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典型经验及对天津的启示论文

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典型经验及对天津的启示论文

·农业经济与信息技术

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典型经验及对天津的启示

张 蕾,刘会想

(天津市农村经济与区划研究所,天津300192)

摘 要: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大创新。地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作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延伸和补充,经过十年来的快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提升国家、区域创新能力和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起到有效推动作用。本文立足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发展实践,通过文献研究法,整理分析北京、山东、山西等典型地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做法和经验,并结合天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际,提出围绕产业链打造科技链、提高协同创新能力、强化体系推广服务能力和以人为本的创新团队建设等几点启示,对天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具有借鉴作用,从而为加快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和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产业实证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典型经验;启示;天津

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成功实践的基础上,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以农科教发[2008]5号文发布了《关于地方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1],鼓励地方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在此背景下,我国部分省、市、自治区陆续启动地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组建各类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据统计,北京、上海、重庆、吉林、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江苏、安徽、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建立了以品种为主线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每个体系年支持额度由几百万到一千万不等[2]。地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作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延伸和补充,经过十年来的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并积累了一些经验。通过分析北京、山东、山西等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发展建设较为成熟完善的地区,以此作为典型代表,总结地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经验和启示,对天津和全国其他地区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

1 我国典型地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经验

1.1 北 京

北京市作为首都,2009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遵循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北京、科技北京、人文北京”的总体思路,瞄准首都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结合首都现代农业产业布局规划,优化整合在京科研力量和科技资源,启动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建设工作,对进一步提升首都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截至2017年,北京市共建设了1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共聘任首席专家10人、岗位专家160人、综合试验站站长53人和农民田间学校工作站站长178人,产业领域涉及果类蔬菜、叶类蔬菜、食用菌、粮经作物、西甜瓜、生猪、家禽、奶牛、观赏鱼和鲟鱼鲑鳟鱼等农业产业[3]。主要经验做法如下。

在食品行业,人们习惯将产品分成不同等级,按等级定价,而鲁花却坚持分类不分级,全部一个标准。对此,孙孟全很“倔强”:“鲁花只做最好的。”调和油市场鱼目混珠,很多产品只含10%的花生油,却标上花生调和油。鲁花顶着压力,全面公布旗下调和油产品的配方比。在这种“倔强”的坚持中,鲁花花生油创造了一个不小的奇迹,自1992年问世以来,从未在相关部门的抽检中出过质量问题,被评为“国家级放心油”。

1.1.1 注重产业发展需求 北京市创新团队围绕北京农业产业发展新需求与新方向,明确“科技示范、技术引领、优质服务、生态安全”的发展思路,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了解产业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并注重收集、分析和整理农产品市场动态趋势,结合农民的实际需求,针对热点问题和难点攻关,开展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研发、试验、示范、推广和应用。积极发挥创新团队的创新引领作用,开展了大量技术研发和技术示范项目,自主选育和引进一批蔬菜和粮经作物优新品种,优化构建一系列优质、高产、高效栽培体系。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图书出版社逐步得到发展,实力逐渐得到增强。数量上,从1978年的123家,到2018年的585家;类型上,从1978年以国家级行业出版社、省级人民出版社为主,到2018年各级各类出版社各领风骚;规模上,从改革开放前的单一出版社,到如今的跨区域、跨行业、跨经营范围综合性出版社,特别是出现了一大批多媒体融合发展的出版集团,其中,新闻出版类上市公司28家。

1.3.2 创新服务模式,在关键环节上下功夫 创新团队紧密结合产业需要、农民需求和创新实践,瞄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人才培养等关键环节,进一步优化产学研和农科教一体化发展格局,不断完善创新农业科技推广转化机制,积极探索具有产业特点和区域特色的多元化服务模式,更好地满足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兴产业培育的需要,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产业技术水平提升和产业转型发展的引领作用。

1.1.3 注重全产业链集成创新 北京市创新团队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以强化科技创新为抓手,整合成套农业科技资源。生猪创新团队和奶牛创新团队积极进行科技集成创新,推广转化一批雨污分流和养殖无害化处理等成套技术成果。同时,注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使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常态化;并不断拓展技术服务外延和内涵,使农业科技服务实现从单一的养殖环节向全产业链集成创新转变。

1.3.1 从实际需求出发,在特色产业上下功夫 创新团队紧紧围绕山西优势特色农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强化关键技术需求分析。玉米、小麦、蔬菜、水果等9个已经启动建设的产业技术体系,立足产业发展的现状,理清产业发展基础,并从农民生产实际技术需求出发,解决生产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技术问题,因地制宜提出行之有效的产业发展对策建议,为地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分别提取每种天气模态对应的逐日降水观测值,所有日降水量数据被划分成20个集合。对于集合内的元素升序排列,并根据取值范围将其平均划分为N档(N=100),统计每档日降水量出现的频率,并估算出累积概率序列p1,p2,…,pN,得到该天气模态下逐日降水的累积概率分布函数(周璞和江志红,2016)。

1.2 山东

1.2.2 着力成果转化,加大试验示范 充分发挥创新团队综合试验站集中展示研发成果、示范带动技术推广和辐射带动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作用,加大与各级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紧密合作,并且进一步联合各类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密切开展协作,更直接有效地推动更多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和应用。目前,17个地市共建有118个综合试验站,服务范围涵盖各个农业产业优势区域。

1.2.4 注重团队建设,搭建合作平台 创新团队组建以首席专家为重点,集中吸纳一大批具有前瞻性、基础性创新潜质的产业研发精英和专业人才,创新团队中80%以上成员具有正高级职称。同时,注重创新人才培养,不断完善专业结构和梯队建设,充分发挥不同专业领域的科技人才优势,培育形成引领和支撑优势产业发展的创新团队,有力地推动科技与产业、人才与生产的紧密融合。

山东省自2010年开始启动实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目前,全省已建设完成小麦、玉米、棉花、花生、水稻、杂粮、蔬菜、水果、食用菌、薯类、茶叶等22个创新团队,涵盖农产品种类63个,对全省农产品的覆盖率为76%。创新团队共设置首席专家22名、岗位专家179名、综合试验站长118名,涉及100多个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和龙头企业,带动2 000多名农业科技人员广泛参与。规划2016—2020年,创新团队数量达到26个,涵盖农产品种类增加到79个,全省农产品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基本实现对主要农产品的全覆盖[4]。作为农业大省,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突出特点是聚焦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大宗主导农产品,以及具有区域特色、产值较大、与农民增收紧密相关的优势特色农产品,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研发、集成配套和转化推广,全面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主要经验做法如下。

1.1.4 注重聚力团队创新发展 北京市创新团队遵循区域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从体制机制、管理文化、人才考核等方面不断完善创新。搭建网络管理服务平台,促进创新团队交流合作。创新团队组织构架已形成首席专家、功能研究室、综合试验站和农民田间学校工作站的协调一致。创新团队注重凝心聚力,打造团队文化,改善团队作风,提升团队力量,形成积极作为、干事创业的团队精神,不断扩大团队的社会影响力。

将一颗质地坚硬、大小适宜、表面光滑的中药王用胶布贴压到患者耳穴上,取耳垂部眼、舌、面颊等穴,贴压期间,保持耳廓干燥,冬季贴压留1周,夏季则留3d。埋穴期间若有痒痛感觉,立即用水润湿后取下中药王。

1.2.3 完善数据库建设,加强信息服务 创新团队加强重要农业基础数据和信息的收集整理,构建小麦、羊等产业发展大型数据库9个,向山东省委、省政府及有关行业管理部门提出技术建议120余条,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决策等提供公益性信息咨询服务。同时,19个创新团队已编制完成《2014年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为切实推动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信息决策支撑。

1.2.1 着手技术难点,强化科研攻关 各创新团队立足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和技术需求,坚持问题导向,把制约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作为研发攻关重点,支持科研人员到生产一线发现和提炼科研课题,细致梳理产业链条中各个环节的技术需求,强化多学科、多领域的紧密配合与衔接,建立科研直接面向农业生产、解决实际难题的新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已组建的22个创新团队5年间梳理解决产业急需的技术瓶颈问题近百项,有效解决了一大批生产实际难题和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

1.3 山 西

2010年9月,山西省坚持以转型发展为原则,启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山西省以制度设计为基础,确定了“科学布局、优化资源、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创新机制、提升能力”的体系建设总体思路。围绕山西农业发展的综合优势和地域特色,明确了产业体系的服务对象和主攻方向。紧密依托山西省农业厅、农科院和农业大学等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和高等农业院校,在全省30个粮食生产大县和60个“一县一业”示范县、1万个“一村一品”重点村集中开展农业科技服务[5]。主要经验做法如下。

为了满足辐射布置和尺寸相同的要求,还采用了在底模中设置模具的方法,即制作椽间空间尺寸的填料(采用方形木拼接),然后用钢钉将其固定于底模之上,刷隔离剂(确保取模时椽头角部不受损坏),根据放射线布置角部,并用木龙骨将椽头顶部整个固定住。

1.1.2 注重服务产业的实际效果 北京市创新团队作为地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先锋,注重体系建设对农业产业发展的科技引领、服务推广等实际支撑效果,着眼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提升。种植业创新团队、食用菌创新团队和鲟鱼鮭鳟鱼创新团队等积极开展名优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并通过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带动更多农户进行产业化协同发展,对北京市农业优势产业提升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1.3.3 创新管理机制,在基础保障上下功夫 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聚集一批优势单位、优势学科的优秀人才作为首席专家、岗位专家和试验站长,确立了首席专家负责制的基本架构。同时,打破了部门等界限,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了领导组和农业厅长、农大校长、农科院长经常性沟通的“三长”联席会议制度。该机制及时高效、协调统一,由省农业部门总负责,农业院校和农科院所是体系建设的主体,切实保障产业体系高质量运行[6]

2 对天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启示

2.1 以需求为导向,围绕产业链打造科技链

国家和地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经验表明,以需求为导向,围绕产业链打造科技链是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基本特征。突出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链为主线,部署“环环相扣”的科技创新应用链条[7],使农业科技创新在产业的各个环节实现有机链接,顺利完成科技成果示范、转化和推广。天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更须顺应现代都市型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和服务等多重功能需求,按照从产地到餐桌的技术链条[8],突出在育种、栽培、养殖、产后处理、农产品加工、农业设施设备和经济管理等环节的科研、试验、集成和示范[9],着力打通科技与产业之间的层层通道。围绕天津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打造科技链,充分发挥产业技术体系服务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作用。

2.2 注重联合攻关,提高协同创新能力

纵观国家和地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取得成就,在不改变现有体制的前提下,整合优势农业科技资源,加强联合攻关和协同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现实路径。天津应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契机,依托整合现有优势农业科技资源组建创新团队,通过科技资源的纵向沟通和横向协作[10],集中力量解决影响和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建立分工明确、紧密协作、利益共享的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多方融合、互动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7]。借势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深入挖掘并有效整合京津冀三地农业科研与科技人才等要素资源,深化京津冀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点领域的科技合作,在关键领域和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提高协同创新能力。

2.3 以推广应用为目的,强化体系服务能力

从国家和地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经验来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以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和推广应用为目的[11],必须紧密依托并服务农业生产实践,依托产业体系的科研单位、区域性综合试验站和科技示范基地,强化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衔接与配合形成科研、示范、推广一体化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将彻底改变科研与推广脱节的现象[12]。积极鼓励科技人员直面产业发展中的现实难题,及时发现并凝练一线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等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一批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上连基础研究、下接生产实际,形成“课题来自于生产、成果应用于生产”的良性循环模式[13],不断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科技推广服务能力。

2.4 以人为本,加强团队文化建设

无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还是地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其核心都是“以人为本”的创新团队建设。天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突破旧有人才体制的束缚,以特有的组织方式和团队文化凝心聚力,充分调动各学科专业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在的创造性,并注重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获得感[14]。坚持体系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相结合,选拔和聚集一批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通过竞争性人才评聘和考核制度建设[15],注重首席专家、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的实用技术人才相结合,培养造就一支稳定精干、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奋力拼搏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人才队伍,为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长足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地方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2008-09-01)[2018-12-01].http://jiuban.moa.gov.cn/zwllm/tzgg/tz/201006/t20100606_1533947.htm.

[2]刘琴.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覆盖、支撑、引领[J].种子科技,2016(4):19-20.

[3]芦晓春.为北京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N].农民日报,2017-12-16(8).

[4]山东省农业信心中心.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2016-2020)[EB/OL].[2019-02-11].http://www.sdny.gov.cn/zwgk/zfxxgk/jcgk/201612/t20161219_628182.html?tdsourcetag=s_pctim_aiomsg.

[5]裴峰,陈国伟.山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研究[J].山西财税,2013(3):17-19.

[6]李睿,王秀娟.山西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经验与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13(20):50-51.

[7]农业部.农业科技创新的“体系模式”[J].现代农业,2016(10):20-22.

[8]韩天富.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十大关系[J].农业科技管理,2008,27(3):6-9.

[9]张巧利,杨霞.天津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18):163-166.

[10]张娜敏.基于制度创新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研究[D].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4.

[11]涂立超,雷建华,伍新玲,等.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湖北农业科学,2008,47(11):1372-1374.

[12]康兴华.福建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3.

[13]阳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1.

[14]高发瑞.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1.

[15]胡瑞,李忠云,陈新忠.湖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深化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0-46.

Typical Experiences in China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Some Enlightenment to Tianjin

ZHANG Lei,LIU Huixiang
(Tianjin Institute of Rural Economy and Regional Planning,Tianjin 300192,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ystem is an important innovation in the reform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in China.As an extension and supplement of the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the local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after ten years of rapid development.It has played an effective role in promoting national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is paper wa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practice of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in China.By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ng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s and experience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in typical areas such as Beijing,Shandong and Shanxi,this paper summarized some enlightenment of building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in around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strengthening the ability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system extension service.This research has referenced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and the practice basis for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urban agriculture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ianjin.

Key words: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typical experience; enlightenment;Tianjin

中图分类号: F30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3969/j.issn.1006-6500.2019.04.016

收稿日期: 20118-12-10

基金项目: 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17ZLZXZF00830)

作者简介: 张蕾(1979—),女,天津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都市农业发展、农业资源区划研究。

通讯作者简介: 刘会想(1974—),女,河北饶阳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

标签:;  ;  ;  ;  ;  

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典型经验及对天津的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