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_韩英梅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_韩英梅

山东省莱西市望城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266601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可运用实物、教具、学具,通过操作、模拟、画图、讨论等形式,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分析数量关系,充分感受数学的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已经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加强学具操作是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下文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通过学具操作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

一、运用学具操作,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赞科夫指出:“兴趣是学习知识的能源,是发展智力的原动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所决定,对直观的物件比一些抽象的说教更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适时运用学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时,老师让学生用长度不同的小棒搭三角形,学生发现有的能搭成三角形,有的不能搭成三角形,通过学生小组讨论、质疑,得出了“三角形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这样的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牢固灵活地掌握了知识,又帮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和规律,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二、运用学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密切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学具的利用,正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实践证明:学具操作比教具演示的教学效果更胜一筹。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让学生利用学具,把圆柱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切开,再拼起来,就近似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等于底面积乘以高,即v=sh。这样,让学生利用学具,通过动手切割拼合,很容易推导出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动手操作能力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三、运用学具操作,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通常都要经过“感知→表象→概念→符号”的发展阶段。在概念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观察、比较、分析、归纳,让学生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感知有关形成概念的具体实在的材料,结合活动情境、生活情境进行具体到一般特征的分类,有利于促进概念的形成。

总之,运用学具、动手操作是一种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教学活动,是一种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运用学具能通过“变”静为“动”让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更有利于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取学习数学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恰当地运用学具,安排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论文作者:韩英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6月总第3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7

标签:;  ;  ;  ;  ;  ;  ;  ;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_韩英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