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舒经调脏法治疗周围型面瘫气虚血瘀证30例疗效分析论文_李秀敏

李秀敏

崇州市怀远镇卫生院 四川崇州 611200

摘要:目的:分析周围型面瘫气虚血瘀证通过针灸舒经调脏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30例周围型面瘫气虚血瘀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针刺疗法,观察组采用舒经调脏的针刺与腹针疗法,而后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的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82.5%,p<0.05;在治疗满意率上,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77.5%,p<0.05。结论:周围型面瘫气虚血瘀证通过针灸舒经调脏方法治疗可以及时有效的改善症状,提升治疗有效率和治疗满意率。

关键词:针灸;周围型面瘫;气虚血瘀证;舒经调脏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with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b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Methods:30 cases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patients with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15 cases in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acupuncture,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abdominal acupuncture with two groups.Results:the effective rate was 97.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82.5% in the control group,in the treatment group,and 9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77.5%,p<0.05.Conclusion:the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syndrome of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can improve the symptoms in time and effectively,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and satisfaction rate.

面瘫主要表现为表情肌的麻痹,眼睑闭合障碍、口角歪斜等。一般中医中认为面瘫与风寒侵入,引发经脉阻滞、气血不畅、面部肌肉和筋脉缺乏气血的滋养,从而引发面瘫的发生。另一方面,现代医学认为面瘫是由于面神经管因寒冷、感染等刺激而导致局部炎症水肿,水肿压迫继而引发面神经缺血,导致面神经麻痹。临床上针对病因积极对症处理后配合针灸治疗,是常用的有效治疗手段,治愈率较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30例周围型面瘫气虚血瘀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其中对照组男性为9例,女性为6例;年龄范围为36岁至78岁,平均年龄为(56.9±5.4)岁;病程时长为1至6个月,平均时长为(2.1±0.5)个月;观察组男性为8例,女性为7例;年龄范围为38岁至76岁,平均年龄为(53.6±6.2)岁;病程时长为28天至6个月,平均时长为(2.0±0.4)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表现为眼口歪斜,眼睑闭合障碍,面部肌肉麻痹,面部表情板滞、流泪、麻木,额纹和鼻唇沟消失或变浅,一侧无法闭眼情况下出现露齿或者鼓腮的状况。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针刺疗法,观察组采用舒经调脏的针刺与腹针疗法。对照组进行合谷、足三里、膈俞、阳白、下关、巨髎、翳风、颊车和地仓等作为主穴,而后依据症状特点做穴位的增加。鼻唇沟变浅者添加迎香,面肌萎缩者添加脾俞和三阴交,人中沟偏斜者添加水沟,颏唇沟歪斜者添加承浆,听觉异常者添加听宫。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腹针治疗,穴位为下脘、中脘、关元、气海和大横,施针采用三部处理,侯气、行气和催气处理手法,同时将艾条放入艾灸盒中,进行神厥穴的温灸。留针时长为半小时,过程中进行1至2次行针。在腹针进行中需要做相关肝脾检查,排除肝脾等内脏病变。如果瘢痕线将任脉覆盖,应该在靠近瘢痕线的边缘做一侧的穴位施针;施针前应该排空膀胱,进针中尽可能的避开血管和毛孔,减少出血和疼痛。治疗1疗程为十天,两次疗程之间进行2天休针,连续进行3疗程治疗,每天施针一次。

1.3 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和治疗满意度。疗效分为治愈、有效和无效。治愈标准为运用H-B评估为1级,同时相关疾病症状和体征得到完全消除;有效标准为H-B评估为2至3级,相关症状与体征有改善;无效标准为H-B评估为4级之上,相关症状与体征没有改善表现。治疗有效率为治愈和有效比例的总和。

治疗满意率采用百分制调查表统计,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分至85分为基本满意,85分以上群体为非常满意,满意率为60分以上群体的总比例。

1.4 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做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做检验,同时以p<0.05作为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

2 结果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差异对比

注:两组对比,p<0.05

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3.3%,对照组为86.6%,p<0.05;在治疗满意率上,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77.5%,p<0.05。具体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一般起病较急,在数小时或者3天时间内就可以达到高峰状态,起病初期会伴有下颌角、耳内和而后乳突区的疼痛感,在面部的一侧表情肌会呈现瘫痪状态,表现为口角歪斜、鼓腮、说话漏风和流涎等,饮食时食物容易滞留在病灶一侧的齿颊中,同时还会有味觉减弱等表现。在西医理论中多采用肾上腺素、维生素B以及抗病毒、抗感染、脱水消炎等对症处理做急性期的治疗,同时还可以通过局部热敷、微波、红外线照射治疗。一般治疗情况下,其中患者有70%可以得到完全的恢复,只要治疗及时得当,如果病情延误可能在治疗上会稍弱。其余20%的患者会出现部分的恢复,而10%的患者可能存在恢复效果不佳的状态。而具体采用何种治疗手段,临床治疗上没有统一定论,其中中医针灸是临床常用方式,患者均有较好的治疗接受度。

针灸治疗面瘫的常规作用主要是通过穴位刺激而让经络畅通,针对气虚血瘀的患者而言可以有效的行气活血。而采用腹针治疗主要是通过对脏腑功能做调节来改善身体的整体经络与血运状况。腹针中的下脘和中脘穴位可有效的调理中焦及调节三焦升降功能,培肾固本后可以养气,健脾祛湿,经络温通,祛邪扶正,总体来说可以达到疏通与调养气血的作用,因此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而针刺上需要讲究一定手法,如果病情较浅的初发,针刺中应该施针较浅,手法应轻,采用平补平泻的方式,不需要做提插捻转,一般留针侯气便可以,而采用较重和深入的施针方式则不适宜病情较浅者,同时会引发静脉的深部损伤,进而影响经络正常功能,不利于面瘫病情的有效恢复。当病邪深入后则需要深刺,手法应较重,同时运用泻法,留针应该比初期治疗更长时间。因此针刺要把握好手法,根据病情来针对性处理。如果治疗中配合一定中药调理,可以让气血疏通和调整的效果得到更好的补充,加速血气运行等[1-3]。如果在中药的配合调理下,可以更有效的辅助经络疏通,活血化瘀,从而达到内外兼治的效果。本研究中,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3.3%,对照组为86.6%,p<0.05;在治疗满意率上,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77.5%,p<0.05。可以说明周围型面瘫气虚血瘀证通过针灸舒经调脏方法治疗可以及时有效的改善症状,提升治疗有效率和治疗满意率。除了治疗进行,要做好患者必要的健康宣教,提升治疗的依从性。特别是随着疾病的好转,患者会无法有效的做后期的维持性稳定治疗,从而容易无法让疾病长远控制,因此要强调科学有效治疗的观念,避免随意的停止治疗。

参考文献:

[1]于立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50-51.

[2]杨建英,郑士立,葛佳伊,黄香妹,孟盈盈.温针灸配合闪罐治疗周围性面瘫47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5,06:440.

[3]张贝贝,闫明,郝强,贾红玲.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临床进展[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5,03:113-115.

论文作者:李秀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7

标签:;  ;  ;  ;  ;  ;  ;  ;  

针灸舒经调脏法治疗周围型面瘫气虚血瘀证30例疗效分析论文_李秀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