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元方
(江苏省灌南县中医院 222500)
【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DS)因素,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分析。方法:选择78例脑卒中患者,依据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将78例患者分为单纯脑卒中患者组和PDS组,再进一步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斯堪的耶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评定。对各种因素和患者生存质量进行分析。结果:≥55岁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高于<55岁患者,经济负担由轻到重评分依次增加;对患者抑郁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与年龄、经济负担、合并症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相关影响因素有关。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因素与年龄、经济负担、合并症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有关,抑郁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非抑郁组。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因素;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7-0082-02
脑卒中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脑卒中后抑郁是常见的脑血管并发症之一,以神经运动迟滞、心境低落、兴趣下降、睡眠障碍等为特征,妨碍神经功能恢复,并增加卒中患者的病死率[1-2]。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对特如其来的疾病和环境变化所产生的恐惧体会,恢复期对功能缺陷的康复程度所产生的担忧,后遗症期面临社会地位、经济来源及生活自理能力永久性丧失的前景所产生现实焦虑,这些均可引起心因性抑郁反应,部分出现悲观、绝望感及自杀倾向,不配合医护治疗等。本研究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诸多影响因素评估及生存质量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78例,其中,脑出血患者12例,脑梗塞患者66例;男48例,女30例;年龄50~75岁,平均63.5岁。诊断标准参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3],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排除有明显语音、听力、意识及智能障碍者,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疾病等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疾病。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初筛,SDS总分>30分者,再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版本)进行测评,HAMD总分≥8分者为有抑郁症状,采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的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诊断为PSD组[4](36例)和非抑郁组(42例);两组性别、年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78例脑卒中患者都在卒中后第5天进行抑郁评估,采用HAMD评价,无抑郁症状<7分,轻度抑郁7~17分,中度抑郁18—24分,重度抑郁>24分。功能恢复评定包括,巴氏指数(BI)评估日常生活状况:独立为100分;75~95分为轻度依赖;50~70分为中度依赖; 25~45分为重度依赖;0~20分为完全依赖。简式(Fug—Meyer,Fm)评分法评估肢体功能运动,<50分为严重运动障碍,50~84分为明显运动障碍,85~95分为中度运动障碍,96~99分为轻度运动障碍,100分为功能正常。病残程度改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AS)评定,最高分45分,最低分0分,0~15分为轻型,16~30分为中型,31~45分为重型[5-7]。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进行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同因素对抑郁患者评分影响 见表1
表1 不同因素对抑郁患者评分(HAMD)的影响 n=78
3.讨论
脑卒中患者由于患病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家庭及社会角色均明显改变,形成强烈的反差,而随着病程的延长,以上功能尤其是躯体功能并不能很快达到预期效果,再加上医疗负担沉重,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年老体弱等诸多因素,使患者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易疲乏无力,不思饮食,自责内疚,失眠和昼夜睡眠节律颠倒,认知功能障碍,对神经功能康复训练缺乏信心,产生悲观、焦虑、绝望等心理问题,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从而进一步加重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55岁患者HAMD评分高于<55岁患者,经济负担重者HAMD评分高于经济负担轻者,有合并症患者HAMD评分明显高于无合并症患者,有报道高血压等合并症与抑郁障碍的发病有关,神经功能缺损、社会支持及关爱程度以及心理压力均可诱发或加重抑郁[8-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患者的抑郁与年龄、经济负担、合并症、并发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因素有关,不同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显示,抑郁组患者评估日常生活状况(BI)和Fm都明显低于非抑郁组患者,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AS)明显高于非抑郁组,提示脑卒中患者抑郁组生活状况及生存质量明显低于非抑郁组。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抑郁与年龄、经济负担、并发症、合并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社会支持、家庭关爱程度等因素有关,抑郁患者生活状况及生活质量明显低于非抑郁患者。因此,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应引起家庭、社会、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重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朱青,徐含冰.老年脑卒中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9):1434-1435.
[2] 陈业鹏 影响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生存质量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1):47-49.
[3]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及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97.
[4] 王金立.急性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基层医药2014,1(2):175-175.
[5] 戴颖仪,曹裕民 刘新通等.首发脑梗死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21):3305-3307.
[6] 王守安,罗韵文,张贵等.初发脑卒中后抑郁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随访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12):713-714.
[7] 夏慧玲,代亚丽,鲜涛等.脑卒中患者抑郁及其生活质量的纵向调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9):10-12.
[8] 邵蓓丽,林岩,李焰生等.卒中后抑郁障碍与血管性危险因素的相关性[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0,7(1):17-21.
[9] 王艳,谢道俊.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12):1130-1132.
论文作者:陆元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
标签:抑郁论文; 患者论文; 脑卒中论文; 因素论文; 合并症论文; 神经功能论文; 程度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2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