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重大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邓小平理论论文,重大意义论文,领导集体论文,丰富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第三代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因此,江泽民同志一贯重视理论创新,他指出: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要使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否则,一切新的发展都谈不上。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们党进行改革开放、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就十分强调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要按照新的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前进。
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解决正确对待邓小平理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必须坚持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这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始终是检验我们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一直讲,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因此我们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思想时,都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尤其是邓小平理论来衡量一下,并通过实践加以检验,看它们是不是正确,站得住站不住。对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一切否定和放弃邓小平理论的言行都是错误的。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因而从本质上讲,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本身就表明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沿着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决心不动摇。
但是,邓小平理论不是静止不变的,它本身是发展的科学,其理论的内在价值还有待于深入挖掘,还有许多方面需要随着实践发展而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揭示其内在本质。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邓小平不可能对其身后五十年、一百年的中国社会发展的全部问题作出完全回答,而只能依据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所处的阶段,比较初步地回答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奠定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基础。既然邓小平理论是“初步”的理论,就不可能提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全部答案,就需要从时代的实践变化中进一步去发展深化这个理论,进一步揭示这个理论内在的历史价值和深邃思想。
纵观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已经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突出表现在经济全球化正在向纵深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继续前进,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错、相互激荡。与此同时,国内的形势也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集中体现在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改革处于攻坚阶段,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国内外形势所发生的历史性巨变,一定要看到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一百五十多年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带来的巨大影响。因此,“十六大”报告提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邓小平理论,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这是我们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深刻总结国际国内历史经验,全面思考我们党80年光辉历程所得出的治党治国之道。
我们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体现出了第三代领导集体高尚的理论品格。它不仅是对邓小平理论本身科学体系的完善与深化,不仅表明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今后党的理论发展的基石,而且为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开辟了新视野。正如“十六大”报告指出: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党的理论。只有这样,党的思想理论才能引导和鼓舞全党、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这是13年来我们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所积累的十分宝贵经验。
二、不断推进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
理论上的成熟是一个政党成熟的标志。从实践上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13年中,不仅经受住了国际国内各种风波的严峻考验,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升;更重要的是,我们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更加成熟,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体现了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巨大勇气。其显著标志就是第三代领导集体十三年来对邓小平理论进行了全面地丰富和发展,用丰富和发展了的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为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提供了根本理论支撑。
第三代领导集体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江泽民同志强调:重视在思想上建党,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政治经验。每当事业发展的重要关头,我们党都注重首先抓好理论建设。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根本建设。然而,新时期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根本的还是必须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着眼,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党的任务,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推进理论发展。做到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这是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的最好方法。只有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上是清醒的和坚定的,才会摆正党的建设的正确位置。
中国共产党80年的历史经验说明,只有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才能成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行动指南,党的建设与前进才有重要保证。回顾历史,我们党在思想理论上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的创新与发展,都反映了当时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的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对新的实践的科学总结,回答了党的建设事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每一次理论上的重大飞跃,都极大地加强和改进了我们党的建设,使党提高了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正确的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增强了应付复杂局面的新本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七大”决议就把民主革命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实现了我们党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历程,在理论建设上开始从幼稚向成熟发展。正是由于这一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并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同志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同建设社会主义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是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标志着我们党理论建设上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正是由于理论上的第二次丰富和发展,我们成功地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使中国人民成功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迈入小康社会。同样,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体现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设党的需要,反映出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建党理论的认识更加深入,实现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对党的建设的理论武装,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更加完善。也正是由于这一丰富和发展,使我们对在新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明确,提高了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保证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党建历程充分说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程。这一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只有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党才能从根本上走出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阴霾,才能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运用这个科学理论去研究中国的历史,分析中国的现状,制定出适合国情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
三、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坚持了“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第三代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代表了我们党理论建设上一种与时俱进的新的思路、新的认识方法、新的理论导向。什么是理论?毛泽东同志曾讲过,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除此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称得起我们所讲的理论。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不仅是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我们党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极大的弘扬了马克思主义学风,推进了党的学风理论建设。
学风问题在党的思想理论工作中,历来十分重要。它的本质就是要不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也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方面之所以能够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并取得重大思想成果,关键是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根本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不仅关系到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确立,而且也是思想理论建设的生命线,是一个政党理论永葆生机的法宝。历史经验证明,我们在思想上的每一次前进,在理论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离不开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坚持,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结果。其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重大成果,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在理论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它抓住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最核心、最根本、最关键的问题。学风不正,就不能正确地运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将会对革命和建设事业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有过深刻的教训。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在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迫切需要造成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这就要求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是当之无愧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典范。
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体现出一种理论紧跟时代的创新意识。在“七一”讲活中,江泽民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实际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提醒全党警惕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故态复萌,贻误党的事业。有了与时俱进的理论,才有与时俱进的先进政党。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身就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它将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相结合,与新的实践相结合,扩展、深化它的科学理论体系及其内容,使邓小平理论紧跟时代的发展,使我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更加完整、更加准确,充分展示邓小平理论所具有的时代精华。站在这样的角度来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邓小平理论就能在新世纪的伟大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按照这样的要求来进行思想理论建设,邓小平理论就能永葆先进性,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把理论推向前进,这是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待邓小平理论的又一科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当前最大的实际就是我们正在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当今世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更加剧烈,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针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针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反复强调党的理论发展,首先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一定要紧密联系中国实际,以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为中心,而不是离开本国实际,静止、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要坚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认真进行调查研究,而不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理论创新,要为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发展理论、武装自己;要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多少、好坏为标准,来检验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离开我们正在建设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空谈理论创新,不仅毫无意义,而且极其有害。邓小平同志就一再告诫我们,理论不能脱离中国实际,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正是坚持了这一科学方法。
十三年来,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之所以在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上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离不开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了良好的学风,就必然要去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学风呢?马克思主义学风是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作风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具体体现。它的本质要求就是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