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初中语文教材比较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外论文,初中论文,语文教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研读国内外的教材及相关研究资料,广泛调查初中语文教师对于现行教材的意见,对国内外的初中语文教材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比较研究,有利于编写符合我国的国情和适合学生语文学习需要的初中语文教材,也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展初中语文教学。现将我们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以求教各位同仁。
一、国外初中语文教材发展趋势
依据所接触的国外初中语文教材和搜集的相关研究资料,我们认为近年来国外语文教材有下面几个共同的发展趋势。
1.从编写的指导思想看,均注重价值导向和学生本位
(1)注重价值导向
诸多语文教材均注重落实国家有关教育法规或课程文件的指导性要求,渗透国家主流价值观和民族传统文化,着眼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创新精神和面向国际的开放视野。
有些国家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积极倡导的核心价值,如新加坡华文课程大纲便明确规定了12项华族文化、32项传统价值观及新加坡5大共同价值观作为教学实施和教材编写的根本依据;有些国家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对此没有具体规定,但相关的教育法规会对此提出要求,如德国的联邦州审查教材时,首先审查“是否符合宪法规定和有关政治教育目的要求”。
(2)注重学生本位
各种语文教材均注重吸收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新成果,注重教材的学本化,强调教材内容(尤其是课文)的选择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教材体例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使教材成为组织学生学习过程的依据。同时,还有意识地在教材中留下弹性空间,以满足不同个性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需要。
从处于语文教材内容核心地位的选文情况看,初中语文教材普遍尊重初中学生处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关键转折期的心理特点,既选编了较大量富于想象力、趣味性和哲理性的寓言、童话、故事等,又选编了相当部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与社会的较厚重的文学作品和思辨性较强的议论性作品,并普遍开始引入一定分量的本民族古代经典作品。
从作为语文教材形式关键部分的练习(作业)系统看,各国初中语文教材普遍重视情境化设计,尽可能把练习(作业)设计成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进行语文实践,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比较完整地设计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具体程序,从而使教材成为师生教学组织活动的有效蓝本。
2.从教材的组成内容看,均注意语言与文学并重、知识和实践并重
(1)语言和文学并重
各国语文教材均注重吸收现代语言学和文艺学的研究成果,以现代语言观和文学观来指导教材内容的组织,以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文学修养的提高两条线索为主线来选择教材内容,促进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文学审美情感的共同发展。
有不少发达国家(如俄国、法国、英国、美国等)的语文教材都包括了语言和文学两大部分,或在一套课本中双线并进,或是分编成两套课本。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学部分都注重根据本民族语言或文学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点,形成语文学习的基本序列。
而且,语言和文学双线并进,其根本目的都是共同促进学生以读写听说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是为了达到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本民族语言进行社会交际能力这一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而不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语言和文学学科知识。
从不同学段的教材看,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基础的学习和积累,初中阶段往往语言和文学并重,高中阶段则略微偏重于文学。
(2)知识和实践并重
各国语文教材对于知识与实践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对传统的、机械的知识传授的否定走向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践性教学;接着是对过度生活化的实践性教学中消解知识的不良倾向进行反思,并借助哲学研究的成果形成新的语文知识观;最终形成了将语文学科知识融入精心设计的语文实践活动过程的教材新体系。
主要发达国家目前的语文教材大多有明晰的包含了语言知识、读写听说知识、文学知识等在内的知识序列,往往是多线并行,循序渐进,编织成教材的知识网络。但是,并不盲目追求知识的系统化,而是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功能,强调知识在语文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在教材中,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极其丰富,而且知识的呈现往往是动态的,被置于生活化的、情境化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体会、建构相关知识,使知识的掌握为能力的提高服务。语文教材因此形成了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的鲜明特色。
3.从初中学段的特点看,各国语文教材均注重发挥其在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初中学生处于心智从儿童向成年发展的时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其语言表达也日益复杂化。各国的母语教材均注重根据初中学生处于过渡时期的年龄特点,做好承前启后的衔接工作,发挥其在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4.从技术运用的角度看,各国语文教材日益重视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
随着电脑、网络的日益普及,世界的变化加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成熟,各国语文教材的编制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纸质教材,而是开始了将传统纸质教材和多媒体教材、电子教材乃至网络教材相互配合的积极探索。
二、我国现行初中语文课标教材分析
我国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主要是2001年新课程实施以来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据了解,目前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在各地使用的初中语文课标教材共有7套,分别是:顾振彪主编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版,史习江主编的语文出版社版,洪宗礼主编的江苏教育出版社版,孙绍振主编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郭预衡、章培恒、陈平原主编的中华书局版,王先霈、徐国英主编的湖北教育出版社版,王富仁、傅中和主编的河北大学出版社版。其中在全国使用范围较广的是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此外,还有一些因应各地特殊情况编写、限于当地使用的教材,如上海教育出版社根据《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二期课改教材,张翼健主编、吉林省长春出版社出版的地方特色教材,以及山东、黑龙江等省适应五四学制需要而改编使用的人教版四年制教材。
这些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吸收了前人的教材编写经验,努力践行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对比之前的初中语文教材有了长足的进步。下面对其中几个主要版本教材进行分析和评价。
总览各版本教材,可见现行初中语文课标教材总体上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各版本教材努力追求自身特色,教材多样化的局面正在形成
课标实施前已有多套初中语文教材在全国使用,但由于各种原因,各种版本的教材面貌差异不大,仅是一纲的“多本化”[1]、教材的多样化并没有得到落实。
而现行各版本初中语文课标教材,在贯彻落实课程标准基本精神的基础上,都在努力追求自身特色。各种版本的教材面貌各异,通过独特的编写总体思路、单元体例、课文练习设计等综合形成了自己的突出特点。如人教版大胆探索,立足于语文实践,把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融为一体;苏教版九年级以读书方法为线索组织单元,并在每单元后设计“综合学习与探究”,根据单元读书指导的总要求,提出跨课文的综合性思考题;北师大版将比较贯穿整套教材,突出课文之间的“同类比较”,注意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打破了孤立展示经典文本的旧格局;河北版明确提出面向农村中学、服务农村中学的教学需要。这些教材编写的创意,表明我国初中语文教材多样化的局面正在形成。
2.按主题组织单元成为主流,教材价值取向和编写指导思想有较大改变
从选文角度看,按主题组织单元有利于凸显语文学习的人文性。采用这种组元方式的教材,基本都是循着课程标准提出的“自然、社会、人生”三大板块来构建主题序列,选文视野比较开阔,由此带来了教材整体面貌的改变,呈现出淡化政治意识形态、复兴文化传统、以人为本以及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价值取向。
从教学角度看,为了以主题引领学习活动,教材在设计上有意识地将知情意行、读写听说融为一体,增强了综合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因此,这一组织单元的方式实际上透露出教材编写者转变指导思想的主观努力。课改之前,初中语文教材编写普遍把大纲列出的读写听说能力训练点按一定的顺序编排组合,以此构成教材的纲;而课标教材编写者努力转型,注意落实课程标准要求从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角度来整体推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精神,普遍把设计在系列主题引领下的读写听说综合学习活动作为教材编写的核心,以语文实践为教材的纲。
当然,正如课改之前教材并未能真正实现以能力训练为纲一样,各家课标教材以语文实践为纲的思想也落实得不够理想。
3.古诗文的比重有所增加,注重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继承汉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
对比课改前的教材,各版本教材古诗文选文的视野和标准在拓宽,比重略有提高,中华版更是达到了占全部选文的50%以上。这反映出课标教材普遍注重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同时,对于汉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的继承也成为各版本教材的自觉追求。如在练习设计中,各版本普遍重视发挥积累、体验、感悟等传统学习方式的作用;多个版本教材重视诵读教学,设计了专门的诵读板块;中华版等还把传统的点评融入课文的导学系统中。
4.淡化知识倾向明显,谨守“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2]的原则
各版本教材都按照课标要求“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改变了之前编写语文教材普遍按能力点和知识点来构建读写听说(思)多线交错的知识网络和训练体系的做法。在现行课标教材中,明显体现的语文知识安排有两个板块:一是大多数版本采用的附录列举方式和部分版本采用的课文后补白的形式;二是在练习题干中穿插的“随文学习”形式。这样的安排显示出淡化语文知识的明显倾向。
当然,各版本教材均努力以现代知识观念来重新审视知识,普遍重视建构与初中学生学习心理相适应的、用以指导学生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行为的程序性知识,如北师大版通过练习设计体现出来的比较法、还原法、差异矛盾法、关键词法等四大文本分析方法,苏教版九年级用以建构单元的九大读书方法。但大部分教材出现了语文知识更新不足和核心知识缺位的状况。
5.阅读课文的核心地位依然牢固,强化表达与交流的努力效果不彰
课程标准按照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各学段课程目标,体现出纠正语文教学以课文阅读教学为核心的弊端,强化表达与交流的意图。但各版本初中语文课标教材基本还是文选式的,阅读课文的核心地位依然不可动摇。表达与交流(写作、口语交际)在教材中形式上得到了重视,或是有相对独立的板块,或是在综合性学习中占据主要地位,但是,由于大部分教材中的相关设计或是随着单元主题走,或是由简单的写作(口语交际)要求加点拨构成,基本上还是停留于布置学习任务的模式,单个设计的操作性不强,整个学段的安排又缺乏序列和梯度,因此各版本强化表达与交流的努力效果都不理想。
三、初中语文教材编写的几个关键问题
通过研究各国初中语文教材的发展趋势,分析我国初中语文课标教材的现状,我们认为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要努力解决以下几个关键性问题。
1.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有效进行价值导向
重视对学生进行价值导向是各国语文教材编写的重要指导思想,我国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对此也十分重视。从历史发展角度看,我国现行语文教材注重通过我国及世界优秀文化的传承和经典文学作品的熏陶来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其对学生进行价值导向的方式更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这对比以前的教材有了巨大的进步。
但是,认真审视现行课标教材,我们发现其中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存在不足:传统价值观的现代阐释工作做得不够,革命传统教育有所削弱,对改革开放后国家巨大发展的反映不足。这些不足需要教材编者进一步改进,一是要从价值内涵上入手,系统梳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并全盘考虑教材单元构成和选文组合。二是要从渗透形式上入手,注意设计符合初中学生心理的语文实践活动(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等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内化情感。
2.建构符合汉语文特点的初中语文知识网络
我国现行各版本初中语文课标教材广受批评的一点就是其语文知识体系的缺失。导致这一局面,一是因为对之前语文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弊端矫枉过正;二是因为对语文知识更新的研究不足,缺少学术的支撑。而国外语文教材在语文知识的更新和建构方面有较成功的经验,值得国内教材编者借鉴。我们应在当代知识观的指导下,吸取当代思维科学、语言心理学、应用语言学及汉语研究的最新成果,运用统计、调查等方法,从语言、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及思维等几个方面精心选择相关的语文知识,建构符合汉语文特点的初中语文知识网络,作为教材编写的理论支撑。
3.设计教学操作性强的语文实践活动
由于知识网络的缺失,我国现行初中语文课标教材普遍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确定,因而教学操作性不强的缺点,教师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和设计才能实施教学,这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也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新编初中语文教材,要有意识地借鉴现代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技术,实现教材内容的教学化,把教材的导学系统和练习系统编写成为根据学习要求展开具体学习过程的程序性较强的语文实践活动,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整体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