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550-1868(2016)6
【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抑郁症病人健康教育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89例抑郁症患者,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干预,试验组患者采用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模式进行干预。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在出院时HAMD平均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出院6月后HAMD平均评分分别为(22.47±5.76)、(30.98±4.72),试验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在出院时服药依从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出院6月后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模式能显著提高抑郁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及服药依从性,使病人抑郁情绪得以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关键词】自我管理教育;延续性;抑郁病;临床价值
抑郁症是一系列病因未明并对人类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一种精神疾病,伴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高、复发率高等特征,对社会的健康安全也造成了严重威胁[1],抑郁症病情极易反复发作,需要长时间调节及治疗 [2]。本文就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抑郁症病人健康教育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89例抑郁症患者,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及对照组。试验组患者45例,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2.5±10.3)岁,患者平均病程为(3.9±5.1)年;对照组患者44例,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3.1±11.3)岁,患者平均病程为(4.0±4.3)年。两组患者在病程、性别及年龄等方面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干预;试验组患者采用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模式进行干预,该操作由护师以上、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负责,操作均严格按医院健康教育规范化流程进行,对所有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综合教育,住院期间,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周2次;患者出院后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延续6 个月,每次电话回访不少于30分钟,每周不少于1次;每次家访时间在50分钟左右,每月1次,每两个月至少进行一次专题讲座。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6月采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分,并对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评定。服药依从性评定:完全按医嘱进行服药者为完全依从,间断性按医嘱进行服药者为部分依从,自行停止服药者为不依从。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6.0这一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选择(±s)进行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选择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选择χ2进行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对应HAMD评分对比
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在出院时HAMD平均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出院6月后HAMD平均评分分别为(22.47±5.76)、(30.98±4.72),试验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及出院后6月服药依从性对比
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在出院时服药依从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出院6月后服药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及不依从情况分别为30例(66.67%)、12例(26.67%)、3例(6.67%),对照组患者在出院6月后服药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及不依从情况分别为20例(45.45%)、12例(27.27%)、12例(27.27%),试验组患者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抑郁症在临床上为一种慢性精神相关疾病,其复发的病人临床症状持续得更长久,症状更严重,同时治疗的效果也更差[3]。现阶段大多数抑郁症病人对相关精神病的临床知识了解的很少,导致其出院后,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对自身疾病状态进行有效管理,对再次出现病态认识及思维不能及时恰当的作出判断[4]。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出院6月后HAMD平均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出院6月后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模式能显著提高抑郁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及服药依从性,使病人抑郁情绪得以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有利于患者掌握有关抑郁疾病的知识和积极有效的应对技能,有效增强自身服药依从性及社会适应力,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自信心,使疾病的复发率大大降低[5]。
【参考文献】
[1] 向燕卿,盛久灵,张德源,等.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现代预防医学,2014,41( 4) :678-680.
[2] 李生苹,毛庆娟,张富,等.依从性问题的干预措施对抑郁症的辅助治疗[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 8) :916-917.
[3] 冯光明,田俊生,张丽增,等.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研究进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44( 4) :313-316.
[4] 韩莉莉,杨真真,杨彦春,等.难治性抑郁症与非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自动思维的比较[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3,22( 3) :201-204.
[5] 陈策,高成阁,马现仓,等.抑郁症病人自动思维和应付方式的特点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9):1294-1296.
论文作者:杨岩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界》2016年6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2
标签: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抑郁症论文; 延续性论文; 差异论文; 自我管理论文; 《医药界》2016年6月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