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会计信息化_会计论文

会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会计信息化_会计论文

会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会计信息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计论文,重要标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会计现代化需要会计信息化

(一)会计现代化的要求

1990年11月召开的全国会计工作会议上,提出要逐步实现我国会计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1995年10月召开第四次全国会计工作会议,随后财政部在1995年12月15日发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出要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法制化。我国会计工作要实现现代化,是适应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技进步、加强经济管理和深入会计改革的需要。

我国进入21世纪,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前21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相应需要继续推进、逐步实现会计现代化。实施会计现代化,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水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面向世界,走向世界,促进经济的发展。

会计现代化包括会计理论现代化、会计工作现代化、会计方法现代化和会计组织现代化。会计工作现代化是依据现代科学理论,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系统地运用科学的会计理论和先进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所进行的会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的过程。

会计现代化的标志,是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法制化和国际化。其中,重要的标志是会计信息化。逐步实施会计信息化,有利于推进实施会计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和国际化。

(二)会计信息化的界定

会计信息是以一定形式对会计事物的特征及其运动状态的反映,或者说,会计信息是以货币形式的数据资料为主或结合其他资料,表明资金运动的状况及其特征的经济信息。会计信息化一般是指会计工作信息化。会计工作信息化是会计工作要达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充分利用信息发挥其作用而进行的会计工作。在会计工作中,要广泛应用以网络、通信、信息处理、人工智能、多媒体等为核心的信息技术(IT),为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服务。会计工作信息化包括信息的生产和应用:会计信息的生产,是在会计工作中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开发会计信息资源,从各种渠道搜集和生成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应用,是在会计工作中向各方面提供多方位信息服务,并利用会计信息促进企业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

会计信息化具有全面性、开放性、管理性、集成性和实时性等特征。

二、会计信息化是一个过程

(一)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

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已有一些企业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电子计算机。1978年财政部拨款给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会计电算化试点,同时,在全国企事业单位逐步推行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电子计算机。会计电算化在中国已经发展了20多年,它彻底改变了以手工记账为特征的会计数据处理系统。会计电算化是将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中,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来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总称。从手工记账到会计电算化,可以说是一场会计技术革命。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科技浪潮席卷全球,人类迈入了全球信息化和发展知识经济的时代,以网络、通信、信息处理、人工智能、多媒体等为核心的信息技术(IT)已成为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动力。在IT环境下,现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也得到了更新,同时也形成了全球化的竞争市场。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为了求生存和求发展,必须以IT的发展为前提,规划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相应,会计人员要引入信息技术,变革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开拓创新,发展会计事业。在IT环境下,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已经不适应现代信息管理发展的要求:形成企业内部信息“孤岛”,与企业其他部门不联结;与企业外部的信息系统隔离;采用人工会计模拟系统,不能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应有的功能;滞后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在IT影响下,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逐步进入了会计信息化。我国财务软件行业自1999年4月起开始研讨和采用“会计信息化”这一新概念。它被有关专家称之为“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革命”。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它绝不仅仅是一个概念的变迁,而是代表一种新的会计思想、一种改革的观念和一种发展的大趋势。

(二)信息技术推进会计信息化

会计面临的21世纪,是一个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世纪。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而知识离不开信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成为知识经济的支柱,信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主要产业、居主导地位。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把人类从工业社会推向信息社会,人类的经济形态也从工业经济跨越到知识经济。信息技术是能够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技术,或者说,信息技术是指一切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的技术。现代的信息技术以微电子为基础,以计算机为核心,以光纤和卫星通信为先导;主要涉及信息的搜集、产生、检测、变换、加工、处理、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存储、传输和应用及其相关的信息的处理技术、存储技术、复制技术和传递技术等。信息技术属于高技术,它具有高水平、高效益、高竞争性、高知识含量、高风险性和高潜能性等。

信息技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各方面都有影响。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国民经济信息化要求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相应要求会计信息化,而信息技术大大推进了会计信息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会计信息化准备了充分的条件,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会计信息化的进程。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推进会计信息化,主要表现在:解放思想,扩大会计人员眼界,克服故步自封的保守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会计事业应用信息技术,改进会计工作手段,建立新的会计系统,改革会计模式,扩大会计职能,发挥会计工作更大作用。加快建立、健全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规范,对适应手工操作的会计规范要清理整顿与修订,建立既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会计协调的新的会计规范体系;促进建立现代会计理论体系。

三、会计信息的质量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在经济生活中,人们都很关心产品质量、生活质量等。产品质量是指产品的优劣程度,大家都称赞优质产品,因为优质产品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要。同样,人们也关注会计信息质量,希望会计信息能有利于各方面的工作。会计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但对其使用是有目的的,由于使用的不同目的而会对会计信息提出不同的要求。可以看出,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其提出的要求。对会计信息提出的各种要求,体现为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国家、地区和主管部门进行经济决策,社会公众和投资者了解和判断企业经营成果,企业领导和群众进行管理和理财的重要依据,因而对会计信息提出了一定的质量要求。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实际上包括会计信息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的要求,即质(性质)与量(数量或范围)的要求。会计信息质量关系到能否真实反映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能否成为领导和群众进行决策和管理的依据,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健康有序地运行。要利用会计信息,要向各方面披露会计信息,就必须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相应要确定会计信息质量标准,即会计信息按规定应达到的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主要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来确定。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不同国家和组织还不完全一样。

在中国,在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的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规定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其基本特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①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②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③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④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对于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对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也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⑤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⑥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⑦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二)会计信息质量基本特征

在会计信息质量的8项基本特征中,是否可以划分为会计信息基本质量特征和会计信息一般质量特征。笔者认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应首先把握基本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对会计信息质量有明确的要求。对会计信息(会计资料)的质量要求做到“真实、完整”。如《会计法》第一条“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障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制定本法。”第三条“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第四条“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第二十一条“…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第三十二条“财政部门对各单位的下列情况实施监督:…(二)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在《会计法》中,所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等,是会计信息的主要内容,要求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也就是要求会计信息真实、完整。《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反映的会计信息应当真实、完整。”“真实、完整”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基本要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1980年5月发表《论财务会计概念》的第二辑《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提出:“会计信息要于决策有用,要具备两种主要的质量,即相关性和可靠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989年7月公布《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提出财务报表提供信息的“四项主要的质量特性是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对比以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以看出,最基本的质量要求是真实与完整,或可靠性与相关性。

1.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信息真实性是会计信息依据有关规范能如实反映客观存在的经济活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信息内容在性质方面的要求。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会计主体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存在的经济业务,依据有关规范,进行会计核算,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符合规范和核算正确的会计信息。真实性基本要求:第一,会计信息的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是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发生的经济业务,有关单位或个人、事实经过和数量反映是实事求是的,没有主观的夸大或缩小,有意的掩盖或修饰。第二,会计信息的内容是合理合法的,即发生的经济业务符合有关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遵守有关财经纪律,经办单位和人员手续健全并有签字或盖章。第三,会计信息的内容所涉及的价值核算是正确的,即有关经济业务的单价(如材料单位采购成本、产品单位成本和产品单位售价)、数量和金额的确定和计算是正确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会计信息不真实,则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是虚有的。只有会计信息具有真实性,才能为制定决策、编制预算(计划)、进行控制、开展分析和实行考核提供可靠的依据。

2.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会计信息完整性是会计信息能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是会计信息内容在数量(范围)方面的要求。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以一定会计形式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的会计信息。从一个企业单位来说,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包括:第一,会计信息的载体——会计资料是完整的,会计信息是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为载体来反映的,要求企业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依法建立或设置是齐全的,使会计信息能从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情况。第二,会计信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是全面的,它以完整的符合要求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财务成果及其相关信息。它包括:在时间上,是连续不断的,有日、旬、月度、季度、半年度和年度的会计信息,有历史的、报告期的和预测的会计信息;在空间上,有各部门和各单位的会计信息,既有企业内部的各职能部门、各车间(商品部)或班组(柜组)的会计信息,也有主管部门的有关的会计信息;在内容上,包括各方面的会计信息,有资产、负债、权益、收入和费用等的会计信息,还包括有关财会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度、预算(计划)和同行业财务会计状况和市场变化对经济效益影响等方面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具有完整性,才能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做到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需要指出,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是指会计信息在内容上是完整的,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联系又有区别。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指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各方面需要的与利益相关的信息,在会计信息完整性的基础上,才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所需要的相关的信息。

四、会计信息的积累

会计信息化要求企业拥有丰富的会计信息。为此企业必须日积月累会计信息,为利用会计信息创造条件。会计信息积累是一个过程,包括:

(一)信息搜集

大量搜集信息要信息来源多样化。在现今科技和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信息变化万千,企业只凭单渠道搜集信息,就会闭目塞听,贻误时机。要打破只按正规渠道搜集信息的传统,使信息来源多样化和广泛化。搜集信息的来源单位,不仅有企业内部单位还要有企业外部单位。会计信息主要来自企业内部各单位,如供销部门的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生产部门的材料消耗和产品生产;同时,还要从企业外部单位,如同行业企业和其他企业,国家财政税务银行部门、业务主管部门、科研部门和中介部门等搜集有关信息。搜集的会计信息既包括数据也包括有关情况。搜集会计信息的形式,除有关单位按规定以原始信息直接输入会计信息系统外,还从其他单位获取规范资料、会议资料或交换资料,做调查研究搜集各种信息,从书籍、报刊上获取相关资料。通过多渠道采用各种形式搜集的信息,对会计部门来说,是输入信息,也是原始信息,既要求是丰富的,也要求是正确的。

(二)信息加工

信息加工是信息工作的关键环节,是利用信息资源的重要前提,其目的是通过对信息的加工改变其原始形式,集中存贮,提供给用户,或从原始信息中生成新的信息。

目前信息加工主要依靠计算机来进行。信息加工目前已在社会中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行业,广泛存在于企业管理、数据库管理、报表统计与分析、信息情报检索等工作中。信息加工是信息处理的基本内容,它是按管理和核算的要求,把收集的原始信息进行逻辑和算术运算,加工成各种信息。会计信息加工的步骤一般包括:①筛选,对搜集的原始信息,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②转换,包括形态、内容、形式等的转换,如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根据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③分类,按规定的类别进行归类,如通过汇总,根据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或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账和明细分类账;④计算,按规定进行单项计算和综合计算,计算发生额和余额,计算成本和利润等,对相关计算要进行核对,如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核对,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核对,实际财产与会计账簿核对,会计账簿与会计报表核对,如发现计算错误,要进行更正,如对账簿记录错误进行更正;⑤分析,对信息要进行分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分析事物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会计信息加工包括:简单加工,根据原始凭证反映的原始信息,按经济业务的性质,通过编制记账凭证加工成会计信息;分类加工,根据记账凭证反映的会计信息,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明细分类账和总账;综合加工,根据会计账簿的会计信息和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综合反映企业资金运用和财务成果和情况。

(三)信息存贮

会计信息在手工会计信息处理的条件下,信息经过加工,直接存贮在会计账簿中,每一个账户就是一个小的信息贮存器;定期(月、季、半年、年)贮存在会计报表中;年终后,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存入会计档案,编制会计资料目录,便于信息的检索。会计信息在电子计算机会计信息处理的条件下,信息经过加工,直接存贮于计算机的数据库中。

为正确利用会计信息,对存贮的会计信息需要进行分类。会计信息分类是按一定标准将会计信息划分为若干类别,内容相同的归为一类,每类会计信息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即同质性。会计信息按一定标志分类,有初始信息和派生信息,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固定信息和流动信息,过去信息、现在信息和未来信息,单项信息和综合信息,文件信息和口头信息,定量信息和定性信息等。

五、会计信息的披露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企业会计部门拥有的会计信息,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要求进行披露。会计信息披露即会计信息公开。会计信息披露是指将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公布于众。

从社会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众关心企业成长,企业经济效益好差,表明企业是否兴旺发达,产品的品种、花色、质量能否满足需要;对企业的投资者,如国家投资、法人投资、个人投资和外商投资者,更关心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否为投资带来利益;对企业负有监督职责的财政、税务、银行、审计、主管部门,关心企业经济效益情况,是否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社会对企业的关心需要了解企业的经济情况和其他情况。

从企业来说,企业的领导人员、各职能部门和广大企业员工,也都关心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关心企业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好差直接影响全体企业员工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和改善职工生产和工作条件,也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在市场竞争下能否生存和发展,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关心需要了解企业的经济效益情况和其他情况。

以上说明,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客观需要的。同时,企业披露会计信息也有其积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的竞争;有利于社会监督;激励企业进步。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企业会计部门按规定应向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小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附注是指对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所作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不符合基本会计假设的说明;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情况、变更原因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情况;企业合并、分立;重大投资、融资活动;会计报表中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财务会计报告还应当包括除会计报表之外的其他相关信息,具体可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外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而定。

企业披露会计信息的内容,要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和企业内部披露。

(三)会计信息向社会披露

企业会计信息需要向社会披露。企业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有关财务会计报告提供期限的规定,及时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以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反映的会计信息应当真实、完整。

非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的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要求企业提供部分或者全部财务会计报告及其有关数据。

对于股份制企业,应按规定将注册会计师审查验证过的财务会计报告披露。社会募集公司应按照规定公告有关文件。社会募集公司不按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进行财务会计报告,或在财务公告中有虚假说明,误导性陈述、重大遗漏的,要由财政机关或税务机关给予处罚。披露财务会计报告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取信于法人和个人,以便顺利地发行股票和开展股票交易。

需要指出,向社会披露的会计信息是有用的和及时的。

(四)会计信息向企业内部披露

在深化企业改革、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的条件下,企业应重视向内部披露会计信息。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完善公开办事制度,对企业来说,其中包括“厂务公开”制度。厂务公开是企业职工参与改革和管理的一种具体形式。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发挥广大职工的民主监督作用、充分调动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积极性的重要措施。厂务公开的重点,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难点,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企业廉政建设的关键点。厂务公开,需要公开会计信息。

国务院公布并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国有企业、国有控股的或者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应当至少每年一次向本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公布财务会计报告,并重点说明下列事项:(一)反映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包括:管理费用的构成情况,企业管理人员工资,福利和职工工资,福利费用的发放、使用和结余情况,公益金的提取及使用情况,利润分配情况以及其他与职工利益相关的信息;(二)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及纠正情况;(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情况;(四)国家审计机关发现的问题及纠正情况;(五)重大的投资、融资和资产处置决策及其原因的说明;(六)需要说明的其他重要事项。”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会计信息要向企业内部披露。

向企业内部领导和职工披露会计信息,以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六、会计信息的开发利用

(一)要重视会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会计工作中,会计信息有什么用,大家熟知的是“信息决策有用论”,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供决策使用,或者是“信息管理有用论”,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供管理使用,从“决策有用”到“管理有用”,使会计信息的作用范围扩大了,不局限于用于“决策”,而是用于“管理”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用于“决策”。除此之外,会计信息还有什么用,这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一个问题。

会计信息是一种资源,是资源就需要开发利用。会计信息资源的开发,就是不断地发挥会计信息的经济功能,为推动会计工作服务,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从企业的现实情况来分析,会计信息资源开发就是对会计信息资源的利用,不只是其他部门利用会计信息,而是财务会计部门本身要在各个方面利用会计信息。

(二)在管理过程开发利用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在企业,主要作用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利用会计信息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会计信息与经济效益有密切的关系,在企业单位,经济效益是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同劳动成果的比较,提高经济效益是以尽量少的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提供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会计信息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经济效益,如资金占用信息反映劳动占用,成本和利润信息反映劳动消耗,销售收入信息反映劳动成果,而用综合信息的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可以考核经济效益。

在会计管理过程中,对会计信息资源的开发,就是利用会计信息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为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①在事前管理阶段,利用会计信息指导提高经济效益。企业会计部门通过提供会计预测信息,参与财务决策和编制财务预算(计划),发挥会计信息的指导作用。②在事中管理阶段,利用会计信息控制消耗,严格开支范围,遵守开支标准,开展预算(费用定额)管理,实行按材料定额领料耗料。③在事后管理阶段,利用会计信息检查经济效益,分析和总结经济效益指标完成情况的原因、经验和教训,挖掘内部潜力,拟定今后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

(三)专项开发

对会计信息资源的利用,可以开展专项开发。企业财务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根据在会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或社会各方面提出的问题,对会计信息资源和相关资源进行专项开发利用。①提高经济效益,利用会计信息揭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因素及其对提高经济效益的影响。②加强资金管理,利用会计信息揭示根据企业经营的性质、规模,生产的特点,组织形式和管理要求,相应确定对资金管理的要求、措施和全过程管理。③降低成本,利用会计信息揭示根据企业经营的具体情况,相应确定降低成本的要求、措施和全过程管理。④增长利润,利用会计信息揭示根据企业经营的具体情况,相应确定增长利润的要求、措施和全过程管理。

在开发会计信息资源的过程中,要重视对会计档案的开发利用。

七、实施会计信息化策略

企业怎样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行财务管理信息化,要采取相应的策略:

1.领导重视。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关键在领导重视。领导要认识到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便提高经济效益。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一把手工程,没有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注定要失败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涉及企业业务流程、部门分工、员工岗位职责等各个管理环节,需要得到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协调与解决各方面的问题,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2.统一筹划。实施会计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整体性、难度大、周期长、投资多等特点,因而需要统一筹划、逐步推进。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要有指挥中心,统筹系统的运行;各子系统与相关职能部门结合,通过联网的信息,履行该职能部门的职责。在推进过程中,要建立各子系统相应的管理体系和运作机制,确保系统的顺利运行。

3.夯实基础。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条件,是要夯实企业管理的各种基础,如原始记录、定额、计量、内部价格等,以及建立各种内部控制制度。系统的运行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据此,为适应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要求,要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和彻底的重组。做好这项工作是实施经济业务种类标准化和经济业务流程标准化。

4.提高人员素质。企业实施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员工素质也很重要。对企业各职能部门的有关人员,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培养,提高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水平,学习和掌握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运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发展经济,提高经济效益。

标签:;  ;  ;  ;  ;  ;  ;  ;  ;  ;  ;  ;  ;  ;  ;  

会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会计信息化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