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燃料及燃烧特点分析论文_王瑞颖

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燃料及燃烧特点分析论文_王瑞颖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300

摘要:锅炉是电厂的重要热能动力设备,其日常运行过程中需要消耗较多的燃料。因此文章就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燃料及燃烧特点展开分析,并提出了优化燃烧效率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电厂;锅炉;燃料;燃烧特点

电厂是能源消耗非常多的场所,需要不断找寻新的燃烧调控技术,才能适应节能减排的要求。近年来,电厂通过引进新的热能动力锅炉和应用新型燃料技术,有效缓解了现阶段存在的电能供需矛盾。促进电能更为合理的利用以及调配,缓解资源短缺问题是电厂持续健康运转的基础条件。电力的生产过程是燃料燃烧,热传递,水的蒸发,过热蒸汽能量转换的过程。因此,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燃料及燃烧的分析非常重要。

一、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系统

电厂主要设备锅炉的主要作用是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将水变成蒸汽。燃料燃烧、热传递贯穿锅炉工作的整个过程。锅炉一般是由外壳和用于控制的电器以及辅助设备组成。外壳又分为表面外壳和底部外壳,底部外壳的主要作用是固定燃烧成分,组成部分包括汽水系统、烟道、炉膛以及炉墙和构架等。表面外壳的作用是抵挡外界的灰尘对锅炉的损坏,锅炉设备还需要配备一系列的附件,如水位计、安全伐、热工测量仪、吹灰机等。汽水系统:通过对水进行加热,蒸发,设备过热等。整个过程会涉及到省煤器、水冷壁、下管、鼓、过热器、再热器等设备。风烟系统:燃料燃烧与风结合时产生烟气,烟气中的热量再进入大气层。制粉系统主要由磨、煤以及煤分离器等组成。锅通又称为滚筒,将锅炉的压力部件达成自然循环与强制循环,通过加热、蒸发以及连接轮毂过热等过程,使工作流体在整个过程中能够正常循环。为确保锅炉水循环正常,还需要安装连续排污以及筒式磁选机等装置。只有其存在一定量的水,才能确保其储热能力,使锅炉的运行顺利。降液管:在汽包管的底部有几根下降管接头,安装在汽包底部确保下降管入口的上部水层高度为最大,有利于进口工质汽化。水冷壁是炉膛周围炉墙上敷设的受热面。水冷壁几乎全部属于蒸发受热面的是中压自然循环锅炉,通常在炉膛的上部布置辐射式再热器或辐射式过热器,水冷壁不但是水加热和蒸发的受热面,还是过热器的受热面。

二、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燃料

电厂锅炉使用的燃料种类较多,有气体燃料、液体燃料和固体燃料等,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天然气、煤、重油等。就现目前的技术以及自然资源而言,煤炭的储量要多于重油和天然气。因此,为保障火电厂的经济效益,一般以煤为主要燃料。对煤炭资源尽可能的多利用、节省以及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需要在保证煤锅炉混合物效率的前提下,合理地采用低质量的煤资源,最终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混合搭配使用时,要坚持安全为主、兼顾高效的原则,并结合科技手段不断改善,为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一般燃料组合物主要包括氧、氢、碳、硫、氮等元素和一定量的灰分及水分,碳、硫会在运行的过程中被燃烧掉,其与氧气在燃烧的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转变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煤燃料中50%~70%的碳是最基础的成分燃烧燃料,多数煤燃烧过程中被碳放热。氢的燃烧热虽然非常高,但其含量较少,因此可以忽略。比氢含量高的硫,虽然可以燃烧放热,但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是锅炉发生腐蚀以及污染空气的有害物质,因此其含量越高则表明煤质越差。高灰煤由于发热量比较低,会对锅炉的传热性能造成影响,严重时还会导致停机,因此,需要认真仔细的处理。水分煤不但热量低,蒸发过程中还会降低锅炉的内部温度,使燃料的燃烧不充分,增加金属加热面的低温腐蚀。

三、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燃烧方式

(一)气体燃料燃烧

锅炉气体燃烧仍旧是长焰燃烧,而由于其燃烧面积过大,不会与气体之间产生直接性接触,因此称为扩散性燃烧。在气体燃烧过程中,需在喷射火焰环节,发挥扩散优势与空气实现切实结合,从而保证燃烧的整体效果良好,此时火焰燃烧长度也会随之增长。受烧嘴限制影响,气体燃烧无法与空气产生接触,但是在喷射的时候,需要在其他部分燃烧时接触空气,以保障火焰燃烧具备显著效果。由于空气具有一定的助燃性,火焰长度比较短,而其他部分燃烧与气体结合,就会进一步加速火焰喷射速度,因为速度不断加快,一般来说根本无法实时观测火焰具体形状与结构特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固体燃料燃烧

固体燃料燃烧主要存储在挥发性较差,且不具备挥发结构的固体燃料内。在实际燃烧时,结构表面主要产生 CO2和CO。在实际燃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CO2通过氧化作用,转化成燃烧的 CO 结构。主要燃烧条件为熔点比较低,在实际燃烧中,因为无法充分与氧气接触,从而使得燃烧结构表面的可燃性明显降低,以此成为固体的燃烧形态。另外,固体燃烧在平时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常见,例如蜡烛,在使用时,如果时间过长,那么就可以发现固体燃烧的特性。固体燃烧针对的是极易被燃烧分解的结构,所以燃烧时一般产生的烟雾都比较厚重,也可以被看作是结构燃烧不充分,造成固体燃烧。

四、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燃烧过程

(一)预热阶段

之所以预热,主要是为了保证燃料蒸发的效果,使其能够快速被溶解,所以燃烧之前,应将锅炉中的燃料烘干,并进行适当的热处理,然后再增加温度。一般温度需要严格控制在 300℃~4000℃之间。在此环境下,煤炭热能动力燃烧会十分充分,能够将煤炭中的水分彻底去除,从而形成焦炭。

(二)燃烧阶段

在预热阶段之后,燃料已经挥发彻底,在挥发酚燃尽之后,剩下的焦炭开始燃烧,然后进入燃烧阶段。在此阶段,燃料燃烧需要具备充分的氧气,与氧气有机接触,燃料才能够剧烈燃烧,从而释放热量。

(三)燃尽阶段

在经过既定时间的燃烧后,燃料的可燃烧部分已经全部燃烧殆尽,只有其中小部分因为炭灰包裹尚未燃烧,在燃尽阶段,不能终止供氧,需要持续通入一定氧气,从而促使剩余的燃料充分燃烧,进而有效保障燃烧的充分利用率。

五、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燃烧控制措施

(一)燃料控制

严格按照锅炉蒸汽负荷要求,最关键的是控制燃烧量,这主要是由于锅炉给风对送风、引风控制有着直接影响。而燃料控制则是为了消除内部干扰,改善系统效率,因为各部分之间密切相关,因此彼此间的相互影响也需要加以重视,这就需要积极关注燃料质量与供给装置机械数量。

(二)送风量控制

为了确保燃烧的经济性,也为了应对燃料量变化,适当改变送风量,送风量的主要任务是相互协调送风量与燃料量,以促使锅炉燃烧效率处于最高状态,从而保证锅炉经济效益与用户需求相符。但是,在引风量控制系统中,要求炉膛压力控制在既定标准内,因此,引风量与送风量间应保持平衡,而且炉膛压力也与锅炉燃烧的安全性、经济性密切相关,压力过大喷火会引发爆炸,压力小冷风进入炉膛会直接影响燃烧。所以,可以将送风量当作前馈信号,以此改善系统调节能力。

总之。电厂锅炉燃料以及燃烧技术对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使燃料得到充分的利用,使燃烧过程的安全性更高,提供合理的炉温和空气,以及在一定的空间环境中,使空气和燃料能够充分的接触混合。对此,电厂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确保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积极研发新型燃料以及燃烧技术,推动电厂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帅.基于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燃料及燃烧分析[J].河北农机,2019(03)

[2]张书锋.热能动力工程在电厂锅炉中的运用分析[J].化工管理,2018(35)

[3]韩鸣利.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燃料和燃烧探析[J].四川建材,2018,44(09)

[4]张洪博.电厂热能动力锅炉设计问题及改进策略[J].自动化应用,2018(08)

论文作者:王瑞颖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9

标签:;  ;  ;  ;  ;  ;  ;  ;  

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燃料及燃烧特点分析论文_王瑞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