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国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政府部门将更多关注点放在各个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均衡发展上。城镇作为城乡结合的重要场所,是我国农村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科技农业的基础。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在资源合理配置、政府的资金投入、产业布局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有待解决。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对我国各地区的小城镇建设进行有效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小城镇规划;建设构思
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小城镇作用分析
1.1 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载体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地区在实现技术、信息、资金、人才等方面集聚及资源交汇的同时,传统的农村地区却在助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结构空心化、劳动力流失等问题。为此,为切实打破城乡二元发展的弊端,进而加速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生产资源互通及流动,便需要有效发挥小城镇的桥梁衔接作用。
1.2 带动经济发展,服务现代农业
一般而言,小城镇的特殊之处便是在于同时具有政治、文化及经济发展的特点,其本身便负有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责任。为此,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小城镇便可以通过示范、引导等方式,从而推动周边地区的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并且为外来企业的投资建设提供劳动力、土地规划及政策的扶持,客观来说这更是实现转移农民就业,紧缩城镇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差距。除此之外,在服务现代农业及生产发展方面上,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市场流通。与传统意义上的“集市”不同的是,小城镇除了可以发展农牧业商品流通及交易以外,更是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实际条件,从而积极有效地整合第二及第三产业,从而为农民及城镇居民提供更全面的服务。例如,小城镇可以通过交通及通讯层面的渠道建设,在发展农业订单经济及电子商务产业的同时,从而吸引物流企业的进驻,并顺势成为地区的农业加工产品的集散中心,在构建完善的市场交易体系的同时,更是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公平交易的环境土壤。除此之外,小城镇还可以发挥传统乡镇难以企及的优势,即通过培育多元化的市场流通主体,使得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组织快速增长的同时,从而实现利用“市场思维”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实际发展。
2简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小城镇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发展现状:首先,由于一些地区对我国城镇建设的概念不清楚,没有根据城镇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土地进行合理有效的布局,导致我国的农村土地利用呈现可耕种土地资源少和可耕种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的现象;其次,小城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做支持,现阶段我国小城镇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投入,但是因政府资金支持的额度有限,导致我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受到资金的短缺制约,难以快速构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城镇。
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的对策建议
3.1科学合理布局和规划,实现村容整洁
把小城镇布局与整个省域经济发展布局统一,实现经济建设发展与重点城镇建设布局的内在统一和协调,统筹城乡发展,体现城乡一体化的思路,体现当地特色,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确立小城镇在当地的中心区位与经济核心地位,以为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服务。立足小城镇本身所独有的山水地貌,人文风情,不断地优化城镇形态、功能和结构布局,建设并完善环境卫生设施,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确定小城镇建设的内容及规模,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建设工作。最终实现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及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生活宽裕奠定基础
近些年,虽然政府已加大对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投入,但由于投入有限,小城镇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都无法满足小城镇扩张的需要,与小城镇发展速度不相匹配,阻碍了小城镇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城镇人口容量和产业发展空间,体现出当时城镇化与现代化的水平。因此,要扫清小城镇的发展阻碍,大力发展招商引资,实现生活宽裕,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是必要前提。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是增大小城镇硬设施建设力度,硬设施涉及到城镇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建设,主要是交通道路、供水、供电、排水排污、环境卫生、废弃物处理、减灾防灾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教育、卫生、文娱等生活服务设施。特别是加强小城镇的医疗设施,解决看病难问题和提升医疗保障程度。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力和聚集能力,最终实现生活宽裕。另一方面是加强小城镇软设施建设,通过市场手段,及时地解决小城镇产业发展的问题。杜绝高污染、高消耗产业,对于一些优势行业、绿色环保企业、规模企业等高效节能企业,政府应在资金和人才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将开发绿色新产品,技术改良作为企业的主要抓手;政府在宏观层面完善服务体系,扩宽融资渠道,加强市场开发力度和速度,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3.3发展优势产业,推进产业一体化发展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要素,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加快小城镇产业发展,增强小城镇经济活力,是实现新农村建设最终目标“生产发展”的基本途径。主导产业对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根据小城镇的现实条件与区位优势,立足实际,着力培育,力争每一个小城镇都有一个主导产业,完成小城镇的功能定位。推进生产发展,首先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根据当地的区位优势、地理环境、产业基础、人文条件、文化背景及园区建设等情况,引进与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相符合的产业项目,同时也要强化与大中小城市的产业联系;其次要注重发挥农业优势或原产业优势,适度发展农村旅游业。各小城镇应根据本地产业优势,发展食品加工业,延长农业生产链条,拓宽农村就业渠道,通过招商引资、政策引导、产业联动等措施,有效地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一体化发展;最后应积极发展三产。随着工业、农业、加工业的发展,小城镇服务还有广泛的发展空间,积极发展与之相配套的物流、信息、商业餐饮和汽车修配等现代生活服务产业。
3.4引进和培养技术人才,加强教育力度
提高人民素质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生产力的三个要素中,劳动者是起着主导作用的。随着小城镇劳动人口的增多,劳动力人口素质普遍低下,剩余劳动力转移难。这一现象严重制约着小城镇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想改善这一局面就得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首先是办好领导干部培训班,帮助各级领导干部提高新形势下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领导、组织、管理工业经济的水平;其次是加强基层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城乡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再次是抓好培训基地建设,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培训劳动者,培养适应城镇自身发展的要求,加强农村职业技能培训;最后是建立人才信息库,完善人才市场,鼓励广大青年,高校大学生积极创业,以优越的条件重点引进具有现代市场管理和营销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用好现有人才。
结束语
总之,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中,现代小城镇的地位不是减弱了,而是加强了。因此,小城镇规划建设应抓住重点,搞出特色,注重生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避免破坏生态的盲目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怀真:建设新农村背景下优先发展小城镇的政策建议[J].理论前沿,2006(17).
[2] 何卫刚: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2007(3).
论文作者:谢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小城镇论文; 新农村论文; 产业论文; 城镇论文; 城乡论文; 农村论文; 小城镇建设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