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分析与预测_增长速度论文

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分析与预测_增长速度论文

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分析及预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发展论文,乡镇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1995年及1996年1—6月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回顾

在紧缩的宏观经济环境中,1995年乡镇企业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 全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和乡镇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54500 亿元和41500亿元,分别比1994年增长28%和28.3%, 乡镇企业出口交货值达4400亿元,亦比1994年增长29.5%,乡镇企业工业产值和出口贸易额分别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近1/2和出口贸易额的1/3。

1995年,乡级乡镇工业实现产值10771亿元,比上年增长24.2 %(均为1990年价格),虽然慢于前一年的增长速度,但横向比较,乡镇工业的增长速度比国有工业及工业平均增长速度分别高14.2个百分点和8.2个百分点。说明乡镇企业的增长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总体来看,1995年乡镇企业的增长在纵向比较上不如1994年,这与国家执行紧缩的财政、金融政策及国民经济处于收缩期的特殊阶段有关。但横向比较,乡镇企业明显好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工业平均水平。

1995年,乡级乡镇工业产销率为93.4%,比1994年提高0.82个百分点,略低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及国有工业水平,但乡镇工业的资金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均高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工业平均水平。乡镇工业在整体素质低、技术设备及管理水平落后、获取贷款资金十分困难的不利竞争条件下,在宏观经济紧缩、市场销售困难的环境中,乡镇企业产销率低于国有企业是可以理解的,这也基本附合乡镇企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技术设备现状及产品竞争力现状。尽管如此,乡镇企业的产销率仍比上年有所提高,而且乡镇企业销售产值的增长不但快于其自身生产产值的增长,也明显快于其他所有制企业销售产值的增长,乡镇企业的资金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也明显高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工业平均水平,这说明乡镇企业对于不利条件、不利环境的适应性很强,能够依靠自身经营灵活、劳动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在困难中保持较快的增长。

1996年1—6月,乡镇企业继续保持1995年平稳、快速增长的趋势,其中乡级乡镇工业1—6月份比上年同期增长29.9%(1990年不变价),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期高2.9个百分点。 现价销售产值与现价生产产值基本同步增长,分别为31.6%和31.3%。受今年物价上升幅度较小的因素影响,乡镇企业产值平减指数升幅明显小于去年,因此前6 个月乡镇工业出现可比价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快于去年同期而现价产值增长慢于去年同期的现象。横向比较,1996年1—6月份乡镇企业好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工业平均水平。1-6月份乡级乡镇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分别比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工业平均增长速度高23.8、6.5和15.1个百分点; 乡级乡镇企业销售产值增长速度分别比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工业平均增长速度高25.6、6.9和16.6个百分点;除乡镇工业外,国有工业、 集体工业及工业平均销售产值增长均慢于生产产值的增长,说明在工业整体销售情况不好的情况下,乡镇企业销售情况尚好。

从经济效益上看,尽管其他各种所有制企业经济效益都在下滑,但乡镇企业的经济效益却比较平稳,今年上半年,除资金利税率略有下降外,产品销售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都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经济效益总体上比去年同期略有上升。这同国有企业产销衔接水平不高,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的局面形成明显对照,同时也说明今年乡镇企业生产经营正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近期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及出现的主要问题

近两年乡镇企业的发展,呈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这对前两年乡镇企业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积极作用,这也是乡镇企业在不利的环境及条件下保持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这些新的变化趋势的发展对今后乡镇企业的健康成长将产生深远影响。但与此同时,在宏观经济紧缩的环境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乡镇企业在运行中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乡镇企业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这对乡镇企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一定压力和挑战。因此如能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新的变化趋势,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乡镇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将会出现新的飞跃。否则,乡镇企业的健康发展很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一)乡镇企业近期发展的新趋势

1、东、西部乡镇企业合作趋势发展加快。90年代以来, 乡镇企业出现了东、西合作的新趋势。东部利用资金、技术、人材、信息的优势;西部则以劳动力、资源的优势相互合作,促进了全国乡镇企业的全面发展。1995年以来,这种合作趋势明显加快。在国务院批准实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工程》以来,全国乡镇企业共签订东西合作协议1 万多项,协议投资总额300多亿元,其中中、西部地区协议引进资金150多亿元,东、中、西部地区结成了50对合作县、 市, 办成东西合作企业2100多个,合作示范区124个,组织东西合作示范项目72项, 有力地促进了全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东部,促进了乡镇企业素质的提高,拓宽了乡镇企业的发展空间;对中、西部,加快了观念转变,开阔了西部乡镇企业的视野、提高了劳动者素质并开辟了中、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长远看,东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合作将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新动力。

2、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加快。为加速经济发展,中、 西部地区把乡镇企业作为主要工作重点。国家为了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差距,对中西部乡镇企业的发展也给予大量的资源及政策上的支持。如建立东西部乡镇企业合作示范区、批准实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工程》、免征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税等,这些措施对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加上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起步晚、基数小,并发挥了一定的后发优势,其增长速度相对快于以往;而东部地区由于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上升、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竞争激烈、乡镇企业发展空间相对缩小及原有基数较大等原因,其增长速度相对慢于以往。

3、乡镇企业素质和产品质量均有所提高, 呈现出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良好态势。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乡镇企业在人材培养、技术改造、工艺水平、生产经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许多乡镇企业的增长方式由主要靠资源投入逐步转变为主要靠科技进步、强化管理、提高企业素质和企业经营效益的轨道上来。这种变化趋势,是乡镇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尤其是在近两年宏观经济紧缩的环境下,乡镇企业能够在资金紧张、销售困难、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并能同优势明显强于自己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资企业竞争而立于不败,这充分说明乡镇企业在企业素质及产品质量方面有了明显进步。从乡镇企业的发展实践来看,乡镇企业成立越早、市场竞争越严酷的地区,企业的素质提高越快,其产品越有竞争力。1989—1991年治理整顿的紧缩环境,造就了一大批素质高、产品竞争力强的乡镇企业;1993-1995年的宏观紧缩政策,又造就了一大批新的高素质的乡镇企业。随着时间推移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乡镇企业的整体素质将逐步提高。

4、乡镇企业的企业规模迅速扩大, 一大批大中型企业及企业集团出现。据1995年不完全统计,全国乡镇企业产值超亿元的达4000多家,仅占乡村集体企业总户数的0.2%,而所创造的增加值、 利润却占乡村集体企业总额的15%以上。1995年全国性企业集团已达329家, 许多乡镇企业成为中国企业明星。1995年全国500家大企业排序榜上,有30 家是乡镇企业。

5、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间的合作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国有企业在设备、技术、人材、信息、管理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乡镇企业在劳动力资源、场地、原材料、零部件生产等方面具有优势。双方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相互依托、互为市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合作关系。1995年,乡镇企业为国有工业的配套率达40%以上,为外贸出口交货4400亿元。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合作,一方面搞活了国有企业,降低了其生产成本,同时也为合作对象提供了大量农副产品,解决了它们后勤生活上的困难;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自身素质,培养了技术人材和管理人材。

6、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并取得明显成就。1995年, 以推行股份合作制、组建企业集团、企业兼并、租赁、拍卖等形式推行的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就。到年底,股份合作制乡镇企业发展到300多万家。其中乡村股份制企业达30多万家, 占乡村集体企业的20%以上,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如江苏、山东、浙江等省的乡镇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比例占乡村集体企业总数的比重都在50%左右,安徽省也有34%。改制后的乡镇企业基本上落实了自主权,使得原来产权模糊、政企职责不清、乡村行政干预过多的现象有所改变。

(二)乡镇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

1、资金短缺。尽管这是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但乡镇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尤为突出。1993年,乡镇企业贷款在全国贷款总额中的比例只有6.5%,1994年下降为5%,1995年约为8%, 均与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相称。

2、人材资源奇缺。目前,乡镇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妨碍了乡镇企业的健康发展。在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中,每百人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4人,密度仅为全民所有制单位的1/7, 每百人中的大专人员不到1人,密度仅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1/25,中、西部的乡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现象更加严重。

3、信息不灵。由于客观环境影响,乡镇企业的通讯、交通、 社会交往等环境远不如地处城市的企业,加上人材缺乏、人员素质较差,因而往往不能得到准确、全面、系统及时的生产经营信息。市场的最新需求、技术的最新发展等企业急需的信息不能及时达到乡镇企业,这使乡镇企业难以正确、及时地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作出反应,因而在市场竞争中显然处于不利地位。

4、乡镇企业税赋加重。实行新税制后, 乡镇企业上缴国家税金大幅度增加,据统计,1994年税赋总额为1592亿元,增长50.33%。 据有关部门统计,乡镇企业综合税率远高于33%,重于国有企业。1994年全国统一使用专用发票作为抵扣增值税的凭证,但年产值小于百万元的乡镇企业不能使用,其产品销售因不能使用含税发票而需由买方单位抵补增值税,因而严重影响了乡镇企业的产品销售和经济效益。对此虽早有呼吁,但至今未能扭转。这是不公平的。

5、乡镇企业社会负担增加。据农业部的资料, 目前乡镇企业的各种规定收费项目达50多种,其中不合理负担占50%,合理负担中企业能承受的占44.6%,难以承受的占5.6%。

6、乡镇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严峻。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进度的加快,企业现代化的经营机制的逐步建立,国有企业从过去僵化的传统体制中逐渐解脱出来;而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化待遇的实施,又使外资企业生产经营如鱼得水;而乡镇企业原有的比较优势则基本消失,在技术、设备、人材、管理、资金等方面的劣势却更加突出,这使乡镇企业在今后的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同时,随着国家对资源管理的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视、市场法规的完善,乡镇企业狭缝中求生存的空间和环境也大不如前,因而乡镇企业的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三、1996—1997年我国乡镇企业增长预测

从发展来看,虽然我国国民经济整体运行仍在收缩阶段,但已接近谷底,预计国民经济将在近期出现回升。受此影响,乡镇企业生产和经营在渡过目前的困难期后,将恢复高速增长。目前,乡镇企业生产要素的供给环境比较宽松,但需求尚显乏力。随着国民经济宏观环境的好转及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乡镇企业在走完1996年平稳增长阶段之后,1997年将恢复高速增长。

从发展阶段看,乡镇企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从运行实际情况分析,近两年我国乡镇企业增长速度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国民经济运行环境的影响很大。因此,1996年下半年及1997年乡镇企业的发展将取决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及宏观经济运行形势的变化。从今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及国民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和变化形势来看,有如下几个变化趋势:

1、宏观经济政策呈平稳、缓慢调整的变化趋势。财政、 金融政策仍将适当紧缩,但紧缩力度将逐渐减弱,国民经济运行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因此乡镇企业增长速度不会骤然加快。

2、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长在1996年下半年及1997年将逐渐加快。今年1—6月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16.5%,其中5月和6月分别比去年同月增长24.1%和27.5%,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据预测,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将达19.2%,投资率将达34%左右,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将明显快于上半年。由于今年物价上升幅度将小于10%的调控目标,大约为7%左右, 故明年控制物价的压力将明显小于今年,固定资产增长幅度有可能进一步增大,预计1997年固定资产投资率仍将达到3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将在20%左右。 受此影响,1996年下半年及1997年乡镇企业增长速度有可能加快。

3、出口需求增长1996年下半年将快于上半年。今年上半年, 我国外贸出口累计比去年同期下降8.2%,而去年同期增长44.2%; 上半年外贸仅出现8.8亿美元的顺差,而去年同期为131.7亿美元,受国家调整出口退税率等政策变化影响,今年上半年外贸出口出现了自1984年工业改革以来的第一次停滞不前的现象,出口需求的疲软对占全国外贸出口交货值1/3的乡镇企业的增长产生了不利影响。

随着外贸出口局面的变化,出口增长在1996年下半年有可能加快,预计全年外贸出口增长将达到5%左右。1997 年外贸出口将恢复正常的增长速度,出口增长幅度将在12%以上。因此,1996年下半年及1997年外贸出口对乡镇企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将增大。

4、消费品需求在1996年及1997年将保持平稳增长的趋势, 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5天工作制的实行,非商品消费将呈加速增长的趋势,这对乡镇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但目前资金紧张、产品竞争力不强、生产成本上升、企业负担加重等困难也困扰着乡镇企业,这些困难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目前乡镇企业亏损面及亏损额都在迅速增加,部分乡镇企业正面对十分严峻的生存问题,而市场销售不畅困扰着大多数乡镇企业。在宏观经济没有根本性好转之前,乡镇企业不会迅速恢复到较高增长状态。总体上看,1996年乡镇企业将保持上半年的增长趋势,1997年乡镇企业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但根据国家经济政策变化趋势及国民经济运行形势判断,近两年乡镇企业不会出现象1992年、1993年那样的超高速增长局面。

根据对乡镇企业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近两年乡镇企业在发展中出现的新的变化趋势的分析,结合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的判断,预测乡镇企业在1996年及1997年的增长结果,总的来讲,乡镇企业在1996年呈平稳增长态势,1997年呈缓慢的加速增长态势。

四、我国乡镇企业健康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乡镇企业必须加快生产增长方式的转变。 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和投资回报率发展乡镇企业。毫无疑问,乡镇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乡镇企业投入高产出低、资源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又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乡镇企业速度与效益的逆向发展及长期以资金、资源的高投入换取高速增长的生产方式与国家的宏观货币信贷政策及资源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同时,由于长期只重视外延扩大再生产而忽视内函扩大再生产,乡镇企业的素质提高不快、产品竞争力不强,因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市场调节功能的强化,乡镇企业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及组织管理结构都面临强有力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乡镇企业的发展将受到企业内外的双重制约,因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则是乡镇企业今后发展的首要问题。

2、加速乡镇企业人材的培养。乡镇企业整体素质低、 产品竞争力弱、管理水平低等现状与人材的极度缺乏密切相关,这一现状不改变,就难以同国有企业及三资企业竞争。从目前来看,乡镇企业人材的培养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有远见和开拓精神的经营管理者;二是培养一大批有奉献精神和敬业心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乡镇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管理和经营保证及专业技术保证。这两方面人材的结合,是乡镇企业在新形势下同国有企业、三资企业甚至国外企业竞争的必备基础。良好的企业机制、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正确及时的企业经营决策等均离不开这两种人材的结合。没有这个基础,乡镇企业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3、国家对乡镇企业的发展应给以积极的资金支持,特别应加大对乡镇企业贷款资金的支持。从现实来看,由于资金短缺造成技术改造乏力,因而乡镇企业的技术设备、工艺流程、产品质量、产品性能等均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不但制约了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而从资金的实际利用效率来看,乡镇企业明显高于国有企业。因此,在指导乡镇企业投资方向、调整乡镇企业投资结构的同时,应加强对乡镇企业发展资金的支持,这无论对国家的长远利益还是对乡镇企业本身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

标签:;  ;  

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分析与预测_增长速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