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湛江安全环保分公司 524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国家建设进程中对石油的需求也始终呈现出比较快地增长势头。基于我国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在石油工程的生产水平上,已经显现出了比较严重的短缺。最为明显的例子为,我国近一半以上的石油需求都需要依赖国外石油资源的补充,为我国石油安全带了极大的隐患。为了摆脱高度依赖局面,我国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石油勘探、开发能力,在技术与管理上展开优化。
关键词:石油工程;安全管理;风险管理
引言:我国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日益高涨,石油工程的建设数量随之逐步增加,影响石油工程安全的因素众多,因此,必须加强对石油工程风险管理的分析与研究,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石油工程项目的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一、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1)石油工程的定义
石油工程是指围绕油气田勘探、开发及建设而实施的工程项目,涉及的层面广度较大,涵盖了工程学、化学以及地质学等众多学科和技术,一般包括钻井工程、采油工程以及油藏工程,由于石油的开采后还需运输,因此运输工程也是石油工程的重要内容。石油工程具有投入高、难度大、技术复杂以及环境恶劣等特点,同时也具有组织性、技术性与经济性较强的特征。
(2)风险管理的内涵
风险管理从管理过程来看主要是指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识别、预测、评估工程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来有效预防风险事故的发生,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工程项目全面、准确的风险预测与评估,是制定科学、系统应对方案的依据,能够将工程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从而保障企业实现最大化的工程项目效益。
(3)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石油工程中油气田的勘探、开采与建设易受自然环境、管理及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生产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发生轻则损害经济利益以及油气资源,重则造成人员伤亡,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因此,为了防范风险事故的发生,必须针对石油工程的特点进行全面、科学的风险管理,其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将石油工程的科学化与合理化提高。实施风险管理能够利用风险识别、预测、评估技术和手段,将工程中隐藏的风险因素显露出来并针对风险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增强石油工程的安全性。其次,确保石油工程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风险管理是在有风险环境里将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的管理过程,是权衡降低风险的收益与成本并决定采取哪种合理措施的过程,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在石油工程的各个环节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将各个环节的风险事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也能够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进而有效提高石油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我国石油工程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风险管理缺乏系统性
在我国当前的石油工程风险管理中,无论是理论或是实践上,仍然未能出现体系的概念。以国家视角出发,也始终缺少整合度高,具备即时调节的风险管理模式。即便,我国的三大石油巨头都各自创建了与之相对的风险管理机构,亦或是委托了一些专业的风险管理评价机构,然而在风险管理中所涉及到的每个流程,总体都十分独立,由此,所呈现出来的结论必然会稍显偏颇,最终导致石油企业的决策人员无法按照有效结论来行使决策。不难看出,在风险管理尚未生成系统的链条状态下,即便实施了风险识别、分析以及应对等诸多方面的策略,其实践效果往往也不尽如人意,导致风险管理比较片面,这也必然会给石油工程的风险管理形成巨大威胁及潜在的漏洞[1]。其结局就是,如果风险出现,我国的石油企业必定措手不及,在此背景下所产生的风险管理的支出会很高,然而在现实风险管理的成效却也无法让人满意。
(2)风险应对能力差
风险应对行为属于风险管理目标的执行过程,重点涵盖了事前预防及事后措施。预防的意义旨在规避风险的出现,而事后措施的意义就是要把所产生的风险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我国以部分石油企业针对工程业务所可能遭遇的重要风险,进行不断总结,强化研究力度,也进一步提升了风险应对的针对性。石油风险主要是来自地缘政治类风险与经济政策类风险,前者奉行以确保人身安全为第一,财产安全其二的原则,进行预警演习,创设与之相对的应急联防联动机制[2]。后者机敏积极地应对来自外部环境下的法律、政策变动,主动配合制度审核,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然而这些风险应对措施绝大部分都是根据石油企业的内部管理所实施的,我国石油企业缺乏积极追踪国际石油市场动态环境变化的意识,及在此基础上实施风险应对的行动仍然匮乏,这也使得我国企业在“走出去”时,风险应对水平低下。
三、加强我国石油工程风险管理的措施
(1)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
首先,需明确风险管理行为。最为主流的手段为:设立目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计划、风险应对、事后评估。按照上述办法分析,只有设立目标,风险管理人员方可进行明晰管理的趋向及内容,让指标体系和管理目标进行绑定,制定风险容忍度。风险管理人员展开风险识别时,一定要全面权衡存在的各种因素,且为风险实施分类,以此,安排风险计划。无论是在预防亦或事后应对阶段,都需要按照风险管理的目标,择取最具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手段。另外,在所有风险管理的各个流程中,需要创设及时、准确、灵敏的信息交流办法,从而保证信息及命令的有效传达,其中包括信息在主体中的流动,预防由于系统以外因素所带来新风险。
其次,需制订可以量化的风险指标系统。由于石油管理中会牵涉出诸多环节、层次、以及主体,因而,也就一定要给每一个风险实施分类,且考虑每一项风险形成的概率与可能引发的消极影响。按照上述研究能够得知,通常情况下石油工程风险能够分解成为国际政治风险、经济市场风险、地质风险、以及施工风险等。然而,这些也只是最为笼统的风险表现类型,因此还一定要根据具体的风险工程项目,再按照该风险系统的框架设计出更加具体、细化的指标。在该系统中,一定要对全部的风险指标实施量化,从而综合考虑风险的严重程度[3]。另外,还需要给各种风险区分责任主体,进而明显风险边界,对企业这一主体之外的且并不会对企业造成影响的风险内容,不去过多考虑。
(2)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无论是怎样无懈可击的风险管理措施,其管理主体始终是人,可以说,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程度在绝大的层面上直接决定了风险管理的优劣。所以,在上述背景下,还应当通过对风险管理人员实施针对性的后续教育,以及对风险管理人员展开技能培训等相关方式进而不断提升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的素质,最大程度上提升有关人员的业务能力,强化风险识别展开的可靠性。我国所有石油企业都应当构建与之相对的风险管理部门,进而对企业的石油工程风险实施统筹管理。在部分特殊情况下,还能够委托专业的第三方的咨询机构介入石油企业的风险管理,对石油工程项目的风险展开识别与研究。
(3)提高风险管理识别意识
石油工程管理中的风险识别属于不断循环的、动态的一个过程。换言之,也就是不仅要对部分潜在的风险事件进行识别认定,也需要给每一种风险的属性展开初始状态地记录及初步分析,从而强化风险识别的实效性。然而,现阶段,我国石油企业的管理人员风险识别意识整体来比较薄弱,并且,我国也比较缺少拥有专业的风险管理的人才。在石油企业国际竞争愈发激烈的将来,我国行政部门一定也会给国内的石油企业提出更为严格的标准,而风险意识则是属于石油企业能否“走出去”需要拥有的最为起码的素质。对此,可在石油企业的内部开展宣传、培训等机制,把来自外在的风险压力换化成企业内部的动力,以此即时地不断加强石油企业管理人员的风险识别意识。
(4)综合应用风险管理办法
石油工程风险管理中的风险分析属于极其重要的一个流程,其作用是对风险识别结论展开进一步加工整合,这也直接的左右了风险识别及风险计划的衔接。按照我国专家、学者所得出的分析办法,石油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者可通过比率分析、加权分析法、概率分析、矩阵分析法、混合分析、模糊分析法、半定量分析、层次分析法等诸多层面的评估手段,针对评价系数对全部风险展开分析对比。
结束语
对我国以及全球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石油工程项目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安全事故,不仅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秩序。因此,必须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并制定科学、系统的风险管理方案,有效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礼环.中国资源安全研究的进展及问题 2012.5
[2]王灵碧.国际石油合同中的风险与对策 2013.9
[3]尹志文.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进展研究 2011.7
[4]李瑞伟.境外石油天然气项目的政治风险管理 2014.6
论文作者:李贝贝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风险论文; 石油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工程论文; 我国论文; 企业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