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外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分析论文_夏云天

(四川省仪陇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四川 仪陇 637676)

【摘 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腹部外伤术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腹部外伤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在其营养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实验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前白蛋白以及前白蛋白等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腹部外伤手术患者早期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效果理想,能够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及免疫,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腹部外伤术;临床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036-02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in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injury. Methodsa total of 2013 April 2014 to April in our hospital 80 cases of abdominal injury patients data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in the nutrient solution wi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par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compared two groups of clinical effect. Resultstwo groups preoperative albumin and prealbumin levels were not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early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in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injury can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and immunity.

【Keywords】early enteral nutrition; abdominal injury; clinical efficacy; safety

腹部外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多数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但是,机体在手术后一段时间内将处于应激状态,高分解代谢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效应,机体利用外源性营养底物更为重要。传统方法主要以肠外营养支持为主,这种方法虽然能够维持机体的热量供应,但是也会造成术后较多并发症,尤其是对于老年人而言,小肠粘膜废用性萎缩,肠道菌群移位,增加术后感染机会。近年来,早期肠内营养在腹部外伤术后广为使用,且效果理想[1]。为了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腹部外伤术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腹部外伤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腹部外伤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在其营养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有患者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为(8.9~60.3)岁,平均年龄为(45.7±3.1)岁;对照组有患者40例,男27例,女13例,患者年龄为(9.0~61。3)岁,平均年龄为(47.4±1.3)岁,入选患者均符合腹部外伤手术诊断标准,患者中18例脾破裂,12例小肠损伤,20例肝损伤,19例后腹膜血肿,11例膀胱损伤。患者对手术方案、营养措施等有知情权,患者年龄、病程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入选患者全部在手术当天采用平衡盐液进行维持,术后第一天患者均接受不同途径的营养支持。氮热比为1:100,糖和脂肪比值为1:1。

实验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如下:手术过程中行空肠造瘘或患者手术后经过鼻置入4号鼻肠管进入十二指肠。患者手术后24h根据临床症状、病史等给予诺华公司生产生产的Vivonex,采用肠内营养关注泵进行24h持续滴注,起始速度控制在20-40ml/h,根据患者的适应情况增加其速度和能量,连续使用到第4天。患者术后5-6天采用Impact维持,连续使用10天[2]。

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方法如下:在患者手术过程中,行颈内静脉穿刺,留置营养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静脉补充液量和热量。保持术后每日输注热量25~30KcaL/kg,输注氨基酸1.0~1.5g/kg·d,持续3~5天等胃肠道功能恢复后逐渐给予肠内营养,逐渐减少肠外营养热量及氮供给。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白蛋白、前白蛋白等指标;(2)观察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如: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均数±方差)表示,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手术前后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比较

本次研究中,两组手术术前白蛋白以及前白蛋白等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手术后白蛋白以及前白蛋白等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腹部创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患者手术后处于高分解、高代谢状态,再加上术后较长时间不能进食,从而造成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减退,影响患者术后治疗预后。创伤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功能减退、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因此,临床上手术后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降低术后营养不良及细胞免疫受抑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肠内营养支持在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中广为使用,且效果理想。本次研究中,两组手术前白蛋白以及前白蛋白等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手术后白蛋白以及前白蛋白等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肠内营养液主要有能全力,它是一种含有纤维成分的胃肠内营养制剂,它对小肠、大肠黏膜的生长和细胞增殖均具有刺激和促进作用,能够增强肠道的蠕动,刺激大肠内水、电解质的再吸收,能够有效的预防术后腹泻等[3]。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手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早期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效果理想,能够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及免疫,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志坚,易显祖,石鹏,等.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江西医药,2012,47(1):25-27.

[2]黎介寿.胃肠手术的“围手术期营养处理”[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3,20(2):65-67.

[3]魏琳,武梅,朱红芳.能全力用于老年卧床患者肠内营养80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业,2013,22(7):81.

论文作者:夏云天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8

标签:;  ;  ;  ;  ;  ;  ;  ;  

腹部外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分析论文_夏云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