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立体防控体系治理电信诈骗论文_于鹏飞

构建立体防控体系治理电信诈骗论文_于鹏飞

(通辽市公安局,内蒙古 通辽市 028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电信诈骗案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且呈现出新的特点。监管部门对电信诈骗的重拳整治仍难以遏制爆发式增长的电信诈骗犯罪活动。从监管、技术、法制等几个层面探索深入治理和打击电信诈骗的手段和路径。

关键词:电信诈骗;防控;治理;电信运营商

一、电信诈骗犯罪的形式特征

同样是以非法占有他财物为目的诈骗侵财,但电信诈骗犯罪较传统手法的诈骗作案有着不同的案件特点。具体包括:其一、犯罪人与被害人并不直接会面,通常是双方相距遥远。不仅被害人无法知晓犯罪人的基本身份信息,甚至于有关犯罪人的直观表面特征都无从获取。在不少情况下,犯罪人还会伪装其他身份或者冒充被害人熟悉的人名义与被害人进行通信联络。其二、犯罪实施必须依赖于电话或网络通信方式和银行卡的转帐、取款功能。其中,电话通信用以被害人传递虚假信息,取得被害人对支付款项的“自愿性”,而银行卡的帐户则是为获取被害人的款项提供便利条件。其三、犯罪行为一般为多人合作且实行人卡分离。虚假信息的编造、发布与转帐、提款一般为跨地区实施,并且需要两人以上的分工、配合。打电话或发送信息者,一般并不直接取款;负责取款者,则在异地进行款项支取与转移。而且,取款主要是通过银行柜员机(ATM)快速进行。

二、电信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法

2.1电话诈骗

电话诈骗方式基本上可分为三种情形:一种是骚扰电话(即“响一声电话”)诈骗。骚扰电话又分两种情形:一是犯罪分子以骚扰电话来吸引被害人“上钩”。即以事先设定好的虚假中奖信息,诱骗被害人回拨电话,并以缴纳一笔税金或其他费用(如手续费或公证费)作为领奖条件,将自己的钱主动转帐到犯罪人指定的账户上;二是电话通话吸费。即犯罪分子通过注册一个特殊的服务号码(声讯电话号码),使用群拨工具拨打被害人电话,接通后自动挂断。如果被害回拨电话,电话将被直接接到特殊声讯号码上,强行吸收被害人的巨额话费。另一种是直接来电诈骗。犯罪分子主动拨打电话给用户,在用户接听电话后,用编造的谎言来诱导用户向指定的帐户上转移款项。犯罪分子使用的电话多半是外地的陌生且不记名、不挂失的手机或小灵通号码,或者是公用电话、网络电话。编造的谎言则形式多样:1.冒充被害人的熟人打电话,谎称要求获得资金帮助。犯罪人主动拨打被害人电话,并让被害人凭听到的声音猜测他(她)是其某位朋友或亲属。在取得被害人信任后,犯罪人则以其在途中遭遇意外事故、家人生病或因违法行为被抓而急需用钱为名,向被害人借钱,让其汇钱到其指定的账户。2.冒充电信公司职员和公安人员,谎称被害人的固定电话因个人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而欠下巨额话费并涉嫌洗黑钱需要冻结。然后以保障被害人财产安全的名义,引导被害人把个人存款包括股市、基金等资金转到其提供的“安全帐户”,并用电话指导被害人在ATM机上自动转帐。3.冒充税务局、财政局或车管所工作人员,打电话给车主或房主,谎称以退还税金的名义骗取被害人存款帐户上的资金。4.进行电话恐吓,胁迫被害人付款。犯罪犯罪通过随机拨打被害人的手机或固定电话,声称电话用户得罪他人并以要对被害人或其家属进行人身伤害相威胁的方式进行敲诈,胁迫被害人向指定帐户付款。恐吓的另一种方式就是谎称被害人的孩子已被绑架,并索要赎金,电话中甚至还出现了孩子的哭闹声音,胁迫家属向指定帐户付款。

2.2短信诈骗

短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利用手机短信、QQ聊天工具和飞信通讯方式等来发布诈骗信息,进而诱使用户向指定的帐户汇款。短信诈骗的类型主要有三种情况:1.直接短信诈骗。犯罪分子利用外地的不记名手机号进行群发短信,编制谎言,让被害人直接汇款。短信的内容则五花八门,不尽统一。较常见的有:(1)冒充儿女在外违法被抓,需要父母寄“保释金”,如“爸妈,我和异性朋友同居被警察抓了,需要5000元钱保释,请速打钱到:XXXXX卡号里”;(2)冒充汇款对象,巧遇粗心的汇款人,如“我自己的银行卡消磁了,把钱直接汇到我同事的帐户,账号是***”;或者“钱还没打吧,我不记得那卡失效不能用了,现另发一个XX银行账户给你:6228480750888527116,户名:李运”;(3)向被害人随机发送虚假中奖信息,然后以“核实身份确认中奖”名义,骗取对此信息感兴趣的人按照指示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税费”等费用,如“尊敬的用户,香港百盛公司为庆祝公司成立30周年,我公司举行了手机抽奖活动,很荣幸您的手机中了二等奖,奖金8.8万。请致电XXXX联系”;(4)谎称免费提供长期、无担保的贷款,以“企业验资款”的名义,骗取被害人资金;(5)向被害人发送“银行卡刷卡消费”、“信用卡透支”等内容短信,以帮助被害人将资金转移至“安全帐户”名义,骗取被害人的款项。如“银联温馨提示:您于11月08日在苏宁电器刷卡消费9680元已确定成功。此笔金额将从您帐户计费,如有疑问请垂询服务热线:XXXXXXXXXXX”;(6)利用投机心理,发送“电脑预测彩票中奖号码或炒股票盈利”信息,骗取被害人的“会员费或服务费”等;(7)随机发送恐吓信息,指使被害人向指定帐户上汇出“消灾款”。如,自称是***黑社会组织成员,威胁要伤害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让被害“去财消灾”;(8)编造亲人险象,让被害人惊慌汇款。如,“我是xx医院的,您的孩子在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现在我们医院接受抢救,你快从银行汇5000元钱过来。”(9)谎称低价出售海关罚没产品(特别是走私车辆),骗取被害人的订购金;(10)利用高薪诱惑,用户如果打电话进行咨询,对方会让用户先缴钱后再面试。如,“锦州金厦国际饭店诚聘男女公关,年龄18-45岁,体貌端正,思想开放。月薪上万当天结算。咨询电话:XXXXXXXXXXX”;(11)让机主拨打收费语音电话,骗取信息费。如“我今天要走了,想了好久还是决定不给你打電話,你拨1 25907713按4键,我给你送了音乐,听完后有留言。不用回电话,手机是借的。祝好运。”

2.3利用QQ聊天工具诈骗

利用QQ聊天工具进行诈骗的主要方式有:(1)冒名使用他人的QQ帐号,利用虚拟视频向QQ主人的好友进行信息诈骗;(2)冒名使用他人QQ,向主人好友传播声讯电话诈骗信息;(3)冒充腾讯公司传播“中奖”之类的诈骗信息,诱使被害人上当受骗;(4)利用QQ群号,在群内发布虚假炒股或“中奖”等信息诈骗。

2.4利用飞信平台诈骗

飞信的功能与QQ聊天工具类似,并可实现互联网和移动网之间的通信,具有免费给手机发送短信、随时随地与好友进行语聊等多种功能。因此,犯罪人利用飞信进行诈骗的手法与QQ诈骗的手法相近,基本上也是以发布虚假信息特别是“中奖”信息为主,让用户将“所得税”汇到指定账户后领取,骗取钱财。一是冒充飞信服务系统发送诈骗信息。如,“尊敬的飞信用户您好!恭喜您!您的飞信帐号已被后台系统抽取为“2008献礼有奖活动的幸运大玩家”,您将获得由飞信公司送出惊喜奖金38000$以及诺基亚赞助的N93i时尚手机一部!请立即登陆活动官方网站www.vip2008ff.cn,您的颁发号为[7988]请您填写个人详细资料领取您的奖金以及奖品”。另一种手法是盗用他人的飞信密码后,以他人的名义向其熟人或朋友发送留言信息,进行诈骗。

三、电信诈骗犯罪的发展态势

随着各地公安机关打击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力度逐渐加强,境内外诈骗团伙纷纷躲避风头、变换手法。根据公安部门的最新总结,当前电信诈骗犯罪活动呈现出以下发展态势:一是诈骗窝点向中西部和境外转移。主要表现在大陆诈骗团伙纷纷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诈骗窝点多设在城市高档社区商品房内。台湾地区诈骗团伙则纷纷转移到东南亚一带,雇佣大陆无业人员以旅游签证的方式分散出境,在当地租用别墅设立窝点,从事诈骗活动。二是诈骗犯罪团伙呈现公司化、集团化管理。诈骗犯罪团伙组织严密,分工明确,话务组、办卡组、转账组、取款组,相互独立、相互分散;采取组长负责制,根据业绩进行分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的还登记注册成公司,以表面合法的贸易业务来掩盖其真实的电信诈骗之实。目前,以台湾为基地的诈骗犯罪团伙还出现了派吸毒人员赴大陆充当“车手”负责取款的苗头。三是作案手段更趋隐蔽。利用VIOP网络电话批量自动群拨电话和利用网上银行转账的情况比较突出,操作的服务器和IP地址大多在境外。工作中还发现,近期携带U盾从“小三通”出境的人员大量增加。四是诈骗手法逐步升级。据统计,当前活跃在社会面上的电信诈骗形式将近30种,有中奖诈骗、汽车退税诈骗、冒充熟人诈骗、直接汇款诈骗、电话欠费诈骗等等。

四、电信诈骗犯罪的立体防控

电信诈骗犯罪所造成的社会危害不言而喻。尽管其行骗的手法不算特别高明,但因此而上当受骗的事例却不绝于耳且有不断蔓延之势。由负责社会治安管理的公安机关加大打击力度、增加法律威慑力固然必不可少,但毕竟是已经造成既定社会危害后的亡羊补牢。唯有“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才是治理电信诈骗犯罪的基本进路。从其犯罪的成就条件来看,容易上当的被害人人群、方便快捷的电子通信方式和转帐、付款自主且迅及的银行支付系统,是电信诈骗犯罪由犯罪意图变成现实危害的环境因素。有效防范电信诈骗犯罪,除了抑制行为的心理动机外,事先消除其犯罪的基础条件也同样重要。即便犯罪行为能够实施,事后能及时地将其揭露并给予惩罚,也可以达到间接控制的效果。

4.1落实手机、小灵通及固定电话的实名制

从现实情况来看,不记名、不挂失的手机卡或小灵通在犯罪人的电话诈骗过程中起到了重要条件支撑作用。犯罪分子在异地用匿名手机卡或小灵通向被害人打电话或发送诈骗信息,是其行骗的第一步。打电话或发送信息后立即隐身,不仅使被害人找不到罪恶源头,而且给公安机关侦查犯罪带来办案难度。移动电话是现代通讯的主要工具之一,在方便人对电信部门开放查证居民身份证号及姓名的部分系统功能。对于固定电话户主以及400、800主被叫分摊付费或主叫付费电话的业主,其身份管理可以适用同样的方式。

4.2进一步规范银行卡的开户行为

利用不记名的银行卡接收被害人汇款、转帐并异地通过ATM迅速支取,是犯罪分子诈骗得逞的另一个重要条件。犯罪分子利用虚假或借用他人身份证,或他人遗失的身份证开设银行卡帐户,是其逃避追查和打击的惯常伎俩。中国人民银行于二00八年六月二十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落实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实名制的通知》(银发[2008]191号),要求各银行、金融机构应当“做好个人银行账户实名制工作”,“存款人开立各类个人银行账户时,必须提供真实、合法和完整的有效证明文件,账户名称与提供的证明文件中存款人名称一致”。但是,出于竞争的需要,有关金融机构在落实此制度时往往把关不严,不少银行卡的开卡人利用假身份证或者借用他人的身份证也照样开户,导致犯罪分子转移、支取被害人款项后无法深入追赃。笔者以为,除了公安机关配合银行等金融机构核查储户真实身份而有限开放证居民身份证号及姓名查询的部分系统功能外,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补充、完善储户个人身份资料时还应当进行现场电子摄像的信息备份。将帐户转借给他人进行诈骗犯罪的,帐户本人则应当负连带责任。

4.3建立金融转帐支付潜在风险的提示制度

为提高储户本人的金融风险防范能力,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当建立统一、规范的转帐支付风险提示制度。即在储户进行转帐或汇款支付时,以可能的诈骗或“钓鱼汇款”的金融风险进行预先提示,告诫储户须谨慎支付。目前,各大银行已经在其营业大厅以公告的方式做了此方面的风险提示。

4.4扩大典型案例的社会警示教育面

当前的电信诈骗并不完全是因为被害人的贪恋钱财动机所致,相反,根据犯罪人编造的假象或谎言而出于帮助亲朋好友“化解危机”的本意,恰恰是一种友谊和爱心的表现。之所以受骗,更多的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在不明确真相之前,匆忙地将自己的善意误入至犯罪人精心设计的圈套。据公安部门的粗略统计,许多专注于本职工作的高级知识分子、离退休人员、居家的中老年妇女因与外界接触频率不高、自我警惕性较弱,往往成为上当受骗率较高的被害人群。因此,公开披露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法,是提高公众识别敛财犯罪计谋、自觉抵制电信诈骗受害的重要途径。有些地方公安机关在总结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经验基础上,将典型的犯罪案例向公众进行网络或传单式的宣讲,收到了较好的社会防范效果,明显降低的此类犯罪的发案率。不过,仅仅依靠肩负社会治安管理重任的公安部门对社会进行案例警示,虽然权威但教育面却是有限的。笔者认为,公安机关和法制宣传部门可以不定期地联合基层组织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生活小区的物业管理部门、们信息传递的同时,也要防止不法行为人用之以危害社会。即便其要用于违法犯罪行为,若通讯后能留下使用痕迹,也会让犯罪分子仔细踮量其行为后果,至少它能为公安机关破案提供有价值的事实线索。因此,国家要建立统一的电话实名制度,电信部门不仅要落实新开户的手机卡、小灵通之实名制,还要对先期办理的不记名电话卡用户限期补充真实身份资料。

4.5对电信业务和银行业务管理不善者科以相应的法律责任

当确立银行储户和电话实名制以及风险提示制度后,落实有关业务部门的管理责任就极为重要。如果电信和银行业务部门在承办业务时不能按程序履行其审查职责或者没按规定进行明确风险提示,给犯罪分子以管理漏洞的,应当规定其对储户或用户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

4.6加强对电信增值业务的技术监管

对利用公共电信平台提供声讯服务的运营商应当规范其服务行为,当公众使用其增值业务时应当事先进行服务资费提醒,只有当使用者表示确认后才能开始计算其服务费用。如果使用者因不能接受而即时退出,则不发生任何服务费用。不按规定设置消费提醒的,公共电信部门不得收取任何费用。电信部门与信息提供商进行收费分成的,按电信诈骗的共犯论处,由司法部门给予相应处罚。

4.7实行网络通信工具注册实名制,技术屏蔽诈骗信息关键词

针对当前犯罪分子利用QQ、飞信、MSN等网络聊天工具任意发布诈骗信息的猖獗头,可以逐渐推行注册实名制,至少其个人身份信息应当备份给网络管理机构进行存档审查。当注册用户利用其帐号从事违法犯罪行为时,既方便于网络监管,也有助于司法机关追究责任。另外,在还没有全面落实网络注册实名制的情况下,可以要求网络运营商利用技术手段,对未经审核的“中奖”、“退税”、“洗钱”、“贷款”等信息发布,进行关键词屏蔽。屡次违规者,则可以作封号处理。

4.8加强网络监控,提高电话改号违规行为的技术应对能力

基于电话用户的实名制,国家应当规定禁止利用网络电话“改号”通话。对于改号伪装的虚拟主叫电话号码,电信部门应当加强技术应对。如果有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阻截,则可以防止犯罪分子大行其道。因此,电信部门有必要对虚拟主叫电话号码进行通信限制,并对其户主进行身份信息进一步审查。涉嫌违法、犯罪的,应及时移交公安司法机关处理。

结束语:

对逻辑判断为“是”的疑似诈骗通话进行拦截,系统应提供灵活可变的配置选项,监管部门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拦截参数的配置,而拦截策略则应根据拦截日志做动态调整。各省级拦截系统的识别、拦截日志汇总到国家级别的拦截系统,进而编织出全国范围的数据流网络分布图。

参考文献

[1]公安部,腾讯.2016年第二季度反电信网络诈骗大数据报告,北京,2016.

[2]公安部,腾讯.2016年第四季度反电信网络诈骗大数据报告,北京,2017.

论文作者:于鹏飞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  ;  ;  ;  ;  ;  ;  ;  

构建立体防控体系治理电信诈骗论文_于鹏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