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与乡镇企业文化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镇企业论文,乡镇论文,企业文化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是一个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泱泱大国,从古至今,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农村经济一直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今天乡镇企业的发展,又一次用无可辩驳的数据证明了这一点:到1990年为止,我国乡镇企业的工业总产值达5400亿元,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30%。从这样的比例我们不难看出,改革开放以后,乡镇企业正以一种迅猛的速度发展着,它不仅支持了农业,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繁荣了经济:增加了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入,为农村解决了大批剩余劳动力,这对于一个拥有九亿多农民的大国来说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啊!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代的乡镇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顶梁柱之一,支撑着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是通过前面我们对乡镇企业文化现状的分析来看,目前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还是不平衡的,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数据资料以江苏省为例)
1.行业结构单一,布局不够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如丝织、棉纺行业较多,多数未能形成规模,造成资金搁置,原料无法解决,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
2.消费基金增长过快,企业积累越来越低。企业有流动资金的比例从1983年的51%下降到目前不足10%,同期职工工资总额增长比例比利润总额平均增长速度高十几个百分点,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弱,各种不合理摊派和支出有增无减。
3.企业整体素质差。一是职工文化水平低,技术人员比例过小。职工队伍中文化在大中专以上的只占0.35%,高初中占59%,初中以下的占39.4%,拥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力量仅占0.16%,初级职称的占1%左右。二是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属国内80 年代的技术装备约占10%,60年代和70年代装备水平的约占60%,50年代及以前的占30%,现有设备中急需淘汰的达25%以上,三是管理水平不高,相当多的企业尚未摆脱粗放型经营管理,企业中家族风较盛,部分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薄弱,财物管理比较混乱。
造成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来自经济和科技的相对落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大环境和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决定了乡镇企业所生长的土壤。自古以来,科技和文化一直是无法各自独立,而受到相互作用的。如果我们再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来分析一下目前乡镇企业的现状,抛开一些表面的数据材料,就会发现,乡镇企业的发展之所以不尽如人意,是和培育乡镇企业的大社会文化环境、文化传统有关渊源联系的。当今的企业文化理论已使我们对企业文化给企业造成的巨大作用已毫无怀疑,那么在落后的企业文化环境枷锁禁锢之下,企业又如何才能腾飞呢?
任何企业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之中,必然要受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带有本民族文化的烙印,企业文化的变迁、演进、发展总是同民族文化的变迁、演进、发展结伴而行的,企业文化要想脱离既定的社会文化场,就象拔着自己的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是做不到的,企业文化象细胞一样具有全息性,它以浓缩的形态凝聚着社会文化躯体的内容和结构。因此,应当把企业文化的微观分析和对社会文化的宏观考察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理解企业文化的秘密,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哪些不利于企业文化发展的因素。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长河中,影响最深、最远的莫过于儒家思想,我们就从儒家的经济价值观入手来分析。
儒家的思想体系,历来强调道德文化,注重人伦关系的调节。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在儒家看来,德为本,财为末,财德不相容,本末不能倒置,唯有注重道德人格的建立的修养功夫的落实才是做人的根本。由于儒家是这样一种伦理本位主义文化,所以它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运用,生产水平的提高的看法,都与现代社会的观念不同,认为发展经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实行平均主义,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在儒家看来,幸福不是物质性和具体的,而是精神的道德和抽象的。儒家的伦理学不仅是道德哲学,而且几乎扩充到社会人生的一切方面。在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伦理往往代替了哲学,代替了政治、法律、代替了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尺度,也代替了人们对待经济生活的全部重要准则。把“德本财末”的基本价值取向进一步落实到行动上,儒家反复告诫人们摆正“义”和“利”的关系,要使个人的行为与仁义、道德相符,不计较功利或物质利益,所谓“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于利”,成了体现儒家经济价值观的最重要格言。到了南宋,集儒家学之大成的大理学家朱熹意识到分辨义利乃儒者第一义,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信条。其实质是借这种抽象的道德原则取消人们对物质利益的需要与追求,完全抹煞世间的功利,实行对人的本性的压抑和扭曲,由于这种所谓正宗的儒家占了统治地位,成为正统思想,千百年来的官方舆论始终是一个调子:不鼓励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鄙薄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倡导物质的丰富的生活富裕,而是一味地谈仁说义,贵义贱利,儒家经济价值观落实到经济改革上,则出现“重农抑商”“农本商末”。儒家、法家推行的重农思想与抑商政策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中国一以贯之奉行了两千年,为中国几千年单一的农业经济奠定牢固的基础。
传统的经济价值观并不是一套已经死去或过时的空概念,它是有文化所特有的强烈的继承性,对现代社会产生着巨大影响,从而成为现在中国文化环境的基本支柱,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乡镇企业只有摆脱传统文化中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部分之后,才能建立自己的成熟的企业文化。然而一种旧文明的改塑和一种新文明的建立决不是朝夕之间,它需要多少年多少代人的不懈努力,目前看来,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孕育出来的乡镇企业文化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是一种伦理型的企业文化。中国封建社会的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宗法伦理体制长时期地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层面,使得整个中国社会呈现出一种鲜明的伦理至上的特点,在各类企业中,不管企业文化的表现形态有多大差异、伦理始终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问题。第一,认为人的行为的最高准则就是道德修养问题,所以碌碌无为但满身油污的干部,常常被当作楷模。第二,伦理被当作是一种主要的管理手段,通过提倡道德修养来对职工进行教育。第三,精神领导重于管理制度。这种管理方法时常表现为无章可循,有章不循,规章虚设而靠人际,人伦关系维持企业的运转和秩序。
2.是一种政治型的企业文化。表现在第一,国营企业成为一级行政组织,并从属于上一级国家行政机构,企业财产归国家所有,企业职工干部也由国家安排。第二,企业没有成为商品生产或商品流通中真正的主角,企业行为受国家或上级主管部门控制。第三,企业体制行政化。党政不分,官僚主义、权力宗教以及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第四,管理方法行政化、政治化,强调政治动员,行政命令,而不是按经济规律,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规律办事。这种文化的形成源于我国经济体制和中国历来的“官商”做法,当然改革开放之后,这种情况已有所好转。
3.是注重人事的企业文化。在乡镇企业中,人事往往成为企业文化的中心,而企业生产反而当作实现人事手段,具体表现在:(1 )注重人际关系而不是注重生产。(2)注重人事而不注重科学, 在中国的乡镇企业中,亲属网、关系网具有极强大的支配力量,这就使得科学的管理方法不得不迁就人事的需要。注重人事其实就是伦理本位特征在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的突出表现与外在形式。
客观地讲,这些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一般乡镇企业的特点并不能说绝对会妨碍乡镇企业的发展。传统文化对乡镇企业的影响也有两面性倾向,就看你是如何运用这些传统文化的特点。在德国源于传统文化的学徒制成为德国经济成功的一大根基;在日本传统的家族式管理、等级式的组织形式也都源于其传统文化,但却在某种程度上推进了日本企业的发展。这不得不使我们思考:如何把传统思想融入现代管理,使之为今天的企业服务。
中国的乡镇企业文化是一种伦理型的文化,如果我们把这种伦理理解为培养职工的道德修养,精神境界,吸收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伦理观点,使企业员工形成一种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并以此来约束平时的行为的话,不就等值于树立企业的良好价值观企业精神吗?这样的精神领导所产生的效果不是远远优于物质的刺激吗?
对于企业文化的政治型特点,我们也可以使之转化成积极动力。因为这种计划经济式管理作用直接迅速而有效,只要计划者能真正合理地安排好计划,使之符合客观规律和实际需要,那么这种管理的效果将会相当显著。
注重人事,也并不是对企业完全不利。从霍桑实验开始,管理者们就注意到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只要在注重人事的同时,不忽视科技和生产,并且尽量处理好所谓的关系网,那么你将会看到一个充满和谐人际关系的企业是如何欣欣向荣的。
由此可见,对传统文化重要的不是批判,而是现代人如何以现代的眼光来接纳、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使之为今天的事业服务。乡镇企业的管理者们不应该只哀叹传统所带来的弊端,而是应该积极地正视他、改造他,使之成为企业中的健康因素。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当今稳定的社会经济形势,为企业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年改革取得的巨大成果,又为我国乡镇企业文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经济体制的总体改革,推动企业逐步走上了依靠竞争机制而发展自身的健康道路,其运作方式也由生产型向经营开拓型发展。
2.企业改革的实施,使企业具备了独立的法人地位,使企业有较多的自主权和独立地位,给建设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企业提供了可能性。
3.新兴的企业家队伍脱颖而出,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不容忽视的生力军。企业家的智能结构,创新开拓精神、经营管理水平以及领导魅力却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和影响着本企业的文化创造和建设。
4.企业的科学管理制度已开始走向健全。不但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而且我国专家也不断创造自己特色的管理方法,加上电子计算机技术,系统分析方法,运筹学的理论,也都逐渐被运用到管理实践中,这一系列正在逐步健全化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制度,无疑为发展我国当代企业文化创造了又一重要条件。
综合上述的这些条件,我们应该看到,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前景是相当美好的,日益深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日益开放的社会主义经济环境都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舞台。乡镇企业在正确认识了自身的价值及存在的问题之后,如何才能走上成熟呢?我觉得目前乡镇企业的任务是要进一步的现代化,但这种现代化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摆脱传统文化,而是如何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契合点,使两者有机结合,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当然,一种旧文明的改塑和一种新文明的健全,都不是朝夕之间的工作,它需要多少年多少代的不懈努力,企业文化建设也是如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当代乡镇企业文化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有很多艰难困苦在等着我们,我们唯有积跬步以致千里,努力不懈地培育有中国特色的乡镇企业文化,才能找到中国企业的真正出路。
中国曾经给人类贡献过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神州是“太阳升起的地方”。那么将来如何呢?答案应当就掌握在东方人、中国人的手中,人类文明史终将再一次把目光移向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