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百草枯中毒血清淀粉酶变化和预后相关性的探讨论文_曹诚1,刘芬1,王蕤2,李华瑞2,高晓娟2,兰乃祥

(1西安冶金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77)

(2西安高新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00)

(3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 陕西 咸阳 712000)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淀粉酶变化,对判断临床疗效和预后的意义。方法:将49例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两组入院时,入院24小时,48小时抽静脉血查血清淀粉酶,准确记录。观察两组患者血清淀粉酶变化。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血清淀粉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监测血清淀粉酶的动态变化,对判断短期预后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百草枯;中毒;血清淀粉酶;胰腺

【中图分类号】R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4-0092-02

百草枯(paraquat,PQ)是一种高效能的非选择性结触型除草剂。百草枯对人畜具有很强毒性,因误服或自服引起急性中毒屡有发生。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较为突出,已成为农药中毒致死事件的常见原因。[1]急性百草枯中毒可造成肺、肝、肾、胰腺等多脏器损伤,至今仍无有效解毒药物,病死率高达50%~70%。笔者对49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淀粉酶进行了动态观察,了解血清淀粉酶在判断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2016年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49例,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死亡组为30例,年龄16~73岁,平均年龄在38岁。存活组19例,年龄18岁~48岁,平均年龄32岁。服药量5~400ml,平均服药50ml。服毒至就诊时间30分钟到2小时,均为当地医院就诊后转入我院。转诊时间1~4小时。平均2小时。两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入院时,入院24小时,48小时抽静脉血查血清淀粉酶,准确记录。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采取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死亡组与存活组血清淀粉酶动态变化的比较。详见表。

表 死亡组与存活组血清淀粉酶动态变化的比较(x-±s)

 

结果表明死亡组和存活组血清淀粉酶动态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监测血清淀粉,对判断临床短期预后有参考意义。

3.讨论

血尿淀粉酶主要来自胰腺和唾液腺,血清淀粉酶以活性状态分泌入消化道,大部分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清除。约25%从肾脏排除。因此,胰腺受损伤时血清尿淀粉酶同时升高。[2]血清淀粉酶升高除可以反映胰腺损伤或炎症外,也是其他脏器受损的指标之一[3]。目前,血清淀粉酶的测定是诊断胰腺损伤最常用的实验室指标。

3.1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淀粉酶增高机制:

百草枯对人体的毒性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对胰腺的损伤机制,笔者认为可能与下列综合因素有关:(1)脂质过氧化。百草枯代谢产生的大量氧自由基,耗竭了细胞内抗氧化酶系,使膜脂质失去了保护作用,加重了活性氧类物质对膜脂质的过氧化损伤。含双键的脂肪酸被氧化时生成的丙二醛使膜成分交联和聚合,引起结构和功能的改变。(2)线粒体损害:百草枯可诱导线粒体内膜脂质过氧化外,尚可抑制NADPH 泛醌氧化还原酶的活力,影响电子传递体系功能,造成线粒体功能障碍。[4](3)DNA损伤与细胞凋亡。百草枯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引起核固缩与DNA链断裂,过氧化亚硝基也能与蛋白质、脂质、DNA反应,改变细胞的酶促反应及信号传导通路,导致细胞自稳与凋亡的平衡被打破。[5](4)细胞因子的参与:应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等因素,均可使细胞因子增加。如TNF—a、IL—1、IL—2,NO、ET等参与了损伤的发生。[6]笔者认为这些多因素共同作用引发胰腺细胞膜及细胞器功能障碍,从而导致胰腺损伤,使血清淀粉酶增高。

3.2 血清淀粉酶在急性百草枯中毒中的意义。

百草枯中毒的特征是多器官损伤或衰竭,最常见者为肺、肝和肾损伤。根据接触百草枯途径和剂量不同,潜伏期可从数分钟到数月不等,严重者常在数日内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死亡。非大量摄入者呈亚急性过程,多于1周左右出现胸闷、憋气,2~3周呼吸困难达高峰,患者多死于呼衰。但是由于口服中毒患者常常无法准确估计服药剂量,且测定血清百草枯浓度并非所有临床单位都能做到。因此,了解和研究简单易行的与百草枯中毒预后有关的因素,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决策和观察病情变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文所报道的病例中死亡组血清淀粉酶在中毒后迅速而显著变化,在24小时和48小时内较存活组血清淀粉酶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血清淀粉酶的异常迅速变化与患者预后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监测血清淀粉酶的动态变化,对判断临床疗效和预后有较好的参考意义,是判断急性百草枯中毒短期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于学忠,王仲,田英平,等.急性百草枯中毒诊治专家共识(2013)[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6):484-489.

[2]叶蕾,朱肖鸿.淀粉酶在肝炎肝硬化中的诊断价值。浙江临床医学,2004,6(4):294-294.

[3]葛强,张红,曾立静等。危重症患者血清血淀粉酶升高的意义[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4)305-306.

[4]王永进,综述,百草枯中毒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03,23(6):404-406.

[5]魏路青,李国强,王海石.百草枯中毒[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5.

[6]张秀文,李清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淀粉酶变化的临床意义[J].职业与健康,2007.23(12)1074-1075.

论文作者:曹诚1,刘芬1,王蕤2,李华瑞2,高晓娟2,兰乃祥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6

标签:;  ;  ;  ;  ;  ;  ;  ;  

急性百草枯中毒血清淀粉酶变化和预后相关性的探讨论文_曹诚1,刘芬1,王蕤2,李华瑞2,高晓娟2,兰乃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