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分析论文_陈新喜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分析论文_陈新喜

(黑龙江省尚志市一面坡医院 黑龙江尚志 150622)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30的临床护理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给予对症支持及化疗,症状缓解25例,平均生存期2~3年。结论:白血病经过精心治疗、有效护理,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以配合治疗。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化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1-0196-02

白血病是人体造血系统最常见的恶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更多新的化疗药物的推出及化疗方案的改进,支持疗法进一步加强,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5年的无病存活率分别达到30%和35%。对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30的临床护理

1.临床资料

本组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3±3岁。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26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4例。中重度贫血20例,轻度贫血8例,Hb正常者2例。给予对症支持及化疗,症状缓解25例,平均生存期2~3年。

2.护理

2.1 休息与活动

根据患者贫血的程度、发生的速度及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休息与活动计划。轻、中度贫血者可适当活动,以患者能耐受及不加重症状为宜,有计划地安排护理和治疗时间,使其充分休息。重度贫血血小板<20×109/L时,应绝对卧床休息,注意安全,补充足够营养,有心悸气促者可给予氧气吸入,以改善组织缺氧症状。

2.2 饮食

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如有消化道出血应暂禁食,从静脉补充营养。如果患者高热、口腔溃疡严重,应给予半流质或流质饮食。

2.3 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的贫血症状和体征,根据化验结果判断患者的贫血程度。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黏膜淤斑,消化道、泌尿道、颅内出血等症状,注意出血量和时间。了解化验结果如血象、凝血四项,若患者抽血时出现迅速凝血或注射部位出血不止,或渗血形成皮下青紫者,提示有DIC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做相应的检查,遵医嘱应用抗凝药物。监测意识、血压、心率等,并详细记录。观察患者是否有感染征象,监测体温变化并注意其变化的规律;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免疫力低下者,观察口腔有无溃疡、糜烂、出血及真菌感染;观察有无咳嗽、咳痰、咽喉疼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观察有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肛周疼痛等;了解痰液、尿液及大便的性质,观察发热前有无寒战和其他伴随症状,警惕败血症的发生,定期监测血象,必要时抽血查血培养和药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用药观察与护理

2.4.1保护静脉 ①化疗前选择血管一般由远端向近端,由背侧向内侧,左右臂交替使用,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部位;推药过程反复抽回血,以确保针在血管内。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如果注射部位刺痛、烧灼或肿胀,提示药液外漏,需立即停止用药并更换注射部位。②漏液部位冷敷,也可配合33%硫酸镁湿敷直到症状消失。③静脉炎发生后可行局部热敷,按血管走行外涂喜疗妥或理疗。

2.4.2骨髓抑制护理 骨髓抑制是大多数化疗药物共有的毒性反应,是化疗延迟和减量的最常见原因。骨髓抑制的程度反映在血象上,表现为WBC、RBC、PLT的减少程度、出现早晚和恢复快慢等;定时监测血常规,当 WBC<3×109/L或PLT<50×109/L时,应考虑停药,并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当粒细胞<1.5×109/L时,容易发生感染;当粒细胞<0.5×109/L时危险性更大。其他参见感染、出血的护理。

2.4.3消化道反应护理 1)原因:①药物直接刺激胃肠道;②药物抑制增殖旺盛的胃肠黏膜上皮细胞;③药物作用于延脑的化学感受器触发带而引起恶心、呕吐。2)常见的胃肠道反应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出现反应的时间、程度与患者体质有关,大多数患者在用药后3~4小时出现。3)护理:①化疗期间鼓励患者大量饮水以减轻药物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并有利于毒素排泄;②合理使用镇吐剂,可减轻胃肠道反应;③合理饮食:选择少油腻、易消化、刺激小、高维生素的饮食;④氮芥类药物对副交感神经有刺激作用,常引起痉挛性腹痛,可给解痉剂如654-2,必要时可给予针刺内关等穴位;⑤化疗用药时,把早饭提前,晚饭拖后,拉开反应的时间,可避免或减轻消化道反应。

2.4.4黏膜、皮肤反应及护理 某些化疗药物的毒性亦表现在黏膜上,尤其是大剂量应用时常引起严重的口腔炎、口腔糜烂、坏死。1)机理:①化疗药物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具有直接损伤的作用,破坏口腔黏膜组织的更新,引起口腔黏膜溃疡。②初诊白血病患者及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常有中性粒细胞减少;加之饮水进食少,口腔自洁作用减弱,引起口臭,破坏口腔内环境,导致口腔黏膜受损而形成口腔溃疡。③由于大量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导致体内菌群失调,口腔内正常菌群受到抑制,某些致病菌和真菌异常繁殖,引起口腔溃疡感染。2)预防:①化疗期间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减轻药物对黏膜的毒性刺激。②保持口腔清洁,给予1%雷夫诺尔或4%苏打水漱口,每日4次。③口服化疗药物时,应先用纱布擦去露出胶囊外的粉末,服后反复漱口并多次饮水。④口腔炎发生后应改用2%雷夫诺尔和1%过氧化氢交替漱口,并给予西瓜霜等局部治疗。⑤嘱患者不要使用牙刷,而用棉签轻轻擦洗口腔牙齿。⑥涂药前先轻轻除去坏死组织,反复冲洗,溃疡者可用甲紫或紫草油涂抹患处。⑦给予无刺激性软食,因口腔疼痛而致进食困难者给予2%普鲁卡因含漱,止痛后再进食。

2.4.5其他 注意观察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一般化疗药物共同的毒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和骨髓抑制。有些是某些药物所特有的,如长春新碱的神经损害、柔红霉素的心脏毒性作用、环磷酰胺对膀胱的损害、门冬酰胺酶的胰腺损害等。因此,化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血象、肝功及骨髓象等,注意药物毒副反应出现与否,治疗上应选用防止或减轻毒副反应的中西医措施,以利化疗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方荸荠,黄芳,许多荣.白血病患者心理障碍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4):589.

[2]刘荣,田永洁,马文娜.白血病化疗常见症状的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2):2960-2961.

[3]张进芳.急性白血病患儿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642-643.

[4]李百芳,王卓,高红梅等.急性白血病儿童在长期治疗中的心理问题与对策[J].护理研究,2009.13(23):211-212.

[5]许国琼,许素华.护理干预对提高慢性肝病病人医嘱依从性的研究[J].现代护理,2006.12(17):596-597.

[6]吴意红,祝文娟.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血小板计数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12(16):470-471.

[7]林丽.白血病化疗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评估及护理.现代医药卫生,2007,23(3):350-351.

[8]井坤娟,张琳华,赵勤俭.白血病病人家属心理状态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3,10(18):738-739.

论文作者:陈新喜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31

标签:;  ;  ;  ;  ;  ;  ;  ;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分析论文_陈新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