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业六大支柱产业展望(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支柱产业论文,上海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五、电站成套设备制造业
(一)现状
上海电站成套设备制造业起步于五十年代中期,是我国最早建成的发电设备基地,目前,与四川东方集团、哈尔滨集团同称全国三大电站成套设备制造基地。上海电站成套设备制造业主要有三个方面组成:上海电气联合公司提供发电设备,上海机电局所属企业提供风机、水泵等配套件,上海自动化仪表公司提供检测、控制仪表系统。整个行业现有200多家企业,8万余名职工,其中上海电气联合公司是这个行业的龙头,有10多家企业,3万多名职工。1993年,上海电站成套设备制造工业总产值30亿元,出口交货值1.74亿元。1990年-1993年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26%,出口交货值年平均增率为25%。自五十年代中期起步到1993年底为止,上海电站成套设备制造业共生产12.5千瓦发电机组100台,30万千瓦发电机组46台;提供各种规格的成套电站设备累计4122万千瓦,约占全国电厂装机总容量的四分之一。
上海电站成套设备制造业虽为全国三大电站成套设备基地之一,但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在产品质量,生产技术、设备水平、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和企业规模等方面存在不少差距,尤其是大容量发电机组,辅机设备,以及大容量发电机组匹配的超高压大容量输、变电设备;高参数高技术的电站用风机、泵、阀、除尘设备;电脑化程序化模拟仿真逻辑化电站用仪表监控系统等的开发、生产能力都比较差。
(二)市场预测
电能建设超前是世界各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据专家预测,国际上对电站设备的需求每年约以5%的速度增长。我国目前的电能建设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美国的人均占有装机容量为3千瓦,法国为2千瓦,日本为1千瓦,而我国仅为0.1千瓦,人均用电量仅为发达国家的1/12。2000年,全国发电设备装机容量达到2.6亿千瓦时,人均占有装机容量也只是0.2千瓦左右。根据国家安排,“八五”期间,每年平均完成1000万千瓦左右的装机容量;“九五”期间,每年平均完成1500万千瓦左右的装机容量,无疑电站成套设备的市场是极为广阔的。1992年,上海电气联合公司已接到订单1400万千瓦(同期四川东方集团接到700万千瓦,哈尔滨集团接到900万千瓦)因限于主机厂的生产能力,生产任务已经安排到1996-1997年。国际市场上,巴基斯坦、菲律宾、伊朗等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都相继提出向上海订货30万千瓦发电机组的要求。
(三)2000年主要目标
上海电站成套设备制造业将以发展大容量、高效率、低能耗的火电设备为重点,兼顾核电、水电成套设备的发展。
2000年上海电站成套设备制造业预测工业总产值将达到200亿元,比1993年增长5.67倍,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将由1993年的1%提高到2000年的4%。预测出口交货值将达到12亿元,比1993年增长5.97倍。占全市工业出口交货值的比重将由1993年的0.45提高到2000年的1.5%。
2000年,发电设备总产量预测达到700万千瓦,约占全国规划产量的一半,其中火电设备占到80%。
2000年,输配电、机电、仪表配套产品与发电设备同步相应发展。
(四)规划重点
1.主机系统
上海电气联合公司与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合资改造主机生产骨干企业,扩大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
上海汽轮机厂进口先进铣床设备,增添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及设计系统,进行合资改造;
上海电机厂进口有关设备并合资建造一个水轮发电机厂,生产3-8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
上海锅炉厂、上海电站辅机厂都相应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进行合资改造和建设。
2.输配电系统
选择国际一流的输配电大型企业,在浦东合资建设一个具有世界一流水平与生产500KV等级变压器为主的大型变压器厂,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电力工业发展及三峡电站建设提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变压器。
3.泵、阀等配套系统
上海水泵厂、上海阀门厂、上海鼓风机厂、上海冶金矿山机械厂分别重点进行水泵先进技术,高参数、特殊结构电站阀门,动叶可调、静叶可调轴流风机及离心式风机技术,电站经营、电站环保设备的技术引进及技术改造。
4.仪表系统
引进分散控制系统改造和应用技术等国外先进仪器仪表生产技术,包括可编程序控制器、电站电缆布线系统、电站自控系统设计中心等。
(五)、资金需求
2000年以前,上海电站成套设备制造业总的固定资产投资约60亿元。其中:
主机系统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约26亿元(含3亿美元);
输配电系统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约20亿元(含1.5亿美元);
泵、阀等配套系统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约5亿元(含0.45亿美元);
仪表系统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约10亿元。
解决这些资金投入的初步意向一是组建包括生产、流通与金融为一体,既有生产制造经营能力,又有投资融资功能,既有实物产品,又有货币资金的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股份制特大型集团公司;二是充分利用外资,加强利用外资力度,加快利用外资步伐。同时,由于今后一段时期,上海电站设备将增加对东南亚和阿拉伯等国家的出口,2000年要达到20%以上的产品出口,需要金融支持,设想要求有关银行建立发电设备出口信贷专项资金。
六、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工业
(一)现状
上海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都有相当基础。上海的原油加工和三大合成材料、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的生产,主要是上海高桥石化公司和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两个中央在沪的大型企业。上海的精细化工生产主要分属上海化工局、医药局和轻工业局。中央在沪企业和市属地方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为42.5∶57.5,职工人数的比例为43∶57。
上海的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在全国都占有一定份额,有些产品占较高份额:合成纤维的单体聚脂占全国的48.8%,丙烯腈占全国的36.8%,合成橡胶中的顺丁橡胶占全国的36.5%,丙酮占全国的25.3%,精细化工中的染料占全国的8%,洗涤剂、香精、香料等日用化工产品在国内都居领先地位。
1993年,上海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工业总产值为232亿元,比1990年增长44.28%,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26%;出口交货值为18.63亿元,比1990年增长53.21%,占全市出口交货值的比重为4.8%。但上海的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行业也存在一些薄弱之处,主要是部分生产装置规模偏小,部分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落后,带来单耗高、生产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环境保护差等不良后果。现有炼油装置由于长期使用国产低硫原油,而不适应加工高硫原油,现有炼油装置需要进行改造。另外,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些化工企业设在市中心区,“三废”难以治理,生产与生活的矛盾突出。
(二)市场预期
上海的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产品销售市场基本在国内,而且较大份额在上海。事实上,国内市场需求量很大,部分产品还要大量进口,如合成纤维中的腈纶,进口量占需求总量的68%,塑料树脂中的PE,进口量占需求总量的55%,PP进口量占需求总量的47%,就进口部分替代到大部分替代就是一个相当可观的市场。同时,鉴于我国加入国际经贸组织只是个时间问题,石油化工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的市场争夺将是不可避免的,由于上海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业是有相当基础的,扩大市场还是很有潜力的。
(三)2000年的主要目标
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的发展是国际上工业发达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项正在突飞猛进的竞争工业。上海完全有基础有条件发展石化和精细化工工业,以适应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现在起到2000年,主要是依托老基地挖潜改造增加生产;同时,积极规划筹建开辟新基地,充分利用老基地的水、电、气等公用工程潜力,统一进行“三废”治理,以节约投资,缩短周期。
2000年,上海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工业总产值预测达到640亿元,比1993年增长1.76倍;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3年的8.26%提高到11.64%。
2000年,上海原油加工能力预测可达到2000万吨,比1993年增长58.7%,其中进口高硫原油的加工能力达到1000万吨。2010年,有机化工将达到240万吨,三大合成材料将达到170万吨,精细化工产品将达到60万吨,都比目前的生产能力增长一倍以上。
(四)重点及资金
1.原油加工
高桥石化公司在现有原油加工设备的基础上,配套二次加工装置、辅助设施和炼制高硫原油的环保、防腐等设施,以作好接纳加工进口高硫原油的准备。
2.有机化工原料
利用原油炼制和乙烯裂解的产品资源,以碳—化学产品为补充,发展市场紧缺的有机化工原料及合成材料单体。完成已经批准立项建设的“三联供”工程和醋酸、醋酸乙烯工程,对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的30万吨乙烯装置进行增量改造。
3.塑料及新型材料
在已建成通用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合成材料的基础上,增加品种,主要有聚甲醛、工程塑料合金、全密度聚乙烯、含氟高分子材料等,积极开发特殊专用牌号,并扩大生产规模。
4.在进一步发展化学医药、农药、染料、有机颜料、涂料等精细化工产品的同时,积极开发电子化学品、新型助剂、胶粘剂和食品添加剂等门类的新一代的精细化工产品。
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是个高投入的产业,根据2000年的主要目标和建设改造重点项目,估计固定资产投资约448亿元(其中外汇约20亿美元)。
石油化工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工业,其高投入又不能利用过巨的外资投入。为此,需要国内大量资金的投入,可以招股集资,但还需要政府对石油工业采取比基本利率低得多的优惠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