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桥梁和隧道出现在实际的施工作业中,为了确保桥梁隧道施工作业的质量,防止桥梁隧道中裂痕的出现,导致其扰乱整个桥梁隧道的正常使用,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在实际的工作中,人们通常利用灌浆技术来保证桥梁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桥梁隧道;灌浆技术;应用
1灌浆技术概述
灌浆技术是指采用渗透、填入、积压的方法,挤压桥梁隧道裂缝中的水分和空气,随后将适量浆液填入缝隙中,等待浆液凝固,最后与基体形成一个具有较高强度和稳定性的整体。当前,静态压力法和高压喷射法为灌浆技术的主要应用方法,特别是高压喷射法的应用较为广泛。高压喷射法是利用高压设备,通过增加喷射压力进行喷浆,并且能够清楚地看到缝隙中的土层情况,从而确保基础土层和浆液紧密结合,保证整体效果。灌浆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堵漏、防渗、加固、纠正等方面。(1)堵漏和防渗是指通过利用灌浆填补缝隙,降低桥梁隧道的孔隙率,并减少桥梁隧道的渗透量,有效堵截流水,提升桥梁隧道的抗渗透能力;(2)加固是通过利用岩土的强度,使混凝土结构快速恢复强度;(3)纠正作用是指灌浆技术的应用,能够改善桥梁隧道的不均匀沉降现象,有效纠正建筑物的偏斜程度,使偏斜情况恢复正常状态。因此,应用灌浆技术对提升桥梁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2灌浆施工技术原则
2.1针对性原则
应用灌浆法时,需要以针对性原则作为施工指导。高速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的范围极广、地理位置存在差异,且出现的问题也不同,所以,进行技术应用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以保证技术效果达到要求。以道路加固工程中的灌浆法应用为例,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灌注浆液使土体强度提升。例如,岩层结构进行灌浆加固施工时,需要先对岩层的裂缝进行处理,保证灌浆加固施工能够促使目标区域强度达到要求。所以,在灌浆法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施工,进而保证施工技术的作用。
2.2统一性原则
灌浆法具有较多的类别,且高速公路桥梁隧道的范围较大,因此,技术应用的目的及方式较为多元化,由此容易造成工程维护过程的复杂化。因此,进行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要保证技术应用的统一性,进而采用统一的施工标准、施工方式、工程维护策略等,简化施工过程的复杂性,保证施工效果。
3灌浆技术应用分析
3.1灌浆设计分析
要想从根本上确保灌浆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灌浆设计,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在桥梁隧道施工过程中,首先要结合具体情况,进一步组织安排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着重分析和探究灌浆的相关内容,确保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特别是针对高强度控制标准的相关内容要严把质量关,使其充分满足既定的标准和内在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常规意义上的设计标准主要体现为:针对建筑垃圾土等相关的杂质,确保其承载力标准参数控制在130kPa范围,针对某些粉质砂要确保其载重量参数超过110kPa,针对流水沉积的淤泥质土承载力确保其在80~110kPa间。同时要结合具体情况设计好相应的灌浆内容与压力,之后着重分析灌浆量的设计,其设计要结合灌浆对象总的土壤量,通常情况下要使其控制在总土量的1/5左右,然后对其进行精准有效的计算,保证相对应的灌浆地基的基础坚固度符合相对应的设计要求,同时,在灌浆速度、时间等相关方面也要明确规定。
3.2灌浆技术施工工艺与流程
(1)在具体的桥梁隧道升过程中有效利用灌浆技术,其具体流程主要表现为:成孔→浆管的安装和孔口的封堵→搅拌浆→灌浆→浆液的凝固→安装灌浆管和孔口的封堵→搅拌浆液→灌浆→孔口的封堵。(2)施工工艺。有效利用灌浆技术,要遵循下列几点施工工艺。1)成孔。在这个过程中要确保选用直径为88mm的钻头,以此进行成孔钻进工作,在具体过程中如果遭到粉性土的问题,要着重针对下入导管进行孔壁保护,利用打捞砂筒把钻机送到粘性土中。2)安放灌浆管,并进行孔口封堵。把软橡皮在管壁上进行包裹,通过这样的方法,杜绝泥沙深入到管内。3)搅拌。结合具体情况,使一定的水掺到搅拌浆桶中,使用搅拌机对其进行搅拌,保证它的均匀性,并加入相对应的水泥,然后再继续进行搅拌,时间控制在3~5min。4)灌浆。在利用灌浆技术的过程中,针对灌浆顺序有十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要确保其自上而下,确保其浆液饱满,一直到填满基础,确保相关的操作与具体的设计要求高度吻合。5)封孔。灌浆结束后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封孔,在封孔过程中要保证其及时有效,封孔后24h内,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一旦出现浆液下降的问题,要结合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浆,确保浆液一直填充到顶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灌浆技术在桥梁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4.1桥梁施工中灌浆技术的应用
桥梁的施工中应用到灌浆技术,一定要先把和桥梁出现的裂缝的具体位置进行确定,在桥梁施工中,灌浆技术可以很好的对裂缝进行填补,比如蒙华灌浆施工。确定桥梁的裂缝出现的具体位置之后,就要对具体位置进行标记,同时还要分析桥梁出现该裂缝的原因,做好记录,然后根据裂缝的产生原因选择最合适的灌浆技术以及灌浆所需要的材料,再根据灌浆技术和灌浆所需要的材料制定一套合理科学的灌浆技术施工方案。在进行灌浆前,一定要先做好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对灌浆技术施工所用到的一些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这些机械设备不会出现故障。第二,对灌浆所用的材料进行检查,灌浆所用的材料不能出现劣次品,灌浆所用的材料一定要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第三,在施工前需要进行试验,确定灌浆中浆液的扩散半径以及孔距,根据实际需求对浆液的配比进行适当的调整。第四,在这些准备工作都做完之后,要对灌浆技术施工方案进行优化改良,做出适当的调整,保障在灌浆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设备等都能满足实际的施工需求。桥梁施工中灌浆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填补裂缝,同时还在桥梁的桩基溶洞、桥头的搭板下沉及桩底的持力层不足等工程的处理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实际的施工中,要根据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灌浆技术施工所用到的外加剂、配合比及施工工艺等方面都进行综合考虑,去解决桥梁施工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4.2隧道施工中灌浆技术的应用
隧道施工的过程中,灌浆技术大多数情况下是用于隧道的支柱体不稳固或者隧道的表层砌石有所松动的位置,在这类问题的灌浆技术施工的时候,首先要确定砌石松动或者支柱体不稳固的具体位置,然后根据具体位置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灌浆材料和灌浆方法,再根据灌浆材料和灌浆方法去设计合理的灌浆方案。由于隧道施工中灌浆技术所用的浆液要在短时间内凝固,让支柱体的承载力增加,因此对灌浆材料和灌浆的配比都要求很高。灌浆技术在隧道的围岩加固、地表的沉降处理、塌方处治、仰拱加固、处置和二衬的裂缝处理以及洞内的渗水处理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施工的时候,要注意:第一,在灌浆施工前一定要先确定灌浆的工艺和顺序,在灌浆技术施工的过程中,不能为了加快施工速度而改变灌浆施工的顺序,这样很有可能会给隧道施工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第二,在隧道施工的时候有时会利用钢板去完成衬砌,那么这种情况下的灌浆技术的施工顺序则更加重要,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作业。
5桥梁隧道施工运用灌浆技术进行施工的注意事项
分别对桥梁和隧道施工中应用灌浆技术的过程进行了论述,从中认识到灌浆技术并不是很容易上手操作的技术,需要施工人员对施工项目进行科学化的分析,并制定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案,确保最终施工的质量。但是,在施工中有关人员也要注意一些因素。
5.1施工团队要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是施工的第一要义,同时施工的安全也是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在一些施工团队中他们对安全的认识不够深刻,安全的意识也比较薄弱,导致施工中出现人身安全事故的问题,不仅需要有关的企业承担一定的损失,而且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对家人的心理会造成重大的打击。尤其在桥梁和隧道这类危险系数比较高的地区,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是势在必行的事情,首先在施工的现场多进行安全意识的宣传,提高施工人员对施工安全事故的重视度,并给出一些安全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不至于当安全事故发生时,由于没有解决措施而耽误抢救的时间,使得施工人员由于抢救不及时而耽误后期的治疗甚至是导致其死亡,这些都是需要施工人员重视的方面,有关企业也要安排相关人员在现场进行安全事故的监督工作,及时发现施工现场中的一些安全隐患,并及时地解决,避免安全隐患的存在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外部的相关人员对安全事故的监督配合内部施工人员对安全意识的认识,更好地实现整个桥梁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5.2加强有关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灌浆技术在桥梁隧道施工是新型的技术,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比较少,在具体的施工时,有关技术人员对其认识并不到位,容易出现方案设计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所选取的灌浆的原材料和实际的情况并不相符,需要进行再次选择原材料和返修的工作,浪费大量的物力,人力和财力,其次,还存在一些和实际的尺寸并不相符合的现象,这是很让施工人员头疼的事情,施工人员只能现场再次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整个方案的改善,这大大浪费了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的成本,延长了施工的周期,降低了整个施工的效率。
6结语
桥梁与隧道工程的质量与人们的出行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息息相关。因此,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有效加固桥梁隧道质量,必须加大对灌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从而有效保证桥梁隧道工程的强度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王劭琨.桥梁隧道施工中灌浆技术的应用[J].居业,2017(11):117-118.
[2]毛学军,胡艳琦.灌浆法在桥梁隧道施工技术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7(28):78-79.
[3]吴添红.桥梁隧道施工中灌浆技术的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18):173-174.
论文作者:张振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1
标签:隧道论文; 桥梁论文; 技术论文; 浆液论文; 裂缝论文; 过程中论文; 对其论文; 《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