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实验小学 723000
摘 要:创设一个个生动有趣、或富有新意或悬念重重的情境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励学生自主去探究新知,为一节课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刚从课间来到课堂,心绪未定,教师创设怎样的情境在最短的时间打动学生的积极性,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自觉投入到新知的探索中去。
关键词:导入 探究 创新 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出好的导课情景,达到上课一开始就能紧抓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求知欲的火花,主动去获取知识,对这节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创设一个生动有趣,或富有新意、或悬念重重的情境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励学生自主地探究新知,为一节课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导入新课时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现在就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几种导课的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在学生回答后课件播放: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一会儿,八戒抱着一大西瓜回来了。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六分之一,也得给我八分之一。”悟空乐了,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看完后“你们能告诉八戒这是为什么吗?”这样既生动又有趣,还蕴含着新知识,并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学射线、线段、直线时,出示一些熟悉的手电筒、激光灯、旗杆、斜拉桥、学校的林荫路、海平面等图片,看完之后,再到校园里找这些线,让他们感受这些线实际就在我们身边。掌握了射线有一个端点、无限长;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等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并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存在的美。
三、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孩子们天生对一些具有悬念的事物或问题具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创设一个诱惑力强、有趣的悬念情境,他们会千方百计地探索其中的奥秘,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还可以通过这些有趣的悬念逐层深入,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促使他们自觉地去完成拟定的教学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一课时,先用一张白纸先对折,然后以折痕为中心轴撕起来,问:“我们今天就来玩撕纸,先对折,然后就这样,想怎样撕就怎样撕,会吗?”学生的心绪彻底放开了,大家都玩过,不仅会撕,还能玩出很多花样呢?学生个个情绪高涨, 自信地“玩”起来,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学生亲手创造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老师边欣赏边鼓励。然后,选几幅作品贴到黑板上研讨起来。这样的情境,他们带着兴趣,带着好奇,带着惊喜,带着创造,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四、创设挑战性的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新知识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旧知识的“挑战”,当学生感觉到已有的知识解决不了问题时,便会主动地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如:《分一分》一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分苹果要求学生不许说话,只能用掌声来表示分得的苹果数量。“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啪啪!”学生用两掌声回答。“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啪!”掌声依然响亮。最后“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同学们你看看,我看看,不知该怎么表示。学生到了“心通口欲而不得”的兴奋状态了。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这半个苹果,有的画图,写字……当用己有的方式不能表示这半个苹果时,内心产生了强烈的认识冲突,对于新知识的探索就显得急不可待,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就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五、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如:在学习角的度量(二)时,认识了量角器,掌握了内外圈刻度、中心点、零刻度线,以及量角器的使用方法(两个重合一个对照),会用量角器画不同度数的角。如果,不用量角器画角,换一种学具三角尺,你会画吗?利用一副三角尺画出不同度数的角(120度、135度、75度、15度)。让学生学会用2个三角尺拼画不同度数的角,既加强了新知识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达到了新旧知识综合运用。这样人人参与操作,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操作技能,而且使他们都能从多层面解决问题,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的导入,本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入手,努力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选择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事物,提出有关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管创设什么样的情境导入新课,都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创设出形象、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新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每个学生都有所表达,有所展示,获得积极情感的体验,从而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陆书环《数学教育学概论》.航空工业出版社,1997年。
论文作者:邢彩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月总第18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0
标签:情境论文; 学生论文; 量角器论文; 悬念论文; 带着论文; 苹果论文; 求知欲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1月总第18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