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兴
(绥滨县人民医院儿科;黑龙江省绥滨县156200)
【摘要】目的:分析在EB病毒感染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中采用更昔洛韦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EB病毒感染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22例进行分析,选取时段为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予以更昔洛韦治疗的11例患儿为实验组,而予以利巴韦林治疗的11例患儿为对照组,治疗后将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时间明显较短,2组各项比较差异P<0.05,形成了统计学意义。结论:在EB病毒感染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中采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EB病毒感染;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更昔洛韦
在临床上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类型,主要致病原因为EB病毒感染,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咽喉疼痛、外周淋巴细胞增加、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及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等,对患儿的健康及生命造成严重影响[1]。在临床治疗中主要以免疫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及抗病毒治疗为主,其中利巴韦林作为一种常用治疗药物,但是其效果并不明显,而我院发现更昔洛韦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本研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进一步分析,选择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2例EB病毒感染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进行分析,以下为分析过程和结果。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EB病毒感染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22例进行分析,选取时段为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予以更昔洛韦治疗的11例患儿为实验组,其中包括8例男性患儿和3例女性患儿,中位年龄为(5.6±1.8)岁,中位病程为(4.3±0.6)d;而予以利巴韦林治疗的11例患儿为对照组,其中包括7例男性患儿和4例女性患儿,中位年龄为(5.5±1.6)岁,中位病程为(4.4±0.8)d,统计分析2组患儿临床资料中基本信息,P>0.05,统计学意义未形成,提升了此研究中对比数据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儿首先均接受退热、护心及护肝等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患儿予以更昔洛韦进行静脉滴注,剂量为5mg/(kg·d),12h/次,2次/d;而对照组患儿予以利巴韦林进行静脉滴注,剂量为10mg/(kg·d),1次/d,2组患者均进行为期2周的治疗,治疗后对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1.3 评价指标
对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肝功能损害、异型淋巴细胞<10%、热程、淋巴结肿大、扁桃体肿大)进行评价和比较。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1d后,患儿体温降低,2d之内体温为正常,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淋巴结缩小三分之二判定为显效;患儿治疗1d后体温有所降低,4d之内为正常水平,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淋巴结缩小大约三分之一判定为有效;经过5d的治疗,患儿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是加重判定为无效[2]。
1.5 统计学工具
本研究中2组患儿相关对比数据分析和整理工具均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9.0,所涉计数数据表示方法和验证方法分别为%和卡方值,而所涉计量数据表示方法和验证方法分别为均数±标准差和T值,判定形成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实验组患儿经评价,达到显效的例数为7例,显效率为63.64%,达到有效的例数为3例,有效率为27.27%,而无效的例数为1例,无效率为9.09%,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实验组患儿经评价,达到显效的例数为3例,显效率为27.27%,达到有效的例数为4例,有效率为36.36%,而无效的例数为4例,无效率为36.36%,治疗总有效率为63.64%,2组比较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形成(X2=7.0714)。
2.2 对比2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较短,2组比较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形成,如下表1所示。
表2 2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结果(d)
3 讨论
在临床上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儿童时期常发,主要以颈部淋巴结肿大、疲乏、恶心、发热、咽喉疼痛等为临床表现,对患儿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3]。同时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其特点为反复发作,同时病情迁延,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避免发生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命安全[4]。在临床上一般以抗病毒药物治疗为主,主要有更昔洛韦、利巴韦林及阿昔洛韦等药物。研究中对照组患儿予以的利巴韦林,为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一种常见类型,对此病的咽峡炎、淋巴结缩小等症状可进行一定程度的缓解,然而采用此药物进行治疗,会产生较多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贫血、皮疹、腹泻等,同时也没有显著的远期疗效。而本研究予以实验组患儿的更昔洛韦,从研究结果中显示,不但提升了治疗效果,同时缩短了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效果明显。更昔洛韦为一种抗DNA病毒光谱合成核苷类药物,对巨细胞病毒及EB病毒活性较高,入血液之后进一步磷酸化细胞激酶,发展为更昔洛韦磷酸,对三磷酸鸟苷结合病毒进行抑制,以此对DNA合成进行抑制,以此将抗病毒功效加以发挥出来[5]。
综上所述,在EB病毒感染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中采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少娟,林志,杨芳等.更昔洛韦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儿童EB病毒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6):3633-3634.
[2] 王云丽,薛建芳.EB病毒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5例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7(5):478-480.
[3] 蔡继敏,罗新福.更昔洛韦治疗EB病毒感染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14):128-129,130.
[4] 蒋飞.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73例[J].医药前沿,2016,6(20):189-190.
[5] 陈卫华.210例小儿EB病毒感染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6):1245.
论文作者:艾兴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5
标签:患儿论文; 传染性论文; 实验组论文; 病毒感染论文; 细胞论文; 例数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