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总医院 163001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缺血性脑梗死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应用优势。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4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行超早期(3 h内)治疗,对照组行延迟(6 h内)治疗。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观察患者6 h、24 h、1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5.55±8.77)分、(18.12±10.21)分、(11.75±10.57)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50%,较对照组的25.00%更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具有显著优势,值得推广及采纳。
关键词: 缺血性脑梗死;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优势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urokinase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the early stage of ischemic cerebral infarction.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he method to select 80 cases of ischemic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April 2011 to February 2015,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were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underwent early(within 3 h)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delay(within 6 h)treatment.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and after treatment,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 were observed 6 h,24 h and 1 weeks respectively(25.55 + 8.77),(18.12 + 10.21),(11.75 + 10.57)points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an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2.50%,has more advantag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25%,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n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ultra early thrombolytic therapy with urokinase ha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Ischemic cerebral infarction;super early stage;urokinase;intravenous thrombolysis;advantage
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由局部脑组织供血障碍导致的脑组织坏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对于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较为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应用静脉溶栓治疗促进血管的再通,但静脉溶栓治疗具有严格的适用症,其治疗时间窗的选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1]。为此,该文特方便选取该院2011年4月—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探讨缺血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应用优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抽取2011年4月—2015年2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该次研究获得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配合完成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共有23例男性患者和17例女性患者,平均(60.3±0.43)岁(49~77岁)。观察组:共有22例男性患者和18例女性患者,平均(60.3±0.46)岁(48~78岁)。对照组和观察组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在患者发病3 h内,给予患者尿激酶(四国药准字H11020 549)静脉溶栓治疗。将100万U加入0.9%氯化钠(国药准字H32023213)溶液100 mL 0.5 h内静脉滴注,溶栓同时给予患者血管扩张剂扩张小动脉。溶栓24 h后给予患者拜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20103712)300 mg,1次/d,治疗2周后改为100 mg,1次/d。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延迟治疗,患者于发病6 h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方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将收集到的数据交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最后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及处理,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当对比数据时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6 h、24 h及1周后,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
观察组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较对照组更低(P<0.05)。
3 讨论
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脑供血障碍,具有发病急、预后差等特点,由于脑动脉具有一定的自我代偿功能,因此,长期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会随着病程的延长,引起神经功能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2-3]。
在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临床上被认为最有效的治疗措施[4]。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病灶主要是由中心坏死区域及周围缺血区半暗带组成,如果能在短期内将患者半暗带缺血区域的血流恢复,可使患者脑组织损伤出现可逆性,促使神经功能的恢复[5]。对脑组织完全中断血供持续6 s,会导致患者意识丧失及脑组织永久性死亡,通过恢复脑组织脑血供,有助于脑组织功能的恢复,降低脑出血及脑组织永久性死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若超过其治疗时间窗,半暗带区的脑组织损伤会出现不可逆性,脑组织功能难以恢复,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6]。因此,对于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若具备溶栓条件,应及早进行溶栓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尿激酶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溶栓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激活纤溶酶原,促使纤溶酶的生成,使脑缺血区域的血流在短时间内恢复,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起到溶栓的作用[7]。尿激酶静脉溶栓是医院开展的用于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紧急治疗方法,其既不需要特殊的设备,使用方便,用药及时,安全性高,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8]。
经毛献泉等[9]学者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临床探析》一文中,将12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早期溶栓治疗组及溶栓治疗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于发病后3 h及6 h给予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可知,早期溶栓组、溶栓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早期溶栓组治疗1 d、治疗10 d及治疗20 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8.00±1.00)分、(6.00±2.00)分、(5.00±1.00)分,均较溶栓组的(9.00±3.00)分、(7.00±2.00)分、(6.00±2.00)分及对照组的(11.00±3.00)分、(9.00±3.00)分、(8.00±3.00)分明显更低,数据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研究与该次研究结果相符。在该临床研究中,将80例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分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延迟静脉溶栓治疗及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6 h、24 h及1周后,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5.55±8.77)分、(18.12±10.21)分、(11.75±10.57)分较对照组的(30.55±10.27)分、(27.78±12.76)分、(19.44±12.29)分更具有优势(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50%)较对照组(25.00%)更低(P<0.05)。
总之,缺血性脑梗死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及采纳。
参考文献:
[1] 杨继党,林清原.静脉溶栓对合并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1):1785-1787.
[2] 吴杨,刘家丰,于洋等.心源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12):1118-1119.
[3] 王贞,张万里,冯靓,等.心房颤动与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预后的相关性[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3,46(11):725-729.
[4] 王爱明,王佼佼,张凤佳,等.急性脑梗死早期征象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相关性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0):1054-1056.
[5] 陈丽丽,詹红艳,王素洁,等.急性后循环脑梗死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2):162-166.
[6] 张泽进.血压变异性与脑梗死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2):2595-2597.
[7] 吴伟,张庆英,吴育彬,等.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卫生经济学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2):1366-1368.
[8] 玄丽慧,张娴娴,易琼,等.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0):1093-1095.
论文作者:刘锲,许鑫,王彬,杨丽丽,贾红娟,王晓慧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5
标签:患者论文; 缺血性论文; 溶栓论文; 静脉论文; 脑梗死论文; 对照组论文; 尿激酶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