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有感于中考写作阅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教学论文,中考论文,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背景
笔者有幸参与了本年度中考英语写作部分的阅卷工作。笔者是一位有着7年教龄的高中英语教师,虽然已经教过了“三个高一”,但是对刚刚初中毕业跨入高中的学生的英语情况摸得还不是很透彻。从过去的三届高一学生中笔者大约总结出如下特点:基础词汇掌握牢固,但词汇量不够丰富;语法句型能够看懂,但是不会正确运用;听的能力较强,但说的能力稍弱;查读技能较强,但理解技能稍弱。这一次的阅卷经历让笔者从学生作文本身及与初中教师的交流过程中对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有了一个更加直观和全面的了解。笔者将从学生作文的错误表达着手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高一教学应对手段。
本市2010中考英语作文如下:
你校设想在“英语周”期间进行一次英语演讲比赛,为此你对部分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参与比赛的意愿。请你根据下边表格的内容,用英语写一篇短文,并谈谈你的想法。
要求:1.文章必须包括表格中的所有信息,可适当增加细节:
2.想法必须在两个句子以上;
3.文章开头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你只要接着写;
4.词数在80左右。
参考词汇:演讲比赛speech contest;自信的confident
I have recently done a survey to learn whether students would like to join in the English Speech Contest.Here are the results.______
二、作文评析
学生在审题的时候就会发现这是一篇难度不算大的观点类作文,很多学生都看过类似的范文,有的甚至会背诵一两篇,所以很多同学的作文都做到了“内容完整,语句流畅,无语法错误,书写规范”,得到了13分及以上的好成绩。有少部分同学使用了一些高中阶段才学到的词汇和结构,如用opportunity替代了chance,用the majority替代了most;而make their spoken English improved,make them more confident than before,prefer to...等结构的出现让笔者对这批要跨入高中的学生另眼相看了。还有部分同学运用了从句。有的用定语从句,如They want to join in the contest that(应为where)they can learn from others;有的用状语从句,如They can’t speak when there are too many people;还有用名词性从句的,如What they are afraid(后应加of)is fail(应为failure)。虽然准确率并不高,但是这种敢写敢用的精神还是值得表扬的。语言技能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使用才能逐渐提高,因为害怕出错而避用,那是学习语言最大的忌讳。
当然,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还是暴露了他们知识不够扎实的一面。下面着重分析他们的问题所在:
1.单词问题
主要体现在单词拼写错误(如很多学生把improve写成prove,把spoken写成speaking),单词拼写不仔细(contest和confident已经出现在参考词汇中了,还是有相当的同学拼写错),及词性万能化。所谓的“词性万能化”就是指学生在造句过程中,不管句中缺的是什么成分,也不管这个词能不能充当这个成分,只要有这么个对应的汉语意思就可以了。让笔者印象最深的两句话就是“...make them have more ”和“They are afraid of
”。从上面两个句子可以看出,学生把confident和fail都“活用”作了名词,可是这两个词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活用方法,它们对应的名词形式是confidence和failure。再如,73%of the students agree the idea,很明显,作者根本不知道agree是不及物动词,不能直接加宾语。其实,将词性万能化是初、高中学生学习语言的通病。笔者认为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不是偶然。古汉语中有词类活用现象,所以学生认为英语也可以如此;再者,随着现代汉语的发展,很多词都被活用了,比方说“阳光”一词以前只可作名词用,现在大家也可把它活用成形容词。学生在汉语学习的环境中将这种活用现象转移到英语上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运用中确实是错误的,因此学生应该避免此类错误。
2.表述中的Chinenglish问题
在文章的开头,“有73%的同学赞同参加英语竞赛”,下列两种句型的出现率很高:Have 73% of the students would like to...和There are 73% of the students would like to...其实高中学生写出这样的句型也是屡见不鲜的。另外,在阐述个人想法的时候,有部分同学会使用条件状语从句,有的甚至会使用虚拟语气。但是有两份试卷上出现了同样的一句“If were I,I...”这样的一句话出现,说明学生在写文章的时候根本没有从“运用语言”来思考问题,而是简单地通过“汉语直译”,忽略了英语的语法结构和表达习惯,用原来的汉语顺序进行直接翻译。生硬地照搬照套使得句子不伦不类。
3.审题不够严谨
审题不严谨并不是说学生出现了重大的审题失误,而是细节失误接连不断。首先是时态问题。本文应以一般现在时为主,背景描述可用过去时。但是65%以上的同学在陈述理由的时候都用了一般过去时,有的在“你的想法”中居然也用过去时。其次,不会充分利用文中已有的信息。前面笔者已经提到confident和contest的拼写错误问题,另外出错的还有join的用法。文章的开头明确给了join in the English Speech Contest的结构,但是很多同学在下面的表述中会省略in。再次,要求2中明确说明了“想法必须在两个句子以上”,偏偏有的同学就呈现一句,有的甚至一句都没有,“想法”完全被省略。最后,部分同学没有看到“Here are the results._____”句中的句号,有一位同学写出了“as follows”。能够写出这么一个短语,可见英语功底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是此短语放在这儿不正确。当然,字数太多、句式过于单一、卷面不洁等也是很明显的问题,在此不一一列举。
三、应对策略
面对如此水平的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在学生步入高一阶段的时候进行正确的教学活动以使他们在短时期内迅速适应高中英语的教学呢?从中考卷的作文错误分析中我们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发展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正确的训练和引导。
1.词汇学习策略的转变
不管是初中教学还是高中教学,单词都是基石。高中新课标中对高一学生的词汇要求有四点:(1)理解话语中词汇表达的不同功能、意图和态度等;(2)运用词汇给事物命名、进行指称、描述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3)学会使用2400~2500个单词和300~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4)了解英语单词的词义变化以及日常生活中新出现的词汇。以上四点表明,高一教师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摆脱以往使用的“死记硬背”的语言学习方法,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初中已学单词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从构词法角度指导学生学习和记忆单词,如可列举出很多以-ation结尾的名词帮助学生记忆:explanation,education,starvation,imagination,combination,determination...后面的四个单词可以归纳出构词方式——将动词的结尾e去掉再加上-ation作名词后缀;但是explanation的动词形式是explain,这是个特例,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这个单词动词变名词的细微变化,以免日后用错。由普遍当中找出特殊必将让学生记忆更加深刻。再如以-tive结尾的形容词active,attractive,talkative,impressive,expensive等。经常对大家熟悉的词进行归纳分类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单词,尤其能够提高学生对词性的判断力,从而提高写作的准确性。当然,也可结合词的同义、反义、近义、同音等特点进行归类,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表达多样化。
2.注重进行五个基本句型训练,遣词造句尽量地道
《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中英语部分提到“S+V+P,S+V,S+V+O,S+V+IN O+DO和S+V+O+OC”是初中毕业生必须掌握运用的五种基本句型,但是从笔者七年的高中教学经验来看,相当一部分初中毕业生根本没有掌握或没有完全掌握这五个基本句型,并且很多高中生也没能很好地掌握这五个写作的基本句型。究其原因,高中教师认为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的东西没必要再来细讲一遍,所以很多时候涉及此内容时高中老师就一语带过——“以前学过的,不讲了”,而事实是很多学生依然不懂。由这次阅卷的情况来看,在高一开学初期完全有必要对这五个基本句型系统地讲解和渗透。将句型作为基点,进行句型、句式、时态、语态的转换,如把陈述句转换成疑问句、肯定句转换成否定句、主动语态转换成被动语态、简单句转换成复合句等,力争达到灵活运用,信手拈来。
笔者打算在下一届高一新生的第一节课上对这五个基本句型进行渗透,没计如下:
Step 1:Listening.
Hello! Welcome to my class.Yes,I' m your English teacher.At first,please let me introduce myself to all of you.
I'm Mrs.Shao,32,from Anhui Province.I have a three-year-old daughter.I have taught senior school students English for 7 years.Now I know your feelings are the same with mine 7 years ago when I left my hometown and came here.At that time,I missed my parents,my friends and all the things I was familiar with.Are you missing your close friends and familiar teachers in the strange environment? Don't worry! I' m sure we will make you like the new class,the new school and all the teachers,including me,in the near future.I like listening to pop music,surfing the Internet,travelling and reading books.I' m good at cooking.I think enjoying a meal made by myself with my relatives is a pleasure.I hope I can be a better teacher and I have been working for the goal.
What about you? Do you want to know others and to be known by the class?
(教师在第一节课的自我介绍中将五个基本句型全部运用到位,并穿插了从句、祈使句、分词、时态等的运用,这为下一步学生自我介绍做了铺垫,学生在表述时也可以运用到老师提到的内容。)
Step 2:Speaking.Ask some students to introduce themselves in the class,encouraging them to use the different sentences.
Student A :...
Student B :...
Student C :...
(在学生自我介绍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提示,以使介绍内容更加完整,连贯。如:Where are you from? What' s your favourite subject? Do you play computer games? Who is the star you like best?...)
教师应该注意的是,这是提示而非提问,否则学生会用一个单词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就达不到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正确运用句型。如:
T:What' s your favourite subject?
S:English.
但是如果教师刻意地用一两个词去提示内容,学生的反应则会完全不同。如:
T:Favourite subject?
S:I like English very much.I think...
第二个例子可以看出提示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思维空间,并且在表达上学生也会用一个完整的句子,而不是单词或词组。
Step 3:Writing.Ask the class to write an article to introduce themselves and put the articles on the blackboard.
(由于上课时间有限,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来自我介绍。因此写作这个环节在这里必不可少。通过写,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表达的机会,或者说可以模仿老师的自我介绍达到巩固句型的目的。)
Step 4:Reading.Homework:All the class read the information on the blackboard,which can help them make friends with new classmates.
(找朋友这个环节是为了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同时也是让学生除了自己写,还要看看别人的表达,注重表达的多样性。)
Step 5:Speaking.(the next class)
Have you made new friends in the calss? Who is he/she? Why do you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him/her?
(第二天的课程首先是对前一天课程的回顾和检验。学生在找到朋友的同时也掌握了句型。)
这个教学案例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五个基本句型进行了渗透,是一个由“输入(input)”到“输出(ou中ut)”的完整过程。虽然整个过程没有直接讲解五种句型,但是从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模仿和使用的情况来看,效果应该是值得肯定的。
在英语表达上我们首先要求的是正确(correct),在正确的基础上可以要求精确(perfect),当然最让人满意的还是地道(idiomatic)。但是很多同学写出来的句子让人哭笑不得,如:
1)My grandpa sees the gate for a factory.
2)He wastes sleep and forgets meals when he studies.
3)Under the teacher' s help I worked out the difficult problem.
4)I very like English.
前面两句中“看大门”和“废寝忘食”被逐字译为了英语;而第三句中介词under使用错误,不符合习惯用法;第四句very不应该放在动词like之前。这一系列的错误告诉我们,高一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让英语的思维习惯在同学们的大脑中生根发芽,写句子注重语法结构,不要使用汉式英语。
3.审题小心仔细,万不可忙中出错
考试中的各个题型都可能会有陷阱。知识掌握非常到位,结果因审题失误丢分数就实在太可惜了。对知识一知半解的同学及经验主义者易出现这类问题。如:
1)What plan did he think of________the building ahead of time?
A.complete
B.completed
C.completing D.to complete
2)Robert is said________abroad,but I don't know what country he studied in.
A.to have studied
B.to study
C.to be studying
D.to have been studying
第一道题很多同学会误选C,因为他们只看到了介词of,认为考点就是介词后要用-ing。
第二道题大家就更拿捏不准了,因此各个选项都有人青睐。其实仔细看就会发现从句中有he studied in,说明Robert出国发生在过去,那答案就可以确定了。“经验主义”和“某一细节全盘化”都是审题的大忌,考虑不周必将失掉应该到手的分数,令人痛惜。
四、结语
在初中升高中这一特殊阶段,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巨大。如果在这一过渡阶段教师既能对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又能顺利连接上高中教材,并能在短期内帮助学生找到适合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那么师生接下来三年的合作必将轻松愉快、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