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县人民医院 云南峨山 653200
【摘 要】目的:调查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影响因素,对其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96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调查,了解手足口病的发病影响因素,并对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因素为体质弱、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知水平差、就诊前与类似症状儿童接触、家中饲养宠物及卫生习惯不良(P<0.05);经治疗后,患儿于一周左右痊愈,发热缓解时间(4.72±1.23)d,皮疹消退时间(5.71±1.36)d,临床治愈时间(6.70±1.24)d。结论:影响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因素较多,加强健康宣传,采取有效手段进行治疗,对手足口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手足口病;儿童;临床治疗
手足口病是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手、足、口腔处皮肤、粘膜疱疹及发热为主要特征。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率较高,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治疗,容易引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且危重病例的死亡率较高[1]。因此,掌握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治疗疾病,对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进行调查,总结、分析手足口病患儿的发病影响因素及治疗情况,以期为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共196例,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患儿112例,女患儿84例;年龄1-14岁,平均年龄(5.0±1.8)岁;病情程度:普通病例156例,重症病例40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儿童196例进行比对,其中男性108例,女性88例;年龄1-14岁,平均年龄(5.2±1.5)岁。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发病影响因素的调查
收集调查对象的临床资料,自制问卷表对手足口病患儿的发病影响因素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础资料、呼吸道感染史、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知水平、卫生习惯、家中有无饲养宠物等。
1.2.2疾病治疗
普通病例患儿使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10mg/(kg.d)进行治疗,同时配合食疗进行辅助治疗;重症病例患儿酌情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总量2g/kg,分2-5天给予;结合患儿情况给予止惊、降温、镇静、降颅压等对症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影响因素,P<0.05说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弱、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知水平差、就诊前与类似症状儿童接触、家中饲养宠物及卫生习惯不良是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1。
2.2治疗情况
手足口病患儿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逐渐缓解,于一周左右痊愈;其中,发热缓解时间为(4.72±1.23)d,皮疹消退时间为(5.71±1.36)d,临床治愈时间为(6.70±1.24)d。
3讨论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的儿科常见传染性疾病,临床以发热、皮疹为主要表现,重症患儿可因一系列并发症而死亡。因此,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治尤为重要。此次调查显示,体质弱、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知水平差、就诊前与类似症状儿童接触、家中饲养宠物及卫生习惯不良是影响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分析原因主要为[3]:弱体质儿童的免疫力较差,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侵袭时,机体无法有效清除病毒,因而容易出现相关症状和体征;手足口病是传染性疾病,就诊前与此类症状儿童接触,会增加病毒侵袭的概率;儿童的认知水平较低,对自身健康问题的认识不足,家长作为其监护人,掌握一定的防病及健康知识,对儿童健康的保障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家长认知水平越高,对卫生习惯越重视,其督促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助于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宠物体内携带有肠道病毒,儿童与宠物接触,会出现隐性感染。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应加强健康宣传,提高人们对儿童手足口病的认知水平,并督促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还要重视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尽早予以诊断和治疗,以此改善患儿的健康状况。目前,手足口病的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4]。部分患儿的病情发展迅速,肺水肿和脑干脑炎的发生可导致患儿死亡。因此,止惊、降温、镇静、降颅压等基础治疗十分重要;同时,注意患儿饮食营养均衡,减少致病菌存活率也是手足口病综合治疗的重要内容。危重型患儿多合并严重并发症,与病毒的损伤及免疫性损伤有着直接关系。采用含有广谱抗病毒、其他病原体IgG抗体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可以起到免疫调节和免疫替代的双重治疗作用[5]。此次研究中,196例手足口病患儿经对症治疗后,均于一周左右痊愈。提示有效的对症及综合治疗能够改善手足口病患儿的预后情况。
综上所述,儿童手足口病的病情特殊,应针对其发病影响因素对其进行控制,同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以此改善手足口病患儿的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谭丽兰,胡新菊,李春燕等.179例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J].江西医药,2011,46(3):253-255.
[2]马建生.儿童手足口病200例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策略探讨[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10(2):310-311.
[3]李红旗.儿童手足口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4):107-108.
[4]毛欣.儿童手足口病135例临床诊治及流行病学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4,12(5):551-552,579.
[5]康翠清,魏建和,王书云等.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辅治小儿重型手足口病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3,35(16):2481-2482.
论文作者:李惠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6
标签:手足论文; 儿童论文; 患儿论文; 因素论文; 病毒论文; 认知论文; 卫生习惯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