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深化改革。新形势下,国家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对高校教育工作的优化改革,社会发展形势和实际的教育工作变化都对高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际的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做好基础性的理论知识教学,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做好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和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所以也应该注重做好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涉及到多方面内容,而且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对学生做好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将心理学相关知识引入其中,从而更好地帮助高校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就心理学相关知识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的运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心理学相关知识;高校思想教育;运用
引言
从目前情况来说,把积极心理学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高校并不多,主要是一些名牌大学,虽然这些高校的一部分学生感觉学到了知识,还有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停留在最初的形式教育,内容乏味,从而导致许多高校大学生不太满意当前高校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高校学生们产生了排斥心理。
1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
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更多的指的是在学校校园中,接受教师的知识教学和引导,而新时期的教育更多的包括有理论知识教育和应用实践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教育结合在一起,能够实现学生更加积极健康的成长进步,有效实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在实际的社会基础教育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将一些实质性和有效的教育方法策略应用到其中,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把握受教育者的自身特点,为受教育者创设出更加具有先进思想和针对性的活动,引导受教育者能够积极的参与进来,从活动中来感悟到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将所学习到的知识或技能应用到自身的生活和学习中,起到规范自身道德行为和人格特质的积极效果。从中可以看出,教育者应该结合受教育者的心理状态来为受教育者做出积极有效的引导,从心理活动方面入手,通过知识化的学习来增强受教育者对自身的认识,从而有效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理解。部分学生的实际思想行为和教育的经历有所差异,所以在实际的表现行为方面有差异化和情绪化特征,很多时候都会由于自身的认知和问题看法存在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当然,这并不受教育者的本能反映,更多的是由于思想和情感方面来控制着学生的思想政治情感。基于这种情况,应该要注重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教育程度和对物质及精神的需求,其中就应该注重对受教育者做好知识需求和健康需要以及荣誉需求等方面的把控,引导学生能够更加积极有效的锻炼和控制自己。
2心理学相关知识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2.1以高校学生为对象,找准学生思想问题
积极心理学是一个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发展的核心,要掌握今后的发展方向,就必须把高校学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出一个适合高校学生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平台,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全部资源服务学生,向学生传播思想教育信息,才能使高校学生对相应的思想政治知识产生了解认知。同时,还需要高校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积极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和交流,这样可以准确找到学生的思想问题,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积极优化育人环境,注重自主性和建设性
首先,要以建设性原则构建育人环境。各高校要将育人环境作为一个完整体系来进行建设,逐步完善教育教学设施、人文艺术、校风学风建设。在此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育人环境与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杜绝环境改善即为育人成效的“唯环境论”错误观念。高校还要正确处理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开放环境与封闭环境、直接环境与间接环境、良性环境与恶性环境、社会物质环境与社会精神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其次,要以自主性原则构建育人环境。所谓自主性原则就是在教育实践中注重提高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意识的觉醒,使主体在环境中生发自主意识、独立意识、主动意识和驾驭意识,而不是依赖意识、被动意识、盲目意识和奴役意识。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根据个人成长的发展轨迹,深入认识和了解世界、国家和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动向,积极引导大学生规范个人行为,借鉴、吸收、接受各种先进科学理念和思想文化,融入新时代的建设和发展中,向着美好生活奋进。
2.3基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效结合心理学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的个人成长差异和自身的受教背景各有不同,同时也会造成学生形成了自身的心理学体系,包括有道德心理学和政治心理学以及学习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等内容,这些不同的差异化内容都对教师的实际工作开展产生了一定影响,所以教师为了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应该要注重深入地把握和了解学生的不同心理活动,结合具体的个性化差异来开展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为学生做好细致全面的关心和爱护及尊重,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确保学生能够对教师有更高的尊重和信任,只有做到这种情况和条件,才能够确保学生能够敞开心扉,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学习和沟通,帮助教师有效地展开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更加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质量。
2.4综合运用教育方法,突出针对性和激励性
当前,尽管高校普遍进行教学方式创新,以改变传统“灌输式”“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但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层次理论强调人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化发展,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具有未被挖掘和开发的潜能,一旦爆发出来将给人强大动力。因此,“因人而异”“以生为本”应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设定的基本原则。高校要采取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将教育者和受教者联结起来,发挥高校的纽带作用,有力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持续性和科学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艺术性和实效性。
结语
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应该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心理素养,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对从事教育事业的高校教师来说,不断钻研自己的教学技能,努力传播自身优秀品质,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威信,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果,而且学生也会铭记教师的教诲。
参考文献
[1]曾秀兰.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个维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
[2]蓝邱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初探[J].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148-151.
作者简介:余隆甫,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专业:金融数学。
论文作者:余隆甫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9
标签:高校论文; 学生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环境论文; 心理学论文; 思想政治论文; 思想教育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