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已经走进初中数学课堂。为此,要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中的地位,并能够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确定研究性学习内容;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建构合理的评价体系,从而让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欲望。
关键词:初中数学 研究性学习 思考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性学习已经走进了数学课堂。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生活中、社会中选择具有研究性的课题,在对选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一步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标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利于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培养出更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那么,在初中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利用研究性学习,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课题,笔者在实践中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中的地位
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教师是高高在上的严师,所谓“严师出高徒”。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必须按照教师的方法和思路进行课堂学习,只有被动地接受知识。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所以我们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观念,转变角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国家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体现了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使学生体验到知识应用的乐趣,自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当前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且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展开创造空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说明人的知识既有传授的,又有必须通过亲身体验、感悟而得到的。研究性学习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这种开放性学习,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促使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完善人格,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科学把握
1.结合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知识特征,合理确定研究性学习内容。研究性学习内容的确定至关重要,它不但直接影响着研究的成功与否,更能确保研究性学习不流于形式,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兴趣的目的。虽然数学新教材中也提到了一些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但这并不完全适合于所有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发展有价值,也就是说通过对学生的自主探究,真正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并将研究性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和问题解决的方法运用于数学学习,使之拓展和加深。作为教师应认真分析和掌握每个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认知差异和兴趣爱好,了解和把握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家庭背景,针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设置结合学生实际的研究内容。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意识。研究性学习注重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设置问题情境,吸引数学学习的兴趣,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参与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形成独立的数学理解力和感悟力,这才是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宗旨所在。可以创设课堂小游戏,让同学们在“玩”中学习数学、在“乐”中思索问题,在吸引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欲望。
3.建构合理的初中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评价。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应当以学生的良好发展为走向,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和激励功能,帮助学生提高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支持学生通过探究,建构真实的学习意义和生活意义,并在正确评价观的指导下,突出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按照新思路来考虑有效评价的策略和方法问题。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和评价所有的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身上独有的特点,挖掘潜在的优点,发扬长处,弥补不足,充分体现评价要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因此,评价的标准应具有开放性。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经验和结果的获得是通过持续、主动地自我学习,亲自实践、亲自体验获得的。最好的评价者应该是学生自己,自我评价的意义在于加深学生对自己作为学习者的理解,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认识,有助于对学习过程的控制,培养和形成对学习及活动的评价能力。
参考文献
[1]蒋正明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J].内江科技,2009年05期。
[2]程玮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习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张丰 试论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00,(6),42-45。
论文作者:于翠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月第3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4
标签:研究性学习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评价论文; 课堂论文; 知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1月第3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