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程伦理学研究的趋势与路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伦理学论文,路径论文,趋势论文,工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758(2007)01-0006-05
工程伦理学是一个新兴的伦理学分支,该学科在理论方面的深入对于应用伦理学和理论伦理学研究具有深远意义,该学科更关注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研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所提供的策略和方法使得工程实践中伦理问题的处理更加便利。因此,工程伦理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们的关注,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视角探讨了工程伦理学的问题。但是,从目前来看,在工程伦理学研究总体趋势的把握和各研究路径的整合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澄清和解决这些问题是工程伦理学得以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工程伦理学研究的全球化趋势
工程实践是人类的一种非常古老而普遍的实践方式,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大型工程项目。现代意义的工程是指由大量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组成,有着确定的目标和信念的大型组织的实践活动,具体包括一些大型的军事和民用工程,以及企业的生产流程等。工程是服务于特定社会的,所以一般认为,工程内在具有伦理和责任。但是随着工程师成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而且很多跨国工程又都是从一种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转移到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背景之中,这就需要将原有的隐含于工程活动之中的内在伦理和责任规定外化为具体的伦理规范,以便工程内部人员明确认识和执行,以及工程外部人员理解和监督。对这些伦理规范的制定、辩护、理解和执行需要专门的工程伦理学研究和教育来完成。
具有独立学科意义的工程伦理学的确立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1]32,目前工程伦理学在美国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成熟的学科范式[2],它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美国工程伦理教育,成为培养未来工程师的一门工程基础课。美国工程伦理课程的相关内容一般体现在工程学科高年级学生的设计课程中,伦理要求通常被看作是工程设计要满足的一个变量。因此,迄今为止,发展相对成熟的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核心目标,主要还是培养(设计)工程师们道德自律的意识和能力,即对道德问题的敏感性和处理伦理问题的能力和技巧[3]9。随着工程项目的全球化和美国设计与管理方式的全球化推广,美国工程伦理学也受到更多国家的重视。德国学者借鉴了美国工程伦理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工程师与哲学家联合的方式,以及对新技术进行伦理评估的方法,发展了德国的工程伦理学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4]。日本学者在引进美国设计和管理方式的同时也引进了美国的工程伦理学教育体系和教材教法,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发现美国工程伦理学模式与东方文化中的伦理经验在核心价值观念以及态度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而提出一种对美国工程伦理学模式的拓展意向[5]。前苏联和俄罗斯学者也较早地开始关注美国工程伦理学研究,还由于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成为美国工程伦理学教材中的著名分析案例[3]138,俄罗斯学者与美国学者之间更有了沟通的话题和必要性。
二、国内工程伦理学研究的主要路径
中国已经加入了一些世界性的工程组织,这些工程组织的章程中都有工程伦理方面的有关规定,因此,中国学者对美国工程伦理学相关文献的关注和研究也相对较早,并且陆续引进了一些新的工程伦理学教材[6-7],但是由于中国尚处于现代化进程的初期,而且在中国文化中相对缺少一种对现代职业观念的深刻认识,所以对职业的本质以及职业伦理的研究和重视程度与上述国家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从职业伦理角度研究工程伦理学在国内还比较少。但是,工程全球化必然导致工程职业化和工程伦理研究的全球化,因此,我们就必须积极地参与到这一全球化的实践、相关的研究和规则制定过程中。此外,随着国内技术创新的进展和工程建设的全面扩展,工程实践中的很多问题也越来越需要从伦理层面来考虑。但是由于学术传统和现实背景的差异和复杂性,国内学者对于工程伦理问题的相关研究存在着不同的视角和范式,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研究路径。
1.工程伦理学一般问题的研究
这是对工程伦理学的专门研究,很多是基于国外工程伦理学的研究框架和发展趋势,借鉴和依据国外学者们所关注的问题、研究方法和具体策略。肖平主编的《工程伦理学》[8]就是这种研究的一个成果,该书在工程师职业伦理框架内对科技和工程人员“在工程活动中的利益冲突与价值选择,在工程决策中的价值选择和工程实施中的道德约束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国内研究工程伦理学的另一项成果是李世新的博士论文《工程伦理学及其若干主要问题的研究》[1]32,在借鉴美国、德国和俄罗斯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以责任问题为主线的工程伦理学体系;论证了工程伦理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存在的必要性,对工程、工程师、工程伦理学等概念进行了分析,深入阐述了工程伦理学的主要理论和观点,揭示了在商业背景中工程师所面临的各种道德困境。
李伯聪从工程哲学出发,将工程伦理学作为工程哲学的一个分支来研究,提出了工程伦理学在“工程伦理主体”的扩展、“工程决策的伦理层面”的加强、“知识与道德”的关系、“利益相关者”的选择,以及“工程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定位等方面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9]。吴畏[10]也对工程哲学进行了具体研究,其中将工程哲学具体划分为工程师的工程哲学、哲学家的工程哲学和决策者的工程哲学,这对工程伦理学研究视野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这种直接针对工程伦理学一般问题的研究的起点比较高,理论性较强,可以直接与国外工程伦理学学者们进行交流。此外,还有一些基于国内工程实践中的问题,自发或在受启发的情况下提出工程中存在值得进行深入研究的伦理问题,并进行有益探索。如笔者对工程设计中所体现的社会意义和工程设计的基本伦理原则,以及工程设计伦理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和论证[11]。还有从具体的工程领域入手研究工程伦理问题的,比如,通过对现实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反思,提出了相应的伦理对策,从而揭示了从伦理视角研究工程问题的重要性[12]。对工科大学生进行工程伦理教育的迫切性方面的研究论文也比较多了[13]。
2.技术和工程的伦理问题研究
这种研究又称为技术伦理学或科技伦理学研究,具体包括一般技术伦理问题和高技术伦理问题研究。此类研究成果大多散见于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和技术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中,它们对工程伦理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余谋昌在《高科技挑战道德》[14]中以科学伦理学来涵盖科学、技术与工程中伦理问题的研究,认为科学伦理学是关于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关系的研究。工程技术的发展对应着工程伦理学的研究,工程伦理学,即工程师伦理学,是对工程技术人员在工程技术活动中伦理道德问题的研究。王健对现代技术伦理规约的特征和本质以及功能和结构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现代技术伦理规约的基本原则是技术人道主义原则、技术功利主义原则和技术生态主义原则[15]。王前具体研究了技术伦理规范的认知和履行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实现技术伦理“知行合一”的一般途径[16]。赵迎欢则以现代生物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和生态环境技术为基本案例探讨了高技术伦理的本质及特征、高技术伦理规约以及高技术主体伦理责任重建等问题[17]。
上述研究虽然基本上是在技术伦理学的框架内进行的,但是它所涉及的问题也是工程伦理学的一些根本问题,因为高科技所引发的伦理问题主要是通过工程来实施的,而高科技只有在工程运用中才能够大范围地影响社会。技术伦理规约和规范的设立也必然要有它所针对的遵守者,他们的大多数都是与工程有关的利益相关者,这是工程伦理决策主体的组成部分。因此,技术伦理学的大部分内容可以归为工程伦理学的研究领域。
3.应用伦理学研究
应用伦理学是研究如何运用道德规范去分析解决具体的、有争论的道德问题的学问。应用伦理学是哲学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直接关注现实具体的道德问题,特别关注那些在大众和社会各界明显有争议的道德问题。应用伦理学的专门领域,有生命伦理、生态伦理、消费伦理、科技伦理、网络伦理、媒体伦理、企业伦理、家庭伦理等[18]1。应用伦理学的各个专门领域中都有工程伦理学的内容,比如,生命伦理是探讨“在那些影响人的生死、人性以及人们生命质量的生物医学领域决定人们应当如何行为”等问题[18]169。这就涉及到技术对人类生命干预的问题,是生物医学工程的伦理问题。生态伦理是环境伦理的拓展,工程师及其所在组织的环境伦理责任始终是工程伦理研究的重要问题。企业伦理和经济伦理是工程伦理研究的一个重点,因为大多数工程产品都要通过市场而进入经济领域,工程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而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以及职员之间的伦理关系是保证企业良性运行的文化价值基础。总之,现代工程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和技术的诸多方面,因此从相应领域的伦理研究中都会获得有益的启示。
但是国内很多学者认为,应用伦理学研究更加重视那些在大众和社会各界明显有争议的道德问题。而工程伦理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职业伦理,只是从内部约束从业人员的,对外部社会成员没有什么吸引力,因此也很少受到社会关注。一旦职业伦理所涉及的道德冲突社会化了,那它就成为应用伦理问题了[19],而与工程职业伦理无关了。因此,尽管国内研究工程伦理学的学者大都将工程伦理学视为应用伦理学的一个分支,但是国内的应用伦理学研究并未将工程伦理问题作为一个明确的应用伦理问题,这一方面体现了国内应用伦理学研究偏重理论问题和形而上的争论,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伦理学界与工程界的隔阂,从而导致了越来越具有普遍意义的工程伦理问题未能进入国内应用伦理学研究的视野。
三、国内工程伦理学各研究路径的共同缺陷
1.问题意识不明显,研究缺乏针对性
对中国背景中的工程伦理问题意识不明显是目前工程伦理学各研究路径的共同缺陷。导致这一缺陷的主要原因可能就在于对工程伦理问题没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对工程伦理学应该关注的问题没有形成一种自觉的理论意识。因此,国内工程伦理学研究首先应该对工程伦理问题给予澄清。那么,到底什么是工程伦理问题呢?美国工程伦理学家马丁等人对工程伦理问题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表述:工程伦理问题蕴涵于从精神概念到物质完成的产品开发过程中,即从一种产品概念到它的设计、制造、销售、使用和最后处理的全过程[3]16-20。比如说,这种新产品应不应该被设计出来,对它的非法使用是否会破坏现有社会价值规范框架;在设计过程中的疏漏会不会使产品存在设计上的缺陷;是否考虑到产品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产品回收和废弃产品可能产生的危险是否告知使用者。这些问题有可能是由于工程师、他们的主管、卖主或产品的操作者引起的。这是一些不完全的举例,但是它提示了可能产生对工程师们道德挑战的问题范围。这些工程伦理问题在中国的工程实践中也是存在的,但是,面对此类问题的主体大多不是工程师们而是管理者,这些工程伦理问题通常被当作管理问题来处理。工程师们的责任心问题还没有成为一个明确的问题,那么对我们来说更适当而具体的工程伦理问题是什么呢?这是国内大多数工程伦理学研究没有给予回答的问题,因此,在问题指向不明确的情况下,研究的针对性自然就比较弱了。
2.学科意识不强,理论建构不足
在研究缺乏有针对性的独特问题的情况下,学科意识就很难培育起来,即便是依据国外同类研究成果的建构也是很难获得普遍的响应或难以发展下去。更为严重的是有人认为,工程伦理学是针对实践领域问题的研究,重在解决问题而不是建构理论,因此培育专门的学科意识的意义不大。其实作为重在解决工程实践中伦理问题的工程伦理学,虽然与哲学伦理学有所区别,但是它仍然沿袭了哲学伦理学从学科出发考虑问题的传统。因为,从学科的角度出发,至少使我们有比较明确的可以依循的东西。在学科的基础上,我们的讨论至少不太容易流于形式,而且大概在学科的基础上我们的讨论才会越来越深入[20]。造成工程伦理学科意识不强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在实践中对工程伦理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将工程实践中的问题诉诸伦理手段来解决的观念在国内的工程实践者头脑中尚未形成。这种现实需求不足,导致了工程伦理学科理论建构方面的形而上和随意性的倾向。因此,国内的工程伦理学研究至今尚未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研究传统,即没有共同的目标(价值取向),没有明显的理论内核与有针对性的理论应用,也没有比较公认的方法体系。
首先,在目标方面,中国目前的文化和工程实践的背景根本不可能采用美国工程伦理学针对个体工程师的目标,但是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目标,目前还不明朗。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观念意识非常强,但是目前传统文化面临多种文化的冲击,加之曾出现过的断裂,使现有的伦理理论与思想不足以提供合适的理论分析框架来建构我们的工程伦理学。再次,国内工程伦理学研究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因此对于方法方面的考虑则更为薄弱,还没有有意识地吸收工程学或其他人文和社会科学的一些研究方法。
四、工程伦理学研究对策选择
(1)为了明确我们的问题,就要找到可能产生这些问题的领域。那么,目前国内可能产生相对独立的工程伦理问题的领域在哪里呢?按照我们的理解,为了使问题具有针对性和问题的解决具有可参照性,我们的问题首先应该是实践背景中的问题,同时它也应该是在已有理论研究中涉及到的问题。
目前来看,符合这两个条件的中国工程伦理学问题域应该是在技术转移实践中。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看,首先,我们是一个技术引进大国,应该引进什么样的技术,这需要进行伦理的考虑。比如我们需要这项技术吗?此类技术会给我们的社会和大众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我们能够控制它的负面影响吗?控制的具体方案有哪些?第二,我们又是一个技术输出大国,从常规技术产品到尖端技术设计方面都有,而且数量会越来越多。那么我们在技术制造和设计方面是不是应该更多地考虑此项技术可能引发的伦理问题呢?这是一种长远的技术输出的眼光,同时这也是美国工程伦理学研究所主要侧重的问题之一。第三,技术转移在国内也是十分普遍的工程实践活动,其间也必然会产生诸多问题,若能够从伦理层面对此类问题多加考虑,必将有利于技术转移的成功实现。通过研究这些明确的、值得关注的工程伦理问题,将不同研究路径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合理的整合,从而使之成为工程伦理学研究的基础。
(2)增强工程伦理学学科意识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在建制上的保证,就是说需要设置正规的工程伦理学课程。以美国为例,工程伦理学课程虽然不是一门工程必修课,但它通常是高年级工程设计课程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对工程课程的正式认证也要求一定数量的人文和伦理课程的设置。更为重要的是,美国的工程师职业认证考试中也涉及工程伦理学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要使该学科得以确认和持续发展就必须在理论建构方面下功夫,这种理论建构又需要在针对特定背景中的问题和借鉴已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来进行。
首先,理论建构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种适宜的环境和基础,也就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研究传统,这一研究传统要确立其价值取向和目标。因此,如何参照已有的研究传统来提出一种合理而具体的目标是新研究传统得以确立的首要问题。第二,我们需要建构理论所需的分析框架,这种分析框架包含伦理规范的根本原则、伦理理论的体系结构和原则应用的方法提示。这对我们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只有在吸收伦理学理论和中西方伦理学思想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找到比较合适的、能够使理论研究更深入的分析框架。第三,我们需要吸收现实工程实践、已有工程伦理学研究传统和其他学科中针对工程伦理相关问题的多种研究方法,并通过反思、平衡来达成理论与实践以及方法与方法之间的平衡,努力建构一套方法体系。
收稿日期:2006-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