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视域中的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冯宝晶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 思政工作部,北京 100029)
摘要: 从邓小平理论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持和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国际化背景下考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因素,一方面是为了理清其独特逻辑:源于为了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和贡献的信念(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使命),进而认识到国际社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和平发展与难题挑战并存),而后提出解决世界难题挑战的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后指出具体的实践路径(共建“一带一路”);另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其实践功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已经写入联合国决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经由理念变为实际行动。
关键词: 国际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于当前的社会现实,具体地说,形成于对国际国内社会现实的综合考量。在国际化视域中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内涵及其在新时代的发展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探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外部因素、独特逻辑和实践功效。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而且有利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际化视域中的丰富和发展。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内涵及其发展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于邓小平理论,发展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完善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之初的邓小平理论,就对这一思想的基本内涵作出了明确界定,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什么是社会主义”;第二层次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其中的第二层次就具有国际意蕴。例如,当时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回答,就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经济建设,两个基本点分别是“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其中的“改革”是指国内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而“开放”则是指中国由封闭半封闭状态开始向国际社会开放,即中国发展的“国际化”道路。例如,改革开放初期引进外资,引进外国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将产品出口到国外,这不仅表现为生产资料的国际化,而且表现为从商品生产到商品价值实现的完整链条的国际化。最能够体现当时中国产品国际化的流行语,就是“中国的现代化是组装的”和“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后来,中国又将国际化的领域进一步扩大。例如,在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期间,我国又提出“与世界接轨”,即协调中国与外国的贸易规则和制度,以便深度融入国际社会。这在改革开放初期商品生产国际化的基础上,增加了商品贸易的国际化以及贸易规则的国际化。近些年,中国国际化路径由改革开放初期单项的“引进来”,发展为“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形成了双向的国际化路径。
再次,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创新供给方式。如何建立健身休闲产品与需求群体之间的联系,这是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智能设备的普及,让一切连接都变得有可能。如今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如何缩短健身休闲排队时间,提高宝贵的闲暇时间的健身休闲效率颇受关注。除了传统的电话预定之外,要重视各种智能化APP的功能开发和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营销方式的推广,努力打造“线上+线下”的多元化快捷供给方式以满足消费群体足不出户合理安排健身休闲活动的需求。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内涵在新时代的演变
从邓小平理论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基本内涵的第一层次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基础上,演变为“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层次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基础上,演变为“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进入“新时代”的过程中,“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没有变,“对外开放”的国际内涵没有变,但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却在不断拓展。
人,是不容易知足的动物,很多处于珠圆玉润、堪称完美状态下的人,总是在有意无意间抱怨自己的生活。会说话的人,往往不说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听得到的人,往往听到自己不该听到的话语;看得见的人,往往只看到生活对他的不公平。这样一来,不会说话的失声之人就变得金贵,因为他可以保守秘密,得到他人的信任;聋人听不到也变得幸运,因为他可以安静地生活,不受旁人的干扰;盲人看不到也是一种幸福,因为他看不到世界的卑污,会认为世界美好而充满希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实力不断增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目前的15.2%,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超过4万亿美元,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2万亿美元,对外投资总额达到1.9万亿美元;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建立了世界上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信息畅通,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坝矗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天堑变通途。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3]!
总体而言,目前中国的发展状况相对于整个国际社会来说,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3]。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上述中国发展的各项指标在世界所占份额的社会现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起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化视域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客观因素之一。
蛋白酶识别位点预测结果:通过Peptidecutter软件预测了对MLAA-22有剪切作用的酶及其可能的剪切位点,结果发现Tobacco etch virus protease、Thrombin、Iodosobenzoic acid GranzymeB、Hydroxylamine、Factor Xa、Enterokinase、BNPS-Skatole及Caspase2-10对MLAA-22均无剪切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的对外开放,或者说中国的国际化程度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已发生了阶段性变化。这一变化了的客观现实,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内涵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因素的国际化考量
2.1中国“国家实力”在国际社会中的考量: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
中国对外开放的“广度”不断扩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说:“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1]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将一同向前,后者是前者在新时代的具体化,即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5个方位同时迈出国际化的“脚步”。新时代中国的开放,由原来的个别领域扩展到更多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化的“广度”发生了阶段性变化。
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丧失个性和特质,而是应当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实现对个性和特质的最佳发挥。小学生虽然生性贪玩,但是头脑灵活,喜欢探索,喜欢质疑,喜欢表现自己。针对小学生的这些特质,教师应当营造宽松的氛围,给予学生自主的知识探索自由,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尽情地展现自我,释放才华。只有具备这样宽松的氛围,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与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世界上高高举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以及法治体系不断发展完善。第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二,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将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第三,始终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并在理论建设方面,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第四,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更加广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第五,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面向未来不忘传统、吸收外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第六,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增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度”不断加强。首先,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中国与世界息息相通,他指出:“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2]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必须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相结合,必须使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其次,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融入世界的深度,即中国的国际化程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指出,中国要“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2]也就是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的国际化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中国的国际化程度由过去的“参与者”,上升为新时代的“引领者”。作为新时代的引领者,中国必须具有相应的世界担当,即对于世界和平建设、全球经济贡献、国际秩序维护,已经不能局限于一般参与者的角色,应是担当引领者的角色,应更为积极地深度参与国际事务。
2.2中国“国际地位”在国际社会中的考量:从“参与者”到“引领者”
第二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实现了由国际社会的“从属参与者”到“主导引领者”的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进入新的阶段,在一些领域逐渐确立了“引领者”的地位。这一时期,中国全面推进大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格局。例如,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博鳌亚洲论坛、上海合作组织第十八次峰会、中非合作论坛、中国首次国际进口博览会等。这些都表明,中国在对外领域不断开拓新格局,进一步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
第一阶段,中国实现了从“个别领域参与”国际事务到“全方位参与”国际事务。改革开放以前,虽然中国已经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仅仅是在政治安全“个别领域参与”国际事务,没有广泛参与各类国际组织,也很少参与具体的国际事务,更没有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开启实质性的国际化进程。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才开启了“全方位参与”国际事务的新阶段。首先,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组织方面,1980年4月,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法席位被恢复;1995年7月,世界贸易组织决定接纳中国为观察员;经历了6年的艰辛谈判后,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中国在经济领域融入世界自由贸易体系。其次,在国际政治与安全组织方面,1981年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直到1989年中国才真正参与维和行动。苏联解体后,由于国际体系的演变,传统安全的威胁大幅下降,非传统安全问题逐渐凸显。面对新的国际形势,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在上海正式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2001年“上海五国”机制成员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共同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标志着“上海五国机制”正式升级为常设性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成为首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上述阶段,中国分别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政治与安全以及其他领域全方位进入了国际组织。但在各类国际组织中,中国基本是作为“从属参与者”参与国际事务。
中国“强起来”的另一重要标志,是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即实现了从国际事务的“参与者”到“引领者”的国际地位的变化。这一变化可以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中国实现了从“个别领域参与”国际事务到“全方位参与”国际事务;第二阶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实现了从国际社会的“从属参与者”到“主导引领者”的国际地位的转变。
大理市的中心城区包括大理镇、下关镇、凤仪镇、海东镇的行政辖区范围,项目基于大理市8期遥感影像数据和地表覆盖数据成果,结合行政区划、城市规划等信息,通过城市建成区宏观边界提取与精细边界提取相结合的方式提取大理市各期的建成区范围。具体以2012年地理国情普查遥感影像为底图,辅以大理市规划局提供的规划资料提取当年建成区范围,继而叠加2012年地表覆盖数据进行边界调整最终获得2012年建成区范围。在此基础上将其余年份影像叠加到2012年初始城区边界上,根据遥感影像反映的实体形态提取进行边界调整。具体地,城市边界提取技术路线图如图2所示。
总之,这一时期我们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3],从而开启了中国由国际社会的“从属参与者”到“主导引领者”的国际地位转变的新时代。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科学社会主义中的考量: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民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产量稳定在6000亿公斤。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3]。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相对于同一时期艰难复苏的世界经济来说,凸显了中国社会发展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意义的独特逻辑与实践功效
3.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意义的独特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2],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和使命的最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使命进行了明确界定,“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2]。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性质和“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的使命,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其世界意义的逻辑起点。从这一起点出发,形成了具有世界意义的思想体系,体现出其内在的独特逻辑: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和贡献(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使命)→需要认识国际社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和平发展与难题挑战并存)→提出解决世界难题挑战的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出具体的实践路径(共建“一带一路”)。
根据上述思想逻辑,首先,习近平总书记对国际社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辩证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了明确的判断: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2]。其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解决世界难题的倡议: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再次,指出具体的实践路径: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2]。
3.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意义的实践功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已经写入联合国决议、安理会决议以及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显示出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深化互利共赢的理念,开出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药方,已经从倡议转变为行动,从理念转化为实践。例如,北京APEC会议、杭州G20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多边协调中,都不同程度地采纳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4]。
共建“一带一路”由理念到行动。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建设连点成线到面,一方面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形成新格局,另一方面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全球治理体系作出重要贡献。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信任和支持,关键项目和示范性工程纷纷落地生根,沿线国家人民有了越来越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截至2018年,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一带一路”倡议,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已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进行最新一次扩容,相关程序完成后,亚投行成员总数将增至87个,遍布全球各大洲;“蓝色经济通道”“冰上丝绸之路”“空中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一条条共筑梦想的纽带多元联动,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开辟了更加光明的前景[5]。
综上所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取得了世界意义的实践功效,是因为其具备的独特逻辑性和严谨科学性,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的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核心观点,就是生产力、分工和交往的不断发展,自然形成世界历史,进而形成世界体系。但马克思没有、也不可能明确判断世界历史发展到21世纪将形成怎样的世界体系,也不可能具体指出如何进一步推动生产力、分工和交往的不断发展。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上述时代之问。关于21世纪的世界体系,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明确判断: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和平发展与难题挑战并存。关于如何进一步推动生产力、分工和交往的不断发展,进而推动世界体系的不断演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总之,上述具有世界意义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全球化进程,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新时代的深化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8-11-06(1).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3]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8-12-19(1).
[4] 邓秀林.论“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新理念[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112-115.
[5] 许可.引领通往未来的希望之路:共建“一带一路”五年成果综述之一[EB/OL].(2018-08-10)[2019-4-1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8/10/c_1123252885.htm.
A STUDY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FENG Baojing
(Department of Basics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Labour and Social Security ,Beijing 100029,China )
Abstract : From Deng Xiaoping Theory to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China has provided a strong support and a new choice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advance towards modernization, and contributed Chinese wisdom and solutions to common problems of mankind.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formation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is examined so as to clarify its unique logic. It comes from the faith to fight for and contribute to the cause of human progress (i.e. the nature and miss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 initiative (to build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challenges of the world, in which a practical path is put forward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 Meanwhile, it is also to enhance its practical function. The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has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United Nations resolutions, and the co-construction of BRI has been put into action.
Key Words :internationalization; a new era;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9-04-16
基本项目: 2019年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重点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的精细化研究(19GJJB017)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冯宝晶(1971—),女,内蒙古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502344265@qq.com
文章编号: 1673-1751(2019)05-0124-05
(责任编辑 李艳丽)
标签:国际化论文; 新时代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论文;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思政工作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