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文献资源共享的条件_图书馆论文

论我国文献资源共享的条件_图书馆论文

我国文献资源共享条件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共享论文,文献论文,条件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献资源共享一直是本世纪国内外图书情报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外的文献资源共享活动兴起于本世纪初。我国也早在本世纪20年代就开始涉足这个问题。建国后,1957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图书协调方案》,在这个方案的指导下,某些图书馆开展了诸如文献交换、馆际互借、编制馆藏联合目录等一些文献资源共享活动,“文化大革命”中断。70年代末起,我国文献资源共享的研究又重新开始,尤其是进入80年代以来更加受到重视,发表了一批有价值的学术研究成果,在实践上也有新的突破。但从现状看,我国文献资源共享的总体成效还不明显,整体文献资源和个体文献资源的作用还未得到更好地发挥,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一句话,我国文献资源共享虽起步较早,但进展缓慢。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一定的外部和内部条件,文献资源共享作为一种事物,其存在和发展也需要一定的条件。追究我国文献资源共享进展缓慢的原因,就是目前我国还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条件。那么,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条件是什么,怎样去创造这些条件,就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一个现实问题。

1.国外条件

国外文献资源共享影响着我国文献资源共享的进展。国外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文献资源共享。如美国从1942年开始实施著名的“法明顿计划”(Farmington Plan),70年代又提出“国家期刊计划”,前苏联于1966年,部长会议通过916号命令,都对如何实现文献资源建设协调和共享提出了明确的规定。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四国,从1957年开始制定和实施“斯堪的亚计划”(Scandia Plan),规定参加该计划四国的15所研究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联合采购北欧以外的文献,并开展馆际互借或提供复制品。1979年成立的“东南亚地区国家图书馆和文献中心联盟组织”,其目的是发展东南亚图书馆网络,实现文献资源共存共享。当代,各国都遇到了由于文献数量激增,书价大幅度上涨,购书经费短缺,使入藏文献剧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引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注,70年代以来,在该组织支持下发展起来的“UAP”计划(Universal Availability of Publications.),其目标是实现国际性的文献资源共享。国外这些国家和组织的文献资源共享的理论和实践,给了我国进行文献资源共享很好的启示,从客观上讲,推动了我国文献资源共享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开展。80年代前期、中期,我国主要致力于文献资料共享理论的引进、概念的阐释、国外成就的介绍和分析我国建立“UAP”网络的效益,并设计了我国的具体方案等。大约从1987年以来,我国文献资源共享的理论研究主要侧重于从大谈理想的“UAP”,变为比较实际、比较审慎的主张,建议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文献资源共享模式,认为目前应以馆际互借、编制联合目录、协作采购、建立存储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源共享的工作重点,以地区级馆际协作为文献资源共享的突破口。目前,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影响下,某些系统和地区的图书馆已进行馆际互借、协作采购等项活动,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总之,国外文献资源共享的理论与实践已对我国文献资源共享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今后随着文献资源共享在世界范围内的深入开展,将会对我国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为此,我们不能忽视这样能影响我国文献资源共享发展的国外条件。

2.国内条件

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必须具备多方面的国内条件。

2.1 思想条件。思想支配着人们的行动。实现文献资源共享,也要首先有正确的思想作指导,要统一认识,改变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陈旧过时的观念。现在,把文献资源看成是本单位所有,只为本单位所用的陈旧观念,还在许多人的头脑中存在。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许多图书馆片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由于受单个图书馆条件的限制,其结果,大不全,小也不全,既不能满足本单位的文献需求,更无法满足社会的文献需求。这种观念对文献资源共享构成了极大的障碍。为了扫除这个障碍,首先,要树立全局观念,把馆藏文献看成是社会的文献资源,本馆馆藏文献为社会所用,别馆馆藏文献为我所用。其次,要树立开放观念,把整个图书馆看成是一个开放系统,这个系统中的馆藏文献要超出系统和地域的界限,自觉地开展大范围的横向纵向文献信息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由利用本馆文献到馆藏文献资源共享观念的变革,为文献资源共享创造条件。

2.2 宏观调控条件。实践证明,要想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必须加强国家对文献资源共享的宏观调控,健全宏观调控的内部机制。否则,文献资源共享就很难进行。首先是健全组织机制,要制定垮地区、垮系统的有权威的全国性的职能机构,全面领导和协调全国的图书情报事业及文献资源共享。其次是法律机制,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法规,使文献资源共享得到法律上的保证。再次,要制定文献资源共享的发展规划,明确规定文献资源共享的战略目标和实施措施,使文献资源共享落到实处。目前,我国既无统一的领导机构,又没有制定相应的图书馆法规和发展规划,所以,致使我国的文献资源共享乃至整个图书情报事业仍处于松散的状态,难以继续更快发展。为此,加紧实现国家对文献资源共享的宏观调控已势在必行。

2.3 文献资源保障条件。文献资源是共享的物质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文献资源共享就是一句空话。这个基础的建立只靠单个或少数文献资源建设单位是不够的,必须通过总体布局,建立全国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才能实现。文献资源的总体布局,是指国家对有价值文献收集的完备程度及其分布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安排,即纳入规划的每一个文献收藏单位、必须按事先规划好的文献内容范围、出版类型及其他特征,负责补充属于自己应收集的部分。这样才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文献收藏,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文献保障体系,为实现文献资源共享打好基础。而目前我国这样的文献保障体系还未建立。从1988年10月开始,在部际图书情报工作协调委员会文献资源专业组统一领导下开展的全国文献资源调查与布局研究,虽为我国的文献资源合理布局提供了某些依据,但由于种种原因,其研究成果没有得到落实。某些系统和地区也进行过一些文献资源建设的协调活动,但大多数是缺乏统一领导,表现松散,多系临时性。这样,估计在较短的时期内,就很难形成我国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立我国文献资源保障体系问题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应从我国国情出发,尽快制定文献资源总体布局的模式。要根据经济区划,拟定布局决策;要根据知识密集水平,拟定布局基点;要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确定文献布局的发展速度,以尽早建立全国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2.4 组织条件。图书馆网络化是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组织条件。图书馆网络化是依据一定的原则,用一定的手段把分布在各地区、各系统的不同类型图书馆,组织成一个有机的、顺序井然的、层次分明的整体,以调动各馆的积极性,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目前我国还无多少实现图书馆网络化的经验。考察世界各国图书馆网络化的形式有直线式网络、分立式网络、集中式网络、分布式网络等。结合我国国情,可采用分布式网络,它是以分布于不同地点的网络区做为基本单元,由通信网络彼此相连,结成网络结构,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中心,并担负本网区的协调功能,各网区之间、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可以通过本网区的中心共享网络中的所有文献。这种网络具有可靠性和兼容性,并符合今后计算机联网的要求。虽然目前我国图书馆的自动化水平还不高,建立这种网络的条件还不成熟,但可先根据分布式网络的要求统一规划,首先建立地区协作网和系统协作网,一旦条件成熟,就可将它们并入统一的图书馆网络中。

2.5 技术设备条件。先进的技术设备是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必备条件,其目的是解决文献信息传递手段的现代化。传统的人工的传递手段,只能解决局部范围内的文献信息传递,且传递速度缓慢,无法在大范围内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因此,要想进行快速的文献信息传递,实现大范围乃至全国图书馆网络的文献资源共享,就必须实现技术设备的现代化。技术设备的现代化关键是广泛应用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这是因为图书馆网络的功能,要靠计算机和现代通讯设备去实现。为此,国家和图书情报单位要舍得增加对现代技术设备的投入。就目前情况看,国家和图书情报单位对现代技术设备还缺乏应有的重视,投入还较少,因而,图书情报单位现有的现代技术设备普遍较少,有的甚至还没有计算机及其他现代技术设备。而现有的技术设备,还处于实验应用阶段,引进的计算机硬件和机型繁多、杂乱,不利于软件的移植,在编制软件时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软件的通用性不强,有碍于系统交流和文献资源共享。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引进、消化国内外的先进的技术设备,另一方面又要注意通过研制和开发,充分发挥现有技术设备的潜力,加速实现技术设备现代化的步伐。

2.6 业务条件。业务条件是技术设备现代化的配套条件,主要指实现业务工作的标准化,如果业务工作没有实现标准化,再好的技术设备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图书馆使用计算机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提高服务功能,减轻人力负担,而恰恰相反,不少图书馆员经常抱怨说反而增加了人力,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也未得到明显的改善。追其原因,除现有计算机集成系统功能还处于比较低的档次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分散研制,重复劳动,影响了系统效益的发挥。

要想使业务工作标准化,必须严格实施我国自1984年以来正式发布的各种文献著录标准。这些标准主要有《文献著录总则》(84)、《普通图书著录规则》(85)、《地图资料著录规则》(87)、《中国机读目录通讯格式》(89)、《书目信息交换用磁带格式》(89)等。这些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为我国图书馆建立馆藏文献数据库和进行数据交换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依据。只有严格实施这些标准,才能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标准数据库,实现联机联网,为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创造条件。而由于我国图书馆在进行业务标准化建设时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制定和实施监督执行业务标准的措施,致使许多图书馆只注重眼前利益,怕麻烦,不完全按标准去建立馆藏文献数据库。部分缺乏技术力量的图书馆在开发自动化系统时,由于缺乏经验与远见,购买了非标准格式的软件。这些都为今后实现业务工作标准化制造了障碍。为此,各馆都应着眼大局,放眼未来,在开展有关业务时,都要严格实施已颁布的各项业务标准,为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创造业务条件。

2.7 用户条件。图书馆是为用户服务的,如果离开了用户,图书馆就失去存在的必要。图书馆收藏的文献是提供给用户的,如果用户利用文献的兴趣不浓,文献资源便得不到充分利用,文献的收藏价值就会降低。从这个意义上说,图书馆只是为用户提供了一定的条件,而怎样去利用这些条件,就取决于用户对图书馆的认识和对馆藏文献的需求程度。在我国,不少人还缺乏强烈的情报意识,对文献资源有着促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及提高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作用还认识不足,因而他们就很少到图书馆去利用文献,图书馆就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即使有的读者到图书馆,由于不了解图书馆,就不知道如何去利用图书馆,不知道如何去查找所需要的文献。这种现象不论是在专业图书馆或者公共图书馆都是屡见不鲜的。即使其他条件再好,这些现象如果继续长期存在,文献资源共享将严重受挫。因此,为了充分开发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要以增强用户的情报意识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用户教育。第一,从主动服务入手,宣传图书馆的作用和文献资源的价值。第二,组织各类读者到图书馆参观,使他们了解图书馆的工作程序、规章制度。第三,举办各种讲座和编印读者指南,向读者介绍馆藏分布情况、目录体系及排序方法、工具书使用法、文献的计算机检索方法及如何利用别馆文献资源等。通过以上措施,创造一个良好的文献资源共享的用户条件。

2.8 工作人员条件。实现文献资源共享需要有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思想素质方面,工作人员除了热爱本职工作以外,还要破除重藏轻用、闭馆锁库、因循守旧的观念,树立宏观观念和情报意识,主动向社会提供情报信息,积极开发和利用馆藏文献资源。在业务素质方面,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不但要熟悉图书情报学的一般基本理论和方法,还要掌握文献资源共享的理论和方法;不但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1-2门外语;不但要掌握手工检索技能,还要掌握自动化技术,尤其要掌握机检技术。目前,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太少。在现有的工作人员中尤其缺乏自动化技术技能,这就很难适应当前和今后对文献资源进行整体开发的需要。因此,除今后要通过多种途径加紧对工作人员的全面培养和提高外,应重点放在对工作人员自动化技术的提高上。第一,加紧对现有工作人员的提高。现有工作人员普遍缺乏计算机知识,因此,重点要对他们进行普及计算机知识的教育。第二,重视自动化骨干队伍的建设。要选拔工作负责、业务能力强、知识层次较高的业务骨干,进行自动化技术的专门训练,培养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制和开发人才。第三,改革现有图书情报专业的教学内容,普遍增开以计算机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图书情报自动化课程,避免毕业后的二次专业教育,使图书情报毕业生一从学校毕业就能较熟练地进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制和开发。

由此可见,实现文献资源共享,需要多方面的条件,不但需要国内条件,而且还需要国外条件。国外条件和国内条件相比,国内条件上是主要的条件,因为它决定着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进程,国外条件虽是次要的条件,但它对实现文献资源共享起着影响和促进作用。国外条件,我们自己不能去创造,但我们可以去迎合国外文献资源公享的发展要求,并不断去吸取和借鉴国外文献资源共享的先进经验,促进我国文献资源共享的发展。国内条件,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是可以去创造的。从总体上看,我国现在还不具备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国内条件,但从历史赋于我们的责任出发,我们就应积极地去创造国内条件。怎样去适应国外条件对我国文献资源共享的影响,又怎样去创造实现资源共享的国内条件,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1)要随时把握国外文献资源共享的发展趋势。目前,在国际上最有影响是“UAP计划”的提出和实施。因为这个计划涉及各方面的内容,但其主要内容,就是力促各国能建立起一个具有出版、发行、采购、加工、存储、保护、馆际互借等基本功能的国家系统,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国际性的文献资源共享。尽管这个目标的实现可能是漫长的、艰难的,但它代表了当代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已引起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我国应密切注视“UAP计划”的发展动向,并随时根据其要求,做出各方面的努力,以促进我国文献资源共享的发展。

(2)积极创造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国内条件。创造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国内条件的任务十分艰巨,但只要我们树立信心,认真分析现状,并抓住主要矛盾,定能取得成效。从现状上看,我国虽然总体上还不具备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国内条件,但已在局部做了某些实验和准备,创造了部分条件,如自发地成立了部际图书情报工作协调委员会,开展了某些初步协调,个别系统的图书馆进行了馆藏利用的协调,某些图书馆购置了计算机等现代技术设备,并培养了少数的计算机应用的专业人员等。这说明人们已开始去重视创造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国内条件。但这还远远不够,还应从创造主要条件入手,去带动和创造其他各项条件。思想条件和宏观控制条件是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主要条件。因为只有在思想上来个转变,才能引起社会对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重视,才能提高工作人员开展这项工作的自觉性。因为只有实行宏观控制,由国家对文献资源共享进行统一组织、规划,并得到法律上的保证,才能有可能去创造其他条件。因此,应力促人们观念的转变和国家对文献资源共享实行宏观控制。

标签:;  ;  ;  

论我国文献资源共享的条件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