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审计文化的塑造与国家审计的发展_国家审计论文

新审计文化的塑造与国家审计的发展_国家审计论文

新审计文化的塑造与国家审计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家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审计文化是国家审计发展的内在动力

审计文化是指国家审计在其组织职能的运行过程中所形成的风格和环境的总称,它包括了国家审计的理念(价值观和原则)、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远景规划和目标、审计人员的精神境界和作风等。从心理学和管理学的角度而言,审计文化的形成既能够在国家审计自身机体内创造良好的气氛,从观念、精神和无意识层次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心,使国家审计具有一种不断创新的能力和凝聚力,又能够在国家审计自身机体外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国家审计的生存和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使国家审计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一)树立建设性审计的价值理念,不断寻求国家审计发展的增长点

国家审计的主旨在于经济监督。而传统的国家审计价值理念,将监督主要理解为是对问题的揭露和查处。这种揭露问题的审计价值理念深深植根于审计人的头脑中,并深深影响着审计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反观国家审计环境变化后国家审计所取得的成果效应,披露被审计事项所存在的问题仍是国家审计成果的主流,对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和微观经济单位有效运行具有积极影响力的成果仍是很少;反观国家审计环境变化后国家审计职能的深化和扩大的程度,不能不承认国家审计的职能范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完全协调。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在我们潜意识中存在的旧有的审计价值理念自觉和不自觉地影响我们对新事物的判断。而笔者认为:第一,监督本身的语言含义包含了两个层次:一是对实际情况的查看,二是督促所查看的事情的有效运转。前者是一种原始的监督,后者则是高层次的监督。第二,监督层次的选择取决于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究竟确立怎样的审计价值理念,非依个人的主观臆断,而要依据客观现实的要求。我们不否认传统的审计价值理念在国家审计发展中所具有的重大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国家审计所面临的现实是新技术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就审计对象而言,其运行策略、行为方式及成长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如果仍然以旧有的审计价值理念去审视审计对象,必然会引发审计风险,必然使审计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而就审计需求而言,国家审计仅仅通过反映事实的发展过程来实现对经济的监督作用已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对审计价值的期望。因此,在新的变革条件下,适时提升审计监督层次,树立建设性审计的价值理念至关重要。

建设性审计价值理念的内涵在于强调监督的效率性和价值性,强调对制度的依赖审查。以发展和经济效益为依托,对被审计事物的发展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使其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在法定的框架内有序运行。通过审计既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又提高资源利用者的管理水平。建设性审计价值理念的确立:一有助于国家审计职能的不断扩大和深化。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审计,可以拓宽审计人的视野,不断寻求国家审计能够发挥作用的增长点。只要能够促进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有效和最优,能够增强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能够提高国家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国家审计就可以积极创造条件,及时扩大审计领域,深化审计职能。二有助于国家审计协调好与外部的关系。国家审计的功能实现不能不依赖同被审计单位和其他相关单位的配合,而审计外部环境的优化,首先取决于我们的价值观与环境发展的认同。如果我们在审计中能够贯彻建设性审计的价值理念,那么,审计证据的取得,审计所应取得的相应的配合等将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从而大大降低审计风险。

(二)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从效益性出发实现国家审计的功能

国家审计肩负的是对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政府经济行为有效性的一种评价和监督,应将效益性(经济、效率、效果和环境的总称)作为国家审计的终极目的。在实施国家审计时,真实性只是实施审计的一个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在证据取得上获得客观真实的结果,才能谈的上对经济政策、经济行为的有效评价和监督。国家审计作为一个经济监督部门,应强调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即“效益一真实一合法一效益”。在确定了被审计标的是合法或违法的条件下,考察这种合法或违法产生的经济效果如何,通过审计客观公正地评价政府的经济行为及其制度安排的合理性,从而为政府经济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和支持。

(三)提倡人性化的审计方式,促进国家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

谋求和实现组织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从尊重人性的角度出发,从尊重人的发展权出发。对于国家审计而言,我们在工作中应该尊重因审计事项而牵涉的人的权利,在审计调查或审计意见的表达等方面,杜绝严厉的几近敌对式的工作方法。审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并不体现在严厉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上,而是体现在审计结果具有法律的公正性、事实发展的客观性和建设性上。我们所强调人性化的审计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依从,而是在法律框架内对人权的一种尊重。审计方式的人性化,既树立了审计人员作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又促进了国家审计作用的更好发挥。

(四)营造国家审计人员的高尚境界,实现国家审计的发展

国家审计精神的塑造能够为国家审计在日益复杂和千变万化的环境中获得发展和保障,能够把审计人员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国家审计所确定的远景规划和目标中来,使审计人员同心协力,自觉地为实现目标而团结奋斗。

(五)创建学习型的机关组织,实现国家审计发展的战略认同

认同感来源于人员本身对环境变化的知晓和理解,因此,必须提高审计人员的学习能力,这种学习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学习和了解,它所强调的是一种理解基础上的创新。只有不断的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寻求发展,才能获得国家审计发展战略的组织整体认同。

二、用建设性审计价值理念审视国家审计发展

(一)不断变迁的政治经济环境要求国家审计必须依据现实,放眼未来,有所突破

第一,在我国尚存在对法律及政策效率进行监督的空白,而审计可以依赖其所独有的专门的经济监督职能,通过对宏观经济及微观经济运行状况的监督和评价,添补空白。

第二,随着政府决策透明度的增强,依法行政力度的加大,需要我们反思国家审计应该在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中有怎样的作为。

第三,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发展为标志的科技革命,带动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有序流动,而资源的有限性及利用的风险性,要求人类关注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关注对资源利用所产生的风险系数。

第四,面对西方价值观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家的经济安全上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惟一的专司经济监督部门,应该在其履行职能的同时建立起一个国家经济安全的防火墙。

(二)要正确认识国家审计在国家的权力监督体系中的地位,注重自身特点,不能混淆权力界限

就国家审计而言,其本身就是对经济权力的监督。在权力与制约的层面谈审计,不能将其同其他监督,特别是政治监督相混同。腐败是一个政治道德范畴。审计对腐败的讨檄是实施经济监督过程中的相伴物。审计在权力的制约上应该有自己的个性。

标签:;  ;  ;  ;  ;  

新审计文化的塑造与国家审计的发展_国家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