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兼并麦道告诉深圳什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麦道论文,波音论文,深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据新华社7月4日电,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宣布,正式批准波音公司兼并麦道公司,新波音8月4日开始正式运作。这两家分居世界第一和第三的飞机制造公司合并后,将占有全球65%以上的喷气客机市场,年销售额达480亿美元。至此,震撼整个世界航空业和经济界的这宗兼并案,以强者的微笑演完最后一幕。
波音兼并麦道表明,世界经济发展正出现一些新变化新特点,值得万里之外的深圳密切注意,并恰当地采取对策。
以大制胜的时候已经到来
一个时代往往发端于一两个典型事件。此番波音动用133亿美元, 以每一麦道股份折合0.65波音股份,兼并了有75年历史、总资产122 亿美元的麦道公司,风险很大,耗时3年。波音为什么锲而不舍? 用心无非是阻止欧洲劲敌空中客车进一步做大。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防止别人“做大”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做大。由于这桩兼并所具备的代表性和震憾力都是划时代的,所以,不妨将它视为一个时代的开端。
证明“以大制胜”之君临,不仅有波音兼并麦道的个案。自90个代以来,全球性企业扩张浪潮规模之大、涵盖行业之广、涉及金额之巨,前所未有。据有关资料,美国有史以来11宗最大兼并案中,有7 项是在去年完成或宣布的。截止到1996年11月,美国企业兼并的资产总额已达5370亿美元。再看日本,全国最大的9 家综合商社的商品出口额占到全国的50%,进口则达60%以上。员工在300人以下的日本中小企业, 虽然占日本企业总数的99%,但其中三分之二,是为大企业配套生产。美国出现的经济现象说明一个事实:企业正在求大。日本出现的经济现象说明另一个事实:大的企业已经制胜。
求大是愿望,制胜是结果,如果愿望与结果不对等,就不可能在经济发展中形成一种趋势。反过来说,由于求大变成一种趋势,说明以大制胜已经成为某种普遍真理。哈佛大学著名学者理查德·卡拉纳撰文认为,随着世界经济从工业时代走向信息时代,以大制胜作为一种竞争趋势还将进一步加强。
形势业已明朗,当务之急是转变观念。现在,深圳有不少企业,包括在特区创办初期赫赫有名的企业,当政府帮助它们重组资产时,往往表现出强烈的“一亩三分地”意识,一些企业发牢骚,称资产重组做大的蛋糕是“东拼西凑的蛋糕”,应该“不求最大,只求最好”,因为“船小好掉头”。
对这些问题应该怎么看?80年代,国际经济理论界确曾崇尚过“小就是好”,但后来企业兼并重组的实践,证明这一信条已经落伍。深圳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这些小而活的企业,在以放权让利为特征的改革初期如鱼得水,这一时代的“小”,是对传统计划经济的一个否定。随着改革的深化,经济发展的客观上提出新的要求——必须把众多相关产业的企业组合为一体,集中使用资金、资源和技术,进行专业化协作,形成“生产越多,成本越低”的规模效益——这样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才具有抗风险能力。这是对以往的无序化生产、小而全、中而全的否定。这一“从小到大”的观念变化,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过程,在许多企业经营者头脑中,第二次否定尚未完成。我们有必要向他们提醒,从“船小好掉头”到“船大顶风浪”,请尽快完成这一观念的跨越。
市场份额决定企业存亡
以大制胜,这个“大”有几层含义,包括企业的总资产和净资产、企业的产量和销量、企业的利润总额等。但确切地说,作为制胜之道的“大”,指的是企业在该行业中所拥有的市场份额。这里请注意,份额就是占有率,市场份额等于企业的生存空间。
市场份额问题是存亡问题,这并非危言耸听。麦道为什么不能继续生存?如果以为麦道经营不善、濒临倒闭,那就大错特错了。 1996年1—9月,麦道民用客机销售额为19 亿美元, 不仅没有亏损, 而且盈利9000万美元,是上年同期二倍多。公司盈利为什么还同意被兼并?第一,麦道虽然曾3年间两度拒绝波音的合并提议,但面对波音、 空中客车的竞争,麦道一路失城割地,在世界民用客机市场上,麦道的市场份额已从22%跌到10%以下。第二, 麦道是世界最大的军用飞机制造商, 70%的利润来自军机生产,当五角大楼推出美国新一代战机——“联合歼击机”计划,麦道踌躇满志出马应征,却意外地铩羽而归。由于没能争取到这一庞大订单,麦道的市场份额陡然变小。“东方不亮西方也不亮”,麦道总经理坦率地承认,由于市场份额的萎缩,使麦道独立生存变得艰难,就算眼下仍然盈利,日后还是难以为继。
市场份额的重要性, 通过“市场集中度”来看就显得更为清楚。 90年代初,日本市场集中度高得惊人,啤酒100%,玻璃100 %, 尼龙99.7%,小汽车85.9%,录像机79%,合成橡胶73%,卡车69.2%,半导体66%,粗钢63.9%,水泥54.8%……由于这组数字的出处是日本前5名超级大公司所占市场份额相加而来,所以, 市场集中度和麦道被兼并,从不同侧面说明同一个道理:市场份额越大,企业的发展空间就越大,生存状态则越佳,反之则越差。
引入“企业生存状态”这一概念,对深圳来说必要性与迫切性兼有。目前,深圳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评价一个企业,主要采用国内通用的资产(总资产、净资产)利税(利润总额、上交利税)、销售(销售额、创汇总额)三大指标体系,这已显得不够。有关部门应着手建立企业生存状态评价系统,将每一个深圳企业的经营业绩,放到全市、全国、全世界的同行业市场份额中加以比照,引导我们的企业转换着眼点——从着眼产量、销量、利润额转变到着眼市场份额。
我们的企业必须懂得,企业生存状态的好坏,从根本上说不取决于你生产了多少,卖出去多少,甚至不取决于你获利多少,而是要看你在同行业中所拥有的市场份额。这才是这个企业饭碗准确的大小,也决定这个企业能否长久生存。这里,我们提出一个重要的意见,即企业要为市场份额而战。
资产重组需借助政府力量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史蒂格尔在研究中发现:世界最大500 家超级企业,无一不是通过资产运营——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手段而发展起来。换言之,一个企业如果只靠自己缓慢的资本积累,做大的可能微乎其微。今天在深圳,各种资产重组手段是企业超常规发展的必经之路,这一点已无人怀疑。问题在于,资产重组在现实中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障碍,我们应借助什么力量寻求突破?
美国法律明确规定两家合并公司市场份额的平方之和, 如果超过1800,政府反垄断部门就有权立案调查。按市场份额计算,波音与麦道的兼并已经超过标准,为什么政府最终还是批准了这次兼并?欧洲传媒披露,这是出于美国公司与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竞争的需要。不仅如此,有报道说五角大楼在幕后推动了这次兼并——政府部门可以援引4 种情况使兼并不受反垄断法限制:1、该行业进入门槛低, 航空制造业显然不是;2、被兼并的企业在经济上难以为继,麦道显然不属此列;3、合并可以提高效率;4、有助于国家安全。尤其是最后一条, 最终解释权显然在政府。
美国政府这一角色定位给我们以启示,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看得见的手”——政府力量在企业重组中可以有效运作。反观深圳企业资产重组的情况如何?
深圳企业资产重组,走在全国前面。企业资产重组有4 种基本模式:资产剥离、兼并收购、联合、托管,深圳企业各有一些成功尝试,如康佳的“牡康、陕康、安康”式合资合作,宝安集团在湖北收购股权产生的“马应龙效应”,赛格集团利用金融驱动,对存量资产剥离重组等等。
用“看得见的手”推动企业资产重组,深圳也走在全国前面。早在1995年,深圳市委二届二次全会提出“三个一批”的发展战略,成立投资管理公司、建设投资控股公司、商贸投资控股公司,重点扶持16家大型企业集团,组建6个超百亿集团,6个50亿集团,8个20亿集团。
不过,在推动企业之间国有资产无偿划转,尤其是跨地区、跨部门的划转方面,有关部门操作起来比较艰难。而这本是国家体改委今年“经济体制改革实施要点”之一。试举两例:特发集团提出建成深圳最大的光盘、液晶等生产基地,但深圳市现有的全国最大的光盘生产科研基地先科集团、东南亚最大的液晶生产厂家天马微电子公司,却未能与特发通过资产重组实行优势互补。莱英达集团号称拥有中华自行车、金威啤酒、光大木材、嘉年印刷等优质企业,但除了“中华”股份较大外,其它都只占很小股份,不能控股,没能通过资产重组形成真正的“拳头”。
究其原因,力度不够因为“两难”:一是“条块”分割体制下,“条块”本身不愿意,这是一个暂时难以逾越的鸿沟,使深圳的资产重组大多没能超越部门、行业和地区的范围;二是这些“条与块”所辖的企业不愿意,由于利益不同而对组建联合舰队积极性不高,认为这不是市场行为,是“包办婚姻”。
毋庸置疑,除政府引导之外,企业重组的机会主要取决于市场竞争。从本质上讲,资产重组是企业行为,即使政府参与企业资产重组,也应根据市场需要,通过中介机构来完成。但是,即使在市场经济发育较完善的深圳,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也处于萌芽状态,靠企业自发进行资产重组的成本高,成功率低。所以,政府的外部推动就显得格外重要,甚至十分关键。
改革初期,亟待松绑的企业提出过响亮的口号:不找市长找市场。今天,企业资产重组既离不开市场也离不开市长。谁不承认这一点,就是不了解我国的国情和深圳市的市情,就会导致资产重组步履艰难。
跨国集团=21世纪的发言权
有这样一种预言:如果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界,那么,21世纪将是东亚的世纪,尤其是中国人的世纪。
此话当然鼓舞人心,但在经济上我们有一条还不够格: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们尚缺少够格的跨国公司。什么是跨国公司?兼并麦道之后的新波音,拥有20万员工,500亿美元资产。 年销售收入一半以上来自世界各地;日本的八幡制铁与富士制铁合并成巨无霸新日铁,东京银行与三菱银行合并成世界银行“大哥大”东京三菱银行,它们的业务均有一半以上在国外。从西门子菲利浦爱立信、索尼松下丰田到三星现代大宇,这些跨国公司作为强大的竞争主体,正逐步进入我国,抢占市场份额。国内市场正成为最大的一块国际市场,尽管你没有能力走出去,却不能阻止别人走进来,这就是现实。
毕竟,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全国各地都在“抓大”。上海抓汽车,山东抓家电,深圳抓什么?
也许我们会说,我们有康佳、有赛格,有三九、有超百亿集团……但是,6家超百亿集团缺少拳头产品,工业“老大”康佳虽然1996 年销售收入达50个亿,但这只及长虹的一半。1996年深圳18家重点企业集团共实现工业总产值519.9亿元,不及上海大众一家的年销售额。 在全国大型企业前10家里,深圳无一家入围。深圳经济结构有一个特点,企业小而散,以上状况有待尽快改变,否则,在以大制胜的经济舞台上,深圳难有发言权。
深圳改革开放17年成就巨大,无需妄自菲薄,未来发展任重道远,不必讳言困难。本文在结束前再次强调:世界市场竞争正出现以大制胜的趋势,深圳务必要抓住历史契机,在现有大型企业集团基础上,加大政府在资产重组中的主导力度,通过强强联合,组建实力更为雄厚、国际化的主力舰队——没有主力舰队,没有航空母舰,靠机帆船、小舢板是打不赢现代海战的。
我们要赶快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