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部县第四小学 南部 63730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与学生的生活还有一段距离。作为教师,应该尽量还原生活,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做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呢?
一、让识字教学生活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一直是低年级教学研究的重点。要使识字课堂教学生活化,在教学中,我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识字和生活、识字和认识事物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识字量,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生字的有效途径。形义不能同步是一年级识字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要让学生既记住形音,又了解字义,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识字。比如,在教学《比一比》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读“黄牛”、“花猫”、“鸭子”、“小鸟”等词,再让学生观察本课挂图,把词语贴在图中对应的事物的旁边,这一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巩固了生字。
二、让阅读教学生活化
《语文课标》指出:“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学生的生命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阅读教学与生活联系,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情感,加强他们对生活的关注与体验,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品味多彩人生。低年级有许多课文与生活有紧密联系。上这些课文时,我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情感,能使学生充分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生活,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也唤起学生生活的多元化感受,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富有自己生命体验的个性化理解。例如,在教学《爷爷和小树》一课,有这样一个环节:1、 课件演示冬天的情景,说说小树在寒风里会说什么?爷爷是怎么做的? 2、演示夏天的情景,夏天到了,小树是怎么做的?他会说些什么?(可做动作理解)爷爷在树下乘凉心情怎么样?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对话,在读中体会,感受到爷爷美好的心灵,感悟人与树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师生对话活动,以生活化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容,感悟文章内涵,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做人。
三、让作文教学生活化
在教学中,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了,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那么搞好习作训练首先就要让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走进广阔的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融入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从而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比如,我校学生有很多来自农村。随着他们在父母心目中地位的日渐升高,他们对劳动却变得越来越陌生。很多学生将劳动曲解为仅仅是扫扫地、洗洗碗、烧烧水等,缺乏对农村艰苦生活和繁重的农活的真实体验。为此,我利用夏秋两季农忙时间,让学生回农村参与劳动。为了让学生融入生活,让生活走进作文,我向同学们提出具体要求:和父母一起到田里去参加稻收,用不同形式进行劳动实践,劳动后写一篇200字以上的感想。劳动期间,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白天帮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稻收活,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休息时,请父母给他们讲些秧苗的培育、移植、施肥、灭虫、收割等技术要领及种稻的成本、亩产量、经济效益等问题;晚上,在灯下奋笔作文。回学校后,同学们写出了一篇篇内容生动、情感真挚的文章。有个同学写道:“在今天的辛苦劳动中,我不仅看到了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看到了机械化的威力,也体会到了人工收割的艰辛;不仅品尝到了劳动果实的甘甜,增强了劳动自豪感,更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啊!粮食是农民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以后我再也不浪费粮食了。……”真情发自肺腑,真情溢自内心,这次作文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这难道不是我们所要的作文吗?
四、联系学校生活教学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参与学生生活时,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班委选举,让学生写自荐书上台演讲;每堂课前请一名学生作“ 2 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都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开主题队会,让学生写《我设计的主题队会》说明书;鼓励学生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赛,经常接触生活,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这样,在“语文化”的生活中,学生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五、联系社会生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例如,教学了《台湾的蝴蝶谷》、《鸟岛》等课文后,我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又如让学生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等。其次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如参观访问,与兄弟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等。
六、联系家庭生活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总之,让小学语文教学走向生活化,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只有生活,才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源头活水。我们需要在自己的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中,真正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在感知生活、体验生活、探究的生活的基础上,才能引导学生真切理解语文和生活之间的内在关联,教师才能真正地实现寓语文教育与教学于生活之中,在生活中提升语文教育与教学的质量。
论文作者:李红玲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2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学生论文; 生活化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语文论文; 课文论文; 教师论文; 学校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2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