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程施工材料成本管控的审计建议论文_高晓霞,田静茹

关于工程施工材料成本管控的审计建议论文_高晓霞,田静茹

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施工企业承包工程造价中材料费成本占比较高,本文基于材料费成本审计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分析、阐述了工程材料管理关键环节与控制措施,为施工企业工程材料费成本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材料管理;成本控制

一、引言

目前,建筑行业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普遍存在为维持企业运营而低价中标的现象,而施工企业工程承包合同成本中,材料费成本占比平均为60%左右,部分装置建设材料费成本占比达70%,个别设备改造工程材料费成本可达80%,材料费成本管控水平直接影响到工程效益,材料成本管控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依据材料费成本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探析材料费成本管控关键事项。

二、关键控制事项

1、材料采购(或领用)计划管控

施工企业依据施工设计图、设计变更等资料,核查材料需求数量、规格和型号等信息,编制材料采购(或领用)计划,从而保证工程用料需求,避免盲目采购,造成浪费,增加工程成本。审计过程中发现,材料采购(或领用)计划编制与施工设计图料单不一致;材料采购(或领用)与计划不一致,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1)实行材料计划的多级复核制,保证材料计划的准确性。

通过核对工程技术员、经营预算员和物资计划员等多方管理人员编制的材料计划,查找、分析其差异原因,调整采购计划。

(2)依据材料需求用量及其价值权重,采用不同审核方法,提高控制效率。

对于施工需求大、价值较高的材料,严格核对施工图数量及规格型号等信息;对于工程需求小、价值相对较小的材料,可依据经验运用简易系数估算法核查计划用量。

(3)多层级编制材料计划,保证采购计划执行的有效性。

依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总体备料计划,依据工程施工进度编制不同施工期间材料计划,减少二次搬运费,降低材料仓储成本。

2、材料采购过程管控

施工企业工程材料具有采购链条长,使用类别多、需求总量大等特点,引发了采购市场一些不正当经营行为,供应商采用高额回扣等方式满足采购方个人需求,实现合同违规中标,或出现材料供应虚报数量,以劣充优等行为,从而损坏了企业的利益。审计过程中发现拆分采购合同、入库材料与采购合同不符、采购材料存在质量等问题,故企业应评估采购业务风险环节,细化采购过程内部控制,主要控制措施有:

(1)实行制度化管理,保证采购业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完善材料采购制度,重点关注招投标过程、竞价过程、供应商评审等管理风险较大的环节,实现材料采购全过程的制度化、公开化和透明化,从而择优选择供应商。

(2)实施采购合同评审制度,保证采购合同的有效执行。

合同条款审核不严谨,合同执行时易产生经济纠纷,增加法律风险。签订采购合同应全面实行合同会签,明确会签单位或部门责任,防止会签形式化。

3、施工现场材料管控

材料管理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包括材料验收入库,发放使用和仓储管理等多方面。审计过程中发现账务管理不完整、验收记录不完整、材料使用损耗大等问题,主要的控制措施如下:

(1)材料验收入库环节

规范材料验收流程,明确材料验收内容。材料验收内容主要包括核对数量是否准确,检查材料外观、质量及包装是否完好,检查随货文件资料是否齐全,特殊材料进行委托复验等。

依据工程材料数量、种类等实际情况,合理配备验收人员和设备,保证材料验收的及时性,准确性。验收人员主要包括计划员、保管员和质检员等专业人员;验收设备主要包括重量、长度计量器具等。

实行监督检查制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定期通过财务人员进行材料核签、组织人员进行实物盘点等手段,对材料验收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分清责任,依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2)材料发放使用环节

实行监督机制,严格按照岗位职责办理材料发放业务,不相容岗位不得替代,完善材料发放的审核、审批手续。

工程技术人员做好用料交底,防止出现施工下料长料短用、整料零用、优料劣用等现象,减少边角余料,杜绝浪费,做到物尽其用,从而降低材料损耗。

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工程施工初期,工程技术、经营预算和物资计划人员依据施工设计图计算工程材料净用量,依据施工组织设计及现场管理经验估算工程材料损耗,最终确定工程材料计划总量。施工过程中,依据施工进度,在计划总量范围内采购及领料。出现超计划部分,要分析原因,明确责任,进行处理、处罚。一方面计划内用料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超计划用料,责任可明确划分,处罚依据充分,从而减少损失。

对周转材料使用加以管控,促进资产保值增值。施工企业的周转材料是指能多次使用,并基本保持其原来的实物形态,其价值逐渐转移到工程成本中去,但不构成工程实体的工具性材料,主要包括小型工机具、小型机械等。周转材料出租、出借业务管理,主要包括完善审核、审批手续;建立台账;明确收缴、保管、维修、维护责任和义务。

(3)材料仓储管理环节

施工工程周期长,施工工艺复杂,工程材料种类繁多,材料外观、材质、特性等差异较大,对存放环境要求不同。这种材料管理的多样性、复杂性,增加了工程材料仓储管理的难度。审计过程中发现存在账务管理缺失、库存材料余额较大及期间较长、存在账外材料、材料存放管理不当、报废材料长期不预处置等问题,主要的控制措施如下:

(1)全面建立并及时更新材料收发存账,定期进行财务核签,保证材料账的准确性,为库存管理乃至材料计划、采购、发放提供可靠数据。

(2)依据材料类别及特性等不同情况分别存放,材料存放地点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存储安全、调拨及转移方便、查找及时和准确,且仓储成本要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等因素。

(3)定期进行材料盘点,明确账实是否相符,对盘点差异进行分析并处理。

4、材料成本财务管控

施工企业材料成本核算,是将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按照单项工程进行分配和归集。审计过程中发现成本归集随意、单项工程之间相互调剂等现象,影响了单项工程成本效益核算的准确性。为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控制:

(1)事前控制

从材料核算源头入手,物资计划员编制材料入库、出库单时,应真实、准确填写单项工程名称,为财务核签、确认工程材料成本提供有效依据。

(2)事后控制

成本的事后控制,是指分析、评价实际发生成本与预算(或目标)成本的差异,为后期工程成本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施工企业材料成本分析,是通过核对财务核算的材料费成本中的主材费与工程经营结算额的主材费,明确主材实际采购(或领用)与结算差异,查明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实现降低材料费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5、材料的信息化管控

材料管理包括计划、采购、运输、发料、领料、施工、仓储及其账务管理等多项内容,施工企业工程建设周期长、施工地点分散,传统的材料管理对人力、物力、财力需求数量较大。随着信息技术的引进,在业务的审核和审批、数据的编制和传递等环节基本实现了信息化,大大提高了材料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审计过程中发现信息系统材料管理功能模块开发不够完善、材料管理人员信息系统应用能力欠缺,不能全面满足材料管理工作的需求。主要管控办法如下:

(1)不断完善信息系统管理模块。一方面对缺失的功能进行开发,另一方面用更先进的信息技术完善已开发的功能模块,保证系统管理的全面性、高效性。

(2)加强信息系统应用的培训及督导。一方面信息系统操作人员业务能力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各个工程材料管理的业主要求、施工地点的网络状态等客观条件不同,势必影响信息系统的使用效果,加强培训、监督和指导,有助于材料信息化管理的推广和应用。

三、结语

综上,施工企业材料管理,在建立健全制度的基础上,全面实施过程监督与控制,结合各项奖励、奖惩机制,实现材料成本管控的目标,促进工程效益的提升。

论文作者:高晓霞,田静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7

标签:;  ;  ;  ;  ;  ;  ;  ;  

关于工程施工材料成本管控的审计建议论文_高晓霞,田静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