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胶州里岔镇青岛蓝泰小学 266331
摘 要: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是新课标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数学模型 相遇问题 同课异构
一、理解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
1.翟老师的处理过程
课件出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你是怎样理解的呢?你能用动作表示出这几个词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演示给大家看看。两名学生台前演示。
学生演示同时出发(齐步走)。师:他们为什么要喊“齐步走”?生:这样可以保证他们出发的时间是一样的。
学生演示相遇。师:你认为什么是相遇?生:是从两个地方同时到另一个地方。生:两个人在同一段路程走到中间。生:就是两个人从不同的地方走到了相同的地方。
学生演示相向而行。师:什么叫“相向而行”?生:两个人同时出发在中间相遇。生:我觉得就是从两个地方同时出发到一个地方去。
师:想想刚才这两个同学是怎样走的?生:面对面。师:所以面对面地走在数学上就叫相向而行。
我们用两只粉笔表示两个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最后相遇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王老师的处理过程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明和小丽在同一条直的路上走,从方向上想,有哪几种不同的走法?生:小明和小丽可以背对着背走,也可以面对着面走,也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走。
师: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在数学上叫同向而行,背对着背走叫背向而行,面对着面走叫相向而行。如果两个同学相向而行走着走着会怎么样呢?找两位同学给我们演示下。同学喊1、2,他们就开始,走着走着最后相遇。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师:用粉笔代表小明和小丽,把走的过程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这个点代表小丽,这个点代表小明,他们在这条直的线上走,1、2开始,最后相遇,为了清楚看出在哪儿相遇,也把他们做一个记号,插上一面小旗,你能清楚地看出他俩行走的方向吗?生:一个从左往右走,一个从右往左走,他们是相向而行。
师:怎样用一个符号让我们清楚地看出来?学生用箭头表示了行走方向。
师:请这两个同学再演示一遍,边观察边思考,小明和小丽从开始出发到相遇的这个过程当中,什么是相同的?
生:都往小旗的方向走。生:目的地都是一样的。生:速度相同。生反驳:他们俩走的路程不一样长,速度不是相同的。小明到目的地距离很短,小丽很长,速度不是一样的。生:时间是一样的,刚才喊开始他们同时开始,喊停他们就都停下了。
师:老师越来越喜欢同学们了,会观察,还能从观察到的接着往下深入地去思考,相同的时间内,小丽走的路程长,小明短,小丽的速度更快一些。师:如果他俩的速度相同,你觉得会在哪儿相遇呢?(中间。)小明速度快小丽速度慢呢?(偏向小丽多一点。)师:小明、小丽各走的路程你能找到吗?指一指,他们各自走的路程跟这条路的总长度有没有关系呢?生:小明和小丽走的路程合起来就是总长度。
师:刚才我们演示了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如果3分钟相遇,你还会演示过程吗?1、2开始,走了1分钟,走了2分钟,走了3分钟;师:从图上能看出是3分钟相遇了吗?有没有办法一眼看出。
生:画出来。(黑板演示把他们走的路程都分成3段。)师:有没有问题要问他?生:这一段指的是什么?生:这一段代表小明每分钟走的速度。这一段代表小丽每分钟走的速度。
师:你是任意分的吗?生:是平均分的。因为速度相同;师:现在看看走的过程这个图,熟悉吗?生:线段图。
二、同课与异构
1.相同之处:重点理解了几个词语,分析了题意,建立数学模型,借助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并且对两种方法的思路和共同点进行了交流总结。
2.异构:在理解几个重点词时,翟老师一上课把3个词单独拿出来,进行了小组全班的模拟演示,解释了词语的含义,一步完成。王老师则把大量时间用在此环节,先理解相向而行,同时出发什么是相同,小旗子应该在什么位置,3分钟相遇怎样清楚地看出,在交流过程中逐步完成线段图的建构,显得细腻、层次感强。在交流两种方法时,翟老师用了较多笔墨,把孩子所有方法展出,分类,把方法进行梳理板书,形成规范的语言;王老师则是淡化了这个环节的规范性,顺着学生的表达走下去,学生没有形成统一的表述模式。在学生方面翟老师牵得比较重,每次提问的意图都很明显,引导学生往自己想要的答案上靠拢,最后都由老师总结,语言比较规范,收得比较紧。王老师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时间较多,引导评价干预得较少,学生展现自己想法的地方就比较多,放得多一些。
论文作者:张启富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1
标签:而行论文; 小丽论文; 小明论文; 演示论文; 学生论文; 路程论文; 速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