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彩英
茂名市电白区麻岗镇中心小学 广东 茂名 525000
摘要: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学困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甚至可以说很多老师把精力和实践都投入给了学困生。但是他们和其他孩子是一样的,我们应该用正确的心态,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找到他们的自信,帮助他们健康的成长,在实践中证明他们的价值。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策划
家庭是孩子在成长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家庭条件、父母学识等的影响,不同的家庭对孩子的性格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这些影响都是合情合理的,因为自然界都做不到拥有相同的叶子。但是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却有着一个很现实的衡量尺度,那就是考试成绩,在当前教育的大模式下,我们还没看到比考试更适合的用来衡量学生的方法。教育中对成绩的追求,也是让人比较痛心的,很多地方因为对成绩的盲目,造成应试教育的极端,给幼小的孩子带来了巨大的身心摧残。但是我们不得不说,高考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一次机遇,是一次较为公平的竞争。
1.正确的对待学困生
农村孩子都是农民的孩子,他们的爸妈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在家务农,都是把生命奉献在生产的最前沿,用风雨中流淌的汗水种出人们餐桌上的粮食。但是他们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通过高考,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不要重蹈父辈们的命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遗余力的将教学的关注点放在哪些成绩不好的孩子身上,希望他们在自己的教导下,能够将成绩有所提高。可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当下社会,每个人在社会中都能找到自己的立足,只要努力,其实都可以生活的很好。只是背景和学识,依旧是生活中,人们用来衡量一个人价值的一种尺度,这仿佛是融入民族血脉中的一件事,因此高考考得一个大学,便成了普通孩子的一种背景。当步入社会,人们记得的不再是你是农民的孩子,而是你是某大学的毕业生。也正是基于此,很多毕业生会对母校有着一生扯不断的牵挂[1]。
每年新生的到来,都是孩子们和老师的一次新的交流的开始。孩子们的过去我无法了解,对他们的成绩也无法揣测,小学语文的教育中,我更希望的是他们能打好基础,用我最大的努力来教育他们,让他们在起跑线上,不落下于城市的孩子。我相信我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都是努力的,都是在不断成长和进步的。成绩来衡量一个孩子,在小学阶段是绝对不可取的,小学是基础,是习惯养成的阶段。这个阶段,孩子们可能会因为你对他的一点好而热爱这门学科。因此在教学中,往往我会用平等的视角跟孩子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和爱好,变成他们的朋友。学困生虽然有些成绩的较差,大部分原因还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的,在合理的关怀下,他们往往能够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有些孩子甚至可以成绩特别优异。我曾经带过一个学困生(陈明)。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孩子在进入小学前并未接触过任何的学习指导,在家玩乐是孩子的童年色彩。进入学习后,由于基础差,很多孩子会的,他都不会,他对学习的兴趣也不是很高涨,后来几次,我跟他交流,对他心里存在的障碍进行一一的解答,并鼓励他,给他一些他感兴趣的书籍让他阅读,后来他的成绩逐渐提高,在毕业时,成绩已经在班里名列前茅。给学困生一个心里的平等对待和尊重,他们就会抓住这次机会,努力学习,证明自己[2]。
2.丰富课堂,吸引眼球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拥有兴趣的孩子,在学习中会更加主动,会更加投入和认真,对疑问往往具有十足的探索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较为单调的识字识词的教学模块外,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大部分是课本中的插图和文章。这些是语文的基础,在成年人看来很简单的段落,对于理解能力尚浅的孩子而言,是较为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孩子的兴趣点,往往要用最大的热情去备课,在网上找一些孩子们喜欢的,能够引起孩子们兴趣的插图和视频等。将课本内容的知识点,详细分析后,按照一定的关联,在引导作用下对课程进行设置,让课堂的情境能够更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语文教学其实更多的要体现语言的魅力,通过设置一些对话活动和演讲等,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们对课堂的积极性,帮助孩子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对同一景物,进行不断的描述,对学困生,让其在讲台上读自己写的,并对他写的内容的闪光点进行评价,让他找到自信,这样就能在学生和老师的认可中获得很多的学习自信,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曾经带过这样的学生,他在学习过程中,作文写的还是很不错的,但是不敢表达也没有自信,因为家庭的原因,有点自闭,所以我经常让他上台朗读自己的文章,然后给他鼓励和表扬。后来,他逐渐走出了自闭的过程,并且在生活中逐渐变得开朗和活泼。
课堂是教师的课堂,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课堂的活动的开展,其实就是让孩子们在课堂中收获自己想要的知识和内容,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不断地打磨自己的知识技能,教师作为授课的主体,应该做好对课程的设计,对课程的规划,掌握好课堂的节奏,让学生跟着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作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应该按照老师的引导,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思考去探索,在知识中去寻找自己对世界的一丝丝的疑问和答案[3]。
3.因材施教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孩子也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在个性与共性结合的过程中,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的产生。小学生在生活中,往往有着简单的行为爱好,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习惯,就像一页页空白的纸张,他们都拥有者无限的可能。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喜好,结合学生的个性,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单独教导,就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学生们的爱好是十分广泛的,有些孩子好静,有些好动,有些喜欢钻研难点,有些喜欢玩转新奇的内容。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对孩子们进行小组分类,在小组内设置一定的学习兴趣小组,结合课程设计,让小组对课程进行探究和学习,然后各小组进行总结,在总结中,让学生们了解到不一样的视角。作为教师,对课程的整体再进行综合的总结和说明,这样就会在教学中实现对教和学的过程的完美结合,实现了学生自探索和学习的过程。
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要去除杂念,要用一颗单纯地心,去将孩子们身上的长处得以发挥,语文学不好,不代表所有科目学不好,文化课学不好,不代表艺术课学不好,只要能够在社会安身立命,能够持续的为祖国建设贡献的,都是我们教师的骄傲。我们不想自己的学生能够有多么的优秀,多么的荣耀。只要你朝着自己最初的那份坚持和梦想前进,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的实现。
4.真心实意
对待学生不能够虚情假意,孩子们是单纯的,但是他们的潜意识是集合了人类智慧的存在,对于人性的本质有着潜意识的判断。当教师对学生说,是为了你好,你真的是为了学生好吗?你是为了学校对你的那点重视还是为了那升学率带来的那份经济回馈呢?大部分的老师在授课中,往往都是临时抱佛脚,上课有时候甚至是随意发挥,想到什么讲什么。对于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建设和构件没有任何的关心和在意。学生们逆反心理,一方面是家庭的原因,另一方面是教师的所作所为是否真的是在为学生负责。
5.书籍的门窗
如果说语文是一门学科,那么语文的教材就是这门学科的沧海一粟。透过教材,我们只能看到语文最基础的内容,如果不透过教材,走进书籍的海洋,学生对语文就局限于课堂,那么就是一潭死水,学不好语文。况且阅读的过程,不仅是对语文的帮助,更是对的孩子们的理解能力、想象力等的锻炼,这种能力的成长,是对所有学科和学习能力的一种成长。我们都知道把不同的书籍给孩子们,他们都会有自己喜欢的书籍。这些书籍可以简单,可以复杂,但是都是知识的传递和兴趣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一些好的书籍,给孩子们阅读,帮助孩子喜欢上阅读,同时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习惯,如,通过开展一些读书会,故事会等的方式,让学生去爱上阅读,走出心灵的困顿,与世界和知识进行一个亲吻。
6.结语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能够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我们的教师,应该抛弃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的成绩衡量。而是用心去观察和发现孩子们真正所需所求的内容,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学困生是教学中的一种困难,教师应该对学困生给予一定的关怀,通过适合的手段,帮助学困生走出内心的压力。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过程,需要老师们的耐心指导,只要付出,他们一定会改变学困生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蒋璐. 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J]. 都市家教月刊, 2017(10):150-151.
[2] 农喜永. 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的策略[J]. 课外语文, 2016(17):132-133.
[3] 陈柏林. 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J]. 学园, 2015(2):121-121.
论文作者:黄彩英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孩子们论文; 都是论文; 孩子论文; 他们的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学困生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