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理学发展的形势和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理学论文,前景论文,形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地理学的地位和作用
地理学传统的研究对象是作为人类之家的地球表层,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长期以来,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科学。它的任务是深入阐明并揭示其结构功能,物质和能量的流通、动态演变、地域分异和优化调控等。由于面对一个由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组合在一起的、复杂的地球表层巨系统,所以地理学是一个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交叉的汇合产物,是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它在目前的许多大学科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起着桥梁、交汇和贯通的作用。地理学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分支和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具有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这在传统学科中是独具一格的。
判断一个学科发展形势,既要看它基础理论的进展和研究手段的提高,也要看它对社会发展和进步所做的贡献。有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和较先进的研究方法手段,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同时只有不断地结合社会实践,解决社会发展和建设中的问题才能促进学科自身发展。
现代地理学是继承和发展了近代地理学综合性、区域性的传统思想,已成为一个分支众多的大学科体系。但地理学的综合整体观和综合工作的高难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与差距,加上许多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出现,使地理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应用新技术,以提高综合能力,开拓新的研究和应用领域。目前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有许多问题需要地理工作者去解决,如资源的开发利用;农业生产潜力的发挥与提高;环境质量评价监测和预报;产业布局与区域规划,乡村发展与城镇化;自然灾害防治对策,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等。这些都对地理学家提出了新的要求。迫使地理学进行学习和深入研究,推动地理学的发展。我国地理学家已经在调查、了解、评价自然条件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发展和协调人地关系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在地理学基础研究方面也存在着创新和突出的前景。
目前,在人类迈向21世纪前夕,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进步的指导原则,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和谐以及人类对后代的责任感。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认为: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基础的发展。其实质是要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为后代奠定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础。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它体现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中国政府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则是我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纲领和蓝图。其战略思想是发展经济要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的长期供给能力和环境的长期承受能力,在发展过程中要兼顾局部和全局利益,眼前和长远利益,使环境与发展得以协调,其主要内容大体可归纳为: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四个部分。目前《21世纪议程》作为国家、部门以及地区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得到国内外的密切关注。对地理学来说迎来了发展契机,我们应当抓住这一机遇,调整知识结构,扩大适应能力,积极投入,这是地理学发挥作用提高水平,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取得社会承认的关键。
2 地理学发挥优势的领域
从地理学综合性、区域性的特点看,可以在地理信息技术、人地关系协调、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等领域发挥优势、展示特长。
2.1 地理信息高新技术的应用
现在地理研究涉及丰富的信息、大量的数据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动态变化。这就需要地球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应用。从定量、动态和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集成,使各种信息和数据成为科学的决策依据。《21世纪议程》为各大领域大多涉及到可持续发展信息、完善监测网络、进行动态监测、建立信息数据库、发展有关信息系统,管理和决策支持辅助系统等。在能力建设方面,专门提出要发展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卫星通讯与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及其应用。遥感技术和卫星通讯为地理研究可提供大量客观的动态信息。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大量地理信息的分析、处理和管理系统。计算机与空间技术相结合,使地理信息系统成为地理科学的强大技术手段。地理信息技术是在计算机软硬件设备支持下,对空间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分析、显示、更新并提供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系统,其特点是具有对空间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对现实世界的模拟能力,并能产生新的信息为决策服务。其协调作用有: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环境与资源分析技术、应用生态系统方法,增加区域的整体观念;为经济学提供区域研究与空间影响分析,增强经济的区域整体性;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基本要素的时态分析与发展预测;提供管理决策支持等。
2.2 人地关系协调
地理学着重研究地球表层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和反馈作用,是以地域为基础来研究人地关系的。人地关系并非一成不变,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人地关系包括人对地的依赖性和人的能动地位。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阶段,人对地的依赖性强,受历史条件的局限和认识上的片面性,曾有着过分夸大环境作用和影响的倾向;在工业化阶段,由于技术的进步和人类作用的加强,又存在着过分强调人类对动作用的思想。片面地按照人类需求来改造环境,有时违背自然规律,酿成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后果。历史经验告诫我们,人和自然之间应当保持和谐、协调的关系,人类应当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去利用和改造自然,妥善地处理好人和地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地理学在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方面有着悠久的传统。可持续发展为人地关系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在理论、方法上对可持续发展的机理进行深入探讨,将有助于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完善。
2.3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尺度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是地理学更能发挥优势的领域。地球表层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不同的地域,其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内涵也不同。如我国东部和西部,其资源与环境特点不同,社会历史发展和文化背景各异,相互之间的联系也不一样,客观上有着巨大的差异。区域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不同尺度的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保持和谐、协调的关系。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发展要建立在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逐渐改善环境质量的基础上,并且应当促进不同类型地区的协调与均衡,缩小区际发展水平的差距。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的关键环节,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也需要通过不同区域推行来体现。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象是由自然、经济和社会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需要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它们之间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的机理,预测其发展趋势,拟订调控与管理对策,提出不同类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模型。同时,区域可持续发展又是一动态过程,应当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拟订近、中、远期的发展规划。从地理学的角度看,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如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产力布局,土地潜力与环境质量评价,农村发展机制与城镇化,经济与社会文化结构的演变,国土开发整治的宏观调控,区域综合开发与规划等。地理学以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主线。又有区域研究的悠长历史,必将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作出积极的贡献。
2.4 全球性环境演变
地球和地表自然界是有机的整体,全球各个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愈加强烈。人类对某一地区施加的影响,会对其它地区产生作用,而今天的措施又将对未来产生影响。当今瞩目的全球环境变化问题是长期以来人类活动缓慢过程累积形成的。
由于大气中CO[,2]及其它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可能导致全球变暖,已引起公众和各国政府的密切关注。针对气候变化、臭氧层损耗减薄、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等全球环境变化问题。已分别制定有关国际公约,开展合作,以促进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涉及古地理环境演变、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全球变化对环境脆弱地区的影响、曲型区域环境定位研究以及全球变化的对策等众多领域。全球环境变化的社会经济对策涉及土地利用与农林牧业的结构与布局、能源结构调整、海岸带防御措施、自然地带推移以及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等。我国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有密切的关系。这些都是地理学可以发挥特长显示才干的领域。
按照联合国新近拟定的定义,荒漠化指在干旱、半干旱和易旱的半湿润地区,主要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气候变化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包括土地沙漠化、草场退化、雨养农田和灌溉农田的退化、土壤肥力下降等导致土地生产潜力的降低和丧失。其形成过程涉及水力侵蚀、风力侵蚀、盐渍化、涝渍化和化学污染等。
我国除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地沙漠化外,东部地区由于流水侵蚀引起的土地退化以及盐渍化、土地沙化也很突出。东部地区平地少而坡地多,严重的土地退化不仅加剧了人口、土地与粮食的矛盾,也导致环境恶化,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因此,要发挥东部亚热带地区经济基础好、生产潜力大的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成果,采取合理的整治措施,恢复与重建退化土地并提高其生产力,可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生态、社会和经济的明显效益。
3 地理工作应重视的几个方面
3.1 学习和引用先进技术
引进和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开拓了地理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并取得显著进展。对地理学发展影响较大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有信息获取的遥感技术、物质、能量、信息的测试和分析技术,摸拟与实验技术,信息计算与处理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已有可能对地理综合体、地理过程以及不同区域获得多层次、多时相等各种信息与数据,通过试验对地理现象和过程进行测试与模拟,以便科学地揭示地理规律。从发展趋势看,微观研究的深化主要表现为由静态、类型和结构的研究,转变为动态、过程和机制的研究以及进一步的动态监测、优势调控和预测预报的研究。面对21世纪可持续发展复杂的综合课题,地理学应从传统的综合发展为现代的系统综合,将现代地理学推向新的更高水平。
3.2 拓宽研究应用领域
在当前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条件下,地理学界更应当积极投身于国家和地方的建设实践,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促进学科本身的发展。这不仅是学科发展的要求,更是生存所必需。地理学应用研究的范围广阔,为社会服务的领域日趋多元化。传统上地理研究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农业,现在非农业应用领域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开始向城市建设、建筑业、旅游业、采矿业、交通运输、环境评价、人体健康和地方病等领域开拓,其研究内容也更多样化,如工程评价规划、优化设计、地理预报等。在自然灾害方面,要重视全球和地区性自然灾害分布规律和灾害的区域综合研究。此外,还有农业持续发展及其试验示范,退化土地其整治与恢复等。
3.3 突出综合性特色
地理学是复杂的科学体系,学科划分愈来愈细。学科分化是深入研究的必然,分支学科进展显著,奠定了综合研究的扎实基础。分科愈细,综合愈重要,其难度也就愈大。以地表物理过程的热量水分平衡研究为例,可以分解为能量平衡、水分平衡等,还可再细分为蒸发、蒸腾和土地壤水分动态研究等。然而,从地理学的整体看,需要把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作为有机整体来探讨其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规律,从宏观角度加以综合,进而与农业生产潜力、自然地域系统及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密切联系和衔接。
长期以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割裂对立的二元论阻碍着地理学整体的综合研究。其综合基础是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自然界也有其自然与人化二重性的统一。自然地理研究不应是纯自然主义的,它要研究人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及其反馈;人文地理也不应离开自然地理和生态学基础。以地域为单元来探讨资源、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揭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更应当加强地理学内部的交叉与综合。
3.4 加强地理教育与宣传
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摆脱贫困,关键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教育是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我国人口数量大而人口素质多数不高,因而提高公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意识是极为迫切的任务。培养公民特别是青少年正确的人地观,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让国民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是地理教育责无旁贷并能发挥重要作用的阵地。同时要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培养出合格的优秀人才,在各个部门和不同地区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和应用地理学的特色,高质量地完成各项任务。
数十年来,我国的地理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使地理工作人才辈出,这也是地理教育和研究以及地理学科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科研、教育与生产等部门的地理学工作者联合完成了许多共同的任务,促进了地理学的发展。今后,地理工作者与其它学科应当更紧密地团结合作,加强学术交流,联合培养跨世纪人才。为21世纪的美好未来做出地理学工作者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