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人民医院456750)
【摘 要】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术后内固定断裂15例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术后内固定断裂15例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所有患者均实施二次固定治疗。分析再次断裂发生率,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并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实施治疗后4个月后,有1例患者经负重活动时再次出现内固定断裂,发生率6.7%(1/15);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3.3%;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在四肢骨折术后内固定断裂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二次内固定手术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关节功能快速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四肢骨折;术后;内固定断裂;治疗效果
四肢骨折属于骨科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内固定治疗。患者出院后,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再加上自护能力不足,易导致内固定断裂,直接影响治疗及预后效果,同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二次痛苦。本次研究基于以上背景,探讨四肢骨折术后内固定断裂15例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研究方法与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术后内固定断裂15例患者作为研究目标。15例患者中男10例、女5例,年龄在20-45岁,平均年龄为(37.8±8.6)岁,其中3例患者为肱骨干骨折,6例为股骨干骨折、3例为胫腓骨骨折、3例为尽桡骨骨折。所有患者均为内固定断裂骨折。经统计分析,2例为外伤、5例为负重活动、3例为内固定放置位置不当、5例为功能锻炼不合理。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相应体征检查,确诊为内固定断裂后,完善相关检查后,均实施二次固定治疗:即行手术治疗,将断裂内固定取出,之后再次行锁定板二次固定治疗,同时实施大量植骨,于植骨前,将纤维瘢痕、硬化骨去除,对髓腔实施凿通,内固定完成后,开2.5-3.0cm×1cm的骨槽于骨折两侧处,于骨槽内嵌入大小相应的骼骨快,再次植入骨条于内侧骨折处。待麻醉过后,指导患者进行肌肉收缩训练,将引流管拔除后,进行CPM机被动训练,指导患者家属协助患者实施足远端扣击练习,每天训练两次,每次20-30分钟。待患者符合出院要求后,对其发放联系卡,要求患者每周与主治医生主动沟通1次,1个月后,要求患者拄双拐下地进行站立训练,可适当进行负重练习,但需注意的是不可负重行走,同时指导其合理的坐姿,如患者为股骨骨折,应将大腿置于椅凳上,不能将大腿中部放置边缘处,预防大腿悬空。3个月后,提醒患者进行复查。
1.3分析指标
分析再次断裂发生率,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并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术后关节恢复优良率评价标准:差:骨拆处骨性未愈合,活动功能没有恢复,无法正常工作、生活;一般:骨折处基本愈合,活动功能部分恢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良好:骨拆处基本愈合,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不影响工作,但无法进行重体力活动;优秀:治疗后骨折完全愈合,功能恢复正常,可适当进行体力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优良率=优秀率+良好率+一般率。生活质量以SF-36量表进行评分[1],包括生理机能、健康状况、精力状态、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心理健康6个维度共计25个项目,以4分制评分,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方法
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平均数n,%表示,检验,两组间的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再次断裂发生率
实施治疗后4个月后,有1例患者经负重活动时再次出现内固定断裂,发生率6.7%(1/15)。
2.2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
实施治疗后4个月后,优秀8例、良好5例、一般1例、差1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3.3%(14/15)。
2.3比较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
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60.9±8.1);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80.5±6.5),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明显,P<0.05,t=7.309。
3.讨论
四肢骨折属于临床常见骨折类型,在临床治疗中,通常采用内固定治疗,如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钢板内固定治疗等[2]。但由于术后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负重活动、外伤等,易导致内固定断裂,不利于病情快速康复。针对内固定断裂应尽快复位,对缺损或骨折部位进行植骨,再次实施二次固定治疗,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针对内固定断裂实施二次固定治疗时,术中应尽可能避免对血运的损伤,促使血痂快速形成;术后适当的指导功能锻炼及负重训练方法,但不可因为内固的稳定,而加大运动强度,有效防止肌肉萎缩及骨质疏松发生几率[3-6]。同时再次强调术后复查的重要性,向其讲解自护方式及术后功能锻炼方法,要求患者术后待骨折愈合后,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负重活动。
综上所述,在四肢骨折术后内固定断裂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及时实施有效的二次内固定治疗,有效缓解其痛苦及临床症状,进一步提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文俊.四肢骨折术后内固定断裂20例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167-168.
[2] 何强,孙义忠,刘宝平.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锁定板断裂1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751-8752.
[3] 汪建军,朱成润,刘立明,等.四肢骨折术后内固定断裂13例临床分析[J]. 安徽医学,2009,30(7):790-791
[4] 李道文, 方俊峰, 余焘,等. 导致四肢骨折内固定物术后断裂的因素研究[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3):297-298.
[5] 何建业, 梁超明, 韦世杰,等. 四肢骨折接骨板内固定术后再骨折19例治疗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26(12):1617-1618.
[6] 王玉金, 黄素清. 四肢骨折术后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 中医正骨, 2010, 22(4):73-74.
论文作者:王栋梁,黄芳婧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7
标签: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功能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关节论文; 发生率论文; 优良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