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术语的新解释和新用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术语论文,心理学论文,本土论文,用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973(2004)03-0003-06
中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也有自己独特的心理学。其实,中国有没有独特的心理学传统,不在于按照西方科学心理学的标准去衡量。如果按照西方科学心理学的标准去衡量,那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就根本没有心理学。其实,有没有心理学的传统,就在于如下三点:一是有没有解释和说明心理行为的概念、理论、学说、思想;二是有没有考察和了解心理行为的方式和方法;三是有没有影响和干预心理行为的技术和手段。按照这三个方面去衡量,那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也有自己的心理学传统。中国本土的心理学传统提供了独特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中国本土的传统心理学独创了对人的心理行为的解说。但是,这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心理学。然而,可以肯定,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文化资源、学术资源、思想资源。它可以为中国心理学的当代发展和学术创新提供一个基础。问题在于,如何去发掘这一资源,如何去提炼这一资源,如何去运用这一资源。本文就试图通过考察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的术语,来揭示这种资源,提取这种资源,利用这种资源。
一、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的主要术语
中国本土的传统心理学在考察、描述、说明、理解、探讨、解释人的心理行为时,运用了大量的心理学的术语,或者说是对当代心理学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术语。本文选取了其中的100个具有典型性或代表性的术语,希望能够从中发掘出对科学心理学所具有的学术价值,使之能够成为科学心理学学术创新的文化资源。
1.“人” “人”是指与物、与动物相区别的高等动物。在中国本土文化传统中,人不是等同性质的平等的存在,而是有等差的存在。高尚品质的是人,而低劣品质的就不是人,而是动物,或者是禽兽不如。同样,人也不仅仅是个体化的存在,而是类的存在,群体的存在。与人相应的术语有人道、人才、人品、人格、好人、坏人等等。
2.“体” “体”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心理学术语。像体察、体验、体悟、体会等等,都是对人的心理行为的独特的说明。其实,在中国本土文化中,不是用“心”去区分每一个个人。因为人心是可以扩展的,可以包容他人、包容社会、包容天地。所以,对个体的区分是用“体”,“体”就具有个体性的含义。
3.“性” “性”在中国文化中,不是与快感、与生殖、与繁衍联系的,而是与天道、天命相联系的。正是天道贯注给每个事物、每个人,而使之具有了自己的性。像性命、性情、性格、个性等等,都是说明了一种定位、一种确定、一种本质、一种特征。
4.“命” “命”是任何人、任何事物所承受的天道。或者说,是天道贯注给具体的事物或者人,才使之有了命。像生命、命运、命定、使命等等,有命就等于是有道,信命就等于是信道。
5.“心”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心不是指心脏器官,而是指心理活动。当然,心的含义也不仅仅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因为心也可以扩展自己的边界,而包容天地。像有心、无心、心情、心意、心思、诚心、成心、好心、坏心等等。
6.“觉” “觉”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心理学术语。无论是在本土传统心理学中,还是在现代科学心理学中,“觉”都是特别常见和十分常用的。例如,像感觉、知觉、自觉、觉察、觉知、觉悟等。其实,在科学心理学的研究中,“觉”是受到忽略和受到冷落的,甚至是受到歧视和受到歪曲的。对感觉的研究,实际上是对“感”的研究;对知觉的研究,实际上是对“知”的研究;对自觉的研究,实际上是对“自”的研究等等。其实,“觉”是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非常重要的学术贡献。“觉”是人的心理的一个基本的性质,是人的心理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是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体现。因此,研究“觉”、揭示“觉”,对心理学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
7.“格” “格”是指一种组合的特性。像人格、品格、性格、格调等,是用来说明与众不同的方面。
8.“情” 在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中,情是一种感动。所谓的感动,不是外物的引动,而是从心发出的心动,或者叫动心。情会涉及人与物,像人情、友情、亲情、有情、无情等,都是心动的结果。
9.“想” “想”是一种思考、一种推测、一种希望、一种怀念。像思想、妄想、想念、想法、理想等,都是心的追逐。
10.“意” “意”是心生成意义的过程,所以是心的创造性活动。“意”是指心思、心愿、料想等,像意识、意见、意向、意会、意气、意趣、意境、意念、意图、意想、意志、意思、意料、意愿、同意、任意、中意、满意、有意、无意等等。
11.“品” “品”是一种质、一种级、一种特性、一种辨别、一种体尝,这相当于分类、分级。像品格、品位、人品、品行、品性等等。
12.“德” “德”是来自于道,道为本,德为用。德被用来说明人的心性和品行,像道德、品德、有德、无德、德性等等。
13.“行” “行”在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中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指意动,一个含义是指行动。涉及到行的概念有行动、行为、实行、品行、知行合一等等。
14.“神” “神”是指一种超凡和超生的能力。这也用来指心理活动的特性,像精神、有神、无神、神采、神秘、神经等等。
15.“知” “知”是指了解、明白、通晓、把握、学识,像知道、觉知、有知、无知、真知等等。
16.“虑” “虑”的含义是指思考、担忧、发愁,像思虑、考虑、忧虑、焦虑、疑虑、顾虑等等。
17.“念” “念”是心理的指向,是把对像纳入到自身之中,像想念、思念、意念、观念、念头等等。
18.“考” “考”是指检察、推求、衡量、评价、研究,像思考、考虑、考察、考量、考验等等。
19.“察” “察”是指仔细地观看,认真地思量,像觉察、考察、检察、观察、察觉、察看等等。
20.“惊” “惊”是指精神紧张、精神受到扰动,像惊异、惊疑、惊醒、惊扰、惊诧、惊恐、受惊等等。
21.“精” “精”的含义是指纯、灵、细、通、完美,像精神、精气、精明、精通、精灵、精干、精悍、精力、精深、精细、精心等等。
22.“幸” “幸”是指福分、欢乐。像幸福、幸运、幸亏、侥幸等,都是说明了不用苦求而意外获得,并由此所带来的快乐。
23.“喜” “喜”是愉悦的情绪和情感,是欢乐、是快乐、是爱好、偏好,像喜爱、喜悦、喜庆、喜事、欢喜等等。
24.“悲” “悲”是哀痛、伤感、怜悯等等的情绪,像悲哀、悲痛、悲伤、悲愁、悲愤、悲观、悲酸、悲凉等等。
25.“怒” “怒”是激愤的情绪状态,像愤怒、恼怒、盛怒、怒火、怒气等等。
26.“哀” “哀”是悲痛、悲伤、怜悯的情绪表达,像哀伤、哀痛、哀怨、哀愁、哀叹、悲哀等等。
27.“怨” “怨”是悲愤、责怪等的情绪表现,像埋怨、悲怨、哀怨、怨气、怨恨、怨愤、怨尤等等。
28.“苦” “苦”本是味觉,但在中国本土文化中,苦也是难受、忍痛的情绪状态,像苦闷、苦楚、苦恼、苦恼、苦思、苦想、苦心、悲苦、痛苦等等。
29.“痛” “痛”是难受、悲伤、尽情的情绪,像伤痛、哀痛、悲痛、痛楚、痛苦、痛心、痛恨、痛快等等。
30.“忧” “忧”是烦恼、愁闷、不如意的情绪,像忧虑、忧伤、忧郁、忧愁、忧愤、悲优等等。
31.“乐” “乐”是欢快、喜悦、高兴、愿意的情绪和情感,像欢乐、娱乐、快乐、乐观、乐趣、乐意等等。
32.“恐” “恐”是害怕、畏惧的情绪反应,像惊恐、恐怖、恐怕、恐慌、恐惧、惶恐等等。
33.“思” “思”是想的过程,是推论、推理的过程,像思想、思考、思念、思虑、思路、思索、思维等等。
34.“愤” “愤”是不满、发怒、憎恨等的情绪反应,像气愤、义愤、激愤、愤怒、愤慨、愤懑等等。
35.“气” “气”是指精神状态、作风习惯、发怒的表现、遭受的欺压等,像生气、气愤、气恼、气度、义气、大气、小气、怒气、习气、受气、朝气、淘气、气概、气节等等。
36.“狂” “狂”是指心理失常、无拘无束、纵情、放任等,像狂傲、狂妄、狂暴、狂放、狂热、疯狂、癫狂等等。
37.“仁” “仁”是指慈爱、宽厚、正义等的心理品性,像仁义、仁爱、仁慈、仁厚、仁仁君子、仁至义尽等等。
38.“厚” “厚”是深重、宽广、推崇、优待的心理品性,像厚道、厚意、宽厚、仁厚、淳厚等等。
39.“疯” ”疯”是指神经错乱、精神失常等的心理表现,像疯癫、疯狂、发疯、疯子等等。
40.“诚” “诚”是真实、朴实、真切、恳切的心理品行,像诚心、诚意、诚朴、诚恳、诚挚、忠诚等等。
41.“忠” “忠”是指尽心、尽意,像忠厚、忠诚、忠心、忠实、忠顺、忠勇、忠贞、忠言、忠告、效忠等等。
42.“苦” “苦”本是指味道,但也被引申为难受、耐心、尽力等,像悲苦、痛苦、苦思、苦想、苦干、苦楚、苦海、苦恼、苦涩、苦闷、苦笑、苦心、苦衷等等。
43.“甜” “甜”是与苦相对应的,本是指味道,但引申为感受、心情等,像甜蜜、甜美、甜头、甜言蜜语、忆苦思甜等等。
44.”酸” ”酸”原本是指味道,但被引申为感受、心情等等,像辛酸、心酸、酸楚、酸痛、酸软等等。
45.“霸” “霸”是指强横无理、仗势欺人,像霸气、霸道等等。
46.“恨” “恨”是指怨悔、仇视等心情,像怨恨、悔恨、痛恨、愤恨、仇恨等等。
47.“奸” “奸”是指不忠、狡诈、自私等,像奸佞、奸猾、奸诈、奸险、奸邪等等。
48.“猾” “猾”是指诡计多端,像油滑、奸猾、狡猾等等。
49.“懒” “懒”是指与勤相对应的、有惰性的、疲惫的,像懒惰、懒散、懒汉、偷懒等等。
50.“勤” “勤”是与懒相对应的,是指尽力、经常、工作等等,像勤奋、勤快、勤恳、勤勉、勤俭、勤劳等等。
51.“慈” “慈”是指和善、爱怜、安详等,像慈善、慈爱、慈悲、慈祥、仁慈等等。
52.“望” “望”是指期盼、名声等,像希望、盼望、守望、愿望、名望、有望、无望等等。
53.“忍” “忍”是指耐受、抑制、容让等,像忍受、忍耐、忍让、忍心、容忍、残忍、忍气吞声、忍辱负重等等。
54.“愉” “愉”是指快乐、舒畅、喜悦等心情,像愉快、愉悦、欢愉等等。
55.“悦” “悦”是指高兴、愉快等,像喜悦、愉悦、悦服、悦目、悦耳等等。
56.“欢” “欢”是指快乐、高兴、活跃等,像欢快、欢乐、欢畅、欢欣、欢跃、喜欢等等。
57.“警” “警”是指戒备、敏锐,像警觉、警惕、机警等等。
58.“度” “度”是指计量、界限、容量等,像大度、气度、有度、无度、算度、度量等等。
59.“大” “大”是指范围、程度、心胸等,像大气、大度、大方、大胆、大量、大我、大意等等。
60.“小” “小”与大相对应,也是指范围、程度、心胸等,像小气、小人、小心、小胆、小看等等。
61.“法” “法”是指方式、标准、规范、仿效等,像看法、说法、想法、做法、办法、效法等等。
62.“解” “解”的含义是分开,是释放,是除去,是阐释等,像了解、宽解、解释、解决等等。
63.“动” “动”可以是指心理的流变、改变等,像感动、激动、动人、动心、动情、意动等等。
64.“难” “难”可以是指不容易、不可能,像难过、难受、难堪、为难等等。
65.“糊” “糊”的含义是指粘合,也用来指不清楚、不明白,像模糊、迷糊、糊涂等等。
66.“定” “定”的含义是指平稳、确立、必然等,像坚定、决定、肯定、安定、确定、定心、定神等等。
67.“兴” “兴”可以是用来指情趣的激发、导致亢奋,像高兴、兴奋、兴致、兴趣、兴头等等。
68.“料” “料”的含义是指预想、预期、预计等,像料想、料及、预料等等。
69.“强” “强”是与弱相对应的,是指优势、优越、力量大、程度高等,像坚强、图强、强迫、强横、强暴等等。
70.“弱” “弱”是与强相对应的,是指不足、不够、不行等,像软弱、脆弱、衰弱、弱点、弱小等等。
71.“恼” “恼”是指生气、烦闷、不如意等,像懊恼、烦恼、苦恼、恼恨、恼怒、恼火等等。
72.“观” “观”的含义是看法、认识、了解、查看等,像乐观、悲观、达观、观望、观察、观测、观赏、观感、观念等等。
73.“害” “害”的含义是指祸处、无益、受损、发生等,像害羞、害怕、害臊、祸害等等。
74.“豪” “豪”是用来指才能杰出、气魄宏大、直爽痛快等,像豪放、豪爽、豪迈、豪情、豪壮、豪气、自豪等等。
75.“慎” “慎”的含义是指小心、注意等,像谨慎、慎重、慎独等等。
76.“静” ”静”是与动相对应的,是指安定、没有声息等,像安静、沉静、平静、清净、静穆等等。
77.“动” ”动”是与静相对应的,是指行为、改变、移挪、受感染、受改变等,像冲动、激动、感动、动心、动情、动怒、动机、动气、动容、动听、动念等等。
78.“随” “随”的含义是跟着、任凭、顺便等,像随和、随便、随心、随同、随意、随从、跟随、顺随等等。
79.“厌” “厌”是指嫌弃、反感、憎恶等的情绪和情感,像讨厌、生厌、厌恶、厌烦、厌倦、厌弃、厌世等等。
80.“认” “认”是指分辨、识别、同意、接受等,像认识、认为、认真、认定、认错、认可、认生、认命、认输、认证、认罪等等。
81.“清” “清”的含义是纯净、寂静、明白、廉洁、单纯、点验等,像清楚、清醒、清净、清白、清醇、清淡、清高、清廉等等。
82.“盲” “盲”是用来指看不见、认不清、不明确、不清楚等,像盲目、盲从、盲动、盲干等等。
83.“生” “生”的含义有很多,包括产育、存活、成长、活力、出现等,但通常与熟相对应,像生长、生气、生性、生动、生疏、生平、生硬、陌生、认生等等。
84.“熟” “熟”通常与生相对应,指知道、精通、了解、清楚等,像熟悉、熟知、熟识、熟练、熟思等等。
85.“才” “才”是指能力、智慧等,像人才、才气、才智、才能、才略、才情、才识、才学、才子等等。
86.“幻” “幻”通常是用来指不现实、不真实、虚假、奇境等,像幻觉、幻想、幻像、幻境、幻灭、梦幻、变幻等等。
87.“活” “活”是指生存、灵动、真正、工作、产品等,像活动、活泼、活力、活跃、活泛、活络、活现等等。
88.“火” “火”是用来指燃烧、气盛、生气、暴躁、愤怒等,像上火、虚火、冒火、火气、火暴、火热、火急、火性等等。
89.“实” “实”是与虚相对的,指满、真、具体、确切等,像实力、实心、实在、实行、老实、诚实等等。
90.“虚” “虚”是与实相对的,指空、徒然、不真、空、弱等,像谦虚、空虚、虚心、虚幻、虚度、虚构、虚假、虚夸、虚荣、虚伪等等。
91.“冷” “冷”的原意是指温度,但被引申用来指心情或心态,像冷静、冷淡、冷酷、冷漠等等。
92.“热” “热”的原意是指温度,但被引申用来指心情或心态,像热情、热烈、热爱、热诚、热心、热衷等等。
93.“阳” “阳”是与阴相对应的,是指光明、外露等,像阳刚、阳奉阴违等等。
94.“阴” “阴”是与阳相对应的,是指暗、隐、背等,像阴柔、阴险、阴毒、阴郁等等。
95.“正” “正”是指循道而思,循道而行,像正气、正大、正当、正经、正派、正义等等。
96.“邪” “邪”是与“正”相对应的,是指不正当、不正常,是指疾患、病灾等,像邪恶、邪念、邪气等等。
97.“木” “木”在中国本土心理学传统中,是指质朴、迟钝、失去感觉,像木讷、木然、麻木等等。
98.“脑” 在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中,“脑”不是指生物的器官,而是与心理相通的。通常是用来指心理活动,像脑袋、脑筋、脑海、脑力、头脑、呆头呆脑等等。
99.“呆” “呆”是与“灵”相对应的,是指心理活动的迟缓。像呆傻、发呆、痴呆等,都是表明不够灵活。
100.“痴” “痴”是指愚、笨、傻、迷等,像痴迷、痴情、痴心等等。当然,对“痴”的理解可以有几个方面。一是投入和专一的含义;二是心理的强迫性和单一性。
二、对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术语的解释
如何理解和解释中国本土文化传统中的心理学内容,以及这些心理学内容中出现和运用的心理学含义,这是中国当代心理学发展所应该面对的重大问题。
解释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提供的术语可以有分类的问题、考察的问题、解析的问题、评价的问题。那么,分类就有分类的尺度,考察就有考察的尺度,解析就有解析的尺度,评价就有评价的尺度。分类的尺度是不同衡量的尺度。其实,可以从中国本土文化的典籍中,从中国古代学者的学说中,分拣出大量的描述人的心理行为的术语。问题是怎样对这些传统心理学的术语进行分类。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重要又非常困难的工作。考察的尺度是不同学科的尺度。仅仅是罗列出涉及人的心理行为的特定术语,并没有多大的意义。问题是怎样对这些术语进行考察。考察可以有不同学科的尺度。解析的尺度是不同时代的尺度。分析和解释上述大量的心理学术语,或者说是传统心理学的术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问题是解析必须面临不同时代的尺度。评价的尺度是不同视角的尺度。如何评价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的术语,这涉及到有不同的视角。
1.在西方心理学框架下的理解 在中国发展自己的心理科学的过程中,一直是引进和模仿西方的科学心理学。可以说中国的现代科学心理学是外来的,是传入的。伴随着这个进程,尽管有一些学者曾经试图去发掘和提炼中国历史上的和文化传统中的心理学思想,但是他们持有的框架、衡量的标准、评价的尺度、提取的内容等等,仍然还是西方科学心理学提供的。实际上,研究者是按照西方科学心理学的筛子去筛淘中国本土文化传统。
2.从中国本土文化出发的理解 如果放弃西方科学心理学的框架,而是从中国本土文化出发去理解,或者说重新去确立一个更为合理的和更为适用的参考系,那就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结论。其实,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也有一套独特的心理学,这也是系统的心理学,而不仅仅是一些零碎的和片段的心理学思想。
3.片断破碎和语录摘引的理解 由于在抽取和摘引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想的过程中,是完全按照西方科学文化意义上的心理学作为标准,所以结果就是一些破碎的片段和摘引的语录。这等于是打碎了一个完整的东西,而又把一些碎片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了重新的组织。这种片段破碎和语录摘引的理解,使人看到的仅仅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以肤浅的形式,或者是以幼稚的话语,表达出的某种前科学形态的猜想。而按照西方科学心理学的标准,这些萌芽形态的“心理学思想”只具有历史遗迹的意义,而没有现代科学的价值。这仅仅表明了中国文化历史中有过某些关于人的心理行为的猜想。
4.完整系统和深入全面的理解 如果放弃片段破碎和语录摘引的理解,而采纳完整系统和深入全面的理解,那就可以看到一种独特的心理学。尽管这种心理学不是西方意义上的科学心理学,但也是一种系统的心理学探索。中国古代思想家提供的心理学可以称之为心性学说。如果进二步引申,这种心性学说就是一种独特的心理学,是中国文化对心理学事业的独特的贡献。
5.限于传统和解释传统的理解 从认为中国本土文化中没有自己的心理学传统,到认为有自己的独特的心理学传统,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进步和变化。但是,当心理学者去挖掘、梳理和阐释中国本土的传统心理学时,却常常是仅仅限于传统和解释传统。限于传统和解释传统就是回到传统和遵循传统。也许承认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自己独特的心理学,这是一种进步。但是,如果仅仅是限于传统和解释传统,那也是一种倒退。承认中国本土文化传统中有自己独特的心理学,不是要放弃现代科学心理学,不是要证明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学术贡献早在中国文化历史中就已经完成了,而是要立足于传统,借用本土传统的心理学资源。任何的发展都需要资源,心理学的发展也是如此。文化、文化的传统就是一种有益的学术资源。
6.立足发展和力求创新的理解 中国本土传统的独特心理学可以命名为心性心理学。那么,在此基础之上的新发展就可以命名为新心性心理学。虽然中国本土文化中的心理学传统可以称之为心性心理学,但这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古老的心理学。那么,中国心理学在新世纪的发展并不是要回复到原有的老路上去,而是一种创新。但是,这又是在汲取中国本土文化资源基础上的创新。所以,将其命名为“新心性心理学”。“新心性心理学”试图重新理解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提供的心理学术语,并将其作为创新的基础和资源。
三、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术语的新用途
其实,可以有不同的对待中国本土心理学传统的方式,那么,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提供的心理学术语就有不同的用途。
1.一种独特的传统 中国本土的心理学传统是根源于中国本土文化的独特的传统。这种独特的心理学传统不同于根源于西方文化的西方科学心理学的传统。这既有文化的不同,也有社会的不同,也有制度的不同,也有生活的不同,也有思想的不同,也有探索的不同。问题是中国心理学的学术界尚缺乏对这一独特传统的独立和系统的考察。
2.一种有益的贡献 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提供的心理学术语是对心理学的一种有益的贡献。这种贡献就在于是从文化创造和文化流传的角度,为理解人的心理行为,为理解人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这是一种有益的学术贡献,使中国心理学的学术发展有自己的文化源流。这是一种有益的思想贡献,使中国心理学的学术努力有自己的观念源流。这是一种有益的方法贡献,使中国心理学的学术研究有自己的方式源流。
3.一种科学的资源 科学的发展和科学的创造,都需要相应的资源。因此,心理学的发展和心理学的创造也需要相应的资源。中国本土的心理学传统就提供了这样的资源。而且,这种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其实,资源的作用在于含有发展所必要的原始内容。但是,资源的作用也在于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东西,而必须经过提取和提炼。重要的不在于原样搬取资源,而在于通过特定的方式来提取资源。重要的不在于展示资源的存在,而在于通过特定的途径或方式去发挥资源的效用。
4.一种创新的基础 心理学的生命就在于创新。心理学创新的基础就是心理学所立足的文化基础。中国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发展是直接从西方科学心理学引入进来的。那么,长期以来,中国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发展都是在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的心理学。中国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发展需要创新,而创新则必须有自己的文化基础、生活基础、思想基础。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就不仅仅是提供了对人的心理行为的古老的阐释,而且是提供了中国科学心理学发展创新的基础。
5.一种发展的起点 心理学的发展不是凭空的过程,而是在前人创造的基础之上的发展。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对人的心理行为的说明和阐述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和很高的基础。这可以成为中国心理学发展的本土文化起点。当然,中国心理学的发展面临着多重的选择,其中就包括选择自己的起点。当代西方科学提供了一个起点,而中国古代文化同样可以提供一个起点。这不是要回到远古的时代,而是要更好地放眼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