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腺泡细胞癌10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_蒋淑婉,王艳芬,丁永玲,刘爽

蒋淑婉 王艳芬 丁永玲 刘爽

(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 江苏 扬州 225000)

【摘要】 目的:探讨涎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生物学行为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复习10例涎腺腺泡细胞癌术后标本的病理切片,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肿瘤位于腮腺者6例,位于颌下腺者1例,1例发生于咽部,1例发生于鼻腔,1例发生于耳后。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肿块。镜下所见3例呈实体型结构,5例呈实体微囊混合型结构,1例为 乳头囊状型,1例位滤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K、EMA阳性,P63、CK5/6、SMA阴性,S-100部分阳性表达,3例Ki-67增殖指数<5%;1例高级别腺泡细胞癌中Ki-67增殖指数>30%。结论:涎腺腺泡细胞癌属于一种低度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女性患者。该肿瘤有一定的复发及转移率,术后需密切随诊。

【关键词】 腺泡细胞癌;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

【中图分类号】R7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4-0046-03

Acinic cell carcinoma of the salivary glands :a cliniopathologic analysis of ten cases

Jiang Shuwan,WangYanfen, Ding Yongling, Liu Shuang,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Y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Yangzhou 225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pathological feature、immunophenotype、biological behaviour、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Methods Review of 10 cases of acinic cell carcinoma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specimens combined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and clinical data to analyze. Results 6 cases of tumors in parotid gland ,1 case in submandibular gl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s painless mass.3 cases are present as solid form ,5 cases are solid /microcystic, papillary-cystic and follicular pattern each 1case.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showed CK and EMA positive, p63、CK5 /6 and SMA showed negative, part of S100 positive expression,cases of ki-67 proliferation index<5%;1 case high-level acinic cell carcinoma of ki-67 proliferation index >30% . Conclusion Acinic cell carcinoma of the salivary glands is a low-grad malignant epithelical tumor with apredilection for females .The tumor has a certain rate of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which need to close follow-up after surgery.

【Key words】Acinic cell carcinoma; Clinical; Pathology; Immunohistochemistry

腺泡细胞癌是一类较少见的导管上皮细胞起源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涎腺肿瘤的1~6%,它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肿瘤,最常见于腮腺,而且相对于其它腮腺肿瘤它主要发生于年轻的患者,此类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女性患者[1-3]。虽然它的恶性程度较低但是它有复发的几率,导致转移,它的死亡率从1.3%上升到26%[2]。本文通过对近五年收集的10例腺泡细胞癌进行病理分析并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收集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院病理科 2000年~2005年间诊断的10例涎腺腺泡细胞癌病例,参照WHO头颈部肿瘤的分类标准复查切片,并复习其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

1.2 方法

病理检查方法标本经常规甲醛固定,病理大体观察取材,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采用EliVision二步法,所用抗体CK、EMA、SMA、CK5/6、P63、S-100和Ki-67均采购于中杉公司。所有抗体的免疫组化均设置阳性及阴性对照。

2.结果

2.1 临床资料

10例ACC中男性患者3例,女性患者7例,发病年龄39 ~89岁,中位年龄为50岁,6例发生于腮腺,1例发生于颌下腺,1例发生于咽部,1例发生于耳后,1例发生于鼻腔。临床均表现为无痛性肿块,直径1~5cm,肿块表面无破溃。10例均行手术治疗,6例发生于腮腺的患者5例行均行腮腺肿物及腮腺浅叶切除术,同时保留面神经,1例腮腺全部切除同时保留面神经。其它部位行肿瘤局部切除术。

2.2 组织病理学

2.2.1肉眼所见

10例ACC多为圆形或卵圆形,均可见包膜,6例与周边分界尚清,4例与周边组织粘连,分界不清,肿瘤最大者为5cm×3cm×1.5cm,最小者为1cm×1cm×0.6cm,切面灰白灰红色,质嫩,有的肿瘤切面见有坏死囊性变。

2.2.2镜下所见

组织类型 实体型是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但在本组中只有3例呈实体型结构,癌细胞排列成实性巢状,呈浸润性生长,细胞与细胞之间紧密连接,但是由不同的细胞构成,一些区域的细胞是腺泡细胞,然而另一区域的细胞是非特异腺泡样细胞(图1)。5例呈微囊型结构,肿瘤细胞大小较一致,胞浆嗜碱性,侵犯囊壁周围纤维组织(图2),在微囊型中通常是实体型和微囊型混合性生长。1例为乳头囊状型,囊腔面内衬的细胞呈乳头状向囊腔内生长(图3)。1例为滤泡型,形成类似甲状腺滤泡状结构,腔内见有均质红染的物质(图4)

细胞学方面,腺泡细胞癌的细胞分化具有各个细胞类型的特征,主要由5种典型细胞构成,在本收集资料中最主要的细胞类型为闰管样细胞,闰管样细胞呈立方或矮柱状,胞浆微嗜酸性,核居中,常见有核仁,胞浆微嗜酸性(图5)。其他的细胞类型为腺泡样细胞:细胞通常呈多边形,有丰富的、染色浅的胞浆,有散在的嗜碱性颗粒,核圆形、深染、近基底部(图6);非特异性腺上皮细胞: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核较小,胞浆呈嗜碱性,细胞密集(图7)。空泡样细胞:细胞大小不一,呈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核固缩,常被挤压至细胞一侧,胞浆内含多个细小空泡或形成数个较大的空泡(图8);透明样细胞:细胞呈圆形,核小居中,胞浆透明,内含有细丝网状物,细胞之间境界清楚(图9)。

图1 实体型:细胞与细胞之间紧密连接,呈腺泡状排列;图3 微囊型:细胞间见有大量微小囊腔间隙,常见于分化较好的腺泡样细胞;图3 乳头囊型:由呈囊状扩张,局部乳头状生长,周围包绕腺管样细,图4 滤泡型:类似于甲状腺滤泡状结构,腔内见有均质红染状物质。图5 闰管样细胞:闰管样细胞呈立方或矮柱状,胞浆微嗜酸性,核居中,常见有核仁,胞浆微嗜酸性;图6 腺泡样细胞:细胞通常呈多边形,有丰富的、染色浅的胞浆,有散在的嗜碱性颗粒,核圆形、深染、近基底部;图7非特异性腺上皮细胞: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核较小,胞浆呈嗜碱性,细胞密集;图8空泡样细胞:细胞大小不一,呈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核固缩,常被挤压至细胞一侧,胞浆内含空泡;图9:透明样细胞:细胞呈圆形,核小居中,胞浆透明,内含有细丝网状物,细胞之间境界清楚。

2.3 免疫组化结果

10例ACC中CK(10/10)、EMA(10/10),P63(1/10)、CK5/6(0/10)、SMA(0/10)、S-100(4/10)阳性表达, 3例Ki-67增值指数<5%;1例高级别腺泡细胞癌中Ki-67增值指数>30%。

图10 肿瘤细胞CK弥漫性阳性。 图11 肿瘤细胞S100弥漫性阳性表达。

3.讨论

第一篇腺泡细胞癌的文献报道是1892年NasseD报道[4]。腺泡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潜能的恶性肿瘤,生长一般较缓慢,我们的研究表明其发病年龄是48岁,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的比例是2:1。腺泡细胞癌的发病年龄是40~60岁,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两倍[5]。高级别腺泡细胞癌的发病中位年龄是58岁,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比例为5:4,患者面神经受累的临床体征是较典型的特征[6]。虽然在我们们的数据中显示最年轻的一例患者是35岁,但绝大多数研究者提出腺泡细胞癌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

3.1 病理学特征

我们的结果显示此类涎腺肿瘤主要发生在腮腺,其次常见的部位是口腔内的小唾液腺,接着是下颌下腺。

腺泡细胞癌根据细胞分型可分为:腺泡样细胞、闰管养细胞、空泡样细胞、透明细胞。按组织结构分类可分为:微囊型、实体型、乳头囊状型、腺泡型。在本组研究中有微囊型、实体型和乳头囊型、滤泡型4种组织学类型。大多数研究支持实体型和微囊型是主要的组织学类型[7.8],在42%的病例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长方式同时存在,实体、小叶和微囊型混合生长是最常见的类型,第二常见的生长方式是实体型,它占得比例是33.33%,紧接着是乳头囊状型(16.66%)和微囊型(8.33%)。

免疫组织化学方面:CK和EMA全部呈阳性表达,这支持腺泡细胞癌起源于末梢导管细胞或“多潜能”储备细胞这一观点。P63均阴性表达,CK5/6仅有1例表达,即腺泡细胞癌不表达肌上皮标记物。Ki-67代表细胞的增值活性,与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坏死、核分裂有关,许多国内外文献研究指出Ki-67的表达与ACC的 预后有很大的相关性,在本次研究中因受病例数目限制,虽没有对Ki-67于预后的关系进行具体分析,但1例患者其增值指数较高预后较差,而且许多文献研究已证实其与预后相关。

3.2 鉴别诊断

(1)黏液表皮样癌:肿瘤组织由鳞状细胞和粘液叶细胞,此外还可出现中间细胞,黏液细胞形态多样,肿瘤细胞呈团块状、片状排列,中间细胞多排列于团块周边部。(2)乳头状囊腺瘤:瘤组织由大小不一的囊腔构成,瘤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部分囊腔内充满黏液。(3)上皮-及上皮癌:肿瘤由肌上皮和线上皮两种细胞构成腺管状结构,腺管外层为透明肌上皮,内层为腺上皮细胞,免疫组化肌上皮标记表达阳性。(4)甲状腺乳头状转移癌:肿瘤除典型的乳头状结构外还有甲状腺滤泡,PAS染色阳性,肿瘤细胞具有特征性的核,表现为核圆形或卵圆形、见有核沟及核内嗜酸性假包涵体、毛玻璃样核。

3.3 治疗与预后

涎腺腺泡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因此涎腺腺泡细胞癌的诊断正确直接关系到其治疗方法,在我们的研究中只有1例淋巴结转移,因此我们的数据也支持其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肿瘤。

【参考文献】

[1] Nabil N Al-Zaher,Amani A Obeid, Acinic cell carcinoma in pregnancy: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Medical Case Reports2011,5:91.

[2] MARIA CRISTINA MUNTEANU,CL.MARGARITESCU,LUCIA CIONCA.Acinic cell carcinoma of the salivary glands: a retrospective 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12 cases. Rom J Morphol Embryol 2012, 53(2):313–320.

[3]江明祥,张敏鸣,邵国良等.腮腺腺泡细胞癌的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叨.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33 (4):494—498.

[4] Nasse D,Die Geschwülste der Speicheldrüsen und verwandte Tumoren des Kopfes,Arch Klin Chir, 1892,44:233–302.

[5] ChaW,KimMS,AhnJC,er al.Clinical analysis of acinic cell,carcinoma in parotidgland[J].ClinExpOtorhinparyngol,2011,4(4):188-192.

[6]王志强,胡利兵,黄树斌,李松梅.涎腺腺泡细胞癌5例报答并文献复习[J].中国肿瘤外科学杂志,2014,6(4),230-232.

[7] Lewis JE, Olsen KD, Weiland LH, Acinic cell carcinoma. Clinicopathologic review,Cancer,1991,67(1):172–179.

[8] Laskawi R,R?del R,Zirk A,Arglebe C,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35 patients with acinic cell carcinoma of the parotid gland,J Oral Maxillofac Surg,1998,56(4):440-443.

论文作者:蒋淑婉,王艳芬,丁永玲,刘爽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

标签:;  ;  ;  ;  ;  ;  ;  ;  

涎腺腺泡细胞癌10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_蒋淑婉,王艳芬,丁永玲,刘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