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私学:小私塾,大文化论文

古代私学:小私塾,大文化

○婼 熙

古代私塾学什么

古代私塾前期启蒙,后期学经。最早的蒙学教材是周宣王时的《史籀篇》,发展到宋代时,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最为源远流长。学经包括哪些内容?简单说就是《十三经》《史记》《资治通鉴》以及诗词歌赋、各类文选。经史子集的精华部分全要背下来。私塾学习的方式就是背诵原著。据南宋郑畊老统计,《十三经》共计六十四万多字,而后面史学、诗词、文论文选也要几十万字,整个私塾阶段要熟读熟诵一百多万字。此外,书法、作文、唱歌、弹琴、跳舞、游戏、武术、农耕等都要涉猎。

古时私塾教育以儒学为主要内容。古时的师道尊严,不只是尊师重教的体现,更是文化传承的要求,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文化不只是文字的知识,更是内在的精神与张力,是民族与国家的魂魄,往圣绝学需血脉为继,代代相传。古时父母送孩子求学要选吉日,穿戴规范整齐,步入学堂第一件事就是拜师。《礼记·学记》记载:“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意思是要带一些祭祀品,先对孔圣人之像跪拜,然后对塾师叩拜。学堂中,每遇孔子生辰还要举办庆祝活动。

将3%活化好的鲁氏酵母菌株接入到蛋白胨水培养基中,在28 ℃培养72 h,滴入吲哚3~4滴试剂,观察试验结果。同时用大肠杆菌做阳性对照,并做空白试验。

由表2可知,新菌株在氨基酸态氮、全氮、谷氨酸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达到了蛋白酶、谷氨酰胺酶酶活高的效果。谷氨酸的生成量提升了11.18%。

入学要择日、下聘书,向先生交一些学费,备一些供品。古时私塾学费不是统一标准。《儒林外史》中的儒生周进收到的学费只有荀家是一钱银子,另有八分银子代茶,其余也有三分、四分的,也有十来个铜钱的,加在一起还不够一个月的饭食。这说明古人教学不是为了挣钱。

另外,私塾在蒙养教育阶段,要学习着衣、叉手、作揖、行路、视听等行为规范。先生讲课时正襟危坐,学生依次授书,把书放在先生的桌上,然后侍立一旁,恭听先生圈点讲解。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私塾先生虽然执戒尺惩罚学生,但师生关系依然十分融洽。

古代私塾中先生教学很严格,遇到顽劣的学生也会用戒尺打手心。明代的黄佐在《泰泉乡礼·乡校》中写道:“无故而逃学一次,罚诵书二百遍;二次,加朴挞,罚纸十张;三次,挞罚如前,仍罚其父兄。”

因材施教,一对一授课

古代学馆班级设置是纵向混合的。蒙学馆中三岁到十八岁都可以在一个学堂里,经学馆则是八岁到五十岁都可以在一个学堂里,也就是说各种不同水平的人在一个课堂上课,少则十人,多则几十人。一个学生一个书桌,或几人合用一个大桌,先生不是在教室的最前方中间端坐着,而是在学堂的某个不太明显的位置。当时,也没有粉笔和黑板。

古代私塾教学模式与现在相比较,更为独特,融合了当今东西方教育的优点,又彰显出自身明显的特色。现代西方教学是多启发式教学,国内则是灌输式教学,以应试为主。而私塾教育似乎超越了这两者,它是注入式加个性化,在集体课堂里实现了一对一教学。

古代私塾先生不说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得是“胸中有丘壑”才能指导学生。学生学习第一步是授书,就是自己拿着经书,逐个到先生面前,翻开要学的那一页,先生点出句读,因为古时教材没有断句。第二步则是先生读一遍,学生跟着读一遍,一般读三到六遍,然后学生回到座位上自己熟读到可背诵为止。第三步便是先生对文字做一些训诂,串讲出文章大意。

这种课堂设置决定了老师不可能做到统一讲课,没有统一教材,而且先生的水平要相当高,才能胜任教学。要想实现好的教学效果,先生只能用一对一的授课方式,而且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行,要想使课堂不混乱,光靠纪律是达不到的,更要靠先生的言传身教、品德威仪。

因为每个学生的水平不同,学习进度由学生自己决定,先生再因材施教。有学生勤奋好学,天资聪颖,一天上书多次,背诵的内容就多一些,能背六七十句经书,能力差一点的则背二三十句,日积月累,就会积少成多。除此外,学生还要学习书法、对对子,这些都是科举八股文的基本功。

老K把教研室的暖水瓶们逐个灌满水,照例由大丫、舒曼和我,朝着每个灌满了开水的暖水瓶吐一口唾沫,再用小木棍搅一搅,盖上瓶塞儿。一人两只,提着去那幢灰色的小楼,分送到各个教研室去。

诵读原著,传承经典

古代私塾教育中诵读原著是必修的。纵观古代私塾对于读原著的方法,有个渐变过程,从主张只诵不解到不过多讲解,再到民国的讲解重于背诵。而如今,人们很少看原著,看也只看有白话翻译的。这种学习经典的流变其实有损于经典的传承,流传的只是后人自己的解释,而非经典原著本身,渐渐地,就会使经典原意被曲解变异。举个例子,《诗经》中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句。现代人对这两句经典的理解多认为是描述了古人的爱情观,这显然有些望文生义,而非本义。

孔子评《诗经》是“思无邪”。孔子的儒家学说中讲男女授受不亲,如果《诗经》中是歌颂古人的自由恋爱精神的话,这与传统儒家倡导的婚姻观是格格不入的,因为传统社会是父母之约、媒妁之言。再者,孔子怎会把《诗经》中男女自由爱情观说成是 “思无邪”呢?试想,如果古代私塾都用爱情观来解读这两句经典的话,那学生还有心思学习吗?况且古代男女根本不同校。“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许是指女子应具备美德,君子应具备贤能,二者是相匹配的,指出无论男女都应注重培养自己的高尚德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也是描述世间芸芸众生如苍苍蒹葭,谁能重品行道德的锤炼,谁将鹤立鸡群,成为他人仰望的对象,宛如伊人在水一方。

传统文化的内涵是靠几千年的耳濡目染、身体力行、心口相传而融在了中国人的血脉中,从而达到智识相长,代代传承。所谓熟读百遍,其意自现。学生久诵经典之后,意象俱在,同时经典原著教化功德的正面能量也会消减学生脑中的杂念,更能领悟内涵。

用料:泰国鸡酱250 g,蒜蓉、红椒米、红葱头米各30 g,浓缩橙汁、白砂糖各100 g,盐10 g,色拉油50 g。

标签:;  ;  ;  ;  ;  ;  ;  ;  

古代私学:小私塾,大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