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终身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074(2000)03-120-06
终身教育,人生受教育的总和。
终身教育、终生学习的思想在古希腊罗马、伊斯兰思想中以及在中国、印度的古哲学中就已经出现了。柏拉图认为,那些有天赋的人,应受教育到35岁,然后再进行15年的锻炼,才能成为最好的人才。古代波斯的教育包括一个人终身受训,包括从生到死的一切活动。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孔子曾讲“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以随心所欲,不愈短。”(《论语·子罕》)他认为人“非生而知之”,而在于终身努力学习。中国古时候就有一句成语“学无止境”,或者俗话叫“活到老学到老”。指的是一个人要不断学习才能求得深的学问,提高个人的修养,达到孔子主张的“君子”的境界,这是古老的终身教育的思想。但也深刻地指出了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今天我们所说的终身教育,已经不是古老的思想,而是一种具有时代意义的全新的观点,终身教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教育思潮和实践。
一、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思考的形成和发展
“终身教育”一词提出是在20世纪20年代,流行于60年代的一种国际教育思潮。“终身教育”一词始见于1919年的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广见教育文献。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成人教育专家朗格朗在提交给国际成人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提案中,第一次比较明确地论述了终身教育的概念。1965年,他发表了《终身教育展望》一文,提出了“任何阶段的所有人都能得到学习机会”的观点,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采用了《终身教育引论》一书,这是一本公认终身教育理论代表作。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学会生存》一书,该书要求人们终身学习。并且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提出了“为生存而学”的观点。同时终身教育理论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开展。教育理论家法尔于1972年出版了《未来学习》一书,探讨了许多终身教育原则。1976年,学者戴维出版了《终身教育基础》一书,书中比较全面地论述了终身教育基础和意义。
而我国终身教育。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一次正式提出“终身教育”概念,指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1995年3月,全国人大八届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实行成人教育制度,“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应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第十一条规定,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因此,要求建立一个新的教育体系:“应该使教育从纵向方面贯穿于人的一生,从横的方面连接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使今后的教育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随时都能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保罗·朗格朗对“终身教育”这一概念的阐释以及对“终身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倡导,在世界许多国家引起强烈反映。目前,终身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改革的主要动力和指导原则。
“终身教育”一词的意义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展望》一文中曾指出:“教育,不能停止在儿童期和青年期,只要人还活着,就应该是继续的。教育必须以这样的做法,来适应个人和社会的连续性的要求。”
在他看来,教育涵盖了人的整个生命。1973年,“巴黎全国讨论会”也曾给终身教育下过一个明确的定义:“是从幼儿期到死亡的不间断的学校及校外教育,不存在青少年、成年之区别,与培养人格和职业生活的训练相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认为,在迅速变革的时代,终身教育应处于“社会的中心位置上”;终身教育是进入21世纪的关键所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终身教育的学习制度,包含五个方面的意义:从时间的角度来看,与人的生命共始终;从空间上讲,与人生活的所有方面都联系;以经济更新角度看,终身教育是教育战略与经济战略之间的关键钮带;从教育形式来看,终身教育包括正规的、非正规和非正式的教育行为和活动;以结果来看,“终身教育意味着不断为工作人员提供其需要的机会和服务,使之在这个变得更加复杂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中保持自尊并得到全面的生存技能。”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终身教育是指从人的出生到死亡,并不限于在学校进行的教育。
终身教育是一系列很具体的思想实践和成就,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的一切方面,是人们在人生中所受到的各教育的总和,包括婴幼儿、青少年、中老年的正规教育和其它形式的教育和培训,如家庭、学校和社会。总而言之,终身教育贯穿一个人生命过程的全部教育。
二、实施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意义
首先,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与信息知识的增长需学习。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发展的明显趋势就是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一趋势的主要特点,一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革命来势迅猛,高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二是经济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国际间科技、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产业技术升级加快,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科技、经济越来越趋于全球化;三是科技革命创造了新的技术经济体系,产生了新的生产管理和组织形式,推动了世界经济增长;四是各国更加重视科技人才,教育的基础作用日益突出。”
其次,我们大家熟知的计算机最初仅仅是作为计算工具,后来发展到用于过程控制、信息以及符号处理。今天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工业控制、产品设计、生产、办公、医疗,而且广泛地用于教学、多媒体信息处理、影视娱乐相当多的领域。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知识急剧增长。知识的爆炸和不断更新,使得一个人不可能在短短的学龄期间(一般指6-24岁)掌握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但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工作的需要。告别是信息高速公路开通,可以在网上学习、购物、存款、就医、进行信息交流等,需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就是一个普通劳动者也需要不断的学习,以前只要扶犁掌耙,播种育秧就行了,有文化没文化没有关系;而如今需要采用科学种田和现代化手段,因此,要“学会生存”,就必须“学会学习”。
在人的一生中,应以哪些方面进行学习和修炼,又如何才能学得好、学得多些。
为了使教育与其整个使命相适应,为了迎接本世纪的挑战需要以终身教育、终生学习为目标,围绕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学习支柱。
“学会求知”。是指人对主客观世界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正是经由方方面面、世世代代的求知活动,人类才能由愚昧变聪明,由幼稚变成熟。但是,人生的知识是有限的。特别在科技快速发展、知识频繁更新的今天,是否会求知,能否对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掌握得快些多些,能否向前景辉煌的求知领域挑战并变“求知”而为“知”,已成为决定人生价值大小的关键所在。
怎样求知?专心致志、温故知新、循序渐进、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等。
“学会做事”。在未来高度技术化的社会里,专业资格概念变得过时了,个人能力的概念被置于首要地位。个人能力包括交往能力、与他人共处的能力、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创能力等。这些能力反映学习者各个方面之间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是通过教育才能够得到体现。
“学会做事”。首先学习做本职之事,要热爱本职工作,恪尽职守。本职工作是社会分工,乃神圣之贵。一要瑾慎而不随意、粗疏;二要勤勉恭敬而不敷衍轻慢、玩忽职守。三做事要讲规矩、讲原则,不得随心所欲。如果连本职范围内的事都做不来,干不好,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无所用心,那就失去立身的根本。
“学会共处”。为了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彼此间都应团结互助,友好相处。部门之间、邻居之间、家庭之间,人与人的沟通、合作,对待任何事都应设身处地、将心比心,。这样也还应学会开阔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人们,明白“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月有园缺,人有长短”的道理;而不能用一个标准看世界,一把尺子衡量每一个人;今天能在一起工作、学习和生活相处,是一种缘分,应该珍惜。在社会上多一些朋友、同事,总比多一些对头要好,为此,要学会共处,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生存”就是人的一生必须不断学习求得自我完善,正如《学会生存》所言,“人永远不会变化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就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事实上他必须从他的环境中不断地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没有赋予他的生存技术。为了求生存和求发展,他不得不继续学习”这样去找自己学习的内容,不断完善自己,达到自我实现。
以上四个方面的学习,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会生存。终身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建立学习化社会。21世纪正是发展的世纪,学习的世纪,学习将成为一切行动的基础和前提,让我们以出色的学习成果,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收稿日期:2000-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