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哲学思想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之启示论文

梁漱溟哲学思想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之启示论文

梁漱溟哲学思想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之启示

焦 丹,王雨薇

(河南工业大学 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450001)

摘要: 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对东西文化进行了解读与批判。在东西方社会环境巨变的全球化背景下,梁先生的东西文化哲学观点对当代日益热化的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发展路径仍具有启示意义。从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视角来看,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是“西学东渐”的延展,“国际化”亦非“全盘西化”和“外国化”。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当今形势下,高等教育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国际化”发展道路势不可挡。

关键词: 梁漱溟;东西文化;哲学;高等教育国际化

0 引言

毕生致力于社会改造运动和东西方文化研究的著名学者梁漱溟先生的遗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曾在中国引起众多学者的批判和异议。《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首次出版于1921年,在当时的东西文化论战中曾引起思想学术界的重视。自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海内外现代新儒学研究的兴起,此书再度受到人们的注意,并被视为现代新儒学的开山之作。作为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学者、思想家、社会活动家,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梁漱溟不满当时的教育体制,提出了具有现代意识的教育主张。近百年来,他的“东方文化救国论”“乡村建设”理论,《社会的出路和教育的出路》《乡村建设》著作,“意欲”说、“文化三路向”说和“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等,备受关注。学术界从哲学、文化、政治、教育等角度对他的东西文化哲学以及教育观点的研究和探讨一直没有间断过。笔者结合中国新时代背景,对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论著加以解读,对我国当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形势进行评述,以期展望中国未来高等教育之发展路径,探讨中国当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问题。

1 我国梁漱溟学术研究现状

梁漱溟被尊誉为当代新儒家先驱[1],中国学者对他的研究一直没有减弱。在中国知网搜索“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结果显示:从1990年到2016年,总计有相关论文26篇,可见国内学者对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研究还具有可探索的空间;国内学者对于梁漱溟本身的综合研究较对其著作的研究更热。在中国知网以全文检索“梁漱溟”,结果(截至2016年3月11日)显示,文章总数为26 787篇,且1929年便有对梁漱溟的研究,学术研究成果呈逐年递增态势,2004年相关研究论文数的急速增长至四位数,2014年达到峰值1911篇;相关研究涉及40个学科领域,以哲学(3458篇)、文化(2232篇)、中国近现代史(2022篇)、中国文学(1877篇)、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1395篇)、人物传记(1361篇)居多,结合高等教育(1131篇)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层次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社科)(20 497篇)。相关的高等教育(276篇)研究成果不多。

在中国知网以关键词检索“梁漱溟”,检得的文章总数为2971篇(截至2016年3月11日)。对梁漱溟的学术研究1929年开启,20世纪80年代后期逐步增长,21世纪初期呈现跳跃式增长,2013年达到顶峰。发表相关研究成果的学术期刊为185种;学科高度集中在哲学(968篇)研究范畴,高等教育(29篇)研究数量不多;研究层次以基础研究(社科)(2297篇)为主,政策研究(社科)(269篇)、行业指导(社科)(171篇)等次之,以梁漱溟为视角的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仅23篇。对梁漱溟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研究的综述[2]、中西文化观[3]、与钱穆相比较的“文化三路向”说[4]、哲学[5]、新儒学文化观[6]、新教育 探索[7]等方面。高等教育的研究主要涉及学术自由与近代中国大学精神[8]、通识教育[9]以及乡村教育和大学生教育等层面,没有将梁漱溟思想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结合在一起并结合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进行深入讨论的学术成果。

“钾”是粮食的“粮食”。中国是一个缺“钾”国家。格尔木作为中国盐湖城,盐湖资源丰富,居全国首位。王兴富说:“1958年中国第一袋钾肥就诞生在格尔木市察尔汗盐湖,实现中国钾肥‘零’突破。”

2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西方化”论调

20世纪20年代初期,主题为“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问题”的中西文化第三次论战发生。多位中国名学者参与论战。早期留洋学生,相当于我们现在所热议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受益者梁启超,在他的著作《欧游心影录》中指出:一百多年来,高度发展的欧洲物质文明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灾难,唯有富有古老文明的中国,才能解放“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的西方世界。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则认为,西方文化“是以意欲向前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而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的”。他主张以上三种文化系统即文化三路向,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三部曲。他得出结论:西方文化路向已岌岌可危,后续继承和发展的“便是中国文化复兴成为世界文化的时代”。梁启超和梁漱溟的论点是纯粹的“东方化”或绝对的“西方化”,尚未客观反映当时社会的实际和未来世界发展趋势,过于片面,造成观念绝对化和片面化的原因或许是由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与个人的国际视野的主客观局限。

20世纪70年代之前,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主要受政治、经济、外交或国防政策的影响,国家或政府是实施主体;当今的高校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对推进国际化具有主动性和自主权,有利于实现梁先生一代人的西方化梦想,同时也使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只要这种竞争是正面的、有效的,那么竞争的结果就是好的,就会使学生、教师和学校受益。

将梁漱溟时代的“西学东渐”置于当代社会,便是“国际化”的一种体现形式。“西学东渐”是思想文化思潮的传播,也是各种科技文明、经济文化等的综合性传播,泛指明末清初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欧美学术思想、西方近代各学科领域的学术成果从西方传入中国,对中国学术研究领域的各个学科产生深远的影响。受此影响,原来一些不受中国重视的学科,也得到发展,也产生了一批新的学科学术研究领域。在此期间,东方(指中国)对西方学术思想和各类事务的态度经历了由排斥到逐步接受的转变过程,后进行“西学”化直至提出“全盘西化”的主张和做法。至此,以“经、史、子、集”作为传统的中国学术思想的框架被打破,一些传统学术思想逐渐退出中国学术思想发展的历史舞台,一些思想家对西方学术进行研究和改良,并将东西方学术思想加以整合和发展;直至“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形成西方式的学术体系框架。势不可挡的“西学东渐”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变革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中国历史上可以与之媲美的唯有“百家争鸣”。经过“西学东渐”的洗礼,中国对于世界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界万物的看法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转变。

宫颈癌是威胁女性生殖道健康的第一大恶性肿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的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直接原因,尤其HPV16/18型感染导致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因此HPV16/18分型作为宫颈癌筛查的分流策略现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有研究发现HPV感染时常合并阴道微生态异常,且阴道微生态异常时,发生HPV感染的发生率也增高[1]。并且国外有研究发现HPV感染型别不同与阴道微生态异常有相关性[2],国内关于这部分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型别HPV感染,特别是HPV16/18型感染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状况。

总括起来,文化不过是一个民族生活的三个方面:一是精神生活方面,如宗教、哲学、科学、艺术等。宗教、文艺是偏于情感的,哲学、科学是偏于理智的。二是社会生活方面,我们对于周围的人——家族、朋友、社会、国家、世界——之间的生活方法都属于社会生活一方面,如社会组织,伦理习惯、政治制度及经济关系等。三是物质生活方面,如饮食、起居、种种享用,等等[13]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一国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入高等学校教育、科研和服务等诸项功能中的过程[14]。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包括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在内的一系列价值规范当中,国际性既是高等教育所应追求的恒常性价值,也是它的内在本质特征和必然要求。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一项国际性事业,这是其普遍主义的精神气质所决定的。从词源角度看,大学英文为University,宇宙的英文为universe,可见大学的内涵应该像宇宙一样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15]

见到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副理事长陆长安,是在一个忙碌的周四上午。彼时正值中美贸易战打响,关税的开征直接影响到工业领域的进出口,印刷行业同样受到波及。政府相关部门委托协会进行调研,希望了解对印刷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主抓协会技术、展览等工作的陆长安副理事长,便在忙着这件事。

文中,梁漱溟所指出的“西方化”,指的是“西方文化”,“东方化”是指“东方文化”。他认为,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就是“西方化”,顺势而为是唯一的选择。有如达尔文的进化论,世界的发展和进步必须选择“西方化”,否则难以生存,面临倒退甚至没落。当时的中国已“充满了西方化”,梁漱溟并不反对西方文化的传入,因为他深知“不领纳西方文化立就覆亡”的道理和后果。梁漱溟认为,我们完全可以把“文化”理解为“一个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精神、社会和物质生活三方面。从精神、社会和物质生活3个纬度比较东西方文化。梁漱溟认为,西方在精神生活方面进步于我国,中国较之西方文化差距甚远;西方在社会生活方面比中国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物质生活纬度方面,“东方之不及西方尤不待言”[11]。“总而言之,自文艺复兴起,人生之路向态度一变,才产生我们今日所谓西方文化。”[12]

梁先生提出三种假设:一是东方文化需要彻底放弃,不要因为东方文化毁了东方的人。二是如果东方文化能救东方人,那就不需要西方文化;需要立马拿出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空想。三是东西方文化的结合。在梁先生看来,东西方文化的结合是绝对行不通的。而且东方文化也救不了当时的中国。当时要做的就是摈除东方化,全面接受西方化。那样我们的国家才有救。梁先生有这样的言论,是因为当时的大环境给他一种错觉:东方文化不如西方文化。一是因为中国的科学没有西方发达,中国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就受西方船坚炮厉之苦。二是中国人从西方学到很多东西,把西方的那一套拿到中国来用,似乎很好用。比如建立“现代化军队”“现代化医院”“现代化学校”和“现代化工厂”,等等。这些都给当时西方化的人带了很多好处。三是当时的人们迫切想从贫困潦倒的生活和积贫积弱的国家中走出来,大家都在不断地探索。而改变文化似乎是可行的。四是当时的西方国家确实要比当时的中国发达和强大,西方人们的生活也更加美好,等等。这些似乎都给大家一种感觉,东方化确实不如西方化。

无论是“东学西渐”抑或是“西学东渐”,都是对东西方文化相互融合的一种表现形式的概括和归纳。二者并非对立关系,而是一个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过程。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东学西渐”将中国传统的文学、古典诗歌、传统医术、科学技术、军事兵法、传统音乐以及思想文化和历史文化等向西方世界传播,对全世界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增强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弘扬民族文化。“国际化”成为任何一个国家推动社会进展的办量,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全球化的必然产物。教育国际化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国际化传播。高等教育“国际化”并非简单的“西方化”,而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对教育资源的合理整合利用。

梁漱溟的议论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爱国热忱。在东西方文化上,他进行了各种假设。“如果对于这个问题没有根本的解决,打开一条活路,是没有办法的!”表明了梁漱溟在当时背景下对中国“出路”的思考和发出的迫切的呼声。近百年后,我国走上了众望所归的“国际化”道路,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尤其突出。

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NAION患者18例(18眼)作为NAION组。其中男8例,女10例。年龄38~78(60.5±10.6)岁,病程3.5~8.0(4.8±1.8)个月。

3 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与“西方化”之辩

梁漱溟认为西方化有两样特长,“一个便是科学的方法,一个便是认得个性申展、社会性发达。前一个是西方学术上特别的精神,后一个是西方社会上特别的精神。”而这种西方化特长的传播需要有一个赖以生存的环境支持,“大学”便成为这种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土壤。

近代中国的学生留洋起自鸦片战争之后。早期的留学生,直接接触到西方的教育,能将西学直接传入中国。在洋务运动中,为培育相关人才,清政府开始设立新式学校,最早的是北京的同文馆以及上海的广方言馆,其后在全国各地成立天文、电气、医学、军事等专业的西式学堂。教会学校也在这期间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开始淡化学校的宗教色彩,对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发挥过重大作用。从魏源的名言“师夷长技以制夷”来看,当时西学只能是“夷学”,其虽有可取之处,但其地位远不及中国学术思想。

梁先生很赞同李守常在《东西文明之根本异点》提出的“东方文明之根本精神在静,西方文明之根本精神在动”的观点。梁先生还并提出了应对当时情势下必须应对的三条路:第一条,自觉的、彻底的改革,不要与东方化同归于尽;第二条,东方化确要翻身的,须有积极的做法,不要做梦发呆卒致倾覆;第三条,倘然东方化与西方化果有调和融通之道,须要赶快有个清楚、明白的解决,好打开一条活路,决不能有疲缓的态度[10]

梁漱溟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了东西文化的观点。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著作中,梁对西方文化做了如下解读,“我们所看见的,几乎完全是西方化的世界!欧美等国完全是西方化的领域,固然不需说了。就是东方各国,凡能领受接纳西方化而又能运用的,方能使它的民族、国家站得住;凡来不及领受接纳西方化的及被西方化的强力所占领。……中国也为西方化所压迫,差不多西方化撞进门来已经好几十年,使秉受东方化很久的中国人,也不能不改变生活,采用西方化!几乎是我们现在的生活,无论精神方面、社会方面还是物质方面,都充满了西方化,这是无法否认的。”[10]

胡适认为:“现在全世界大同了,当初鞭策欧洲人的环境和问题现在又来鞭策我们了。将来中国和印度的科学化与民治化,是无可疑的。”李大钊、瞿秋白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参与到论战中来。瞿秋白认为,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两者都应被当代社会所摒弃,真正的文化的发展,需要的是无产阶级的世界革命。此种论调较为客观,从一定程度上预测了未来中国发展的“国际化”趋势,即东西文化的融合或相互地借鉴,东西文化的兼容并蓄是世界文明与文化发展的必然。学校作为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领地和学术传播与研究的沃土,必将成为文化之争的新战地。

当今我国教育“国际化”的举措,正是近百年来无数像梁漱溟这样的教育家努力呼吁、不断科学探索的结果,更是我中顺应世界历史文化发展潮流的结果。那种将“国际化”等同于“西方化”,对西方化照搬照抄,或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甚至认为高等教育派出几名留洋教师、送出去几名留洋学生、招收几名洋学生,以数量衡量国际化的做法和想法,都是不对的,可能桎梏我国高校发展的步伐,应被社会淘汰或抛弃。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国也已把继续执行对外开放确定为基本国策。确立这个基本国策,不仅是开辟了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一种途径,也是作为考虑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出发点。面对国际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中国教育的国际化也是不可避免地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然而教育资源的丰富,学习群体的扩大,只是加强教育国际化交流的第一步。在总体稳定的国际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必须适应‘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发展现实。我国高等教育务必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有选择地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举措,积极分享教育国际资源、参与教育国际竞争、提高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努力促进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以本民族文化背景为基础的,超越国界,实行人才教育国际化,人才流动配置国际化存在挑战与风险,需认真对待,化挑战为机遇,才能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16]

为使教育生活有意义,班主任必须提升自我意识,将典型、常见的教育现象悬置起来,用自己的专业意识来判断。关键人物、关键事件、关键书籍,这些都是可能促成班主任专业觉醒的外生力量,通过班主任自身的内化转化为专业意识的自觉,成为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真正动力。

4 结论与建议

泰伊·谢说:“学校是一个国家未来的缩影。”“学校是传承某种文化的历史和传统的主要途径之一。”[17]正如历史学家威尔·都兰所说,“教育是文明的传承。”为传承文明,学校应教授文化中必要的知识:语言、历史、政治、科学、艺术、音乐以及社会生存技能等,并接触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和基本信仰,并将之加以内化[17]。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有利于实现东西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并使学生接受多元化教育,对世界文明的传承具有意义。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世界文化和教育平等交流融合的过程。

国际化并非全盘西化或外国化。现如今,我国高等教育为“国际化”而“国际化”的行为并不在少数,这些高校对于“国际化”内涵没有真正吃透,多有崇洋媚外、随波逐流的嫌疑。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是保留民族特色、按照国际规则办事的国际化。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所提出的东西文化,并非一味地“东方化”或“西方化”,而是一种文化的调和持中。这既是西方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东方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要求。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目标停留在强化通识教育和传授知识的层面,而美国教育国际化的目的是:维持美国全球人才聚集、合作高地和科技领先地位,展现高校多元性实力,发展留学经济,培养青年的国际胜任力,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与领导地位。西方国家的这种高等教育国际化理念,值得我国思考和借鉴。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途径,如开辟适合本校发展实际和特点的中外合作办学、充分利用国际教育渠道开拓创新,“进口”“出口”留学生的交流互动,高校教师高层次国际学术交流和互访,国际文化科技交流与合作,教学大纲与课程设置的国际化,等等,将成为当代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实现形式。

工程项目管理是指在规定时间内,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利用管理学方法对各项生产要素进行协调管理,以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开展的活动。针对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活动是指对高速公路建设的整个流程,包括现场勘测、材料入场、人员管理、施工计划安排、质量检测、工程验收等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对工程建设中的各种矛盾进行协调。因此,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工作不仅要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更要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电气工程的首要任务是选择变压器。变压器的选择必须根据用户对节能的需求进行设计和选择。正确选择变压器也是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民用电的变压器选择,应该考量的是用户的分段用电量。当出现功耗不均和突然耗电的现象时,有必要考虑选择使用专用变压器。需要强调的是,电网的变压器失调可能是三相电流没有均衡分配所致。在这种情况下,线路中变压器的损耗会增加。三相电流的不平衡比例与变压器的损耗成正比。三相电流不平衡越大,变压器的损耗就越严重。因此,电气工程节能设计应从三相电流平衡设计入手[7]。

参考文献:

[1]彭启福.当代新儒家的先驱:梁漱溟[J].北方论丛,1998(4):19-24.

[2]熊吕茂.近十年来梁漱溟研究综述[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5):68-73.

[3]陈来.论梁漱溟早期的中西文化观[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3):261-269.

[4]王晓黎.钱穆与梁漱溟“文化三路向”说之比较[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8-82.

[5]秦淮.梁漱溟的中国哲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1-25.

[6]郑大华.谋求儒学的现代转换:梁漱溟与现代中国学术[J].孔子研究,2006(3):57-73.

[7]王巨光.试论梁漱溟的新教育探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134-140.

[8]高天明.学术自由与近代中国大学精神[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1-16.

[9]鄧新文.通识教育的经典意识五功夫进路[J].中国文化,2014(2):115-122.

[10]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全集》(第1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

[11]陈来.论梁漱溟早期的中西文化观[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3):261-269.

[12]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3]焦丹.二元论视域下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东西文化融合[J].湖北社会科学,2014(4):90-92.

[14]杨福,艾懿.关于高等教育实现国际化、现代化的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11):35-37.

[15]陈亚玲.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28-30.

[16]国家中长期教学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培训教材[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0.

[17]萨默瓦,波特.跨文化传播[M].第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THE ENLIGHTENMENT OF LIANG SHUMING'S PHILOSOPHY TO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FOR CONTEMPORARY CHINA IN THE NEW ERA

JIAO Dan,WANG Yuw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450001,China)

Abstract: Liang Shuming’s book published nearly a century ago,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and Their Philosophies,gave the interpretation and critiques of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and now still provides a new insight to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path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In view of this,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is an extension of spreading western culture to the east,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does not indicate a complete westernization or foreignization.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higher education become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transmission and the important base for high-level talent cultivation,and needs to keep up with the trend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reflect on Liang Shuming’s book,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and Their Philosophies,for both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Key Words: LIANGShuming;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philosophy;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 G640.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751(2019)03-0102-06

收稿日期: 2018-11-25

基金项目: 2018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教育工作分会年度课题;2016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2016JKGHA0015);2015河南工业大学创新人才培育项目(2015SKCX03)

作者简介: 焦丹(1979—),山东泰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外语教育、翻译。85679689@qq.com

(责任编辑 邓秀林)

标签:;  ;  ;  ;  ;  

梁漱溟哲学思想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之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