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运行规律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运行论文,重大变化论文,发生了论文,规律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当前我国经济仍然保持着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
2006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910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9%;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3%,涨幅回落了1个百分点。虽然已出现固定资产投资和货币信贷投放规模偏大的问题。但在国家及时采取治理措施之后,已开始解决。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2006年上半年为4237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加28.8%;8月份回落为21.5%。如果再不出现新的情况,预计我国经济现在这样的发展势头,可以继续保持下去,短期内出现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
二、经济运行机制的改变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反映出我国经济运行规律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都还记得,改革开放前期,我国曾连续出现四次通货膨胀。即1979到1980年一次,1985到1986年一次,1988年到1989年一次,1993年到1997年又一次。在这一期间,我国几乎每过二、三年就要出现一次通货膨胀。每次通货膨胀持续一、二年,第四次竟持续了4年。而从1997年到现在,却一反以往的情况,已过去近十个年头了,再没有出现通货膨胀现象,且近些年来经济一直快速平稳地增长着。这种变化绝不是偶然的。它固然同近些年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有关,但更根本的原因恐怕是经济运行机制和规律发生了变化。远在三年前,我就在《如何认识当前经济形势》(见《北京金融》2003年11期)、《通货膨胀发生的基础已经有所改变》(见2010年7月19日《中国改革报》)等文章中指出,过去是经济转轨时期,而现在已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时期。经济转轨时期最容易发生通货膨胀,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相对减少。当前的经济形势,进一步证明了我的这一看法基本上是正确的。
三、经济转轨时期容易发生通货膨胀
人们知道,通货膨胀就是货币投放过多,使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物价持续明显上涨。而从我国多年的实际情况来看,产生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的原因,又主要是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的增长,超过商品和劳务供应的增长。
在计划经济时期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初期,经济自身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约束力很弱。那时的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上是由政府和国有企业进行的,决策者不是投资的所有者,对决策者个人来说,投资是“旱涝保收”的。决策正确,投资产生了预期效果,这是政绩好的表现,自己可以直接或间接得到好处;决策失败,投资造成的损失由国家承担,自己说一声“缴了学费”就算了结。如果说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有严格的计划制度从外部约束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尚可控制的话,到了经济转轨时期就更难控制了。这时的固定资产投资,在投资主体自我约束力仍然很弱的情况下,计划的外部约束力却明显地软化,投资就难免规模过大,浪费严重,不少项目变成“半拉子”工程。有些投资项目,不仅投资时扩大了社会总需求,而且建成后也发生亏损,或增加的总供给小于增加的总需求,成了制造通货膨胀的因素。
消费基金的情况也是这样。在计划经济时期和经济转轨初期,企业内部对消费基金也是缺乏控制能力的。前面说过,那时的经济主体是国有企业。在个人收入方面,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员和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大家都是国家的或全国人民的雇员。职工希望工资、奖金和其他福利多一点,企业领导人员如从自身利益出发也希望这样。因为在普通职工收入增加的同时,企业领导人员的收入也会相应甚至更多的增加。如果说,在计划经济时期,工资、奖金尚有国家计划和制度从外部约束着,企业领导人在这方面没有什么权力,消费基金不仅可以控制,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维持不动的话,到了转轨初期,情况就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时企业的利润留成增加,自主权扩大,加上当时经济已开始搞活,部门、地区、单位之间职工收入水平的差距拉大,攀比思想增强,消费基金的增长就很难控制了。记得在经济转轨初期,国家几乎每年都要下文制止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然而多数年份仍然出现乱发奖金、乱发津贴等等现象,使消费基金总额增长过快。这就是那时社会总需求经常大于社会总供给,频繁出现通货膨胀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在经济转轨初期,所以容易出现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发生通货膨胀现象,还由于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即在社会总需求开始大于社会总供给,部分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时,企业不能及时扩大生产,或转变生产方向,主动根据市场需要,增加市场紧缺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因为那时的企业主体是国有的,生产、经营状况同企业领导人员和职工的利益没有直接联系起来,且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很小,企业既无动力又无权力去这样做。那时,如市场出现问题,需要增加某种商品的生产和供应,通常必须由国家下达指示,提供条件,企业才可能动手。而此时往往市场物价已经上涨,通货膨胀现象已经形成。
经济转轨初期,容易发生通货膨胀,还由于我国的经济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不密切。那时,我国经常项目下的货币尚未自由兑换,商品进出口额较少,国内外的资本流量也不大,世界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很小。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大部份亚洲国家出现金融和经济危机,货币大幅度贬值,股价急剧下降,而我国却未受到大的冲击。这固然主要由于我国的经济状况较好,但也同我国当时经济开放程度较小,国际投机资本不易冲入我国有关。与此同时,外国商品进入我国也受到比较严格的管理。当我国的社会总需求已经大于社会总供给,商品供不应求时,外国商品是无法自动进入我国,补充我国市场上的商品供应的。而国家出面用外汇资金从国外购买商品,增加市场商品供应,则通常会拖到通货膨胀比较严重的时候。
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通货膨胀的可能性相对减少
这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经济内部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约束力增强。我国当前的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国家的投资仍占不小的比重,但非国有投资所占比重,已经超过一半。以2002年的情况为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43499.91亿元,其中,国家投资额18877.35亿元,占43.4%;非国有投资额为24622.56亿元,占56.6%。在非国有投资的56.6%之中,民间投资占43.4%,其余为外商、港澳台商等的投资。这些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决策者,是其投资的所有者或所有者的代理人,其个人利益同投资的经济效益在不同形式、不同程度上挂起了钩。决策正确,投资效益好,自己能得到好处;决策错误,投资遭受损失,自己也要承担一定的经济和精神责任,因而会非常谨慎地决策。即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考虑市场情况的基础上,决定是否投资、投资多少,力争投资项目建成投产后,产品有销路、经济效益高。就是国有经济的投资,也由于改革的逐步深入,决策机制有了改进,能比较好地适应市场情况的变化,重视投资的经济效益。从而使全社会不考虑市场需要和经济效益的投资减少。应该看到,2006年上半年28.8%的投资增长幅度,虽然已经较快,但还是低于历史上经济过热时的30%到40%的增幅,特别是在国家采取适当措施后,到8月份的增幅就基本趋于正常,原因之一就在这里。
第二,企业对消费基金的“内控力”也大大加强。同转轨初期的国有企业不同,现在的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的所有者或所有者代表,同企业职工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在企业总收入已定的情况下,职工收入增加,所有者的收入就会减少,因此他们和他们的代理人是不会允许职工工资的过快增加的。这就在经济内部的机制上,控制住了社会消费基金的增长速度。
第三,企业已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安排生产。它们有了生产和业务活动的自主权,在竞争机制和利益机制的推动下,适应市场需要的能力大大增强。其决策者,开始密切注视商品市场的变化情况。一旦出现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部分商品供不应求,物价上涨,获取利润的机遇增大,企业就会挖掘潜力,主动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特别是增加市场短缺商品的生产和供应。此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也会给予合理支持。如此,则社会总供给就会更快增加,社会总供给同社会总需求就会逐步趋于平衡。
第四,同世界经济的联系大大增强。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加入WTO之后,商品进出口和国内外资金流动的管理逐步放宽,自由度提高。在新的情况之下,只要世界经济的发展基本正常,我国出现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也就减少。因为我国如出现通货膨胀,商品供不应求,物价上涨现象时,国外的商品就会通过各种渠道,自动涌入我国市场,增大我国市场上的商品供应量。同时来我国旅游和投资的人会相应减少。使我国的社会总供给增大,总需求受到约束,通货膨胀缓解。近年来全球经济处于平稳发展状态,美国经济增势较强,欧元区经济持续复苏,日本经济开始回升,也是我国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平稳发展的因素之一。
五、对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还要保持警惕
我们前面说过,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出现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减少,又说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不错,还可能继续较快、平稳的增长。但这并不是说,进入市场经济之后就不会出现通货膨胀,也不是说我国今后对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货币信贷投放规模,就不必注意调控。相反,由于市场自身的盲目性和可能来自国际市场上的冲击,如果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不得力,市场经济也还有出现通货膨胀的可能。这已经由许多市场经济国家的历史得到了证明。特别是我国现在还只是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不少投资仍由政府有关部门掌握,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还在建立过程之中,有些股份制企业还不规范,企业的所有人同代理人的关系也不完善,不少投资项目的所有人同决策权仍然分离。致盲目增投固定资产和盲目增加消费基金的可能仍然存在,还有出现通货膨胀的可能。要看到把问题看得过分严重,过早采取预防通货膨胀的措施,不利于充分利用发展经济的潜力。而对某些经济领域已出现的过热苗头,麻木不仁,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致过热问题严重化,甚至出现通货膨胀,那对经济发展的损失就更大了。所以,当前我国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除要继续支持经济发展的大好势头外,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少数行业已出现过热苗头的问题,还要继续密切关注,一旦发现新的过热迹象,就应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以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标签:固定资产投资论文; 投资论文; 经济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通货膨胀论文; 决策能力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