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农村社区教育资源的优化路径论文

信息化环境下农村社区教育资源的优化路径论文

信息化环境下农村社区教育资源的优化路径

张红兵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80)

[摘 要] 为我国农村社区教育资源建设提供参考,针对我国农村社区教育资源建设现状,阐述了推动农村社区教育资源共享和优化的现实作用,提出了信息化环境下推进农村社区教育资源共享和优化的路径。

[关键词] 信息化;社区教育;农村;优化路径

城乡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一直是制约我国教育发展均衡化和公平化的关键因素,在社区教育领域也是如此,我国城乡之间长期的二元结构使农村在教育机构体系、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都与城市区域有较大差距,这也是长期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是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公平、有组织、可终身参与的学习机会,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快农村社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弥补农村教育的历史欠账和发展短板,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使农村居民获得平等享受社区教育服务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为我国农村社区教育资源建设提供参考,笔者就信息化环境下农村社区教育资源的优化路径进行了研究。

1 农村社区教育资源建设现状

社区教育是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全民素质,促进小康社会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对农村投入的持续增加,农村社区教育在基础设施、资源数量等方面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与我国终身教育战略发展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仍然存在财政投入不足、资源重复建设、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资源共享存在壁垒等问题,这些均制约着农村社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1.1 优质资源的有效供给不足

从人口规模看,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且农村人口占比较大,农村的继续教育对提高我国人口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从教育需求看,农村人口对社区教育的潜在需求较大,因此对农村各类资源的投入要求也较大。从供给视角看,虽然近些年国家通过精准扶贫等各种惠农政策,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农村社区教育基础设施、学习资源等有了较大程度改善,资源短缺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高水平、有地方针对性、优质的社区教育资源供给不足问题在一定时间内还将存在。对河北省农村社区教育调查发现,目前存在2个明显的问题:一是资源适用性问题,即所学习的知识或技能并不能应用于当前的农业经营或应用,对农业生产或脱贫的帮助不大;二是师资配备问题,配备的师资专业性不符合要求,或是由当地的中小学教师兼任,或专业素养难以满足要求,不能解答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优质资源无法有效供给是制约农村社区教育发展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1.2 资源重复建设现象突出

优质资源的有效供给既是改善农村社区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保证社区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但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在农村社区教育中普遍存在,这也是制约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一个方面,如很多学校还是沿用传统的自主建设和应用模式,且各自为战,缺乏统筹,基本属于自主规划、自主建设、自主使用,获得的经费有限,难以形成规模或者合力,不利于开展大规模的优质资源采购或自主活动;在有限经费预算的约束下倾向于购买现成的资源,难以避免资源重复建设的现象。

1.3 资源适用性不强,利用效率不高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农村居民对利用本地社区教育资源学习相关知识具有很高的学习意愿,但社区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却不高,究其原因,除网络覆盖方面的不足外,主要是资源的适用性不强,不能有效满足其实际学习需求。在农村社区教育机构网络覆盖方面,目前的承载机构主要是由街道集中建设的社区教育活动中心、依托职业学校建设的社区教育机构、依托开放大学系统学习中心建设的社区教育机构。这些教育力量主要集中于城镇区域,而相对于农村,社区教育机构覆盖不足,且难以有效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在适用性方面,存在有效资源供给明显不足和其他资源“水土不服”的现象,尤其是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大部分是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取,这些教学资源由东部发达地区制作,或由高等院校制作,内容与中西部地区的实际需求存在差异,针对性不足,难以在培训、就业和脱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相应的学习并不能对生产生活带来直观的效益或者改变。因此,一方面造成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也导致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1.4 资源共享壁垒阻碍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选取CBOE的新兴市场ETF波动率指数作为衡量原油金融属性的指标,代码VXEEM,该指标于2011年3月16日开始发布。VXEEM是采用CBOE的VIX计算方法对跟踪新兴市场ETF的期权计算出来,反映MSCI新兴市场指数基金的隐含波动率(见图9)。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相较于滞后公布的许多宏观数据,股市的波动率直接反映了投资者对于未来宏观经济的信心。

个性化学习的实现要基于2个条件,一个是具有足够数量的学习资源可以供学习者自由选择,另一个是学习者具有自主学习的内在学习动力。因此,当前条件下要满足农村社区教育的个性化学习,首先必须要了解社区对各类学习资源的真实需求,并在区域间科学协调和规划的前提下组织开发资源,既要满足资源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也要满足区域性、个性化的要求。因为农村社区之间因地域、文化水平和年龄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对社区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过去只注重资源数量的模式并不能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信息化条件下,各种信息的传输和沟通效率进一步提高,在促进社区教育资源共享的基础上,通过信息交换,有利于更真实了解相关资源使用者的实际需求,从而提高资源供给精确性的同时,进一步丰富资源的内容和种类,为社区居民开展按需供给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外在环境的满足条件。

2 推动农村社区教育资源共享和优化的现实作用

2.1 推动信息化环境下的资源共享

当前,资源共享壁垒的根源在于利益分配问题,因为各地在进行资源制作时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如果要进行资源共享,必然会涉及资源交换或者成本分摊的问题,建立和完善资源交换和共享机制,有利于引导资源的交换和共享,既能有效化解资源壁垒的问题,也有利于促进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首先,在共享机制下,资源使用方承认资源制作方的权益,并支付适当的使用费用,由于农村社区教育资金是由财政投入,资源使用方支付使用成本由财政保障,该机制下资源制作和使用双方的权益都能得到保护,有利于激发各方进行优质资源制作和共享。在信息化环境下,资源容易实现数字化转换,从而实现资源技术上的标准化,学习者只要具备网络和学习终端,就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既提高了学习的便利性,又提高资源共享的效率。

2.2 实现资源交换和使用效率的提升

共享经济是现代社会一个鲜明的发展特点,如顺风车、滴滴打车、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共享经济模式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商品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满足更多人的使用需求,发挥了最大的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在社区教育资源供给方面共享经济也同样适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于总人口的需求来说,其经济支持和资源供给还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且存在城乡、地区发展差异问题,资源建设和供给分布不均。在此情况下,推广资源共享模式,既有利于解决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资源供给不均衡的问题,也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和互相借鉴,有利于推动社区教育资源建设质量的整体提升。

2.3 促进基于按需供给的个性化学习

组织目标是评价组织绩效的重要标准,高校作为一种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其目标是多元的。从学校整体来看,既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总体发展目标,也有各个总目标下的职能目标,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教学工作、学生管理、财务运行、基本建设、大宗设备采购、投资运营等。投入的资源成本,既有人力资源的投入,也有货币资金的投入,还有土地、房产、设备等物力资源的投入。价值管理中的功能指标和成本指标必须包涵高校办学活动过程的整体特质,全面反映高校在资源成本投入和功能产出方面的主要内容,力求使建立的指标体系具有全面性。

信息化环境下推动社区教育资源的共享模式,无论是对于资源的供需双方还是整个社会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资源供给方来说,共享模式不改变教育资源的产权结构,只是在使用方交纳一定使用费的前提下,让渡资源的使用权,不仅有利于扩大资源的使用范围,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也能有利于分摊教育资源的制作成本;对于资源需求方来说,使用较低的成本就能获得一定规模的优质教育资源,不必再进行大规模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资源共享加速了流转使用,减少重复建设和闲置现象,是在有限的教育资源投入情况下,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促进教育资源的流通和使用,能显著降低教育资源制作和流通的成本,共享模式使资源的供给方、需求方和整个社会都能从中受益。以社区教育的师资资源为例,在当前城乡二元结构模式下,农村社区教育的师资力量明显是一个薄弱环节,在共享模式下,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农村社区教育可以与城市共享师资资源,并通过交流和共享,增加农村社区教育师资经验和力量的同时,降低农村社区教育师资成本。

2.4 推动共享模式,增大受益人群范围

大同刀削面是山西美食的代表,但绝不是全部。山西每个地区几乎都有当地以面为主的特色美食佳肴,如大同、吕梁一带的莜面栲栳栳,晋北的高粱面鱼,太原附近的稍梅、擦尖等都是这类面食小吃的代表。

3 推进农村社区教育资源共享和优化的路径

3.1 提高农村社区教育的职业化培训能力

当前,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已经进入攻关阶段,无论是已经脱贫还是尚未脱贫的地区,应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结合本地区的区域优势或产业特点,开展基于市场化运作的农民职业化培训和管理模式,使农民在接受相应职业化培训后,就能在当地找到相应的工作或自主创业,解决就业和脱贫问题,使农民不仅愿意接受社区教育的职业化培训,更能从职业化培训中受益,从而使社区教育的职业化培训形成良性循环。同时,为进一步扩大社区教育职业化培训受益群体的范围,社区教育机构也可以吸取农村致富带头人或优秀代表进行培训,既有利于提高其信息化专业素质,也有利于对社区居民的再培训,进一步推动社区教育的信息化进程,提高教学效果。

3.2 建立完善基于需求导向的资源共享和配置机制

建设优质适用的教育资源是进行资源共享的前提,要改变社区教育资源适用性和使用率都不足的问题,建立完善基于需求导向的资源共享和配置机制,提高资源的适用性。建立高校、企业、各类社区组织和社区居民代表等多主体参与的基于市场化运作的资源建设和运作机制,提高资源建设、配置和共享的效率。在此机制下,既能发挥高校在专业、师资和课程方面的特长,保证资源建设的质量;也能发挥企业在市场开发、营销和运作上的灵活性和市场化,保证建设资源的经济效益,推动可持续发展;各类社区组织和社区居民代表的加入也能保证资源建设能充分吸纳其意见和建议,保证所建资源对农村社区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帮助解决农业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将学习和应用结合起来,真正发挥社区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完善和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3.3 借助“互联网+”创新社区教育资源共享和覆盖范围

推动社区教育资源共享需要一定的环境支撑,包括硬件、软件和社会环境。从硬件环境来说,主要是用于存储资源的计算机、服务器、用来传输资源的网络、用于浏览资源的各种数字终端等。从软件环境来说,主要是指各种优质教学资源、学习资源管理服务系统,这既是资源共享的重点环节,也是当前的薄弱环节,需要重视及加强管理和引导,首先要利用各种云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教育资源的云存储和推送服务,并定时更新资源,为农村社区教育学习者提供多种接入方式;其次是建立和完善基于线上直播的同步教学平台建设,解决农村地区师资缺乏的现状,同步教学平台建设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以有效交互为基础,实现在线实时交互,为农村社区教育提供较好的服务体验;第三是建立和完善对社区教育资源使用和共享效益的评估监测平台,通过监测资源的使用频率,学员的反馈意见,学习评价等内容监测和评估资源的使用,或借助于大数据等技术分析学习者的学习偏好和兴趣,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课程建设规划、课程推送等服务,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提高学习者的学习体验。

3.4 保障资源交流和共享渠道畅通

优化和推广资源共享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提高资源的覆盖范围,使优质资源惠及更多人群;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资源的交流、更新和优化。在“互联网+”背景下,社区教育资源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优质资源在全国范围,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推广和普及,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使优质资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为了发挥资源优势,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共享机制,对于存量资源,可以按照新的技术标准进行标准化改造,使其能最大范围内共享和利用;对于新建资源,则统一按照新的标准建设,减少技术壁垒,方便共享和使用。

造成目前农村社区教育资源适用性差、利用率不高的原因归根结底还在于缺乏统一的统筹机制,资源共享及优化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如东西部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没有实现完全的共享,反映出管理统筹和利益分配2个问题。对于管理统筹来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有效的农村社区教育信息资源管理和共享平台,导致各种信息和资源难以有效联通和共享。对于利益分配问题,由于资源是由各区域自行投入建成,共享必然存在收回成本或者实现利益的问题,如果没有合理的机制,必然形成资源共享的壁垒,从而阻碍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从社会环境来说,在宏观层面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社区教育的影响力。使社区教育能够成为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真正形成学习型社会。在微观层面多开展与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相关的主题活动,帮助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展示和交流学员之间的学习成果,这有利于激励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社区教育中来。

浮盘密封材质(皮囊等)的抗腐蚀性、耐温性、耐油性、抗老化性能够与储存介质相符,密封部位所配弹性元件能够经得住油气或水汽腐蚀,弹性伸缩良好,这在浮盘安装前必须进行认真核验,确保材质符合长周期运行。在储罐定期检查、检验时一并进行必要的查验,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处理。

3.5 推进农村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

推进农村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是落实和推进资源共享的重要基础,而农村社区教育资源共享路径的实现和持续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优质资源的建设外,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资源共享系统的使用和维护,资源建设规划、使用、成本分摊等管理协调事项。因此,为保证农村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资源共享的有效发展,必须从全局视角设计和推动发展战略,从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人员配置和共享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规划,并确保各项保障措施的有效落实,促进农村社区教育均衡化发展,使城乡社区居民都能得到均衡化服务,实现教育公平。

4 小结

资源配置不充分和不平衡是制约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农村社区教育网络体系的完善和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提供了实现路径,通过推进农村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基于需求导向的资源共享和配置机制、形成基于精准扶贫的职业化培训机制、优化资源交流与共享的平台和渠道等手段,能够有效丰富和优化农村社区教育资源供给,促进社区教育在农村的均衡化发展。

(5)自平退工程措施实施后单退圩堤未进行过除险加固,进洪水位以下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多数圩堤内仍有未迁和返迁人口,原明确单退圩堤分洪运用后核减农业税的补偿机制已不符合当前要求,这些都影响单退圩堤正常发挥“低水种养、高水蓄洪”功能。

[参 考 文 献]

[1] 马 静,赵红伟,朱 红.信息化环境下社区教育发展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8(8):143-146.

[2] 卢新文,刘国暖.开放大学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的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7(6):73-76.

[3] 秦 笑.信息化背景下社区教育模式的构建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6.

[收稿日期] 2019-04-20

[基金项目] 2017~2018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河北省社区教育信息化推进策略研究”(2017GJJG387);2018~2019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互联网+”视域下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研究”(2018GJJG684);河北广播电视大学2017年立项课题“开放大学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策略研究”(2017ZD09)

[作者简介] 张红兵(1978—),男,副教授,硕士,从事远程教育方面的研究。E-mail:zhhongbing@126.com

(责任编辑:冯 卫)

标签:;  ;  ;  ;  ;  

信息化环境下农村社区教育资源的优化路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