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论文_石锋

小学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论文_石锋

广汉市南兴学校 石锋

摘要:语言论文是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工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言是完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书本之间交流活动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工具。在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师促进者的作用,所以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运用。下面谈谈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语言运用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传递;挖掘潜能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语言交流是第一要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言是完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书本之间交流活动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工具。在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师促进者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教师促进者的作用,必须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语言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上好数学课的基本保证,教师通过教学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使学生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在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师促进者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教师促进者的作用,必须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语言。

一、小学数学语言要形象有趣

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正如古人讲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差生,更应做到这一点,以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应细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从而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即使错了,也用委婉的话语指出其不足。当然,表扬、激励、鼓舞都必须有的放矢,不失分寸。相反,教师如果对学生的错误过多地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那就会使学生失掉学习数学的信心,由厌恶数学老师到厌恶数学学科,这不能不说是教学的失败。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时他一眼就看出学生的计算是错误的,但却还是喜欢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慈样的目光和学生一行一行地查看。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课前忘了复习,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够回答的”等,这样做到了多鼓励,少指责;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有奔头,有积极性,使他们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学的教学语言是无形的,它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做到通俗明白,形象生动,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喜闻乐见。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要实现这些要求,首先,要用形象化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一般地说,对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为了揭示课题,教师先让学生猜谜语:“兄弟三人来赛跑,个子有矮也有高,他们会走没有腿,他们会说没有嘴。会告诉我们在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上学去。”当同学们猜对后,教师很自然的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认识钟面”。这样既有趣味性,又自然地把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吸引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再比如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大小月的规律,可以用顺口溜的方式:“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日加。”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二、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要巧妙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要被点燃的火把。要点燃学生求知的火把,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独具匠心,巧妙地运用导入语言,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首先利用实物投影给学生展示“美丽的蝴蝶、五角星”等一些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这些图片的美,然后话锋一转,“你知道这些图片为什么这么美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直觉产生的美感加上教师启发式的语言导入,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其自然地产生了一种学习的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语言精练,提高效率

所谓语言精炼,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少说废话”,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客。

有的教师唯恐学生“消化不良”,讲课语言繁琐罗嗦,面面俱到,其实这种做法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须知,语言精练并不是单纯地削减语言的数量,而是要提高语言的质量,这就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化难点。语言精练必须服从于教学规律,采用最优教学方法,放心大胆地让学生思考、讨论、猜想、总结,教师的语言只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四、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现今的小学课本,里面插入了大量精美、有趣、鲜活的图画,不但符合现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还非常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这为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非常丰富而生动的素材。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好课文中的插图。教师可根据插图内容提问:如“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幅图讲一个故事吗?”与自己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要求在自己编的故事中融入自己想到的数学问题。这样的语言既开启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从中发现或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而另一面也让其他学生学会倾听和交流。

参考文献

[1]施红秀. 浅析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J]. 新课程?上旬,2018,(7):12.

[2]李占涛. 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J]. 读写算(教研版),2014,(4):85-85.

论文作者:石锋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论文_石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