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道路中的无障碍设计体现了城市的文明和经济发达程度。无障碍设计是市政道路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内容,我国城市管理水平提升的同时,无障碍设施的设计施工也要跟上。如何将无障碍设计更好的贯彻到市政道路设计的实处,成为市政设计人员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市政道路;无障碍设施;人性化体验
无障碍设计是指在市政道路设计中消除对使用者构成障碍因素的设计,所谓障碍是指因为一个人的自身原因或外界环境局限等不利条件,限制或妨碍此人正常完成某一件事,主要指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障碍。使用人包括社会成员中的弱势群体,如大多数无功能障碍者、盲人、听障、生理障碍人群、老弱病残孕等等。
一、市政道路中的无障碍设计原则
传统无障碍设计中主要针对残疾人群,帮助他们解决因身体缺陷造成的行为障碍,保障残疾人也可以享受到公共服务。但无障碍设计大多是由健全人来完成的,很难体会到残疾人的需求和困难,很多设计达不到残疾人的实际需要,降低了无障碍设施的实用性。市政道路中的无障碍设计要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分别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要满足以上条件,无障碍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无障碍设计的实用原则,道路本身的属性决定其必须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在无障碍设施的实际中,要首先注重其实用性,再思考其实际需求如何与市政道路的美观性相结合,无障碍设计要真正为使用者消除障碍因素,在生活中起到一定作用;无障碍设计要有功能多样性,尽量做到一物多用,最大程度为不同人群的使用者带来便利,比如公交车上的老弱病残孕专座,在没有对应使用者时,非对应使用者也可以使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无障碍设计要有可行性,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虑到不同地域文化和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相应调整设计方案,要使无障碍设施具有可接近性、可到达性、可用性、无障碍性;无障碍设计要有安全性,使障碍人群借助于无障碍设施能够保证其安全,避免因道路设计的缺陷等因素引起障碍人群的人身安全事故;创新性,无障碍设施应用人群不止局限于残疾人,而扩展到儿童、孕妇、老人等等,照顾到诸多人群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适当调整,满足更多人的出行需要。
二、市政道路无障碍设施的要求
以人为本,重视人的需求。充分考虑障碍人士的使用需求,首先对城市中障碍人群展开全面调查,可以组织障碍人士进行无障碍设施体验,提升市政道路设计科学性,充分注重障碍人群的需求,有效促进无障碍设施设计的推广。
推动科技创新,重视无障碍设计科研,推动科研成果的产出。在符合现代化市政道路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对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进行反复的实践和论证,予以反复实验,充分考虑到无障碍设施的成本控制,提高无障碍设施设计效率,提升经济效益。
整合市政道路资源,,联系零碎化区域的无障碍设施,联系其它点、线、面,确保无障碍设施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提升无障碍设施设计效率。充分考虑零散区域的设计理念,科学优化无障碍设计标准,优化整合资源,从障碍人士的实际出发,提升资源整合优化的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中的具体应用
(一)步行道路分道设立
步行道路可以分为两部分,分别是普通步行道和特殊专用通道,特殊专用通道作为无障碍设计,专门供老幼病残孕使用,可以以颜色区分,用不同材料界定各自区域,在特殊专用通道设立扶手。
在特殊专用通道区域内设立感知盲道。可以对现有的行进盲道砖进行改造,制造能够提供信息的盲道砖块。现在的盲道行进砖不能很好地提示盲人正确的方向和转弯、周围环境等信息,名存实亡。可以在转弯处用凹凸明显的箭头,使箭头范围大一点,用箭头指示转弯方向,在合适的地方设立导盲路牌,用盲文标注附近的主要场所和走向,使盲人可以自己获取信息,感知周围的建筑环境。导盲路牌的设置高度宜为1.3米,在路牌上设置盲文交通导盲信息,距离盲道边缘距离宜为0.6米到1.0米,便于盲人触摸,获取周边信息。导盲路牌上可以标注医院、学校、厕所和商场等常见生活场所,一物多用,其他人群也可以从路牌上获取信息,路牌设置成可调节模式,可以使下肢残疾和听障人士获取信息,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使用电磁感应材料才做定位的箭头和路牌,搭配使用电磁感应盲杖,扩展盲人的行动范围,也不影响其他人使用。除此之外,公园或其他休息场所可以用鹅卵石来铺设盲道,供盲人使用的同时还可以用于锻炼或健身。
设立减速带盲道。由于如今的市政道路建设,在社区出入口、人行横道等各种交叉路口,盲道中断,两盲道间的距离很大,盲人根本无法通行,可以在沿街和单位出入口设置盲道,避免盲道中断,同时起到汽车减速带的作用。
尽量避免在电梯口铺设盲道,可以铺设三到六块警示砖,让残障人士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电梯门和电梯按钮。
在行进盲道之间或者在提示盲道与行进盲道之间设立盲道北向砖,外侧轮廓砖主要是把普通方形砖的中心以一定直径挖空,形成中间带圆孔的路面砖。内侧圆形砖的直径要小于外侧轮廓砖的圆孔,在其表面设计“八”的触感标记符号,箭头指向北方。把标有“八”标记符号的圆形砖铺在外侧轮廓砖的中间圆孔,就组成了盲道北向砖,适当调动铺进去的圆形砖,让其表面指向北方,结可以随时根据路面情况来调动标记的指向,保证盲道北向砖与普通盲道砖的触感的区别,盲人经过时可以用足感来辨明方向,帮助盲人顺利达到目的地,提高盲人出行的准确率。
平缓坡道与台阶相结合。在市政道路设计中,人行天桥、地下通道、较陡的人行道等高程突变处均应设置扶手或台阶,设置特殊通道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便利。宽度较大的地方可在坡道中央设置中心栏杆扶手,较长的坡道可设立中间休息平台。台阶优化措施,不用或少用无踢面和突缘为直角形踏步,将台阶上方的扶手高度设置控制在0.85米左右,两层扶手的下层高度应控制在0.65米,栏杆式扶手向下形成弧形或者延伸到地面加以固定。
(二)交通标志指示牌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设计一些相对显眼的交通标志,如一些显眼的标志牌,内容简单明了,让大多数人快速识别。文字要凹凸有差异,字体大小适中,使视障人士也可以通过触摸了解其含义。结合老年人的习惯,对设计的标志进行适当调整,满足大多数人的认知特点。
(三)针对语言障碍的无障碍设计
老人和儿童因为自身视力、反应力的不同,很难去理解复杂的信息提示,在对信息的表达进行设计时,要注意降低老人儿童对标识信息的理解难度。在标识牌等道路交通标识上添加一些对比色彩较为强烈的色彩,把标识牌放在显眼的地方,示意图要清晰明了,使障碍人士第一时间获取想要表达的信息,标识牌高度大小适中,让人一目了然。施工时使用对比色和不同花纹铺装来划分功能区,,尽可能让有需要的人群得到心理暗示,表明已经进入另一个区域内,确保符号标准形象化,对文字符号尽可能采取填充的方式。
四、结语
“以人为本”的理念推动了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中的推广,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规划中的应用,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和残障人士提供更加便捷和人性化的出行体验。
参考文献:
[1]罗钧译.分析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体现[J].低碳世界,2017(13):213-214.
[2]陈守菊.浅论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36):87-88.
[3]陈卫东.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体现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6(08):81-82.
[4]黄宏远.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6(10):148-149.
论文作者:陈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无障碍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设施论文; 盲人论文; 障碍论文; 人群论文; 路牌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