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论文_程志元 张月蒲 梁晓婴 曾桃燕 董丽燕

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论文_程志元 张月蒲 梁晓婴 曾桃燕 董丽燕

程志元 张月蒲 梁晓婴 曾桃燕 董丽燕

(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江529500)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原因,通过研究组和对照组数据的对比分析,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随机选取我科收治的77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其中385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其中385例作为研究组,研究组采用对于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原因做了重点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了针对性较强的预防及护理方案。通过观察组和研究组重症监护室患者采取不同的预防和护理方式结果对比,发现研究组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感染重点关注,并且根据患者病情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院内感染的几率,不仅提高了重症监护水平,也使重症监护室患者得到了优质的护理。

【关键词】院内感染;预防护理;重症患者

任何医院中重症监护室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重症监护室患者都是急、危、重症患者,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来说,有效的进行优质护理意义重大。在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护理时,对于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因为重症监护室患者病症严重[1],对于病菌的抵抗力较低,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在院内发生感染问题。所以,对于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务必要合理有效,从而为患者的健康与治疗效果提供可靠的保障[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间我科收治的77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征求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实验内容经过患者及其家属全部知情。对照组385例,其中男247例,女138例。年龄26~61岁,平均年龄为(46.8±2.3)岁;研究组对385例患者,其中男235例,女150例,年龄26~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5±2.9)岁。在年龄性别和住院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通过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对各类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确定,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研究组的护理制定更加合理的护理方案,对照组沿用常规护理方法。

1.2.1 优化重症监护理室内环境

严格把控ICU患者数量,并将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隔离开来,对于感染情况特殊的患者,要及时的采取促使单独放置,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和治疗时也要进行隔离处理,避免交叉感染问题出现。各床位的医疗器械要指定床位专用,不能在其他床位患者护理中使用。注意重症监护室室内环境清洁,病房的彻底清洁和熏蒸消毒频次要达到每月1次,每天开窗通过的时间为30~60分钟。同时要对病房进行微生物监测。(2)加强ICU的管理,严格管理进出人员,探视人员数量和探视时间要严格规定并执行,治疗期间禁止探视,在家属探视前必须要采取消毒措施,并且穿上探视服和鞋套。如果患者患有呼吸道感染疾病,禁止探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 严格执行消毒与隔离制度

建立并完善院内现有感染控制制度,提升护理人员对感染控制的意识,由院室主任牵头,医院重症监护室要成立专门的感染监督小组,对护理人员的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监督。同时要任命两名院感监督员,此职位人员专业水平高而且经验丰富,与院室主任配合,有效的开展感染监督小组工作。明确各级层人员责任,一旦监督中出现任何问题必须要及时上报,全院人员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迅速反应,及时制定有效的措施并实施。(2)接触性传播是院内感染比较常见的传播途径,因此要特别注意洗手消毒,除了护理人员外,患者也要应用六步洗手法,并确保病床位上配置好免洗手消毒液。(3)严格控制医疗废物,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必须要及时清理,防止黄色医疗废物区进行处理。

1.2.3 对患者病情进行实时监测

通常而言,一旦ICU患者出现感染情况,都会集中在呼吸道,因此要有针对性的加强患者呼吸道护理,每天要清理患者口腔2次,患者出现呕吐症状或者拔出气管插管后必须要立刻清理患者口腔;对患者进行吸痰护理时,护理人员要注意动作力度,不能由于力度过大使患者上呼吸道粘膜受到伤害;如果患者使用呼吸机,就要对呼吸机和人工气道的进行管理,定期对呼吸机进行检查,并采用一次性无菌管道。增强护理人员的无菌意识,在开展护理工作时,须严格依照流程规范进行,并及时对患者置管处的皮肤采用无菌消毒处理,干燥后粘贴3 M透明敷贴并每天按时更换。侵入性护理操作在护理中尽量避免,如果患者病情允许,应该尽早拔除留置导管,如果插管时间过程,就会发生感染风险。如需进行侵入护理,动作要轻,严格按照护理操作流程规范进行。

1.2.4 对抗生素进行合理的使用

对细菌的耐药性要严格监测,合理运用各种抗生素,在护理中对患者状态格外注意,如果出现疑似感染必须要对患者其痰、尿、血及引流液等样本进行采集并进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再开展进一步的治疗与护理。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利用SPSS 30.0软件进行,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385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中,出现严重感染患者14例(3.63%),轻微感染20例(5.19%)。研究組385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中,出现严重感染患者5例(1.29%),轻微感染患者16例(4.16%)。

通过对院内感染的预防以及护理,2016年间重症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 论

本次研究表明,研究组患者通过采用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患者出现感染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要全面分析院内重症监护室患者出现感染的原因,并且有针对性的制定合理可行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及满意度[3]。

参考文献

[1] 张素梅.探讨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05):65-67.

[2] 刘文利.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当代医药论丛,2017,12(11):37-38.

[3] 李胜男,李 莹,李彤军.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0(02):318.

论文作者:程志元 张月蒲 梁晓婴 曾桃燕 董丽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4月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  ;  ;  ;  ;  ;  ;  ;  

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论文_程志元 张月蒲 梁晓婴 曾桃燕 董丽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