铜、放射物等污染物质。而且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的发展导致人口高度集中城市而增加大量的生活排泄物。
这些工业污染物投入环境,远远超过了自然的降解和净化能力。这些污染物最终都会对土地、空气和水造成严重损害,甚至毒化空气、水和土地,这必然影响到农业生态环境、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另一方面,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带来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发展中国家要不断满足日益增加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和工业化对农产品(原材料)的需求,在耕地面积有限甚至日益减少的情况下,供需缺口越来越大,这就使得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发展中国家政府经常补贴农业化学,印度尼西亚的经验说明这也能够导致环境破坏。印尼被认为是近期农业成功的典范,从1968年到1984年,谷物生产年均增长5%,到1985年,这个过去的世界上最大粮食进口国已开始出口粮食。然而,据估计,这一时期约一半的产量增长要归功于大量使用化肥和化学补贴(鼓励更多地使用化学药品)。对广泛使用的杀虫剂,农民只付了10~20%的费用。而化学药品的高使用率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毒化水源,形成竭色区域,等等,结果,印度尼西亚1986年谷物庄稼遭到严重毁坏。面对谷物生产上的巨大损失,印尼政府不得不禁止57种化学药品的使用,只同意4种化学药品可以出售给农民。[2]
最后,发展中国家的污染还来自于某些发达国家的生产转移。如美国已对工厂的污染采取控制,象铜的冶炼,生产已转移到没有管制的国家,煤和铜的熔炼产生的硫的排放量在美国减少,但在其他地区却增加了,总的世界排放量以幂指数增长。农业和非农业部门也可能出现同样的转移过程,使得发展中国家的污染程度日益加重。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各种困难,但发展中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压力更大。人口的急增、耕地的日益减少、资金的紧张、技术的相对落后、工业化对农业的依赖,等等因素使得发展中国家农业的持续发展面临的困难要比发达国家大得多。
三、发达国家持续农业的主要措施
持续农业基本要求是:提高整个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系统内效率,尽量减少浪费和污染;在利用自然资源和投入过程中,充分挖掘潜力,尽量减少风险;促进生产和生产后系统的多样化和农村收入来源的多样化。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农民转向持续农业生产模式的关键在于应用系统工程方式。持续农业不只是简单地减少化学物的施用量,实质上,它是一种综合农业生产模式,它囊括许多传统农业耕种技术和现代科技进步成果,其中包括最佳管理模式,而至关重要的部分就是持续农业将整个农场作为一个综合的系统来看待。目前,发达国家持续农业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1.作物自然耕作法
所谓作物自然耕作法就是不依赖化学物质,而靠土壤自身的作用来培育作物的农业生产方法。它利用农业生态关系,帮助农田清除杂草,帮助农作物抵抗病虫害,并通过大自然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向农作物提供所需的养分。目前,发达国家采取的技术主要有两种:(1)农作物轮作法;(2)农物业生产综合经营法。实践证明,通过轮作,种完一茬根瘤菌作物后再种粮食作物,其产量通常比连续种植粮食作物的产量高10%至20%。美国俄亥俄州一个农场采用农牧业综合经营法,禁用化肥和杀虫剂15年,但农场玉米产量比当地农场平均产量高30%,大豆产量高40%。
2.保护性耕作法
土地翻耕分常规性翻耕和保护性翻耕两种。保护性翻耕方式同常规方式比较起来,优点在于通过残茎削减径流的功能,减轻侵蚀,阻止水流,增加水分的入渗能力;节省人力和能源,提高土壤肥力等。如采取免耕法种植玉米、高梁、大豆,能使中等坡度上的土壤流失量降低90%。
3.病虫害综合防治法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密切监视虫口密度,将化学农药的使用与生物防治以及新的耕种技术等非化学手段配合起来,使害虫口密度降低而不致发生严重灾害,并最大限度地减轻对其他物种特别是有益生物的损害。美国从70年代起开始应用综合防治技术,进入80年代,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已从主要用于大田作物扩大应用于蔬菜和水果方面。1990年,伊得诺伊大学对该州中部201户农场所作调查表明,化肥和农药的低投入、对增加农民实际收入,的确起不小的作用。[3]瑞典等国的生态农业,日本的“生物工厂”也是效果良好,既能提高农业收入,又可减轻污染,保护资源。
四、发展中国家农业持续发展的战略
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危机主要是耕地日益减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资源的大量消耗难以为继。
发达国家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是:作物自然耕作法,保持性耕作法,病虫害综合治理。生态农业是其持续农业的重要生产方法。这些生产方法的重要特征是:
1.要求较高水平的科学技术,象病虫害综合防治,需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
2.要求更高的投入,除了运用先进技术外,还有固定资产的投入,象农业机械,其他相应的设施,都需要比常规农业生产方法更多的投入。
3.这些措施大多是节约劳动力而多用耕地,对耕地的使用比较宽松,适合于大面积的农场式规模经营。
发达国家持续农业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对发展中国家农业的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从以上特点来看,人地矛盾大、耕地使用十分紧张、资金短缺、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要采取以上措施显然困难重重,至少从短期看,这些措施是难以在发展中国家实施的。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委员会提出的持续农业的三个基本目标分别是实现粮食安全,根除农村贫困现象,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发达国家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针对第三个目标的,前两个目标,发达国家已基本上解决。而对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讲,还远远没有解决粮食安全和农村的贫困两个问题。“现在第三世界吃不饱饭的人有8.4亿多”,“在撒哈拉南部有43%的人在挨饿,人数为2亿。”[4]还有成千上万的农村人口处于绝对贫困线以下。
显然,在还有不少人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农村贫困现象还未根除的情况下,要求发展中国家象发达国家一样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为主要目标,采取发达国家所采取的那些措施来实现农业持续发展,显然是片面的、不切实际的,也是难以做到的。当然,三个目标之间有着内在联系,第三个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前两个目标的达到,但是在耕地有限,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加上技术水平的限制,在具体操作中,前两个目标与后一个目标可能就会有冲突。在生存问题还未解决时,更长期的持续发展就必然被放在次要地位了。环境保护的需求是与收入相关的,低收入国家将把满足基础需要的短期投资放在优先地位,而不是关注环境保护的长期投资。
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着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特别是耕地面积日益减少,资源的日益枯竭。根本出路只有依靠技术进步。要缓解人地矛盾,必须开发新领域,研究新技术控制土壤盐碱化、沙漠化,保持土壤肥力,为此,需要海洋开发技术,通过海水养殖业使海洋成为人类未来食物的重要生产场地;通过空间技术发展“宇宙农业”;更重要的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从根本上改造农业部门,培育新品种,提高光合使用效率,使农作物产量成倍增长。
发展中国家为适应人口日益膨胀的形势,必须增加粮食生产,同时要保护资源和环境。要解决粮食问题,只能依靠新技术,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也只有依靠技术进步,尤其是有关各种植物的生物技术,开发新的资源植物。
发展中国家要把农业可持续发展放在有关生存问题的战略高度认真对待,必须深入研究解决粮食短缺、根除农村贫困、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战略方针、战略部署和措施。发展中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全体人民的教育和知识水平,以减轻人口压力和迎接未来高新技术的挑战。
2.必须加大对农业技术研究的投入。政府要组织和支持农业技术研究。制定研究计划和纲要,组织人力、提供经费,提供必要条件。从技术进步的方面看,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技术,必须是节用土地,多用劳动,精耕细作提高产量,同时尽量少消耗农药和化肥,将农药使用减到最低限度。
3.充分发挥高新技术的效果,必须抓好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工作,健全农技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尽量利用和推广已有的现代技术去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业科技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农业增长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率还很低,应该千方百计挖掘技术进步的潜力。
4.通过立法等手段保护环境,包括利用生态技术。
5.开拓农业新领域,发展“海洋农业”、“沙漠农业”、“植物工厂”。开发新的植物种质资源,把牧草通过反刍动物转化成肉食。等等。
6.开发新食品新能源。
总之,发展中国家农业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进行技术创新;引进和消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充分发挥现有的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同时,必须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注释:
[1]《世界经济年鉴199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2]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News Releae,Indonesia Backs Benificral Insects(Los Banos,Philippinies,January,1987)
[3]中国农业科学院编著《当代世界农业》,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
[4]德国《世界报》11月8日文章《联合国粮农组织呼唤世界良知》,载《参考消息》1996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